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歌鉴赏复习 第四讲,解题思路指导,教学目标: 1、明确古诗词鉴赏考点内 容。 2、把握古诗词鉴赏解题的基本思路与步骤。,一、2006年考试大纲 涉及古代诗歌鉴赏的内容,1.理解 B,2.分析综合 C,3.鉴赏评价 E,古代诗歌,鉴赏文学作品的意境、语言和表达技巧,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古诗词鉴赏考点 考两种能力:鉴赏和评价。 鉴赏: 1、鉴赏诗词形象。 2、鉴赏诗词语言。 3、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 评价: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二、诗歌鉴赏常见题型,1、品味词语,2、语句赏析,3、分析意象意境,4、分析情感形象,5、分析技巧,6、风格辨析,7、诗论评析
2、,三、怎样诗歌鉴赏?,(一)厚积博发,注重平时积累 1、多读名作,多研读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 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2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二)审读作品 1知人论诗 以察诗情。2把握特色 重点 突破 3推敲诗题 以明意旨。4、品味语言 披文 入境,四诗歌鉴赏解题思路: (一)读懂诗歌。,3.看注释.以往的经验是,高考试题中,如需要考联系诗人生平及背景解答问题,出题者往往以注解的形式告诉考生诗歌写作时间。考生应当细心从中揣摩出一定的内容来。,2.看作者.理解不同诗人不同的创作风格。,1.看题目.看题目能否揭示中心。,4、确定诗歌类别,(帮助理解诗歌):怀古诗、送别诗、边塞诗
3、、羁旅行役诗、借景抒情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等。,5、看考试题目(选择题),帮助理解诗歌。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重点把握整体意境,1.推敲诗句含义,疏通字面意思。特别注意典故运用以及常见文化常识,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及倒装省略等。,2. 挖掘深层情感。从图景中体会其心境,进而把握其意境.,(三)、在脑中形成图景,把自放进当时的情景中,设身处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四)、看试题类别,确定答题方向。参巧分值,分点准确、全面地答题。答题要力求用鉴赏术语作答。,首先关注题目、作者(知人论世), 重点是读懂诗歌的文句 。,身临其境,神会其中,与诗人的情感共鸣,体会文句 产生意象
4、,示意图,五、鉴赏示例,06高考题:(广东卷),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舟双),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注:舟双:小船 海幢:即海幢寺,1、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2、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解题过程 :( 一)、,1、读题目,作者和黄香石等友人晚上在粤秀峰极目远眺(看到景色而抒情)。,2、看作者,作者谭敬昭(17741830),广东阳春人,清代才子,嘉庆二年进士,官户部主事,著有听云楼诗集、听云楼诗钞,诗风自然,“以超妙胜”,与诗友黄培芳(字香石)、张维屏合称“粤
5、东三子”。,3、看注释,舟双:小船 海幢:即海幢寺,可帮助理解诗的意象。,4、确定诗歌类别,帮助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写作目的,中心。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作者登山远望看到如画美景而沉浸充满禅宗意味的天地,感觉超凡脱俗。,5、看题目(略)。,(二)推敲诗句,把握诗歌意境。,意象:江、青山、远帆、归 舟双、(天)空、老鹤、钟声、海幢,(三)、脑中形成图景,设身处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在暮色中,诗人与黄香石等友人驻足越秀山上极目远眺,但见横流在山外的珠江,烟波浩渺,珠水蜿蜒,片片白帆悠然归航。,忽见一老鹤横空南飞,倏然远逝,仿佛听见暮山烟水间钟声此起彼伏、悠扬不绝,噢,是那老鹤把( 粤秀峰镇海楼的)钟
6、声带到了远处的海幢寺吧! 全诗江山一体、天人合一、暮色如画、意境空灵,正是作者(“以超妙胜”的自然诗风的形象诠释。,(四)、看试题类别,确定答题方向。参巧分值,用鉴赏术语作答。,1、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分析:这道题侧重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 属于鉴赏的起始阶段,并没有要求学生深究“象”中之意,只要求辨别哪些意象分别体现了“晚”和“望”,从八个意象中辨别分类即可。,答案: 晚:归舟双、钟声。 望:江、青山、远帆。,2、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分析:这道题属品味词语。对于这类无任何提示或限定的语言鉴赏题,可从4个方面思考:A、解释该字
7、在句中的含义或运用了何种手法。B、展开联想和想象,以该字的含义为核心描述诗中意象。C、分析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D、概括该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案:诗人在此运用了比拟(拟人)的手法。老鹤与钟声之间本无联系,一个“带”字,把无形的钟声物态化,把老鹤拟人化,不仅写活了老鹤,而且也写活了钟声,从而使整首诗在动与静、听觉与视觉、实写与虚写几方面有机结合,耐人寻味。,六、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手法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
8、析。,明确: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明确: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鹧姑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花。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用得好,好在哪里?,(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明确: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信用资产评估管理办法
- 北京中高风险管理办法
- 农村设施维护管理办法
- 修订考勤管理办法公文
- 公路企业职称管理办法
- 医护无线对讲管理办法
- 公司对公账户管理办法
- 家庭健康护理方案
- 唯品会企业管理分析
- 健康体检学科建设
- 2025年 杭州市萧山区卫健系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2025秋一年级上册语文上课课件 4 日月山川
- 2025年中国离子膜法烧碱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机关健身房管理制度
- 财产保险理赔答疑手册
- CJ/T 295-2015餐饮废水隔油器
- CJ/T 410-2012隔油提升一体化设备
- 石油化工监理工作报告
- 汽车4S店安全教育培训
- 采购专业知识培训
- 2025年云南省卫生健康系统事业单位招聘基础知识类精练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