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语文教学中感受语言能力的培养_第1页
语文(心得)之语文教学中感受语言能力的培养_第2页
语文(心得)之语文教学中感受语言能力的培养_第3页
语文(心得)之语文教学中感受语言能力的培养_第4页
语文(心得)之语文教学中感受语言能力的培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论文之语文教学中感受语言能力的培养 内容提要:本文从如何引导学生热爱文字的角度来谈语文教学的责任,提出了“快乐感受 用心观察 大胆交流”的主张,以此来触动学生学习语文能感受语言文学魅力的灵感。语文教学经过了小学阶段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已具备教强的阅读能力,这时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培养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样的文字,在层次不同的读者心里能够引起不同的感触,因此有一句评论说:“晦涩的不是文字,而是读者本身。”如何培养这种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兴趣呢?这不是依靠教师对一篇篇文章进行支离破碎的讲解能够做到的,而是需要教师在日积月累的教学中做一个巧妙的引导者。一、 快乐感受,让课堂中充满和谐兰,在古

2、语中即“美好芬芳”的意思。只有对这个世界怀有深切的真爱、对世间生命怀有深沉的敬畏,我们才会有一颗美好的心灵。语文老师首先就要教会学生真诚的热爱生活,不做一个对身边事物熟视无睹的人。这可以从生活小事中去引导,也可以从语言文字中去体会。在教学实践中,我很注重对学生的情感表达。亲切的语言、热烈的拥抱、温馨的握手、幸福的倾诉、伤感的眼泪、夸张的表情这些都是我与学生沟通的方式,完全不同于其他教师理性的形象,学生在一个可信赖有童心的语文教师面前可以做到彻底的放松。在范文教学中,我也努力寻找这样的契合点,帮助学生与作者沟通,与文字沟通。记得在教学鲁迅的风筝一文时,我抓住了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来突出主题。利用多

3、媒体展示出当时的画面,做好故事的背景。将故乡里春二月的风筝时节形象的映在孩子们的眼帘中,还可以听到天空有沙沙的风轮声,抬头便可看到淡墨色或嫩兰色甚至寂寞的瓦片风筝,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寂寞憔悴的可怜模样,杨柳发芽、山桃吐蕾。利用自己的朗读,将学生们带进“我”所处的北京四面却都还是严冬的肃杀的二月。我指引学生体会:“作者记忆中的故乡美好吗?”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我再问:“沙沙的声音好听吗?淡墨和嫩蓝的颜色使人感到温暖还是寒冷呢?瓦片风筝为什么会让作者觉得寂寞憔悴?”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调动了日常生活经验,进入了内心细致的体会,得出了结论:沙沙的声音使人感到压抑、风筝的颜色使人感到寒冷、瓦片风筝

4、过于单调、杨柳发芽山桃吐蕾也蕴涵着挣脱严冬的艰难,因此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北京冬天的肃杀正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在人物描写中有“我”破坏“弟弟”风筝的细节描写,我让学生勾出了一系列的动词和形容词:抓断、掷、踏扁、傲然走出,惊惶、失了色、绝望。“我”的蛮横与小弟的羸弱对照鲜明,鲁迅的文章对学生来说本是艰深晦涩的,可是我在教学中激发了他们对“小弟”强烈的同情心,也使他们体会到了“我”回首往事的痛悔之心。对生命的不幸遭遇感同身受,这就是心灵的体验。所以有时候能利用多媒体在不同的文体中营造不同的情境时,就能多调动学生的各种情绪让他们有更多丰富多彩的人生感受,体验人间的喜、怒、哀、乐,慢慢了解人生的味道,

5、不就是种快乐的感受、体验吗?二、 用心观察 ,培养学生发表独特见解要学好语文,还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能够看出平凡事物的不平凡之处。从泥土的颜色看出耕种的辛苦、从花朵的美丽看出生命的喜悦、从溪水的清凉读懂流动的快乐,这就是独具慧眼。带领学生体验大自然是每个语文老师都应该做到的,但这种体验不应该是走马观花的旅游,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没的眼睛。只要告诉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从中得出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新认识和新感悟,用笔把他们捕捉到笔记本上或说给身边的人,那你再与别人进行口语交流或写作时,就不会“无米下锅”“无病呻吟”了。所以我给学生布置的回家作业很独特,经常要求他们躺在地上感受泥土的

6、气息和大地的宽广,闭上眼睛倾听流水和飞虫震动翅膀的声音,观察花落的轻柔、辨析颜色的深浅这样的作业要求多了,学生自然形成了观察和感受事物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很注重这方面的引导。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散文,其中有描写百草园的景色的段落和三味书屋环境的段落。而教师千万不能忽视这样的文字,不仅要指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意思,更要借此告诉他们如何达到这种人与自然完全融合的境界,环境如何影响人物性格的。上课前就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家的园子看看能发现什么乐趣,与文章的作者有何感受上的区别?这样上课时学生就有切身的体验,就能辨别文章中的时代和现实世界不同,从而得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以我心换彼心

7、,与文学巨匠做个心灵的对话,从事物的表象看出生命的本质,这就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双慧眼的过程。三、大胆交流,探寻自主个性发展之路有了多种感受、有了独特观点,也就成为了一个感情丰富的人,可是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还是要教会学生做一个善于表达的人。让学生有一个个性发展的空间, 有一个自由发表意见的空间。语文教学需要的是灵活、机敏。新教材对语文教师的要求颇高, 语文教师需要博才广识才能应对现在的学生, 这要求我们必须摒弃传统教法, 现在的老师不再“满堂灌”了, 也不再是“填鸭式”教育了。更多的是在探寻一条对学生个性发展有益的教学道路, 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事实上每个问题都有它的多面性

8、,“横看成岭侧成峰”就说明这个道理, 也就是说看问题、回答问题不必拘泥于固定模式, 要灵活多变, 不可束缚学生的思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教师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学生的内在思想、学生个性思想的光芒才会有闪烁的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表达与交流的乐园, 才能让他们的感受在交流中碰撞、在交流中融合、在交流中迸发出新的火花; 这样的课堂, 是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得巴士卡里雅曾经说过“:只有自由, 才能学到知识。”但是教师也不能一味地让学生漫无目的、毫无边际的乱答, 要有适当的点拨, 让学生有明确的答题方向。这需要教师对教材深思熟虑, 明确

9、教学目的和要求。另外,指导学生多读经典作品,介绍一些意林之类的好杂志,一些中外名著给学生阅读非常必要。我经常会把自己读到的美文拿出来与学生共赏,师生一同体会文字的奇妙,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对学习语文很有帮助。除了主张学生多读之外,我还鼓励学生多说。每天我都会抽出一点时间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轮流做好课前三分钟的演讲,说话的内容没有限制。课中鼓励学生之间多品读,交流,回答问题时激励学生大胆抒发看法,甚至常做联想拓展延伸,抓住一切机会给学生多表达的机会。做到量精、深;面多、广!在多说多读的基础上,我再要求学生写文字片段,几十至一两百字都可以,只要是内心的感受都可以随时记录下来,这比命题作文容易完成,学生在训练中也就容易对写作产生兴趣。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学生产生对文字的热爱之情,解除他们的蒙昧之心,触动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