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语文教学应重视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_第1页
语文(心得)之语文教学应重视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_第2页
语文(心得)之语文教学应重视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_第3页
语文(心得)之语文教学应重视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_第4页
语文(心得)之语文教学应重视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论文之语文教学应重视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 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独特内心体验的外现,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作者的经历是打开作者心灵的钥匙,无疑对理解作品的内涵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否则就无法与作者沟通,更不可能将作者的思想和修为传授给学生,引起学生在感情上的共鸣。正如初中课文中孟浩然的诗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他写出了这样自然率真,语淡情浓的诗句。然而,一直以来孟浩然都胸怀大志,立志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那么孟浩然是否一直就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恬淡生活呢?这句的背面到底还藏着什么?我们翻开一段鲜为人

2、知的历史,不难了解孟浩然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在他40岁的时候玄宗开元十六年(),他曾经抱着满腔热血,来到长安,曾以春晓而誉满天下,他自恃文章好,又得到王维、张九龄的延誉,颇有声名,满以为可以仕途畅达。谁知诗人到长安应试落第,心情很苦闷。之后,据新唐书孟浩然传记载:孟浩然被王维邀至内署,恰遇玄宗到来,玄宗索诗,孟浩然就读了岁暮归南山,可是他不曾想到他的一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而遭到了皇帝的冷遇。他无奈之下,辗转返乡,由此写下了很多田园诗歌,可见在“赏菊”的字里行间染上了一层冷清的色彩,带有一种淡淡的愁绪,也暗藏了他个人的失意、孤独和苦闷。尤其是在宿建德江中“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心,野旷天低

3、树,江清月近人”,更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多查阅资料、多阅读、分析找到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指导教学,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像初中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知道多年以来,对这篇文章主题的评论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版本,对“我”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是否枯燥无味,是否对封建教育束缚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的不满,都有着相反的看法。到底哪种更为妥帖一些呢?我们翻开那段是历史:在新文化运动开始到1927年是知识分子处于极度矛盾的时期,当时文化上的斗争和政治斗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代。随着革命的深入,阶级斗争的激化,新文化战线的先驱者发生了很大的分裂,尤其是

4、共产党成立以后,新文化战线上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大部分和敌人妥协,站在反动方面了”,鲁迅先生生活在那大时代中,也毫不例外的处在矛盾纷争之中,1926年是他处在极其彷徨的时期,矛盾的内心使他醉心于对过去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写下了朝花夕拾这样的优美的散文集,在那样矛盾的心情中,会不会向封建社会投去长枪和匕首?我们不了解作者的生平,不了解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又如何去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呢?那么怎样才能使时代背景的教学和语文教学相结合呢?一般语文课而言,常常是把时代背景的介绍放在课文教学之首,开始熟读课文之后,使学生对文章有一种感性的认识,尔后,介绍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创设情景,让学生能了解当时的时代要求

5、和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感情变化,随着教师的教学,逐步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在感情上引导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获得美的享受。这是一种常见的语文教法,这对一些诸如说明文一类实用文体也未尝不可,因为这些文体和作者的人生经历关系不大,只作为常识性知识,在前在后对课文的理解影响不大。然而对诸如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就不一样了,它关系着对文章的进一步的理解,选择什么时间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这就是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笔者认为这些文体就不必一定在前面介绍,我们完全可以先从整体分析出发,通过感悟课文的整体,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探究这种思想情感产生的原因,自然而然就联系到作者和写作背景了,这时的介绍就不

6、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帮助者,和需求知识的提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比如背影,这篇文章,开篇就写了家里祸不单行: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回家奔丧 ,家中光景惨淡,作者就是把自己的写作背景融合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才继而描写了父亲的四次“背影”,以致“我”的四次流泪,渗透了深深的父子之情。然而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指导、去分析,引导学生去欣赏,才能体会那父子之间发自内心的深情。当然还有课文可以放在课堂教学之中或之后,这样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悬念,一位教师在进行小橘灯的教学是有这么一段教学片断:教师在上课快结束时进行评议后总结:“因为这盏小桔灯,既照出了旧中国人民的苦难,也

7、照出了穷人的孩子的镇定、勇敢、乐观与成熟,更照出了作者的可贵的爱心。是她,面对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姑娘伸出援助之手,是她,用自己博大的爱心去包容世间的万物。是的,生活中不能没有爱,我们要像冰心奶奶学习,具有爱心和善心,关心自己,更要关爱别人,使自己时时处于一个温馨、友爱的环境中。遗憾的是,这位一生都在奉献爱心的老人却于1999年2月28日离我们而去了,在此,我提议,让我们也用诚挚的爱意和谢意一起朗读下面这篇短文为冰心奶奶送行吧!”,“多少年来,冰心这个名字和她本人已成为了一种美与爱的象征,存留于中国大地上,她是一位爱的使者,她是带着她的爱来到这个世界的,她坚信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她的生命也在爱里得到

8、升华。就在无数颗心满怀期待,来祝愿这位可敬可爱可亲的老人,能与我们一起踏进新世纪的时候,她却带着九十九年岁月的沧桑走了。燕子走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那么,冰心奶奶,何时能再回来呢?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查查冰心奶奶在写这篇文章的背景以及冰心奶奶的生平经历,之后,给冰心奶奶写一封信。”这样短短的一个评介小结,在很短时间里不仅让学生大致了解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后人对冰心奶奶的评介,更升华了文章的中心。同时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文章的写作时代和冰心奶奶的生平经历,调动学生在课余时间去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不过要注意,有时为了便于介绍课外的时代背景,有的课文编排顺序可以作适当的调整,正如出师表和隆中对,在过去的教材中,出师表编排在隆中对的前面,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常常先讲隆中对紧接着再讲出师表,因为这两篇文章是写蜀汉政权从雏形到稳定后北伐的两个片断,隆中对是写诸葛亮未出茅庐与刘备分析天下形势,定出了先“三分天下”的战略目标,最后达到“统一中原,还于旧都”为最终目标。而出师表正是在三分天下之后,诸葛亮请缨北伐,努力去完成统一中原这一最终目标的见证。可以说,隆中对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