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论文之从“四面八方”着手教学外国小说关于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学探索与思考 泽国中学 徐玲巧【摘要】 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内容篇篇经典,似是新知敲门砖,读之如春风拂面,如涉诗意河流。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施教,众说纷纭,让人惶惑。笔者于教学实践中,抓住选材小说“情节美、语言美、意境美、人格美”等四大特点,并从这四方面展开去,激发学生兴趣,消除陌生感,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力求“带领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运用语文,享受语文,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探究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与方略。【关键词】 小说欣赏 追踪情节 欣赏语言 探究意境 领略人格细细读完外国小说欣赏,回想文本激动不
2、已。小说中出人意料的故事还在心间萦绕,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还在眼前晃动,一幅幅诗一样美丽的画卷还在眼前精彩,一句句新奇又哲理的言语还在拨动心弦。可是外国小说欣赏进入课堂不久,关于它的教学方法众说纷纭,而且大多为指导性意见或经验之谈,不足以影响与引导他人的教学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又强调“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如何处理这本选修教材,成为施教成败的关键。笔者以为选材中的外国小说有智慧,有趣味,闪耀着文人魅力,具备“情节美、语言美、意境美、人格美”等四大特点,需要咀嚼细品,留下余香。教学时可从这四方面入手,将
3、其“本土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涵泳名篇,探索异域风情,感悟高尚人格。一、追踪情节线索入选教材的外国小说大多腾挪跌宕,一波三折,凭情节取胜。学生熟悉的变色龙项链等均是以情节引人的例子,外国小说欣赏中的篇目也不例外。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透过线索上的“山形水迹”理清小说情节是感知文本的第一步,也是吸引学生的重要方法。教学时抓住情节,就是提了纲,挈了领,可以形成教学链。1、情节草图入文。教材中的小说篇幅长,课堂无法完成文本阅读,需要学生自主经营,提前预习。笔者以画“情节草图”为入文的主要手段。要求学生画出的“情节草图”能看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能体现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等三要素,并附
4、有一句读后的感想。教师批改后,上课时点评,展示优秀画面,分出等次。笔者在教学桥边的老人与墙上的斑点时,学生还有些惶惑。到第二单元后,学生兴趣渐浓,许多学生都认为“外国小说很有意思”。外国小说中的人名、描写的场景均有陌生感,学生阅读后如果感觉不到乐趣,找不到动情点,会渐渐丧失探索的欲望。魏书生以“语文知识树”激发学生的兴趣,外国小说教学也可借鉴一二。从实际操作来看,半学期的外国小说欣赏,学生兴趣一直在高涨,此法值得尝试。2、模拟技法出文。教材中的小说一篇一技法,精彩纷呈。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伍尔夫的“意识流手法”、保罗戈埃罗的“象征手法”、欧亨利式的结尾、以及“摇摆术”“谎诞手法”等等,让人目
5、不暇接。教学时,如徒步于金庸笔下的桃花鸟,一路优美景色,却没有可靠的出路好走,稍不注意,就会落入歧途,或是走马观花流于形式,给学生徒留一些枯燥的概念,体会不到作者创作的意图与技法的高妙。鉴于此,每教完一个单元,就让学生仿照一种技法创作一短篇小说,并把好的小说推荐到学校网站发表。孔子以为教学时应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叶圣陶先生也认为“教材只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从不少学生积极借阅外国小说,主动采用意识流手法创作小说,运用“摇摆术”编辑班级故事等现象来看,这种方法激活了学生的写作动机,完成了语文历程,有效性高。如果说模仿也是一种创造,此法也算得上获取“创造快乐”的妙方之一。二、欣赏语言
6、之花外国小说欣赏中除了人名了不太像中国人名外,其它已是中国化。笔者以为同样可以欣赏其中语言的灵动之美。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小说的教学目标,也明确要求学生通过“朗诵小说的精彩片段,深入领会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的语言魅力”。然而外国小说欣赏备课时常遇到困惑,既没有背诵的要求,也没有所谓的字词要落实,牵涉的文化又各异,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向纵深挖掘。欣赏语言,只能边走边摸索。1、指导文中探“宝”。外国小说欣赏文采飞扬,表述方式独特,许多言语蕴涵无究深意,撼人心魄,流淌着生命的精彩,语文味甚浓。发现文中的好句子是与文本对话的开端,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笔者指导学生摘录三类语句:通感语句、
7、哲理性语句、意象密集的诗情画意语句。比如桥边的老人推荐如下三句:“骡马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我凝视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三角洲”,“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墙上的斑点摘录如下一类的句子:“我稳住自己,抓住第一个一瞬即逝的念头”,“一阵骤雨似的念头源源不断地从某个非常高的天国倾泻而下,进入他的脑子”。这些语言新鲜有创新,充满诗情画意,让人愉悦。从实际教学来看,学生的摘录热情一直不减。林黛玉读西厢记时,“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他们或许和黛玉一样,感受到语言之美了吧。2、点评精彩语句。发现与众不同的妙句,只是初步感受,还不能进入文本核心,也不能深层体悟名家的语言风采
8、,还得细细点评。笔者要求学生从每篇小说中找一句自己觉得最好的句子,或从修辞角度,或从构思角度,或从刻画人物技法角度自由点评。半学期下来,学生点评过的语句少则8句,多则22句。学生的点评也由最初的无话可点,发展到最后的长篇大论。一些学生到了高三时还能随时回忆起那些点评过的句子,还能在作文运用这些句子。如果说思想靠语言滚不了多远,那么语言却能以照亮人心,滋润生命,让思想越滚越远。3、仿写动人片段。外国小说中的精美语段甚众。比如牲畜林中的一段段景物描写,安东诺夫卡苹果中的“果园夜色”的那些描写。又比如炮兽中“这个疯狂的庞然大物有豹子的敏捷,大象的重量,老鼠的灵巧,斧子的坚硬,波浪的突然,闪电的迅速,
9、坟墓的痴聋”,“你可以驯服一只恶狗,吓唬一头牡牛,诱骗一条蟒蛇,威胁一只老虎,软化一只狮子”等。会欣赏这些语段却不能化用到自己的言语之中,如同有米不会下锅,有蛋孵不出鸡,拿着金碗去讨饭。体现不出“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无法“提高语文素养”,远离了语文教学目标。有人说仿写是提高语言水平的最好办法,笔者也有同感。在教学中,列出优美句子或段落,让学生仿写,常出现有趣的句子。比如学生随笔中出现的“这个美丽的微小昆虫有蝴蝶的勤劳,苍蝇的重量,蚊子的声音,螳螂的迅速。”“你可以打死一只苍蝇,追赶一只蝴蝶,逮住一只蜻蜓,拍死一只蚊子,可是对这样一个勤劳的战士-一只带着刺的蜜蜂-却没有办法。”学生表现出来的
10、热情证明,文本已从学生口头走到学生心灵,他们已接受了外国小说。新课标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好心态,学会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风格流派的文化”,此法或许有所体现。三、探究意境空间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外国小说欣赏里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其境意之美,毫不逊色于中国古诗词所创设的意境美。基于此种感受,教学中做了一些探索。1、垂钓诗意。选材中的小说诗情画意的描写甚多,即便是残酷的战争也写得有园林气息,战争的血在暗涌,厮杀在读者的想象中飘动。比如桥边的老人一文,虽然写的是撕碎了家园与亲人的无情战
11、争,却只截取几幅画面和几句画面感的对话。再比如牲畜林一文,作者如同讲述有趣的民间故事或是童话故事,没有严肃与沉重,嗅不到一丝血腥味,只觉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将小说整理成诗。或从人物入手,或从景物入手,或整篇,或一段,力求体现小说内容。比如清兵卫与葫芦一文,有的学生以清兵卫为题,抄写文中清兵卫的动作成诗;有的以清兵卫和父亲为题,寻找文中的矛盾句成诗;有的以葫芦为题,寻找有关描写葫芦的句子成诗。读书是灵魂的壮游,诗歌是行囊中的金子。这样做不仅拉近了学生与作品的距离,还培养了学生对诗歌的热情。2、对比诗境。学生吸啜文中词句编成的诗歌表现出来的诗意,往往具中国诗的美感。比如依据牲
12、畜林开头两段化成的诗扫荡的日子:“扫荡的日子/树林无扫荡/小姑娘抱着大鹅/老太婆牵着山羊/母牛大腹便便/小牛摇摇晃晃/骡子边走边啃树皮/猪鼻子扎满了栗子壳/母鸡树上卧/松鼠吱吱叫/一群逃难的人啊/为什么往树林里跑。”作者描写的“集市一般热闹非凡”的树林,被学生略加改动,即成一篇颇具诗意的诗。但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风景,学生理解困难。但可以引导学生与中国古诗创作意图比较。笔者曾引用李白所写的古朗月行与之对比,他们均是通过美好景物的描写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又比如根据桥边的老人编写的诗与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对比。两文都在写战争的紧张与残酷,但是都“顾左右而言他”
13、,让人想象的成份多。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或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这种鉴别能激发起学生原有的阅读经验,沟通了异域文化,产生了新的阅读体验。四、领略人格魅力教育哲学泰斗马丁布贝尔以为:“名副其实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教育者的最大的任务则在帮助塑造人的品格。”陶行知先生也有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语文教学还承担有人格教育重任。外国小说欣赏许多人物形象,闪着人格光亮,其人格魅力可以穿越时空,感动莘莘学子,影响学生人格。如何让人物形象步入学生心灵,值得认真玩味与探索。1、研究作者人格。作品如人品,文有多高,人品也多有高。
14、作者的生活经历、内心世界往往于作品中悄然流露。对作者人格的探究会降低理解作品的难度。教学时笔者对作者的介绍不是泛泛而谈,而是引导学生研究作者的人生历程,让学生从学校“开放式上图书馆”(图书摆放在每间教室门口)上寻找作者传记或者介绍性文章,要求学生写出作者一个动人故事,上传至网站或制成课件在课堂上交流。学生和作者的距离近了,对本文的理解也轻松,对文章的分析也常有出人意料到的见解。“功夫在诗外”,学生的灵魂会获得砥砺,生命也会得到洗礼。2、点评小说人物。桥边的老人中憨厚善良的老人,炮兽中沉着冷静、刚毅坚定的神秘乘客,安东诺夫卡苹果中贵族气度的姑母,丹柯中燃烧自己心脏照亮他人的丹柯,炼金术士中追梦的
15、少年 每一篇小说中的主人公都能给读者带来感动或思考。欣赏这些人物,为这些人物喝彩,自然也是教学的重点。教学中,笔者从央视给感动中国人物写颁奖词中得到启发,也让学生研究小说中的人物,分析他们性格,找准动感点,学写颁奖词,感悟人格的力量,欣赏心灵之美。语文的光亮在于寻找言语的韵味,人格的培养在于拨动学生的灵魂。雅思贝尔也认为“教育的根本在于追求灵魂和情感”。点评小说人物,可以安顿自我,可让人物的灵魂与学生的生命融为一体,埋下人格的种子。外国小说欣赏似乎每一篇小说都有无限发掘的空间,可以撬出新知,可以启迪学生思索“自我生命中的意义、价值和欢乐”。浙江省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指出“本模块教学的基本定位为欣赏”,“应该更理论化一些,更深入一些,既有中国传统的感悟式、评点式欣赏,也有较理性的深入分析”。笔者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所做的尝试,把外国小说中文化,让学生迷恋于语言学迷宫,只在“点”上下了苦功,缺少“面”上的宏观把握。收获与迷惘同在,尴尬与无奈共存。如何“更理性地深入分析”,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世界文化的精髓,能带着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2025届九上化学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衡水学院《森林水文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工程造价算量信息化综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届甘肃省临泽县七上数学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化学九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仁爱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综合实验区2024年化学九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苏州市重点中学化学九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油管厂标准化管理办法
- 泉州光伏并网管理办法
- 惠普尔养障体肺炎诊疗要点解析
- 2025年全国工会系统经审业务技能大赛知识总题库(1800题)-中部分
-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测试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
- 康养医养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T/CAEPI 49-2022污水处理厂低碳运行评价技术规范
- 第四版(2025)国际压力性损伤溃疡预防和治疗临床指南解读
- SYT 7627-2021 水基压裂液技术要求-PDF解密
-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古代文学(B)(1)》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 无机化学第4版下册(吉大宋天佑)2019
- 氨基酸抗生素生产工艺规程
- 烤房的发展历史及密集式烤房的建设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