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_第1页
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_第2页
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_第3页
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_第4页
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摘 要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关键词:唯物主义;机械;自然观在16世纪兴起,并在17、18世纪的西方哲学中占居支配地位。在这个时期,从神学解放出来的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进行着分门别类的研究,力学以及为它服务的数学取得了巨大成就。17世纪上半期,R.笛卡尔根据力学的成就,建立了一个机械的宇宙演化模型,并对物理现象和生物现象作了机械的解释。

2、17世纪下半期,I.牛顿在J.开普勒和G.伽利略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起超出其他自然科学部门研究水平的严密力学体系,不仅能正确描述地上物体的机械运动,而且能算出天体的轨道,并确定地预言其运动。于是,古典力学就变成了整个自然科学的典范,同时也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奠定了基础。在这个时期,那些试图以自然原因解释自然现象的哲学家们往往用力学规律去说明自然,认为物体的基本属性只是广延,色、声、香、味等感觉性质不过是一些主观的幻影。在他们看来,物质是惰性的,它的运动仅仅是在外力推动下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一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历史条件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始终是与唯物主义哲学联系在一起的。它要

3、坚持按照自然界的本来面貌认识世界,坚持科学真理, 就必须摆脱宗教神学的侄桔,它要坚持从观察和实验获得感性资料,就必然要从经院哲学的思维方法中解放出来。因此,从哥白尼到牛顿,从波义耳到林耐,他们在自然科学领域都是唯物主义者,但是这种唯物主义必然带有形而上学的、机械论的特征。 首先,这是由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水平决定的。从十六一十八世纪末,在近代自然科学中,只有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建立起来了。而力学首先获得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多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机器大工业的时代尚未到来, 当时生产中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是力学问题,科学观察及实验所能解决的也多是力学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科学发展的

4、规律和人类认识的规律决定了力学的首先发展。科学的发展必须从继承已有的科学成果出发,而非凭空产生,当时已有的天文学与数学知识为力学发展创造了条件。因为天体力学为人们研究基本力学问题提供了最简单、最纯化的研究对象,因此,力学的突破在于对天休运动的研究,而不是从人们熟悉的地上的力学问题, 例如马拉车等复杂问题开始的;再从人的认识顺序来看,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从低级走向高级, 从简单走向复杂,而机械运动正是自然界中最低级、最简单的物质运动形式。这样研究机械运动的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中首先发展起来, 这是历史的必然。 人们的认识总是通过已知去认识未知, 当时力学在说明自然现象时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

5、必然推动人们用力学理论解释其它自然现象, 用力学的机械运动模型类比其它复杂的物质运动。这样, 人们把温度的高低、燃烧现象、光的传播等都理解为一种物质的流动, 于是热素说、燃素说、电的流体和光的微粒说都应运而生。接着, 又把力学中力的概念普遍推广到其它领域, 产生了各种力的学说: 热力、电力、磁力、化学亲和力、生命力等等。著名物理学家惠更斯说过: 在真正的哲学里, 所有自然现象都应用力学术语来描述。牛顿也认为: 好多理由, 使我发生一种推想, 以为此项现象与某项力有关。十六十八世纪哲学家的观点, 更是直接受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制约, 笛卡尔写了动物就是机器的著作, 提出“生命是机器” 的机械论生命观

6、。用力学原理解释生命现象, 认为心脏是卿筒, 肺是风箱, 牙齿和胃是磨坊, 骨骼关节是杠杆。拉美特利更进一步专门写了人是机器这本书, 宜称“人的身体是一架钟表, 不过是一架巨大的、极其精细的、极其巧妙的钟表”。这样就把一切高级的复杂运动简单类比为机械运动,把力学中的外力作用照搬过来, 变成了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机械的外因论, 这就是形而上学的自然观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 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 是由当时自然科学的水平决定的。其次,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与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密切相关。十六十八世纪, 自然科学的大部分领域还处于发展初期, 大多数学科正处在搜集材料和分门别类加以整理的

7、阶段. 生物学中, 林耐的分类学首先获得成功, 就是由于必须把各种植物孤立起来, 搜集标本进行分类。先要知道生物界是由什么构成的, 然后才能研究它们是怎样进化的以及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化学家在十六至十八世纪致力于发展各种元素和化合物, 然后才能研究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说:必须首先研究事物, 然后才能研究过程; 必须先知道两个事物或现象是什么,然后才能考察这个事物或现象发生的变化。这种首先把研究对象分解为各部分,分门别类加以整理的方法,在近代自然科学的研究中是必然要采用的。但是把事物分割开来,研究既成事物的方法容易使人们“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 因

8、此, 就不是把它们看做运动的东西,而是看做静止的东西,不是看做本质上变化着的东西, 而是看做永恒不变的东西,不是看做活的东西,而是看做死的东西。”这种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经过科学家的传播和哲学家的总结, 尤其是经过十七世纪英国的唯物论哲学家培根和洛克的加工, 就形成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二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机械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近代机械

9、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形成,同这个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还处于分门别类的收集、整理、分析经验材料的阶段,只有力学发展到了比较完整的形态。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近代自然科学获得了全面的、系统的发展,它从不同的领域打开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一个有一个缺口,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并受到德国自然哲学家的批判,但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完整的自然观(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中才得到真正的扬弃。自然科学的发展也逐步突破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束缚。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用孤立的静止的和机械的观点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造成了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所特有的、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牛顿把宇宙

10、描述成为以各种自然力为联结点,完全作着机械运动,具有机械结构的宇宙图景。他企图把一切自然现象归结为机械现象,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这是一副非常死板的没有质的多样性的简单而片面的世界图景。牛顿把切自然现象用“力”来联结,并且用力学原理来论证整个自然的过程,这实际上是机械决定论,即认为整个白然界是由机械决定购因果必然链条所构成的。 牛顿以具有机械性的、惰性的、被动的点或粒子作为宇宙机械运动的出发点,承认作为物质及运动的根本条件的时空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他提出了不依赖于物质的“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概念。在牛顿看来,空间就象一个空无切的大箱子,时间就象条川流不息的河流,空间不动地存在着,时间

11、也均匀的、不变的流逝着。这样,时间空间就成了脱离物质的独立实体。牛顿说:“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相同的和不动的。”又说:“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者。在19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并受到德国自然哲学家的批判,但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完整的自然观(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中才得到真正的扬弃。自然科学的发展也逐步突破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束缚。19世纪以来先后出现的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进化论和细胞学说以及热力学统计理论和电磁场理论,真正勾画出了一幅自然界辩证发展的图景。三 结论 看事物应该一分为二,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也应该如此。在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初期,促使人类摆脱了封建神学的束缚,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们强调辩证自然观应该把机械自然观的合理成分包含在自己的“有机体”内,目的并不是要恢复旧的机械自然观, 而是为了把辨证自然观与素朴辩证自然观相区别开来。因此,从唯物史观来说,我们应该给予肯定。参考文献1反社林论第1819页,恩格斯2 梅森自然科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3 全国十所高等师范院校编:自然辩证法基本原理,1985年版 4 许为民、王诗宗等.自然辩证法新编.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2832 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