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规范_第1页
论文写作规范_第2页
论文写作规范_第3页
论文写作规范_第4页
论文写作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士学位论文写作规范牡丹江师范学院教务处制二一二年三月.学士学位论文写作规范为规范我校本科生学士学位论文格式,依据GB/7713-1987科技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规格,特制定本规范。1 内容要求学士学位论文内容一般应由十个主要部分组成,依次为:封面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符号说明论文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独创性声明。1.1 题目、标题准确概括论文核心内容,中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0字,必要时可增加副标题,外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并按英文规范书写。各级标题不能独立置于本页末端,各章标题不能接在上章尾端,应重新起页。1.2 摘要与关键词1.2.1 摘要简要说明论文的主要内容、方法、结果

2、及创新点。应有中文、外文两种文本,如无特殊情况,外文文本摘要一般使用英文撰写。中文、外文摘要各占一页A4纸。外文摘要要与中文摘要相呼应,其写作模式同中文基本相同。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300字,英文摘要不超过1500印刷符号,含中、英文摘要关键词。1.2.2 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1.3 目录目录:按论文章、节、条次序编写,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要求层次清晰,设计图纸要有标号。目录中应包括绪论(引言、前言)、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1.4 论文正文论文正文包括绪论

3、、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1.4.1 绪论(前言)一般作为论文的第一章,是正文的开端,包括毕业论文的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对选题的研究设想、方案设计、主要结果和意义,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断有理有据。绪论不能与摘要雷同,不能成为摘要的注释。1.4.2 主体论文主体是学位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论文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各方面:研究内容的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论证;研究内容各部分(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设计计算;研究内容试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试验数据处理及分析;研究内容的理论分析。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应着重指出本

4、研究内容中的创新、改进与实际应用之处。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研究成果单独书写,并注明出处,不得将其与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对于将其他领域的理论、结果引用到本研究领域者,应说明该理论的出处,并论述引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自然科学学科的论文应推理正确,结论明确,无科学性错误;管理人文学科论文应包括对研究问题的论述及系统分析,比较研究、模型或方案设计,案例论证或实证分析,模型运行的结果分析或建议、改进措施等。须特别指出,在论文主体各章之后,“本章小结”要作为单独一节概括写出。1.4.3 结论可以总结性地说明学位论文的最终研究成果及其价值,同时,可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结论应当体现作者更深的

5、认识,且是从全篇论文的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新的学术总观念、总见解,不应当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1.5 参考文献按照正文中出现的顺序列出直接引用的参考文献,论文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态度,凡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列于参考文献中,并且只应列出正文以标注形式引用或参考的有关著作或论文。一篇论著在文中只引用一次时,只在论文后参考文献中,标出引用页数,如多次引用时,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外著录引文页码。在参考文献中只应出现一次,序号以第一次出现位置为准。学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是作者写论文时所参考、引用的文献书目,引用文献的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

6、后一个字的右上角,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用小4号字体的上角标,如“二次铣削1。”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1.6 致谢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1.7 附录附录是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但不是必需的。未尽事宜可将其列在附录中加以说明。论文(设计)有关的数据表、符号说明、计算程序、运行结果、主要设备、仪器仪表的性能指标和测试分析结果、精度等均可列在附录中。.2 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2.1 文字和字数除外语专业外,一般用汉语简化字打印;研究型论文50007000字;综述型论文不少于10000字;外文类不少于2000

7、0字符;毕业(设计)作品类3000-5000字。2.2 书写及装订本科生毕业论文一律要求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使用A4标准纸单面打印,左侧装订。论文裁切后规格为16开纸(184mm*260mm).2.3 字体和字号论文题目 2号黑体居中各章题序及标题 3黑体居中各节一级题序及标题 4号黑体左对齐各节二级题序及标题 小4号黑体左对齐各节三级题序及标题 小4号宋体加粗左对齐款、项 小4号黑体正文 小4号宋体摘要、结论、参考文献标题(中英文) 3号黑体居中摘要、参考文献内容 小4号宋体(英文Times New Roman体小4号)结论内容 小 4号宋体左对齐目录标题 3号黑体居中目录内容中章的标题

8、小4号黑体左对齐目录中其他内容 小4号宋体引言 小4号黑体居中论文页码 页面低端居中、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页眉与页脚 5号宋体居中论文中所出现的阿拉伯数字和字母 Times New Roman体5号附录、致谢 3号黑体居中独创性声明 3号黑体居中附录、致谢、独创性声明内容 小4号宋体2.4 封面 封面排版见论文模板。2.5 页面设置2.5.1 页眉页眉内容一律为“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字体为小5号宋体,页眉采用下边款直线,宽度为1/2磅。2.5.2 页边距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3cm,页眉2.3cm,页脚2cm。2.5.3 行间距正文行间距为1.5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0行。

9、 2.5.4 页码的书写要求论文页码从正文开始至参考文献结束,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页码位于页面底端居中。封面、摘要、目录、致谢和独创性声明不编入论文页码。2.6 摘要2.6.1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包括:摘要、摘要正文和关键词。摘要正文下空一行顶格打印“关键词”三字,每一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不打标点符号。2.6.2 外文摘要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应另起一页,其内容及关键词应与中文摘要一致,并要符合外语语法习惯,语句通畅,文字流畅。外文一律为 Times New Roman体,字号与正文摘要相对应。 2.7 目录目录的三级标题,建议按(1,1.1,1.1.1)的格式编写;目录中各

10、章节题序的阿拉伯数字用Times New Roman体。2.8 正文2.8.1 章节和各章标题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结束后应另起一页。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必须采用时,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2.8.2 层次层次以少为宜,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正文层次的编排和代号要求统一,层次如下:章(第1章)、节(如“1.1”)、条(如 “1.1.1”)、款(如“1、”)、项(如“(1)”),层次用到哪一层视需要而定,若节后无条可直接到“款”、“项”。 2.9 引用文献引用文献标示方式应全文统一,并采用所在学科领域内通用的方式,用上标的

11、形式置于所引用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四号字体。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中,如:“成果1”。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中文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用小4号字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4可知”。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2.10 名词术语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应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标准中未规定的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采用英语缩写词时,除本行业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应该用括号注明英文原词。2.11 物理量名称、符号与计量单位2.11.1 物理量的名称和

12、符号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符合GB31003102-86的规定。论文中某一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统一。物理量的符号必须采用斜体。表示物理量的符号作下标时也用斜体。2.11.2 物理量计量单位物理量计量单位及符号应按国务院198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及GB31003102执行,不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计量单位可采用汉字或符号,但应前后统一。计量单位符号,除用人名命名的单位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之外,一律用小写字母。非物理量单位(如件、台、人、元、次等)可以采用汉字与单位符号混写的方式,如“万tkm”,“t/(人a)”等。文稿叙述中不定数字之后允许用中文计量单位符号,如“几千克至1000kg

13、”。表达时刻时应采用中文计量单位,如“上午8点3刻”,不能写成“8h45min”,应写成“8:45”。计量单位符号一律用正体。2.12 外文字母的正、斜体用法按照GB31003102-86及GB7159-87的规定使用,即物理量符号、物理常量、变量符号用斜体,计量单位等符号均用正体。2.13 数字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单位1987年发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除习惯用中文数字表示的以外,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参照附录4),年份一律写全数,如2010年,不能写成10年。2.14 公式公式原则上应居中书写。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空两格写,公式仍居中写。公式末不

14、加标点。公式较长时,最好在“=”前转行,如难实现,可在“+、-、”运算符号处转行,运算符号应在转行后的行首,公式的编号用“()”括起来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附录2中的第一个公式为【2-1】等。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应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通常“乘”的关系在前,如而不能写成。2.15 插表表格不加左、右边线,即采用三线表,在一张页面上。每个表格均应有表题(由表序和表名组成)。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1-1”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中不允

15、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题置于表上,用中、英文两种文字居中排写,中文在上,要求用黑体5号字居中,英文新罗马五号居中。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表头中可采用化学符号或物理量符号。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则将单位符号移至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表中数据应准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横线“”(占2个数字宽度)。表内文字或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采用通栏处理方式,不允许用“”、“同上”之类的写法。表内文字说明(5号宋体),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表中若有附注用小5号宋体,写在表的下方,句末加标点。如有一条附注,写成“注:” ;若有多条附注,写成“注1:注2:”.2.16

16、 插图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内容正确。选图要力求精练。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2.16.1 图题及图中说明每个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图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插图的图号为“图1-1”等。图题置于图下,用中、英文两种文字居中书写,中文在上,要求用宋体5号字。有图注或其它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引用图应注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题置于分图之下,分图号用a)、b)等表示。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除外)或数字项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题之上(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2.16.2 插图编排插

17、图之前,文中必须有关于本插图的提示,如“见图1-1”、“如图1-1所示”等。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该图整体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2.16.3 坐标单位 有数字标注的坐标图,必须注明坐标单位。2.16.4 论文原件中照片图及插图学位论文原件中的照片图均应是原版照片粘贴,不得采用复印方式。照片可为黑白或彩色,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照片采用光面相纸,不宜用布纹相纸。对金相显微组织照片必须注明放大倍数。学位论文原件中的插图不得采用复印件。对于复杂的引用图,可采用数字化仪表输入计算机打印出来的图稿。2.17

18、参考文献2.17.1 参考文献编写项目和顺序规定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b期刊文章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d报纸文章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e国际、国家标准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文献类型标识f专利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g电子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

19、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h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2.17.2 参考文献特殊标识参考文献类型专著论文集报纸文章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标准专利文献类型标识MCNJDRSP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电子参考文献类型数据库计算机程

20、序电子公告电子文献类型标识DBCPEB参考文献书写格式示例参照主编靠编辑思想指挥全局已是编辑界的共识1,然而对辩解思想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故不妨提出参与讨论。由于思想的内涵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21194,所以编辑思想的内涵3。表明其读者群得文化的品味的高层次“方针”指“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2354。1 张忠智. 科技书刊的总编(主编)的角色要求C/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建会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北京: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学术委员会,1997:33-34.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3 刘彻东.中国的青年刊物:个性特色为本J.中国出版,1998(5):38-39.4 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