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中的判断句_第1页
古代汉语中的判断句_第2页
古代汉语中的判断句_第3页
古代汉语中的判断句_第4页
古代汉语中的判断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古代汉语中的判断句,(古代汉语教程第188-190页),.,2,一、“主语+名词性谓语”,子之所慎:斋、战、疾。(论语述而) 今秦,万乘之国。(战国策赵策) 荀卿,赵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足下中国人。(史记陆贾传) 虎者,戾虫。(战国策秦策二) 农,天下之本。(史记孝文帝本纪) 朕,高皇侧室之子。(汉书文帝纪) 刘备,天下枭雄。(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3,二、主语+名词性谓语+也,制,岩邑也。(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给?(左传齐伐楚盟于召陵) 滕,小国也。(孟子梁惠王上) 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战国策赵策) 王,人君也;斶,人臣也。(战国

2、策齐宣王见颜斶) 楚,天下之强国也。(战国策楚策) 淳于髡,齐人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史记伯夷列传) 张骞,汉中人也。(汉书张骞传),.,4,三、主语+者+名词性谓语,兵者,不祥之器。(老子) 虎者,戾虫。(战国策秦策) 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张仪列传) 天下者,高祖天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5,四、主语+者+名词性谓语+也,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兵者,凶器也。(韩非子存韩) 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战国策秦策三。逡,q n) 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史记项羽本纪)季父,叔父

3、。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柳宗元:童区寄传。荛,音饶,刈草。),.,6,五、主语+副词+名词性谓语(+也),尔惟旧人。(尚书大诰) 士诚小人也。(孟子公孙丑下) 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庄子让王) 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襄子曰:“此必豫让也。”(战国策赵策一) 吾乃梁人也。(战国策赵策) 是皆秦之罪也。(战国策秦策) 膑亦孙武之后世之孙也。(史记孙子吴起列传),.,7,六、主语+否定词+名词性谓语(+也),楚虽大,非吾族也。(左传成公四年)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诗经邶风柏舟) 此庸夫之怒,非士之怒也。(战国策魏策四)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秋水) 管仲非周公旦。(韩非子

4、难二) 故王之不王,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孟子梁惠王上)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李斯谏逐客书) 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德行),.,8,古代汉语判断句的活用,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 夫鲁,齐晋之唇。(左传哀公八年)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以上判断句表示比喻),.,9,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百乘,显使也。(战国策齐策四。带着百辆车乘的是声势显赫的使者) 朱紱皆大夫,紫綬悉将军。(白居易轻肥。朱紱,本指古代官服上的红色蔽膝,这里指绯衣;紫綬,紫色丝带,古代高官员的服饰。),(判断句表示

5、复杂的语义关系),.,10,有时“ 者”字用在叙述句或描写句的主语之后,而这个主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是前文所不曾提及或者突然出现的。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列子汤问) 吕公者,好相人。(史记高祖本纪)相人,给人相面 有时在主语前面再加一个“有”字。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柳宗元:捕蛇者说)专其利,龚断这利益。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庄子逍遥游)冥灵,树名。,.,11,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论语宪问。合,纠合,这里指诸侯间的盟会)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养生主。族庖,普通的厨子。折,犹“斫”)

6、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韩非子五蠹。士,同“仕”,出仕。橐,音驮,寄寓,这时指寄食于权门)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战国策赵策四),(以上判断句式表示复句中的因果关系),.,12,有时在前一分句中加上连词“所以”,或者在前后两个分句的句末加上助词“者”、“也”,以凸显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因果关系。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史记肖何世家)厄塞,(地势)险要。何,萧何。图书,地图和文件。 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功多,秦不能

7、尽封,因以法诛之。(史记项羽本纪)竟斩阳周,竟至在阳周被逼自杀。,.,13,人君无智愚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史记屈原列传)人君无智愚贤不肖,人君不论智者或者蠢人,贤者或者坏人。求忠以自为,求取忠臣替自己办事。,.,14,古代汉语中的“是”不是判断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故王之不王,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孟子梁惠王上),.,15,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异,此诸侯之所谓良宝也,可以富国家

8、,众人民,治刑政,安社稷乎?曰:不可。所谓贵良宝者,为其可以利也。而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异,不可以利人,是非天下之良宝也。(墨子耕柱),.,16,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撤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战国策齐策四,赵威后问齐使)婴儿子,北宫之女的名字。环瑱(tin),耳饰品。出,施行。於(音乌)陵,地名。索交,结交。,.,17,少事长,贱事贵,不肖事贤,是天下之通义也。(荀子仲尼篇),少事长,贱事贵,不肖事贤,此天下之通义也。(说苑卷二),.,18

9、,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论语微子) 无几何,而梁丘据御六马而来。公曰:“是谁也?”晏子曰:“据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19,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宝也。”(左传僖公二年) 秦缪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缪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说苑复恩),.,20,乃抱尸而哭之曰:“此吾弟轵深井里聂政也!”(战国策韩策二)轵,深井里,地名

10、。 襄子至桥而马惊。襄子曰:“此必豫让也。”(战国策赵策一),.,21,晏子俯有间,对曰:“占梦者不识也。此非泰山之神,是宋之先汤与伊尹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齐有善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则桎之。”(吕氏春秋士容论士容),.,22,昔者齐桓公出游于野,见亡国故城郭氏之墟。问于野人曰:“是为何墟?”野人曰:“是为郭氏之墟。”(新序卷四) 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及其为之足,而后成人夺之酒而饮之,曰:“蛇固无足,今为之足,是非蛇也。”(史记楚

11、世家),.,23,讨论 公子都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孟子告子上)钧,同“均”,等。 钧是人也,都是那种(或这种)人,“是”仍是指示词。 若纣有良子,而先丧纣,无章其恶而厚其败。钧之死也,无必假手于武王,而其世不废,祀至于今,吾岂知纣之善否哉?(国语晋语一)假,借。,.,24,真正的、确定无疑的判断词“是”出现在西汉以后 我是无余君之苗末。(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若枯即是荣,荣即是枯,则应荣时凋零,枯时结实。(南朝梁范缜:神灭论),.,25,a. 襄子曰:“此必豫让也。”(战国

12、策赵策一) b. 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 a.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问固。固曰:“此家人言耳。”(汉书儒林传) b.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史记儒林列传),.,26,a. 臣,骫桑下之饿人也。(吕氏春秋报更) b. 臣是夫翳桑下之卧人也。”(说苑复恩) a. 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左传宣公十五年。而,同“尔”。) b. 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论衡死伪),.,27,古代汉语中“为”的词性,子游为武城宰。(论语雍也)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 (论语雍也)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齐其为陈氏矣!(左传昭公三年)

13、八年十月,邯郸为秦。(史记赵世家)邯郸为秦,此指邯郸被秦国占领。 夫以刃相戲,必為過失,過失相傷,其患必大。(淮南子泛論),(为:当、做、担任),(为,成为、变成、造成),.,28,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战国策赵策)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孟子滕文公下。助动词“得”后“为”当为动词用法),(为,算作、作为),.,29,余为伯鯈。余,而祖也。(左传宣公三年) 重耳为晋文公,趙衰為原大夫。 (史记赵世家)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论语微子) 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史记李将军列传) 此为茶?为茗?(世说

14、新语纰漏),(为,判断词系词用法),.,3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下虐上为弑,上虐下为讨。而况君乎!(国语楚语下) 彼若谋害楚国,岂不为患?(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患,祸患。) ( “为”前后的词语虽然是谓词性成分,但显然已经指称化了,其中的“为”字都接近于起判断作用的系词),.,31,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政姊荣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史记刺客列传) 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谷梁传隐公元年)母弟,同母弟。目君,郑伯。 何用见其是齐侯也?(谷梁传僖公元年),.,32,如谓杜伯鬼为死人,则夫死者审有知。如以

15、鬼是死人,则其薄葬非也。(论衡薄葬),.,33,学当有善知识。昔有驴一头,其主恒令与马相随衣毛呜呼,与马相似;后时与驴相随呜呼唉疴,纯为是驴。遂至老死,不复作马。(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生经,3/108a)疴,疾病。 佛言:“所食是新肉,为干肉乎?”答言:“新肉。”(元魏凉州沙门慧觉等译贤愚经,大正藏4/275b),.,34,師直為壯,曲為老,豈在久乎?(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 從之,獲地于諸侯為多。(國語魯語上,8)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孟子公孫醜上) 六年,大饑,民訛言曰:“趙為號,秦為笑。以為不信,視地之生毛。”(史記趙世家) (系词“为”的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