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008版)单位名称:安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编制单位:*集团应急救援指挥部签 发 人: 2008年5月20日发布 2008年5月20日实施 目 录1、 总 则1.1 编制目的1.2 编制依据1.3 适用范围1.4 应急预案体系1.5 应急工作原则2、 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2.1 公司基本情况2.1.1 生产情况2.1.2 地理位置2.1.3 交通情况2.1.4 地质和气象2.1.5 周边情况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2.2.1 危险目标确定 2.2.2 危险目标的危险性分析 3、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3.1 应急组织体系3.2 指挥机构及职责4、 预防与预警4.1
2、 危险源监控4.2 预警行动4.3 信息报告与处置5、 应急响应5.1 响应分级5.2 响应程序5.3 应急结束6、 信息发布7、 后期处置8、 保障措施8.1 通信与信息保障8.2 应急队伍保障8.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8.4 经费保障8.5 其它保障9、 培训与演练9.1 培训9.2 演练10、 奖惩11、 附则11.1 术语和定义11.2 应急预案备案11.3 维护和更新11.4 制定与解释11.5 应急预案实施12、*集团应急救援专项预案12.1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2.2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2.3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2.4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2.5停电事故处理应急预
3、案12.6放射性物资泄漏应急救援预案12.7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2.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12.9人群聚集场所或集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1、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的有关要求,应对集团公司范围内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确保公司、社会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防范各种事故的发生。在事故发生的情况下,能及时、准确、有序开展应急救援行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情和事态的进一步蔓延,有效地开展自救和互救,尽可能把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 9002-
4、2006)的规定,特制定本预案。1.2 编制依据1) 安全生产法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GB/T28001-20013)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 AQ/T 9002-2006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集团公司范围内(阜阳)的所有车间、分公司发生了或可能发生人员重伤(中毒),或者导致企业生产中断的安全生产事故、事件。1.4 应急预案体系集团公司的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预案(即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专项预案、程序文件、各单位应急救援现场预案、在事故发生时制定的抢险方案。1.4.1 综合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
5、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1.4.2 专项预案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或危险源而制定的应急计划或方案,有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是综合预案的组成部分。集团公司制定的专项预案包括:1) 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3)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4) 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5) 停电事故应急处理预案6) 放射性物资泄漏应急救援预案7) 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9) 人群聚集或集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1.4.3 程序文件是为保证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在抢救队伍、物资设备、医疗救护、通信保障、交通管制等方面而事
6、先制定的行动方案。集团公司制定的应急救援程序文件包括:1) 应急救援队伍管理程序2) 应急救援物资管理程序3) 应急医疗救护管理程序4) 应急通信保障管理程序5) 治安警戒与交通管制程序6) 突发事件新闻应急处置程序1.4.4 各单位应急救援现场预案应急救援现场预案是各单位在公司综合预案和专项预案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针对分管的某一具体的危险源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发生的事故而预先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各单位编制的作业指导书应包含本单位常见事故的应急救援现场预案。1.4.5 在事故发生时制定的抢险方案抢险方案是现场应急救援时,针对突发紧急情况所设计的具体抢救行动计划。1.5 应急工作原则1
7、) 保障救援人员和受困人员安全优先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2) 防止事故扩大优先3) 保护环境优先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2.1 公司基本情况 2.1.1 生产情况安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70年,目前主要产品有尿素30万ta、甲醇12万ta、余热发电3万kW、塑料编织袋1800万条/年,以及溶解乙炔、工业(医用)氧气等,还具有、类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资格。主要生产工艺为无烟块煤制气生产合成氨,联产甲醇和采用水溶液全循环法生产尿素。现有生产一线员工1600多人,长期接触尘
8、毒等危害人员共585人,化工生产人员实行四班三运转,人员分布情况如下:生产系统人员分布一览表 项 目 单 位分 布 人 数备 注女男合计运转班化肥一班化肥二班化肥三班化肥四班常白班造气车间锅炉车间压缩车间联合车间尿素车间化工车间 项 目单 位 人 数备注女男合计常白班电器车间仪表车间总分析室原料车间化管车间修旧组生产科室 制气公司一班二班三班常白班*机械 塑编公司一班二班三班常白班建筑公司合 计公司生产工艺流程复杂,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腐蚀、尘毒危害严重、生产过程连续性强的化工生产特点,主要生产尿素、甲醇、甲醛、溶解乙炔、氧气以及中间品液氨等产品。其生产能力见下表: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序
9、 号危险品名称最大储量/t年生产能力/万t年产量/万t1液氨2尿素3甲醇4甲醛5溶解乙炔6氧气生产过程产生的危险品情况一览表序 号危险品名称最大储量/t1氢气不储存2氮气不储存3一氧化碳气不储存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危险品情况一览表序 号危险品名称最大储量/t年用量/t1半水煤气20000m311.4亿m32硫酸407403二乙二醇1401.435万4碳化钙404005丙酮256冰醋酸0.5107碳酸丙烯酯1203108盐酸5010809氢氧化钠7033010氢氧化钾分析用药品,微量11乙醇分析用药品,微量12四氯化碳分析用药品,微量13三乙醇胺分析用药品,微量14石油醚分析用药品,微量15丙三醇分
10、析用药品,微量16环已烷分析用药品,微量17液体石蜡分析用药品,微量18三氯甲烷分析用药品,微量19乙醇胺分析用药品,微量20甲酸分析用药品,微量21苯分析用药品,微量22吡啶分析用药品,微量23乙二胺分析用药品,微量24冰乙酸分析用药品,微量25双氧水分析用药品,微量26铬酸液分析用药品,微量27卡尔费体试剂分析用药品,微量28溴水分析用药品,微量29汞分析用药品,微量30碘酸钾分析用药品,微量31草酸分析用药品,微量32重铬酸钾分析用药品,微量33氯化钡分析用药品,微量34氢氧化钡分析用药品,微量35对甲苯胺分析用药品,微量36氯化汞分析用药品,微量37亚硝酸钠分析用药品,微量38碘分析用
11、药品,微量39五氧化二矾分析用药品,微量40硫化钠分析用药品,微量41烧碱分析用药品,微量42石棉分析用药品,微量43高锰酸钾分析用药品,微量44碘化汞分析用药品,微量45溴化钾分析用药品,微量46硝酸银分析用药品,微量47硝酸分析用药品,微量2.2 地理位置:集团公司位于 市东北方向,厂区占地面积约76万m2,厂区呈不规则的四边形,周边纵向2Km ,横向1.5Km 。距市区6km ,距火车站1km ,距京九铁路编组站4km 。由公司大门向南40m 为煤场铁路专用线,再向南150m 与*路相连。厂区北邻*河。2.3 交通情况安徽*化工集团位于*市的东北郊,处于两淮煤炭基地的中心位置, 毗邻*路
12、、*路、105国道, 交通极为便利。2.4 地质和气象安徽*化工集团厂区地势平坦,绝对标高在28.50-29.54之间(黄海高程),东南高,西北低。在29.25-23.50之间,系黄、棕黄等色的粘土及亚粘土层,地耐力可达220-240kN/m2。安徽*化工集团地处黄淮海平原之皖西北平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多雨雪,夏季高温干燥。1、气温:年平均温度:20.4 ,年平均最高温度:32.4 ,年平均最低温度:-3.3 ,极端最高气温:41.4 ,极端最低气温:-20.4 。2、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889.1mm ,年最大降雨量:1618.7mm ,年最小降雨量:440.8mm 。3、风速:
13、年最大风速:24m/s,年平均风速:3.4m/s。4、最大风压:0.35KN/m2(10m 高处)5、最大积雪深度:260mm ,雪荷载:0.40 KN/m26、全年主导风向:东南风7、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2.1.5 周边情况安徽*化工集团厂区占地面积约76万m2,厂区呈不规则的四边形,周边纵向2Km ,横向1.5Km 。距厂围墙外500m 范围内的单位和居民区有:北有张庄行政村,西有刘庄行政村之高庄,东有徐庄行政村和大地磷肥厂,南有王庄;制气公司东有新华食品站,西有新华合作社。约有居民0.3万人。距围墙处1000m 范围内的单位和居民区有:西有轴承厂和拖拉机厂及家属区,南有肉联厂、
14、国家储备粮库、粮校、金属公司仓库、水利局仓库等单位和居民区。约有1万人口。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2.2.1 危险目标的确定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的现状评价报告和公司进行的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识别、评价,公司目前共有危险源1410个。其中A级危险源11个、B级危险源98个、C级危险源1301个。根据GB/T28001 体系要求,公司已经要求各单位将危险源纳入目标、指标管理和作业指导书文件等进行控制。我公司对危险源实行三级管理,危险源分为公司级、车间(分公司、部门)级和班组级划分。按照分类、分级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原则,确定如下目标为公司级和车间级危险目标。1、公司级危险目标
15、1目标:液氨球罐3个,规格:400 m3 2,650 m3 1,高限贮量1160m32目标:化工贮罐2个 规格:甲醇600 m3 2, 3目标:半水煤气柜3个,规格:10000 m3 2,2000 m3 1 4目标:锅炉5台,能力为35t/h2、75t/h2、150t/h15目标:甲醛生产装置,生产能力为1万吨甲醛/年26目标:老合成氨生产装置 1000合成1200合成7目标:新合成氨生产装置 1800合成8目标:冰机岗位 100M3 氨罐冰机9台9目标:老尿素生产装置 10目标:新尿素生产装置11目标:放射源 钴60核液位计8个上述危险目标分布在整个生产区域内,均属于重大危险源。是公司安全监
16、控和管理的重点。2. 车间(分公司、部门)级危险目标序号危险目标名称数量位置或分布单位名称1水处理酸碱贮罐2水处理锅炉车间2铜液贮罐4厂区中间精炼岗位联合车间3氧气瓶库1仓库仓库4乙炔瓶库1仓库仓库5有毒药品库房1仓库院内西部仓库6氧气贮罐、包3铁路南制气分公司院内制气公司7电石库1铁路南制气分公司院内制气公司2.2.2 危险目标的危险性分析1、甲醇储罐发生着火时,10秒钟内造成1%人员死亡的距离为36.7m ;1分钟内造成100%人员死亡的距离为39.3m ;1分钟内造成1%人员死亡的距离为45.2m ;要达到“财产不受损失”、“人员长时间受辐射无不舒服感”的危害程度以下,其距离应大于81.
17、5m 。2、当煤气管道连续泄漏1s、15s、30s时,其扩散的煤气蒸气云发生燃爆造成的死亡半径分别为0.2048m 、0.5579m 、0.7210m ;对人员造成严重伤害的半径分别为0.7077m 、1.7450m 、2.1988m ;对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造成破坏的半径分别为0.3653m 、0.9006m 、1.1349m 。而煤气管道泄漏时造成作业人员中毒窒息的死亡半径为1.330m 。3、当液氨管道连续泄漏1s、15s、30s时,其扩散的蒸气云发生燃爆造成的死亡半径分别为0.5531m 、1.5064m 、1.9468m ;对人员造成严重伤害的半径分别为1.7329m 、4.2718m
18、 、5.3816m ;对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造成破坏的半径分别为0.8944m 、2.2048m 、2.7776m 。而液氨管道泄漏时造成作业人员中毒窒息的死亡半径为9.90m 。当液氨管道连续泄漏60s、300s、600s、900s后,其危害半径分别为93.87m 、160.52m 、202.24m 和231.51m 。厂区内受其影响的人数分别为6人、28人、60人和82人。而且其影响范围已超出厂界,对厂西侧的一乡村道路通行构成了严重影响。当650M3 氨罐完全破裂,其危害半径为1845米 。4、钴60放射元素发生泄漏,造成辐射,人员中毒。5、其它危险源均为生产装置,主要危险性是火灾和物理爆炸
19、、化学爆炸。其危害范围80集中在100米 范围内,极限危害范围为500米 。3、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3.1 应急组织体系 *化工应急组织体系包括应急指挥、管理机构、功能部门、救援队伍四方面内容。 应急指挥指公司组建的应急救援指挥部 管理机构指公司应急救援办公室和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是应急救援的常设机构 功能部门是指安全处、动力处、生产办、公司办、保卫处、机械供应公司等与应急救援活动有关的科室、部门等。 救护队伍主要是指公司消防队、抢险队、医疗队等。 3.2指挥机构及职责3.2.1 公司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总 指 挥: (总经理)副总指挥: 成 员:由生产办、安全处、动力处、质量科、保卫处、环保处
20、、机械供应公司、物业处、职工医院、工会、财务处、公司办、总工办、扩建办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在安全科设立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日常的工作。发生重大事故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负责通知指挥部所有成员参加事故应急救援处理工作。如总经理不在企业时,分管生产安全副总经理全权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总经理和生产副总经理皆不在企业时,由技术副总经理全权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在非常特殊情况下,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均不在企业时,由安全科长全权代理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职责1 应急救援指挥领导指挥部(1)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2) 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负
21、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3)向上级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汇报事故情况,必要时按总指挥命令向外发出救援请求。(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2、 指挥部人员 总指挥总经理组织指挥全企业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副总指挥生产副总经理协助总指挥负责救援具体工作。向总指挥提出救援过程中生产运行方面应考虑和采取的安全措施。 副总指挥技术副总经理协助总指挥负责救援具体工作。向总指挥提出救援过程中技术方面应考虑和采取的安全措施。 生产办主任负责事故应急处理时生产系统的开停车调度工作;负责事故现场的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协助副总指挥负责工程抢险、抢修任务的指挥,可以
22、对公司内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进行调动。安全处处长负责指挥事故的报警、情况通报、事故处理工作;负责指挥事故的现场及有关有害物扩散区的清洗、监测、检查工作,污染区处理直至无害。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 保卫处长负责指挥因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的火灾灭火、现场救助。负责事故现场划定禁区的警戒指挥工作,维护治安保卫。负责对事故后公司内道路交通管制工作,协调人员紧急撤离的安全疏散工作。保证人员的安全撤离。 供应公司经理负责指挥抢修救援物资的供应调配工作。负责抢险、抢修、应急救援物资的供给运输组织工作。 工会职工医院负责人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工作负责对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组织工作。
23、公司办主任(小车班)负责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对外联络工作,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负责受伤人员的接送工作; 动力处长:协助总指挥负责工程抢险抢修工作的现场指挥并组织施工; 物业处长:负责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通讯联络的保障工作;环保处长: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收集洗消、监测工作;财务处长:负责事故抢险、抢救的财力保障工作车间主任(分公司经理)负责组织本单位员工的安全撤离和紧急疏散工作,对人员进行清点,向指挥部报告单位员工伤亡、失踪等安全情况 向指挥部报告本单位危险化学品事故事态和应急救援处理进展情况。按指挥部命令,事故应急处理时,指挥本单位生产装置进行安全的开
24、、停车。按指挥部命令,组织对本单位的抢险、抢修应急人员进行事故应急救援处理工作。3.2.2 指挥部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和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急救援办公室设在安全处,职责为a) 负责应急物资的准备和检查b) 负责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督促各单位做好预案演练,并做好总结评估工作。c) 组织协调对外求援等事宜,负责事故的上报d) 负责事故的调查处理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设在生产办调度室。职责为1) 承接事故、事件报告,请示总指挥启动事故应急预案2) 负责生产系统紧急情况下的统一指挥3.2.3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组成及分工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都负有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各专业队伍是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
25、量,担负着公司内各类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救援和处置工作。 抢险、抢修队由事故所属单位的维修、电工组成,必要时指挥部可以调动其他单位以及机修分公司的维修、电工参与事故单位抢险、抢修工作。生产办、动力处负责指挥事故抢险、抢修任务。 物资供应运输队由供应公司负责,担负事故抢险、抢修所需物资的供应任务。由小车班的大型车辆及所调社会车辆担负事故抢险、抢修物资的运输任务。 义务消防队由保卫处负责,担负在突发事故时的火灾扑救和指挥部安排的其它任务(洗消和抢救伤员等)。 医疗救护队由职工医院和小车班(小型车辆)组成,由职工医院负责,听从工会主席及物业处长指挥调配。担负事故过程中受伤、中毒等人员的运送、初步救护处理
26、、治疗、转院等工作。 通讯保障队由物业处负责,由话务班成员及电气车间、仪表车间部分抽调人员组成。平时做好线路的维修工作,保障在发生紧急事故时,通讯线路的畅通无阻。4、预防与预警4.1 预防 各岗位操作人员应通过现场和远传仪表对生产系统的设备、工艺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电工、仪表工应按时对生产现场进行巡回检查,及时发现事故苗头。对重大危险源还应通过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探测系统、电视监控系统进行重点监控。各职能科室人员对重大危险源应保证每天到现场检查一次。各级管理人员应深入现场检查人的不安全行为;各级工艺管理人员应每日检查工艺执行情况,杜绝超温、超压、超负荷情况;各级设备管理人员应
27、每日对设备运转情况检查,确保安全附件完好,同时对特种设备的检测工作进行监督。生产办、动力处、安全处每月应研究分析日常检查发现的问题,对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隐患,研究制定解决或控制方案。安委会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例会,研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对重大隐患的防范及整改情况进行督察。4.2 预警行动当节假日期间,或当出现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时,或连续发生类似事故时,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监护使用时,集团公司要按照“预警”要求,做好应急响应的准备工作。4.3 信息报告与处置事故、事件发生后,生产系统现场人员应当立即向调度和车间报告,;发生火灾事故,可先向公司消防队汇报后再向其它人员汇报。其它岗位发生事故后,
28、现场人员应当立即向安全处报告,同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紧急处置。调度、车间、安全处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分析判断事故的可能后果,如需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应迅速向总指挥汇报,请求启动应急预案,同时与相关职能科室取得联系,及时进行事故应急处理。发生较大事故,安全处应负责在事故发生1小时内将事故报告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颍东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涉及周边群众生命安全的,应及时请求政府组织周边群众进行疏散。5、应急响应5.1 响应分级 公司应急救援响应分为三级1)一级 :车间内部能处理的事故2)二级: 公司内部能处理的事故3)三级: 需要请求消防、公安、卫生、安监、政府支援的事故具体包括以下事故:
29、1、甲醇发生泄漏起火乃至于爆炸时,必须向市安监局、消防队请求支援灭火。2、 甲醛发生泄漏起火乃至于爆炸时,必须向市安监局、消防队请求支援灭火。3、液氨泄漏、起火乃至于爆炸时,必须向市安监局、消防队请求支援灭火。4、氧气发生泄漏起火乃至于爆炸时,必须向市安监局、消防队请求支援灭火。5、乙炔气发生泄漏起火乃至于爆炸时,必须向市安监局、消防队请求支援灭火。6、高压容器、压力管道、锅炉破裂、爆炸时必须向市安监局、质监局请求支援7、放射源泄漏时必须向市安监局、环保局、卫生局请求支援。8、煤气发生泄漏起火乃至于爆炸时,必须向市安监局、消防队请求支援灭火。9、建筑物倒塌事故必须与市安监局、公安、消防、医疗、
30、环保、城建等部门联系,请求援助。5.2 响应程序事故、事件发生后,生产调度、车间接到报告,应迅速按事故可能后果进行判断,如达到“二级”应急响应标准,应立即向公司总经理汇报,请求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在指挥部成员赶到前,由调度统一指挥,避免事态扩大。公司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后,公司办应立即通知指挥部成员赶到集合地点。听取事故简单情况汇报,接受总指挥命令,现场一切抢救事宜由应急指挥中心统一指挥,现场抢救总指挥由生产办主任担任,主任不在时由工艺副主任担任;都不在时,由事故单位负责人担任。应急预案启动后,各功能单位应按相关程序进行应急救援。当事态无法控制时,应及时请求上级部门支持。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职能部门
31、在接到事故报警后,应迅速赶赴现场,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快速实施救援,防止事故扩大,并将伤员救出危险区域和组织员工、群众撤离、疏散。 事故应急处理程序图发生事故泄漏物收集出动应急救援队伍事故报警与接警泄漏处理现场急救紧急疏散火灾扑救现场监测5.2.1 常见事故处理预案1、液氨事故处置方案 泄漏应急处理:切断气源,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200m ,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穿防化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或大量水中和、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
32、再用。 泄漏处理方法:小量泄漏,用清水吸收稀释;大量泄漏,立即疏散周围人群(或居民区),喷雾状水和强流水稀释,以保护现场人员然后堵上漏点,并转移泄漏容器内液氨至安全容器内。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应穿防护服,并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禁止用酸碱灭火剂灭。2、甲醇事故处置方案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地带,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33、,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如不能切断泄漏源应筑堤收容防止外溢。泄漏处理方法: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烧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清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内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可用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剂、砂土灭火。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应全身消防服,并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现场隔离,切断火源。3、 甲醛事故处置方案泄漏应急处理:切断火
34、源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地带,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应急处理人员必须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或8型防毒面具,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消除方法: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烧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用清水稀释;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和大量清水稀释冷却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泵转移至槽车内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灭火方法:隔绝火源,强水流、雾状水、干粉灭火剂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应全身消防服,并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4、氧气事故处置方案 泄漏应急处理:
35、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地带,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气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 ,穿一般工作服。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合格后再用。 泄漏消除方法:关闭泄漏最直接伐门紧固或更换相关部件;瓶头螺纹泄漏,待气体泄尽,紧固或更换瓶伐。瓶体泄漏,待气体漏尽后,气体报废处理。 灭火方法: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应全身消防服。氧气灭火要防止人员窒息。易燃物质要迅速移出。5、溶解乙炔事
36、故处置方案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安全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 ,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将漏出气用防爆型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合格后再用。泄漏消除方法:瓶阀伐心密封填料处泄漏:关闭瓶伐,拧紧六角螺帽。如在使用中泄漏,应将瓶伐全开。如果仍然漏气,应关闭瓶伐送充装单位回收气体后更换附件。瓶伐与减压器连接处泄漏:缓慢关闭瓶伐,拧紧连接瓶伐连卡具,如仍泄漏应按上款方法关闭瓶伐,拆下卡具,更换新
37、的四氟乙烯垫片。如属瓶口变形或减压卡具变形,可送充装单位回收气体后进行处理或更换新的减压器。瓶伐根部漏气,应送充装单位将气体回收后,再将瓶头在瓶伐上拧紧。肩部易熔塞泄漏:由充装单位用不发火工具处理,如仍泄漏,应将气体回收后,更换易熔合金或换伐。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有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剂。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应全身消防服,并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禁止用四氯化碳灭火剂灭火。6、火灾控制 初期火灾扑救:在火灾尚未扩大到不可控制之前,应使用适当的移动灭火器来控制火灾。迅速
38、关闭火灾部位的进出口伐门,切断进入物料,然后立即启用现有各种消防设备、器材,扑灭初期火灾和控制火源。对周围设施采取保护措施:为防止火灾危及相邻设施,必须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并迅速疏散火势威胁的物质。当易燃液体外流时,可用沙袋或其它材料筑堤拦截流淌的液体或挖沟导流将物料导向安全地区。另外,用湿毛毡、海草帘等物堵塞下水井、阴井口等处,防止火势蔓延。火灾扑救:扑救火灾不可盲目行动,应针对每一类化学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必要时采取堵漏或隔离措施,预防次生灾害扩大。当火灭以后,仍要派人监护,清理现场,消除余火。特殊化学品火灾扑救要点:扑救气体类火灾,切忌盲目扑灭火势,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之前,
39、必须保持稳定燃烧。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相混合,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对于爆炸品火灾,切忌用沙土盖压,以免增强爆炸物品的威力;另外,扑救爆炸物品堆垛火灾时,水流应采取吊射避免强力水流直接冲击堆垛,以免堆垛倒塌引起再次爆炸。扑救有毒品和腐蚀品的火灾时,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腐蚀品、有毒品溅出。遇酸类或碱类腐蚀品最好调制相应的中和剂稀释中和。5.2.2 人员疏散方案听到某个区域需要疏散人员的警报时,区域内的人员迅速、有序地撤离危险区域,并到指定地点集合,从而避免人员伤亡。装置负责人在撤离前,利用最短的时间,关闭该区域内可能会引起更大事故的电源和管道阀门等。1)、事
40、故现场人员的撤离:人员自行撤离到上风口处,由当班班组长负责清点本班人数。当班班长应组织本班人员有秩序地疏散,疏散顺序从最危险地段人员先开始,相互兼顾照应,并根据风向指明集合地点。人员在安全地点集合后,班长清点人数后,向现场分管负责人或者值班长报告人员情况。发现缺员,应报告所缺员工的姓名和事故前所处位置等。2)、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由事故单位负责报警,发出撤离命令,接命令后,当班负责人组织疏散,人员接通知后,自行撤离到上风口处。疏散顺序从最危险地段人员先开始,相互兼顾照应,并根据风向指明集合地点。人员在安全地点集合后,负责人清点人数后,向事故车间主任(部门负责人)或者调度报告人员情况。发现缺员
41、,应报告所缺人员的姓名和事故前所处位置等。3)、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负责抢险和救护的人员在接指挥部通知后,立即带上救护和防护装备赶扑现场,等候调令,听从指挥。由队长(或者组长)分工,分批进入事发点进行抢险或救护。在进入事故点前,队长必须向指挥部报告每批参加抢修(或救护)人员数量和名单并登记。抢修(或救护)队完成任务后,队长向指挥部报告任务执行情况以及抢险(或救护)人员安全状况,申请下达撤离命令,指挥部根据事故控制情况,必须做出撤离或继续抢险(或救护)的决定,向抢险(或救护)队下达命令。队长若接撤离命令后,带领抢险(或救护人员)撤离事故点至安全地带,清点人员,向指挥部报告。4)、周边区
42、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当事故危急周边单位、社区时,由指挥部人员向政府以及周边单位书面发送警报。事态严重紧急时,通过指挥部直接联系政府以及周边单位负责人,由总指挥亲自向政府或负责人发布消息,提出要求组织撤离疏散或者请求援助。在发布消息时,必须发布事态的缓急程度,提出撤离的具体方法和方式。撤离方式有步行和车辆运输两种。撤离方法:如事故物质有毒时,需要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应向上风向转移(在造粒塔、烟囱、合成塔框架等高处设立风向标);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不要在低洼处滞留;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
43、污染区与着火区;为使疏散工作顺利进行,每个车间应至少有两个畅通无阻的紧急出口,并有明显标志。撤离距离应为上风向1000m 以上。5.2.3 危险区的隔离 危险区的设定公司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按危险程度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事故中心区、事故波及区和受影响区。1、事故中心区:即距离事故现场0100m区域。此区域为危险化学品浓度指标高,并伴有爆炸、火灾发生,建筑物设施和设备的损坏,人员急性中毒的危险。2、事故波及区:指距离事故现场1001000m区域。该区域空气中危险化学品浓度较高,造成作用时间长,有可能发生人员或物品的伤害和损坏,或者造成轻度中毒危险。3、受影响区:指事故波及区外可能受影响的区域。
44、该区域可能有从事故中心区和波及区扩散的小剂量危险化学品危害。 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法为防止无关人员误入现场造成伤害,按危险区的设定,划定事故现场隔离区范围。1、事故中心区:以距事故中心约100m 道路口上设置红白色相间警戒色带标识,写上“事故处理,禁止通行”字样,在圆周每50m 距离上设置一个警戒人员。专业警戒人员(保卫处)必须着正规服装,并佩戴印有“警戒”标识字样的袖套。义务警戒人员必须佩戴印有“警戒”标识字样的袖套。若政府其他部门的人员参与警戒,必须着正规服装。2、事故波及区:以距事故中心约1000m道路口上设置红百相间警示色带标识,写上“危险化学品处理,禁止通行”字样,在路口设身着制
45、服带“警戒”标识字样袖套一人。 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1、事故中心区外的道路疏导由保卫处负责,在警戒区的道路口上设置“事故处理,禁止同行”字样的标识。并指定人员负责指明道路绕行方向。2、事故波及区外道路由政府交通管理部门负责。禁止任何车辆和人员进入,并负责指明道路绕行方向。5.2.4 伤员救援原则 发生伤亡事故,抢救、急救工作要分秒必争,及时、果断、正确,不得耽误、拖延; 救护人员进入有毒气体区域必须两人以上分组进行; 救护人员必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救护; 救护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了解中毒物质及现场情况,防护器具佩戴齐全; 迅速将伤员抬离现场,搬运方法要正确。 搬运伤员
46、时需遵守下列规定:6.1根据伤员的伤情,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和工具,注意保护受伤部位;6.2呼吸已停止或呼吸微弱以及胸部、背部骨折的伤员,禁止背运,应使用担架或双人抬送;6.3搬运时动作要轻,不可强拉,运送要迅速及时,争取时间;6.4严重出血的伤员,应采取临时止血包扎措施;6.5救护在高处作业的伤员,应采取防止坠落、摔伤措施。6.6抢救触电人员必须在脱离电源后进行。5.2.5 抢险人员个人防护空气中危险化学品浓度超标时或情况不明时,救援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进入现场。岗位人员紧急撤离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情况紧急时可用湿布捂住口鼻)。环境监测表明空气中有毒气体浓度低于2时,区域可使
47、用过滤式防毒面具 。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头部防护:戴安全帽 身体防护:穿全棉防静电工作服,做到领口紧、袖口紧、下摆紧、裤腿紧。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它防护: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5.2.6 抢险人员监护参加救护、救援人员的以互助监护为主,必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救护原则处理。在救援中因为不可预见的因素而导致队员受伤的,其他救援人员发现时必须向指挥部报告,并作出是否申请支援的决定,若申请支援时,由指挥部下达预备救援队进入事故现场参加救援的命令。5.2.6 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1、发生以下情况,应急救援、抢险人员可以先撤离事故现场再报告: 事故已经失控;
48、 个体防护装备已经损坏 出现爆炸和火灾的征兆2、发生下列情况,指挥部必须下达让应急救援、抢险队员撤离的命令: 事故已经失控; 应急救援、抢险队员个体防护装备损坏 出现爆炸和火灾的征兆5.2.7 事故应急处理和控制措施泄漏处理一般包括泄漏源控制及泄漏物处理两大部分。1、泄漏处理注意事项: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的,应严禁火种;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2、泄漏物控制如果有可能,可通过控制泄漏源来消除化学品的溢出或泄漏。方法有二类:在调度的指令下进行,通过关闭有关伐门、停止作业或通过采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
49、、减负荷运行等方法。容器发生泄漏后,应采取措施修补和堵塞裂口,制止化学品的进一步泄漏,对整修应急处理是非常关键的。成功堵漏的因素有四:接近泄漏点的危险程度泄漏孔的尺寸泄漏点处实际或潜在的压力泄漏物质的特性3、泄漏物处理现场泄漏物要及时进行覆盖、收容、稀释、处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处置,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泄漏物处置主要有四种方法:围堤堵截:如果泄漏物为液体,泄漏到地面会四处蔓延扩散,难以收集处理。为此,需要筑堤堵截或引流到安全地点。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雨水伐,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稀释与覆盖:为减少大气污染,通常采用水枪或消防带向有害物蒸汽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使其在
50、安全地带扩散。使用这一技术,将产生大量的被污染水,因此应疏通污水排放系统。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的水蒸汽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它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收容(集):对于大型泄漏,可选择用隔膜将泄漏出的物料收入容器或槽车内;当泄漏量小时,可用黄沙、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废弃: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排入污水系统处理。5.2.8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受伤人员分类可能造成的伤害有:中毒、窒息、烧伤(含冻伤、灼伤)等。受伤人员按以下分类:1、化学性烧伤包括氨及酸、碱体表烧伤等,其中也包括眼部的接触烧伤。主要伤害对象岗位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性能玻璃纤维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范文)
- 老年公寓护理分级全解析
- 儿童房屋设计创意指南
- 面试活动安排方案
- 健康食谱餐饮美食
- 小学生体育活动安全教育教案
- 幼儿小学教育法核心框架与实施策略
- 医院中层干部管理课件
- 小学生古诗词比赛课件
- 安全教育日主题班会
- 中国睡眠报告2023
- 升压站土建施工组织设计
- 英语默写版-高考英语词汇3500词
- 哈尔滨市普通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等级指导标准
- 汉语文化传播研究:以中国语言文化为视角
- 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
- 退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申请表
-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完整整套课件(马工程)
- 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汇总
- 英语音标拼读方法讲解
- MT 113-1995煤矿井下用聚合物制品阻燃抗静电性通用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