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艺术之源_第1页
中国近现代艺术之源_第2页
中国近现代艺术之源_第3页
中国近现代艺术之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资料欢迎阅读 中国近现代艺术之源 清末民初,教育革新的呼声日渐增强,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后,正是我国教育走向现代化并取得重大进步的关键时期,有识之士更是将教育事业看作是“人才盛、国势强”的关键。在此背景下,中国近现代专业的美术教育也借此拉开了序幕。1912年,刘海粟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成为我国现代美术教育史上第一所正规美术专门院校;1918年,国立北京美术专科学校成立,成为中国第一所国立美术院校;1922年,颜文在苏州创建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28年,蔡元培、林风眠选址杭州西子湖畔,创建国立艺术院。这几大美术院校的建立,使得中国的美术教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专业化阶段,助推了“洋画运动”

2、在中国的展开,更重要的是对日后架构中国美术教育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孕育了一大批现今享誉国际的绘画大师。尤其是几位美术教育家,他们当年的艺术主张和治学态度,至今仍令我们振聋发聩。如今,中国现当代艺术日新月异、蔚为大观,我们再次回首这段历史,或可视为中国近现代艺术的寻根之旅。上海美专民国元年(1912年),17岁的刘海粟联络吴始光、汪亚尘等画友在上海乍浦路上的一间画室共同筹创了上海图画美术院,这也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私立美术学校。1930年,上海图画美术院更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上海美专。上海美专是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一个起点,从最初的艰难起步,到后来各路名师云集,上海美专在1

3、920年代即建立起了一个完善的学科体系。上海美专有三个“第一”,它是中国第一家确立野外写生与旅行写生教学制度的美术院校;是第一家实现男女同校的美术院校;也是首个将人体写生正式列入教学课程的美术院校,这在不仅是美术教育界的一件创举,同时还具有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社会意义。刘海粟曾感言:“吾国宣传新文化之始,无美术地位;吾国创行新教育之始,亦无艺术教育之地位。新美术在文化上占一有力之地位,自上海美专之始;艺术教育在学制上占一重要之地位,亦自上海美专之始。故上海美专为中国新兴艺术之中心,此国人所公认,非余之私言也。上海美专创立之纪念日,亦即中国新兴美术之诞日也。”在蔡元培所提“闳约深美”精神的影响下,

4、上海美专在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中,对中国近代美术教育无疑具有着引领作用。北平艺专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是第一所国立美术专业学校,但正是这“国立”二字给它带来了命途多舛,不断沿革的历史。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代,每换一次政府,“国立”的北平艺专就跟着改一次。从1918年郑锦成立的北京美术学校,到1949年徐悲鸿任校长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短短30余年间,校名经历了12次更改,隶属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以及日伪临时政府3个政府。31年内,北平艺专历任校长及代理校长共计22位,包括郑锦、肖俊贤、林风眠、徐悲鸿、杨仲子、严智开、陈之佛、潘天寿、王石之等等中国近代美术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而齐白石、黄宾虹、溥心

5、畬这三位中国近现代画坛最富盛名的画家曾同时任教于北平艺专,也充分说明它的师资力量之高级。作为北方画坛重镇北京的唯一一所官办美术学校,北平艺专可谓是民国美术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它31年的沿革,也奠定了中央美术学院的艺术教育“写实”和“艺术为大众服务”的核心宗旨。苏州美专一生矢志于油画实践的颜文樑于1922年创办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及至1952年合并于华东艺术专科学校,颜文樑一直担任校长职务,使得这所学校深深地打上了他的个人印记。在颜文樑与校董吴子深等人的倾力打造下,苏州美专逐渐从一间草野学堂成为当时教育部正式立案的正规美术院校,其校舍之豪华、拥有石膏像数量之多,位居同期国内美术学校之冠。

6、颜文樑始终对油画创作抱有极大的热忱,早年间曾自制油画颜料,自学油画创作,1928年赴法留学之后,又广泛吸收古典主义和印象主义的画法,回国后传授给他的学生,同时也将西方学院式的美术教育移植到中国。颜文樑崇尚西方古典主义的“科学法则”,通过透视、素描、色彩所达到的形象准确,构成了他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创作的基础。不仅如此,颜文樑和苏州美专还非常重视实用美术(艺术设计)的教育,开创了纯绘画与实用美术教育并举的先河。尽管抗战爆发后,苏州美专颠簸流离、几经易址,但从未放弃过办学的决心,这也集中体现了“韧、仁、诚、自强不息”这七字校训所折射的“沧浪精神”。杭州艺专回顾中国绘画史,上个世纪30年代的杭州国立

7、艺专,是一段不可复制的传奇。日后蜚声全球的艺术家,很多都出自这所西子湖畔的院子,包括吴冠中、林风眠、朱德群、赵无极等等。1928年,蔡元培在孤山罗苑举行的开学典礼上豪迈地宣布“大学院在西湖设立艺术院,创造美,使以后的人都改其迷信的心为爱美的心,藉以真正完成人们地生活”。 彼时,中国社会正处在有史以来最剧烈的文化冲突之中。校长林风眠以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蓄”为建院方针,以“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为学术目标,促进了东方新艺术的诞生。20世纪中国上半业艺术发展中,没有一所学校对西方艺术思潮的反应如此迅速、敏捷,更没有哪个学派从技术到理论对传统的国画有最坚定的捍卫。以林风眠为代表的融合派与潘天寿为代表的传统派,主张大相径庭,但它们不是互相轻视、互相攻评,而是互相促进、互相发展。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这也是国立艺专所创造的它最鲜明的特征之一。这种特征一直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成了它自身传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使它成了中国艺术教育史上大师涌现最多的学院。四大美术教育家在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上,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颜文樑并称“四大美术教育家”,一生致力于融合中国传统精神和西方文化艺术的探索,将毕生的主要精力用于革新美术教育的事业上。他们始终坚持中西融合的方式,先后创办或任职于中国最早的几家美术专科学校,并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