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卷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卷 时间:150 分钟满分:120 分 题序 得分 一二三四总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 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脑畔(pn)怅惘海枯石烂(ln)人情事故 B潺潺(chn) 眼眶落英缤纷(bng) 水尤清冽 C晦暗(hu) 雾霭黄发垂髫(tio) 窈窕淑女 D亢奋(kng) 缄默蒹葭苍苍(jin) 哀草连天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即使是沧海桑田,海枯石烂,最爱你的永远还是你的父母! B冬奥会上,申雪赵宏博夺得中国花滑首金,他们的表演令人叹为观止。 C老师的

2、声音戛然而止,而同学们还沉醉在老师美妙的故事中。 D小伙伴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的游戏,不一会儿,大家都销声匿迹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随着赣州高铁的投入使用,使赣州人的未来与高铁密不可分。 B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火了,孩子们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C江西省图书馆开通 24 小时自助服务,平均每天接待读者约200 余人次。 D南昌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我爱南昌的活动,得到很多市民的响应。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 分) 把这些关系导入互联网中, 对习惯了与陌生人在互联网上聊天的网民来说, 无疑是捅 破了虚拟和现实间的最后一层窗户纸,实现了互

3、联网和真实生活的无缝连接。 仅 3 年多时间,微信已经变成了移动互联网上的巨鳄。 沉淀在手机通讯录和邮箱联系人中的关系是个人最稳定的社交关系。 微信的 4.0 版本正式增加了朋友圈功能, 随后又逐渐增加了评论、 隐私、 收藏等功能。 这种模式的即时通讯应用迅速得到传播,在国内首先有了米聊,随后又出现了 微信。 A B C D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 分) A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 B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 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C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D细若蚊足,勾画了了。 二、古诗文阅读与

4、积累(24 分) 第 1 页 共 7 页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第67 题。(4 分) 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注】白鹿洞:在今江西省境内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南。这里青山环抱,碧树 成荫,十分幽静。名为白鹿洞,实际并不是洞,而是山谷间的一个坪地。已春深:一 作春已深。 6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首句叙事,读书不觉已春深,言自己专心读书,不知不觉中春天又快过完了。 B次句写诗人的感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阴,指极短的时间,这里以金子喻光 阴,时间宝贵,应珍惜。 C三句叙事补叙自己发觉春深

5、,是因为道人来引笑。道人指走在路上的 人。引笑指逗笑,开玩笑。 D周情孔思,当指古代读书人所读的儒家典籍。 7下列对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可以看出,诗人读书入神,每天都过得紧张而充实,全然忘记了时间。 B次句是由第一句叙事自然引发出来的感悟,也是诗人给后人留下的不朽格言,千百 年来一直勉励人们。 C道人来引笑的字里行间,表现诗人也有慵懒散漫的一面。 D三、四句叙述道人到来之时,诗人正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 (二)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811 题。(12 分) 黄庭坚字鲁直, 洪州分宁人。 幼警悟, 读书数过辄成诵。 舅李常过其家, 取架上书问之, 无不通,常惊,以为

6、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 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 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 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 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节选自宋史) 【注】熙宁:北宋时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四京:北宋王朝共有四京,即东京开 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和南京应天府。太和县:即现在的江西泰和县。课颁盐 策:颁布征收盐税的政策。 8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读书数过/辄成诵B取/架上书问之 C苏轼/尝见其诗文 D诸县/争占多数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7、(3 分) (1)辄_(2)通_ (3)尝_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 分) (1)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_ (2)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 _ 11结合文义,简要说说黄庭坚是个怎样的人。(3 分) 第 2 页 共 7 页 _ _ (三)古诗文积累。(8 分)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 1 分) (1)芳草鲜美,_。 (2)其岸势犬牙差互,_。 (3)_,在河之洲。 (4)_,白露未晞。 (5)_,胡为乎中露? (6)_,子宁不来? (7)_,儿女共沾巾。 (8)气蒸云梦泽,_。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7 题。(16 分) 大地的恩典 杜

8、怀超 在江南,我时常遥望家乡的那片竹林。 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中。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或如捉 摸不透的阵风,空行处唯有水声一般晕染过来:竹林深似海。这也不是雨打竹林的声响,我 猜不透道不出其中深藏的未知和遮蔽的隐语。 对于竹子,父亲与我看法截然不同。 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子耳鬓厮磨的。 磨 得光亮的半月形长扁担, 与父亲时常纠缠在一起, 使得父亲瞬间有了担山填海的力量, 一种 承担着苍茫大地的力量,养活了一家人。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连着 骨头, 以至在手搬肩扛之间, 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 当然, 父亲总是默不作声, 至疼痛处他也只会

9、咧嘴一笑。 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虔诚。 在我六岁开始扶起歪歪斜斜的竹毫, 在宣纸上战战兢兢地 涂抹下重重的一笔后,弃笔逃离。但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 我老老实实地重 新捡起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和吉祥。 父亲也完全不理会我的委屈, 他只纠结我对竹毫的亵渎和无知。 以致多年来,我一直 在书桌前,挺直身子,保持着对竹毫的执笔姿势。父亲呢,在门前田畴上,种下一片竹林。 四季里,把竹子枝条捆扎起来,做一柄扫帚,在旷野里扫荡着秋天。 我是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竹简的。 最初的文字里,竹简是一座立体凝固的雕塑, 在时 间的刻刀里留下人们刀砍火烧的背影。 父亲不懂竹简,即使竹叶大的象形文字

10、, 他也是看不 懂的。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 空中比画一番,那举止与深情,分明是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 确实也是, 一行行端庄的文字, 当我们给予它生命, 谁能窥尽其中的叱咤风云?在竹简深处, 或者说在竹海深处,父亲是无法窥知内部世界的, 比如竹子的暗语与象征、 竹子承载着中国 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此父亲是一片茫然。 父亲要做的就是怎样从文化的战场转移到生活的舞台上。 对文化他没有发言权, 而在 生活的漩涡里, 他就是自己的主宰者。 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 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 纺麻线、棉线;他可以用竹片打制成厨房里

11、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 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父亲对竹席有着独特的情怀, 即使在农历的五月或者 秋收正午, 只要有了它, 疲惫与辛劳就会逃得无影无踪。 累了就和衣而睡, 醒了则投入劳作。 他侍弄庄稼、竹子的模样和我在纸上写生字没有两样。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正 第 3 页 共 7 页 是一棵竹子,一棵在风中奔跑的竹子。在几十年的光阴里,凄风苦雨、冰刀霜剑都没有折弯 它,即使在最黑沉沉的深夜里,依然发出铿锵的回音。 父亲对竹子或竹制的事物, 总是有着命里的熟稔和温暖。 即使老了,他依然握一支竹 质拐杖,继续保持挺拔的身子,在大地上行走。他从老家来江南,看到

12、我书房里摆放一盆花 草,我告诉父亲它叫文竹,他竟然不以为然。看着眼前纤弱的盆中之竹,他迷茫的眼神里有 着一丝轻蔑。文竹,文竹,这也能算竹?是的,一盆纤弱的文竹怎么能比得了从大地深处, 穿破一冬的禁锢,直刺云天的竹子。父亲临回老家时,居然在门前给我种上一丛竹子。 心情低谷时,我总会搬一把竹椅,陷在里面看父亲种的竹林。当竹子看我时,我不知 道父亲是不是在老家也一样地打量着我?父亲曾对我说过, 竹子是很神秘的, 一夜之间可长 高一米呢,最终同大树般高大,它还能开花呢。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于 不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 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 后来我才知道,竹子终身 只开一次

13、花,花上数年、数十年的时间积蓄,一朝迸发,然后死去。花期就是死期。对着老 家的方向,我泪眼婆娑。 我很少给父亲买什么礼物。 后来我给他寄去产于江南的礼物一整套用自然生长的 竹子提取的原生态纤维素制作的衣物, 他竟甚是欢喜。 父亲一生爱竹, 就让竹子从他的手足、 皮肤、血脉和骨骼出发,与父亲融为一体吧。父亲来电说,这衣物有竹子的味道呢。我哑然 失笑,如果夜晚仔细倾听的话,它还会和你一同呼吸呢! B11 念及此, 我看到一株高大挺拔的竹子, 正走向大地上菩萨般的父亲, 直至生命深处, 随即竹涛涌来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4 分) _ 14请从语言运用和

14、情感表达角度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3 分) _ _ 15依据文章第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我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 (60 字以 内)(3 分) _ _ 16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段中我为什么给父亲买了一套用竹纤维制作的衣物。 (2 分) _ 17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大地的恩典的理解。(4 分) _ _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821 题。(14 分) 中国适合走向汽车社会吗? 2009 年,中国以1300 多万辆汽车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中国 人虽然理应享受汽车文明,但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 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 原因 如下: 第一,土地制约。城市街道交通拥堵,

15、不少街道两侧摆满了车,远远看去就如一条长 龙,不少住宅区、公共绿化带等也都成了停车场。中国已占用了太多的良田、林地、草 原用于新建、扩建公路。占地面积数量大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5 万公里,相当于美 国的近 60%;而占地面积相对较少的铁路总里程仅有8.4 万公里,只相当于美国的 1/3。这 第 4 页 共 7 页 说明中国交通发展向汽车倾斜的程度超过了美国。 第二,能源制约。美国的汽车普及率已超过 50%,如果中国的汽车普及率达到美国的 水平,到 2020 年预计中国将有 6.9 亿辆汽车。若以每辆汽车每年平均耗油2 吨来计算,中 国的总耗油量将达 13.8 亿吨,相当于目前全球每年石油

16、贸易量的 86%。这可能吗?即使普 及电动汽车,也只不过是改变了使用能源的种类。中国超过70%的电能来自化石燃料中最具 污染力的煤, 这种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也难以改变, 电动汽车的普及不可能明显缓解 能源的制约。 第三,环境制约。汽车尾气排放正在成为最大的污染源。 如果今后二三十年中国的汽 车普及量达到 6.9 亿辆,就意味着未来废气排放量相当于当前世界所有的汽车排放的总和。 受土地、能源、环境这三大因素的制约, 中国是否适合做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 呢? 18中国汽车拥有率低于西方国家的原因是什么?(4 分) _ _ 19文中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 分) _ _ 2

17、0文章第段中加点词语超过能否删除?为什么?(3 分) _ _ 21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参考美国、日本等汽车社会先行国家的新做法,结合我 国实际,提三条能有效缓解汽车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矛盾的合理化建议。(4 分) 链接材料:在日本,虽然汽车普及率很高,但东京等大城市公共交通十分发达,人们普 遍利用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车族倾向于少开车或不开车,尽量 选择附近的商店进行购物,以致远离住宅区的大型商业设施的经营者惊呼汽车社会在 日本消失了。其实, 汽车社会在日本并没有消失, 只是人们对开车出门的要求提高了, 以拥有豪车显摆身份的兴味变淡了。美国、日本这些汽车社会先行国家的新动向,值得

18、 中国深思。 _ _ _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 分) (一)综合性学习。(6 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某中学食堂墙上写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标语,但每次饭后倒掉的剩饭剩菜 还是不少。 针对上述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作简要论述,100 字左右。 _ _ _ (二)写作。(50 分) 23 人的成长需要丰富的物质养料, 更需要丰厚的精神养料。 物质养料强健我们的体格, 精神养料强大我们的灵魂失败让我们坚强, 批评让我们成熟,艰难让我们上进,感动让 我们珍惜,阳光让我们温暖 第 5 页 共 7 页 请寻找成长中那些曾给你精神滋养的东西,以 _也是一种养料为题

19、,写一 篇 600 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套作、抄袭;文中不要出现真 实的姓名、地名、校名。 答案答案 期中检测卷期中检测卷 1C(A.事世;B.bngbn;D.哀衰) 2D(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此处与 语境不符) 3B(A.介词随着和使连用,使句子没有主语,应删去其中的一个;C.约 与余前后矛盾,应删去其中的一个;D.语序不当,应把开展与策划互换位置) 4C 5A(B.排比;C.拟人;D.比喻) 6C7.C 8B(取架上书/问之) 9(1)就(2)通晓,懂得(3)曾经 10(1)留守文彦博认为他很有才学,留他

20、再次任教。 (2)认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 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 11黄庭坚是个聪明机警、读书过目成诵、才华出众、诗文超凡脱俗、关心民生的人。 【译文】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就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 常到他家,取书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通晓的。李常非常吃惊,认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 后来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年,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 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认为他很有才学,留他再次任教。苏轼曾经看到 他的诗文, 认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 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 世上已好久没有这样的佳作, 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 黄庭坚担任太

21、和县知县, 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颁布征收盐税 的政策,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唯独太和县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 欢。 12(1)落英缤纷(2)不可知其源(3)关关雎鸠(4)蒹葭萋萋(5)微君之故 (6)纵我不往(7)无为在歧路(8)波撼岳阳城 13勤劳能干; 有家庭责任感; 对文化感到茫然; 对文字的向往、 对文化的虔诚(敬重); 注重对我的教诲和引导;挺拔;坚强(隐忍);对生命有深刻的理解(悲悯的情怀)。(答 对 4 点即可) 14示例:运用拟人修辞(1 分),体现了父亲与竹子的亲近(亲密)(1 分),表现出父 亲劳作的艰辛, 表达我对父亲辛勤劳作的感动与赞美(1 分)。 示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