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上课用课件_第1页
《兵车行》上课用课件_第2页
《兵车行》上课用课件_第3页
《兵车行》上课用课件_第4页
《兵车行》上课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兵车行,杜 甫,教学目标:,1、 培养诵读兴趣,在诵读中感受形象、再造形象,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感受诗人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2、联系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了解统治者穷兵黩 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杜甫: 字子美,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言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代表作:“三吏”(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

2、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语言: 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 风格: 沉郁顿挫,诗人郭沫若题联: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仕途不顺: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身怀抱负,早年具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但因政治黑暗而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后仅任“兵曹参军”一职。 安史之乱时,被叛军所俘,后出逃,奔赴肃宗临时驻地凤翔,受任为左拾遗。不久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此后不再为肃宗所重用。,杜甫生平:,晚年漂泊 乾元二年(759)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后来,杜甫

3、几经辗转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广德二年(764)春,严武举荐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后杜甫因受排挤辞去官职,返回草堂居住。永泰元年(765)四月,严武忽然死去,杜甫失去凭依,乘舟东下,又开始了他晚年漂泊的生活。大历五年冬死于长沙与岳阳之间湘江上的舟中,终年59岁。,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

4、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这首诗则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现实。,写 作 背 景,兵车行属于歌行体。 歌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很多。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是乐曲 的意思。 长于叙事,且多含感叹之意。古有“从军行”的乐府旧题,本诗没有沿用古题,而是缘事而发,自创新题,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争,使人民深受其害。,朗 读,兵 车 行 杜 甫,感情基调:(悲愤)怨 愤(激愤),基础知识:注音 车辚辚( ) 马萧萧( ) 哭声直上干( )云霄 归来头

5、白戍( )边 千村万落生荆( )杞( ) 行( )伍,ln,xio,gn,sh,jng,q,hng,. 理清思路:,1、送别场面 2、征夫控诉,天怒人怨,文眼:“点行频” 说明征役的无比沉重,由征夫之口, 从三个方面控诉了战争造成的巨大灾难。 罪恶的战争破坏了人民的家庭生活。 频繁的战争破坏了农业生产并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血腥的战争葬送了无数士兵的生命。,关键句: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此二句有怨有愤,是本诗的关键句。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深刻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一语道破了苦难的根源,强烈抨击统治者的黑暗和残暴。这种果与因直接相衔对比的句式组合,把战争灾难写得极为痛切极

6、有力度,极其强烈集中地展示了朝廷意志造成的流血成海的历史荒谬性。 这首诗以描绘出征场面开篇,以勾画古战场惨景作结,二者遥相呼应,而这两句位于诗中,上应“点行频”三字,下启关于战争危害一段叙述,亦可谓之“居要”。,一、结构层次: 1、形式上采用古称“一头两脚体”的结构方式。 第一段(“头”)共6句(按乐句计算),一韵到底;第二、三段(“两脚”)各14句,并四次换韵。从整体看,节奏整齐而又略有变化;且各段皆自有起结,析之则三,合则为一。 2、全诗分为三层, (1)开头七句,写边疆连年征战,行人被征召戍边,描绘了一幅震人心弦的送别图; (2)“道旁”十四句为第二层,写连年征召和战争给百姓造成的灾难;

7、 (3)长者十四句为第三层,具体地写了征夫久不得息百姓惟恐生男和战场尸骨遍野,令人不寒而栗的情况。,凄 惨 诀 别,频 繁 征 兵,超 期 服 役,士 兵 命 苦,战 争 惨 烈,战 事 祸 农,3、层层推进的结构,百 姓 怨 愤,二、生动的场景描写 1、开头写士兵家属前来送别的场面。前两句写出征士兵。“辚辚”“萧萧”是听觉形象,令人有人马杂沓之感,可以想见出征士兵之多;“弓箭各在腰”是视觉形象,表明一切准备就绪,只待一声令下就要出发。后四句写士兵家属,突出地描写了他们的动作细节。“走”,表明这些人闻讯后立即跑了来,心情万分急切。他们料定,很可能这是生离死别,所以一见面就“牵衣”而泣,“顿足”

8、而呼;待到队伍出发了,他们拦在道上,不让自己的子弟离去,而且哭得更厉害了,千万人的哭声汇成了震天巨响,仿佛吞没了一切诗人用这些细节给这个场面渲染了极其凄惨的气氛,借此表达了人民对无休止的“开边”战争的怨愤。,2、结尾写青海战场的景象,好像是用摄影机拍下的一个全景镜头:漫山遍野,白骨纵横,在阴沉的天色和蒙蒙细雨中,不时地闪出磷火,传来凄厉的鬼哭声。如此阴森的景象,真叫人不寒而栗!诗人这样来描绘古战场,其意仍在讽今揭露“开边”政策的罪恶,颇能发人深思。,三、名句赏析 1、“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这是对前两句“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所作的形象说明,读罢使人心酸不已。古代孩子留

9、长发,15岁开始用头巾束发。如今,一个刚到束发年龄还不怎么会束发的孩子就被征入伍,而且要到远离父母的北方去“防河”,这是何等可怜啊!所以,连里正也动了心,替他束发。人过40,头发渐白,又刚从前线回来,理当休息了,不料又被派到前线去。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统治者的残酷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2、“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这两句写社会心理的变化。在封建社会里,人们重男轻女,生男则喜,生女则悲;可是现在不同了,反以生男为“恶”,生女为“好”。这种变化是由繁重的兵役负担和士兵大量死亡的事实造成的,反映了人们心灵受伤害之深。上句是自我宽慰之辞;下句是哀叹之辞。以自我宽慰烘托哀叹,更显出哀叹之深。这样的心理变化也是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的有力控诉。,主 旨: 诗人借送别的场面,激愤地控诉了统治者穷兵黩武的罪恶,阐发了他反对不义战争的思想,借诗批评时政,说出人民敢怒不敢言的心里话。 兵车行不仅仅记述了当时征兵服役的一个告别场面,是史书记载的一个佐证,一种情绪,发出了那个时代人民反战的强音。,通过学习,你能总结一下杜诗的艺术风格吗?,沉郁,顿挫,沉,主要是就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