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转本大学语文(现代文阅读)_第1页
专转本大学语文(现代文阅读)_第2页
专转本大学语文(现代文阅读)_第3页
专转本大学语文(现代文阅读)_第4页
专转本大学语文(现代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转本”大学语文(现代文阅读),2,现代文阅读答题的要领,1、学会快速的遵路阅读。 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路的,一句句一段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会乱走的,看一篇文章要看它怎样开头的,写文章的人在开头花了很大的功夫,因此看文章时也要着重看文章开头。考试就是考同学们有没有看懂作者的思路,同学们平时要下功夫,争取看一遍就了解作者的思路。,3,2、明确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遵路是对文章的整体有个把握,考题往往是考某一点,要有总分的概念,虽然问在一点上,但实际是关系到整篇文章的,一定要学会整体阅读理解。,4,3、透视题干的重点和考点。 拿到题目以后不要先急于答题,要先分析、理解

2、、透视。每一道题目都是由命题人反复思考、呕心沥血后得出的,有些题目里是话里有话的,同学们不能一晃就过。,5,4、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 一篇文章中总有些词、句子含义深刻,或者包括哲理、或者点明中心,或者是耐人寻味的,这些词和句子同学们一定要去理解,这样的例子在课本中是很多的,如在马克思幕前的讲话一文中提到的“马克思一生有很多敌人,但是没有一个私敌”一句。考现代文就是考三个字“懂不懂”,因此看懂、理解是最重要的。,6,5、善于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 以前考纲提出的是“善于筛选并提取信息”,今年把“提取”改成了“整合”。“提取”是把问卷中的话抄下来填在答卷上就可以了,“整合”就是把散布在文章各个方面

3、的信息提取出来,并组织成一个观点,需要自己概括。这个考点涉及到了三个方面的能力,首先要有分清思路的能力,其实是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再次是概括的能力,这属于现代文阅读中较难的考点。,7,6、识破干扰项的各种手法。 有不少的选择题用排除法是可以的,但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要知道为什么选这个,为什么不选这个。选择题中往往有一个“陷井”,是同学们容易选错的,同学们就要学会反干扰,挑出这个干扰项。教师出干扰项最多的手法有以下几种: 无中生有。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 主次颠倒。次要的变成主要的 张冠李戴,偷换概念。明明是将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是这件事; 因果颠倒。把因说成果,把果说成因。 同学们可以结

4、合以上这些手法自己做下总结,认识出题老师的干扰手法,对于同学们提高反干扰能力,减少错题几率是很有帮助的。,8,7、回答主观性命题要攻克2个难关。 一是读不到位,二是词不达意,这两个“不”是同学们正确回答主观题的“拦路虎”。,9,8、注意开放性题目中的限制和要求。 开放性题目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开放,而不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同学们一定要了解题目在什么范围内是开放的,它的考点是什么。,10,综观近几年出现的题型,大致可以归为三类:,一是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即写什么; 二是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即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后一类结合原文信息和所学语文知识进行解答。

5、 三是审美鉴赏性试题,审美鉴赏性试题,属于文学评论中的一种,是读者在选定的评论角度对作品作出的观点和看法,阅读者的看法也就是短文赏析的中心论点。这类题型要求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他的艺术效果,把握他的独特风格,进而进行富有个性的鉴赏。一般来说题目只会要求从某个方面(或主题、或构思、或艺术特点等)来进行赏析。写作时只能紧扣一个方面,从某一角度赏析,选准角度,不求面面俱到。,11,一、 对“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的题, 多用原文或整合原文语句作答,一)答案表述的原则: 1、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

6、度和表达方式。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忠实于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这教给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答案在文中找。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12,忠实于语言规则,(1)要显:不能含蓄、笼统 (2)要简:不要罗嗦、繁琐;要概括、简洁 (3)要通:不要有语病 (4)要选好句式:用判断句、陈述句,不用 省略句和问句,13,(二)、答案表述的技巧摘取、整合、归纳

7、。 1、摘取。是指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我们只要原原本本把它移出来或裁出来,按规定写进答题处就可以了。 2、整合。就是我们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语句太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加以改造,这时要求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3、归纳。有些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需要我们整体把握段前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语境才能悟出答案。这样的题目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意旨表达出来。做这类题目,答案书写要严格遵守第一点谈及的三原则,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句表达。,14,(三)如何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 1

8、 定区域。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2 明方向。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15,把握关键句,领会文章主旨,把握关键句: 1、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语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有概括段意作用的语句。 2、从表达上,要注意文章中那些抒情和议论的语句。(如以“可见”“因此”“所以”“由此可见”等作为语言标志的语句。) 3、从结构上看,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表示过渡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文、段开头或结尾的领起性、总结性语句等等 4、从修辞上看,

9、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16,过渡句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外,还有一定的概括性,在阅读时必须明确它所概括的具体内容。 连用问句一般用来抒发强烈的情感,在阅读时就必须明确作者所抒发的何种情思 比喻句在论证或叙述中,能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或使描写的景物更加的形象生动,17,如:2005年江苏卷波兹曼的诅咒第16题: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请作简要概括。(不超过40个字) 答:媒介影响认识世界的方式,应当引导人们思考,书籍有助思考,而电视排斥思考。 析:题目指定阐述“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的内容集中在文章第三段;然后审清题,抓住题干中的关

10、键词语,“文化观”再细读此段,提取有效信息。 从答案来看,它的来源全都是原文,这类题就提醒考生要找准并组合好。,18,注意: 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19,二、 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 ”题, 结合原文信息和所学语文知识进行解答。,此类题型的答题要点包括三个方面: 1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2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 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 3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20,在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写作手法有渲染、衬托

11、、铺垫(设伏笔)、象征、对比、比喻、拟人、引用、所用人称等;结构上采用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前后照应等表现手法;语言上采用正话反说、俏皮幽默等技巧,21,例如: 文章使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方法)。文章用乡村的品格和城市作对比(内容),揭示了乡村生活的本质,委婉的批评了城市缺乏乡村这种平时品格的现实(作用)。,22,三、对“审美鉴赏性试题”,要求我们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他的艺术效果,把握他的独特风格,进而进行富有个性的鉴赏。一般来说题目只会要求从某个方面(或主题、或构思、或艺术特点等)来进行赏析。写作时只能紧扣一个方面,从某一角度赏析,选准角

12、度,不求面面俱到。,23,具体鉴赏角度如下:,1、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2、从修辞的角度鉴赏,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人格化等。 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如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笔写意蕴;平和冲淡,如周作人,用淡笔写浓情;.苍劲雄健,如鲁迅,刚健之中见哲思;绚丽浓艳,如徐志摩,用诗意写浓情;清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形象含蓄,如茅盾,用形象表达主旨。 4、从语体的角度鉴赏,如

13、: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 5、从情感的角度鉴赏,要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24,常见表现手法和篇章结构技巧,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过渡照应:承上启下;前后呼应;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托物言志,借助某种事物抒发感情表达见解。 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 欲扬先抑:先贬抑,后褒扬; 虚实结合:有实写,有虚写;,25,常见语言特点:,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

14、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行云流水:语言自然流畅。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整散结合:既匀称整齐,又有错综变化。 诗情画意、富有哲理、情韵悠长、耐人咀嚼、引人回味,26,常用修辞方法的基本作用,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对比

15、突出其中一种事物或其特点。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反语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顶真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通感启人联想,耐人寻味 双关使表达含蓄曲折,生活活泼,增强文章的表现力,27,现代文阅读答题常见形式,(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28,(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6、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29,(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30,(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17、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31,(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32,(六)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 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 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

18、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 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33,考试题型:,1、文章中心思想、段落大意,2、文章某一特定句子、词组的特殊含义,3、文中某一段落、句子的修辞手法、作用,4、划分文章段落的层次或作者描写的角度,5、某些句子的语法、结构等基础知识,34,考试的趋势,1、文章体裁 05祈求 06(无名) 07谷雨 08大学人文精神谈片(其三) 09园花寂寞红 ,散文,散文,说明文,散文,专转本语文考试中现代文阅读多以散文为主,35,2、文章来源:,都来自国内,3、文章规模:,06、07、08年,现代文阅读的文章字数多在1000字以下,05和09年则超过1000字。,

19、4、出题数量:,05、06年:3题( 4 、5、6) 07年:4题(6、3、3、3) 08、09年:5题(2、3、3、3、4) 2010年:5题,每题2分 新变化!(变为客观题啦),2012年 ?,36,现代文阅读真题类型,中心思想题 基础知识题 文章具体分析题,37,解题训练,一、中心思想题,1、分值的变化 05年:阅读第1题,6分 06年:阅读21题,5分 07年:阅读(一)第3题,3分 08年:第22题,3分 09年:第25题,4分,38,第一步:判断文章类型,2、解题先看题干,抓住重点,议论文:,散 文:,小 说:,诗 歌:,论点即中心,一般出现在文章开头或结尾。 范文:谈骨气、说勤,

20、形散而神不散,一般有提示但不直接。 范文:05、07、09年真题,以故事来阐述作者思想,隐晦而不直接。,借事、物抒情,较少直抒胸臆,39,第二步:划分文章层次,议论文的层次:,散文的层次:,三段论:总分总,“散”中见真章,例:P90那一束伴地莲、P94倾听滴水、 P102生命的暗示,40,第三步 锁定文章中的关键字句,找到文中表达作者情感、观点的句子,并以此为据,作联想、扩展。,练习:对历年真题进行分析,41,3、如何完整地作答,a、踩分作答,根据分值判断回答方向,b、回答格式:,直意 + 一层引申 + 二层引申+,直意:文章直接意思,即文章内容,第一层引申:在直意基础上的进一步要表达的思想,

21、第二层引申:在一层基础上的更进一步的表达,42,(2006真题)人一辈子都有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1)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

22、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2)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2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5分) 应当正视生命的挫折,在健康平衡的心理状态中谋求发展。,43,答案: 22请说出“心灵的灰烬”的含义。(4分) 看待感情的挫折、痛苦,应视如大火燃烧后的灰烬,虽有淡淡的痕迹,但再不会被回忆伤害,因为那份感情已死去,永远成了过去。 23指出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格、含义及作用(6分) 借喻,喻指感情付出过多,会使自己受到伤害,使自己或紧张或颓废;明喻,喻指对生命中的挫折不可以投入过多的感情,被回忆所伤害,应该“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

23、,客观、理智的面对。这两处比喻,贴切自然,是深刻的哲理生动形象、浅显易懂。,44,例 题,1、05年真题,阅读第1题: 答案:祈求人们珍惜、爱护大自然的生命;祈求人们尊重、理解鹰真正的灵魂;通过对鹰的灵魂的思考,祈求中华民族精神中的高傲、敏锐、无我、奋进气度的回归。,2、07年,阅读(一)第3题 答案: 通过“谷雨”节气来临时自然界发生的变化, 作者赋予“谷雨”深刻的内涵, 表达了对自然秩序的敬畏、尊重和顺应。,45,练 习,09年真题,现代文阅读第5题,参考答案: 悲欢离合总有情希望园花常开,始终充满活力。,修改: 本文通过对老友及其花园的回忆和描述,表达了作者伤感四季更替,希望园花常开,始

24、终充满活力的心情,同时又对老友的离去感到悲伤,表达了作者与老友之间的友情及思念。,46,答题时候的注意点,语言通顺、准确 层次分明 选用自己熟悉的表达方式,47,二、基础知识题,语法成分、句子成分 拼音 解释词义 修辞,48,真 题,05年:现代文阅读第3题,5分 06年:阅读第23题,6分 07年:无 08年:阅读第21题(2分)、24题(3分) 09年:阅读第21题(3分)、23题(2分),命题趋势: 出题更分散,答题量增加,对基础知识更加注重。,49,1、修辞及其作用,答题要点:,1、找准修辞手法,3、结合文章本意,2、从修辞本身作用开始入手,50,练 习,P92 阳台上的遗憾第2题 0

25、6年真题,阅读第23题 09年真题,阅读第23题,51,2、语法题,05年阅读第3题 08年阅读第24题,如果对学术研究有这种真诚与虔敬,以致融入自己生命的热力,那么,不必说不会去剽窃、炒作、“包装”和粗制滥造,而且另外两种流行多年的毛病:满足于“自圆其说”和照搬外说(包括话题)而无意求真,也会被逐渐克服了。,52,3、拼音 解释词义,09年真题 21、请为“耄耋”一词注音,并解释词义。(3分),mao die 八九十岁,泛指老年人,53,三、文章中特殊字句分析,考试类型 1、对句子的意思及寓意分析 2、对特殊字词的意思分析 3、分析字句在文中的作用,54,考试分值,05:4分 06:4分 07:3分 08:4分 09:3分,55,如何作答?,回到文章中去,找到原文出处 抓住前后关系 全面理解 多层次理解 善于使用文中语言,56,例 题,09年真题: 24、文章的标题是“园花寂寞红”,请解释“寂寞”的含义。(3分) 0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