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19 中考化学真题汇编人教版第七单元中考化学真题汇编人教版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燃料及其利用 【例 1】 (2019 青岛)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 点拨: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会发生剧烈燃烧,在有限空间里时可能发生爆炸, A 正确;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能增大氧气的浓度,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2、,B 正确;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变, 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 是因为湿抹布隔绝 了氧气,C 错误;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可隔离可燃物,实现灭 火,D 正确。 答案:C 【例 2】 (2019 长沙)2019 年 5 月 12 日是我国第 11 个“防灾减灾日” ,了解防灾减灾的相 关知识,有利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B.遭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 电话报警 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从火灾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解析:严禁携带
3、易燃、易爆品乘坐火车, A 说法正确;遭遇火灾火势较大要立即拨打119 电 话报警,寻求消防人员帮助灭火,B 说法正确;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可燃物的性质之一,改变 的是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以下,故C 说法错误;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避免拥堵造成意外伤害,故D 说法正确。 答案:C 【例 3】 (2019 东营)近期发生的火灾和爆炸事件恰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 不正确的是() A对发生的火灾,首先要尝试用水扑灭,同时考虑其它办法 B只要控制好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就能使之为我所用,造福人类 C加油站、加气站内拨打电话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 D明火附近避免喷洒空气清新剂或杀虫剂,以
4、免引发火灾 点拨:发生火灾时要根据可燃物的种类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故 A 错误;控制好燃烧和爆 炸的条件,就能达到防火灾、灭火和防止爆炸的目的,就能使之为我所用,造福人类,故 B 正确;在加油站附近的空气中弥漫着可燃性气体, 与空气混合,接打手机产生的电火花可能 会引燃甚至引起爆炸, 故 B 正确; 清新剂或杀虫剂是易燃品, 遇到明火之后可能会引进火灾, 故 D 正确。 答案:A 【例 4】 (2019 江西)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B石油C天然气D氢气 解析: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 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煤、石油与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氢气是清
5、洁、无污染的新能源。 答案:D 【基础巩固】【基础巩固】 1.(2019 自贡)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志是(B) ABCD 解析:A 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B 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C 图中所示标 志是节约用水标志;D 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 2. (2019 江西) 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 飞机投水、 砍出隔离带、 人工扑打等, 其中 “砍 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C) A. 隔绝氧气B.降低着火点 C.隔离可燃物D.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解析:森林发生灭火时, 砍出隔离带是常用灭火方法, 其操作方法是距火势蔓延方向一段距 离提前将一部分树木砍掉,形成 “隔
6、离带” ,阻止火势继续蔓延,其灭火原理是隔离可燃物。 3.(2019 成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随身携带的物品是( A) A.食盐 B.烟花爆竹 C.汽油 D.罐装液化石油气 解析:食盐是氯化钠,不属于易燃易爆物品,乘坐公共交通时可以携带;烟花爆竹、汽油、 液化石油气都属于易燃易爆物品,乘坐公共交通时是不可以携带的。 7.(2019 滨州) )2019 年 5 月 12 日是我国第 11 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 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B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C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
7、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D为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廷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解析: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一定能燃烧,还需要和氧气接触,故A 错误;油库、面粉 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的空气内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 遇明火或火星有可能发生爆炸, 所 以要严禁烟火, 故 B 正确; 为避免烟尘和毒气吸入肺内, 所以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并拨打火警电话,故C 正确;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形成隔离带,是利用了移 走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D 正确。 9.(2019 泰安)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D) 图 a图 b图 c图 d A图 a 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
8、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 b 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 c 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图 d 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解析: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A 错误;着火点一般 不随外界的条件改变,B 错误;图c 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由于金属丝吸热,使温度降到可 燃物的着火点以下,C 错误;由图d 中的现象可知,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故属镁燃烧的 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D 正确。 【能力提升】【能力提升】 1. (2019 聊城)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D)
9、 A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一定发生爆炸 D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充分 解析:缓慢氧化也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但不属于燃烧;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属性,人为 不能降低;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 遇明火不一定发生爆炸, 需要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才会发 生爆炸;煤加工成粉末状,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炭充分燃烧。 答案:D 3.(2019 盐城)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 A油锅着火,用菜扑灭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解析:油锅着火,倒上青菜可以隔绝氧气灭火;发现家中燃气泄漏时,立
10、即关闭阀门,打开 门窗通风,不能点火以防发生爆炸;室内着火不能开窗,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电器 着火,不能用水浇灭,以防发生触电。 4.(2019 德州)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A.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B.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对比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 解析: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发生燃烧,水中白磷因为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说明物 质燃烧需要氧气,故 A 正确;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将水的热量 传给上面的白磷,使其温度达着火点, 故 B 正确;烧杯中的热水起提高
11、温度和隔绝水中白磷 与氧气接触的作用,故 C 错误;温水是 80,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它的燃烧所需温度 不高于 80,而红磷不能燃烧则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 着火点低,故 D 正确。 5.(2019 攀枝花)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D) A天然气B石油 C煤D乙醇 解析: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乙醇不属于化石燃料。 6.(2019 自贡)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A)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 7.(2019 成都)下列熄灭
12、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A) A.扇灭隔绝氧气B.剪掉灯芯隔离可燃物 C.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解析: 扇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扇子扇动时, 空气极速流动, 带走了蜡烛燃烧放出的大量热量, 使温度降低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使蜡烛熄灭; 剪掉烛芯的灭火原理是没有了可燃物, 蜡烛熄 灭, 应用的是移除可燃物灭火的原理; 湿抹布盖灭的灭火原理是湿抹布隔绝了空气使蜡烛熄 灭;水浇灭的灭火原理是水可以使可燃物降温。 8.(2019 重庆 A 卷)2019 年 3 月,四川省凉山州境内发生森林火灾。灭火过程中,突发林 火“爆燃” ,导致多名扑火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下列说法不正
13、确的是 (B) A.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B.山风带入冷空气,能使林火熄灭 C.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所致 解析: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山风带入冷空气,可以能使林 火燃烧更旺; 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林火 “爆 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所致。 9. (2019 威海) 打火机是常用的点火工具, 其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打火机的制作材料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 B.打着火后,铁制挡风罩没
14、有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 C.松开开关即可熄灭火焰,其灭火原理与森林着火时设隔离带的灭火原理相同 D.燃料丁烷是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的,属于化石燃料 解析:打火机的制作材料中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铁和铜属于金属材料,塑料属于有机 高分子材料; 燃烧的三要素是可燃物、氧气、达到着火点,打着火后,铁制挡风罩没有燃 烧,说是因为温度达不到铁的着火点;松开开关,燃料丁烷就不再喷出,隔离了可燃物,燃 烧不再进行,即可熄灭火焰,森林着火时设隔离带也是清除可燃物灭火, 二者的灭火原理相 同;化石燃料指的是由动植物遗体形成的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丁烷是 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的
15、,是化石能源。 10. (2019 威海)利用然烧 燃烧是人类最早有意识利用的化学反应,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 (1)原始人使用木柴燃烧释放的热能烘烤食物, 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 现在,人们仍 然利用燃料燃烧蒸煮食物,家用液化气的成分之一丙烯( C3H6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C3H6+9O26CO2十 6H2O。 从微观角度分析丙烯液化与丙烯燃烧两个过程的主要区别前者丙 烯分子不变,后者丙烯分子发生改变。 (2)燃烧产生的高温可用于冶炼金属。 木炭在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C+2CuO 会迈入青铜器时代。 (3)在大棚中然烧沼气可以提
16、高作物产量, 沼气的主耍成分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4 所示: 2Cu+ C O 2,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铜的使用使人类社 图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CDE。 A.参加反应的与的质量比为 16:32 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C.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点燃沼气前,需要检验纯度防止发生爆炸 E.生成的可做气肥 (4)结合上述事例,谈谈燃烧的价值燃烧为人类提供了有用的物质和能量(或其他合理答 案) 。 解析:(1)木柴燃烧释放的热能烘烤食物; C3H6完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丙烯液化是 物理变化,只是丙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没有生成新的分子,丙烯燃烧是化学变化, 丙烯 分子变为了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 (2)木炭在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反应 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3)从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烷和氧气,生成物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业领域中智能教室解决方案的商业价值与实施
- 政策分析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
- 专题06 读后续写校园生活类话题(讲义)原卷版-2025年高考英语二轮复习
- 情感智力驱动学业成功的关键要素
- 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的正面伦理视角
- 中职教育自我管理课件
- 2025届河北省沧州盐山中学物理高二下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中职教师课件
- 未来职业教育的趋势基于情感智商的培养策略分析
- 教育技术法规实施中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 2023蓝桥杯科学素养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中小学校长招聘考试试题
- 大报告厅EASE声场模拟分析
- (完整版)土的参数换算(计算饱和重度)
- 境外汇款申请书样板
- 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教学课件
- 2023年浙江温州技师学院招聘教师(共500题含答案解析)高频考点题库参考模拟练习试卷
- 抚养费纠纷答辩状
- 压铸行业面临的挑战分析
- 河南暴雨参数计算表
- 产品质量证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