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第七讲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第七讲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第七讲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第七讲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第七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讲 中国传统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学之一。如从诗经算起,它已经历了长达3000多年的没有中断的发展历程,以其辉煌成就而成为全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一个部分,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深刻而且生动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理想信念和美学要求。中国文学不仅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精神风采,而且以其连绵不断和高潮迭起著称于世。,在三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瑰丽奇特的上古神话开其端,接连诗经、楚辞、诸子散文,而后是汉赋、魏晋诗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此起彼伏,此隐而彼显,不断创造出与时代风貌相契合的文学奇观。,第一节 中

2、国传统文学的民族特征,第一,始终体现了关注现实和人生的伟大精神 第二,自古强调教化功能,主张“文以载道” 第三,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学诞生于文字之前。中国古代文学“一代有一代之所胜”。与此同时,中国文学又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下面,我们从诗歌、散文和叙事文学三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一、诗 歌,至迟在公元前6世纪,诗经就基本编定了。诗经中的诗歌主要是四言诗。到了公元前4世纪,南方兴起了另一类诗歌楚辞。它的形式是杂言诗,句末多用感叹词“兮”字结尾。 到了汉代,五言诗和七言诗开始兴起,经过魏晋南北朝诗人的不断努力,在声律和丽辞两方面取

3、得了长足的进步。到了唐代,五、七言律诗的格律成熟了,这种格律主要着眼于以汉字四声来谐调诗歌的声调,这是中国诗歌在形式上的最大特征。 唐以后,又有词、曲等诗歌样式的发展,但五、七言古诗和律诗一直最受诗人的重视。中国诗歌的主要功能是抒情,即“诗言志;”在艺术上则是以情景交融的意境为追求目标。,二、散 文,散文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商朝的甲骨卜辞与稍后的铜器铭文。尚书的出现,标志着散文的形成。之后,散文分别向偏重于记述的历史散文和偏重于论说的诸子散文两个方向发展。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先秦散文。 秦汉以后的散文在形式上发展为古文和骈文两大类。前一类以散行的单句为主,后一类以骈偶的对句为主,但二者也有相互交融的情

4、况。古文和骈文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大体说来,魏晋六朝是骈文形成并逐渐占据文坛主导地位的时期,而自中唐古文运动之后,古文又渐渐地确立了它的统治地位,直到近代白话文兴起为止。 秦汉以后的散文除了叙事、论说之外,又增加了抒情的功能。例如在“唐宋八大家”手中,散文的三个功能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三、叙 事 文 学,叙事文学的源头可推至上古神话和史传作品,但真正的文学创作则始于魏晋的小说。魏晋及南北朝的小说有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两大类。它们对后代的笔记小说有深远的影响。 到了唐代,传奇小说奇峰突起,作家们开始有意识地虚构作品。唐传奇在情节结构、人物描写等方面已达到很高的成就。 与此同时,民

5、间的说话艺术也开始发展,到宋代已产生了成熟的白话本小说。 在此基础上,明清之际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长篇章回小说,标志着古典小说达到了高峰。,叙事文学的另一门类是戏曲。它萌芽于汉代百戏,经过唐戏弄和宋元杂剧的阶段,到元杂剧而臻于成熟,涌现出关汉卿、王实甫等戏剧大师,以后又进一步演变为明清传奇和近代戏曲。 唐代传奇小说比西方最早的短篇小说作家薄伽丘(1313-1375)和乔叟(1340-1400)早5个世纪;而关汉卿、王实甫则比莎士比亚(1540-1616)早三个世纪。,第三节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一、诗 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前11-前6世纪)的诗歌共3

6、05篇,所以史记中称:“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这些诗篇至迟在孔子出生前就已经编定,后经孔子删编整理和评价,被推为儒家经典,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的作品本来都是合乐的歌词,因此按照音乐的类别和作品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一是国风共160篇,也叫15国风,就是从十五个地区收集的民间歌谣;二是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是宫廷宴饮的乐歌;三是周颂、鲁颂、商颂,分别是西周王室和春秋前期鲁国、宋国用于祭祀的乐歌。,诗经的作品从各个角度反映了五六百年广阔的社会生活。如魏风中的伐檀、硕鼠等,对那些不劳而获的贵族进行了辛辣的揭露和嘲讽。总之,诗经在整体上体现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

7、事”的写实倾向,表现了干预人生、反映社会的批判意识。(参见教案左页诗文) 古代学着把诗经的艺术手法归纳为“赋”、“比”、“兴”三类。“赋”是指直接的叙述和描写,“比”是比喻和比拟,“兴”是从意义、声音等方面的类比关系来引发诗歌。 诗经对中国文学影响深远:(一)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二)确立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抒情传统;(三)确立了“哀而不伤,乐而不淫,怨而不怒”的含蓄、中和之美的审美原则;(四)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表现手法比兴。,诗经中的名篇名句,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

8、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崇 丘: 瞻彼崇丘,积土成高;相彼大海,积水成涛。 卷石积多,其形嵯峨;勺水积久,势若江河。 宝藏货财,靡所不足;积善之家,必有余福。 鸟兽鱼龙,咸遂其性;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桃 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 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诗经邶风击鼓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黍离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采葛

9、青青子矜,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 诗经子矜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它山之石,可以为错。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诗经鹤鸣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日文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鹿鸣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 诗经南山,二、楚 辞,继诗经之后出现的又一种新诗体,因其 具有鲜明的楚地文化色彩而得名。战国时兴起于 楚国,汉代也有不少作家模仿这种样式写作,经 刘向、王逸等人整理,编成楚辞。“楚辞” 就成了这类作品的通称。 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约前339-前278),包括宋玉、景差、贾谊、刘

10、向等人的作品。,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国殇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长达373句、2400多字的离骚,是古代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抒情长诗。因为离骚是“楚辞”的代表,所以也称“楚辞”这种诗体为“骚体”。“骚人墨客”也就成了文人学士的代名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忠贞不渝的热爱和对理想的不倦追求,两者融会成一种撼人的精神力量。历代学者对楚辞的研究,构成中国文化中的“楚辞学”。,屈原和汨罗江的故事,屈原怀沙自沉汨罗江,与汨罗江结下了千古渊源。自此,沿江岸地人民缅怀屈原而吃粽子,投粽子于江中;并于五月初五举办划龙舟比赛来纪念他;2005年,汨罗市成功的举办了第一

11、届国际龙舟大赛。这位世界文化名人自此更是妇孺皆知,影响全球。,国 殇:屈 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枢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上。杳冥冥兮羌

12、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於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兮*,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又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山鬼全文翻译: 仿佛有人经过深山谷坳,身披薜荔啊腰束女萝。含情流盼啊嫣然一笑,温柔可爱啊形貌娇好。驾着赤豹啊紧跟文狸,辛夷为车啊桂花饰旗。披着石兰啊结着杜衡,折枝鲜花啊聊寄相思。 竹林深处啊暗无天日,道路险峻啊独自来迟。孤身一人啊伫立山巅,云海茫茫啊浮游卷舒。山色幽暗啊白昼如夜,东风狂舞啊神灵降雨。我痴情等你啊忘却归去,红颜凋谢啊怎能永葆花季? 我在山间采

13、撷益寿的灵芝,岩石磊磊啊葛藤四处缠绕。抱怨公子啊怅然忘却归去,你思念我啊却没空到来。山中人儿就像杜若般芳洁,口饮石泉啊头顶松柏。(心念公子啊暗自沉吟,)你想我啊是真是假。雷声滚滚啊细雨濛濛,猿鸣啾啾啊夜色沉沉。风声飒飒啊落木萧萧,思慕公子啊独自悲伤。,三、先 秦 散 文,中国古代的散文,一向就被看作是“经国大业,不朽盛事”。文人借助文章可以雄视千古,垂名百代,可以表达自己的功业道德和治国理想,因此历代文人都很重视散文创作。 中国的散文除了纯文学的散文以外,还包括政论、传记、史论等等。 中国散文以先秦散文为起点。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历史散文主要集中于尚书、国语、左传和战国策。

14、左传是编年体,国语、战国策属于国别体。 左传是“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中文学价值最高的一种。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士们的言行,许多故事写得有声有色,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鲁仲连义不帝秦,均为古代散文名篇;再比如刻画人物性格,荆轲刺秦王、冯谖客孟尝君等,均入木三分。,哲理散文集中于诸子著作,以思想史上“百家争鸣”的局面为背景,它以论说为主。 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此时散文主要是语录体,代表是论语。第二个时期是战国中叶,散文体已由语录体向对话体、论辩体过渡,代表作是孟子、庄子。第三个时期是战国后期,散文发展成专题论著,代

15、表作是荀子、韩非子。,老子的语言凝练,哲理深邃,像格言诗。论语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以对话的形式出现,可谓言简意赅。孟子和庄子的内容大多是论辩之辞,是争鸣风气盛行时典型的散文形式。其散文以雄辩著称,具有很强的逻辑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庄子是道家经典,是庄周及其后学所作。庄子的散文具有变幻诡奇、汪洋恣肆的风格特征,在论说时大量运用寓言和幻想,具有浓郁的诗意和抒情色彩,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其他如荀子则比喻和辞藻丰富多彩,韩非子中的寓言生动精彩、逻辑严密。,过秦论西汉贾谊,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

16、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sho)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

17、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

18、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yu)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yu)棘矜,非铦(xin)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

19、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70)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nn)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篇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

20、本,在于此矣。,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

21、;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

22、,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故先王者,见终始不变,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下篇 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于是山东大扰,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其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群臣之不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寤

23、。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宜未绝也。,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此岂世贤哉?其势居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当此之世,贤智并列,良将行其师,贤相通其谋,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秦小邑并大城,守险塞而军,高垒毋战,闭关据厄,荷戟而守之。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曰亡秦,其实利之也。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案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身为禽

24、者,其救败非也。,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哀哉!,先王知雍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故周五序得其道,而千余岁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由是

25、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四、汉 赋,赋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兼有散文和韵文的性质,其主要特点是铺陈写物,“不歌而诵”。讲究辞藻华美、大体整齐押韵。赋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很长时间,它产生于战国后期,到汉代达到鼎盛阶段。此后虽仍有所发展,但总体上成就最高的仍推汉赋。 汉赋按题材取向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抒情叙志的短赋,如汉初贾谊的鵩鸟赋、吊屈原赋,东汉张衡的归田赋,汉末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等。另一类是以铺陈排比为主要手法的“体物”大赋,是汉赋的主流。汉代

26、大赋滥觞于汉代初年枚乘的七发。,阿房宫赋 唐.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

27、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

28、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五、诗 歌,诗是一种文学体裁,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现象来高度集中的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成为歌。,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如浩瀚长江,九曲多姿。在先秦有诗经、楚辞,这是中国诗歌的源头。到了汉魏六朝乐府,则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又一个高峰。,什么叫

29、“乐(yue)府”呢?汉代注重诗歌,并专门设立了“乐府”,负责采取民歌,编制乐府,整理外来乐曲,以至后来把乐府搜集来的歌词统称为“乐府诗”。而且把后来直至隋唐时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模仿乐府的作品也称为“乐府诗”。 宋代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收集了从汉代到隋唐的全部乐府作品。,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 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 之,为诗云尔。,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30、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

31、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

32、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

33、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丞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

34、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35、!”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117,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118那可论?

36、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37、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它比诗经有更强的叙事性,诗体自由多样,句式以五言为主,也有三、四、六、七言不等,奠定了五言诗和七言诗的基础。,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无名氏作)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 建安时期(汉献帝年号,196-220),以“三曹”(操、丕、植父子三人和

38、“建安七子”(孔融、王粲、刘桢、陈琳,阮瑀、徐干、应玚)组成的邺下(今河北临漳。建安18年即213年,曹操为魏王,定都于此)文人集团,创造了大批“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五、七言诗歌,形成了一代诗风,文学史上称为“建安风骨”。,魏晋之际,五言诗有了进一步发展,最有代表性的诗人群体是“竹林七贤”。 陶渊明是我国诗歌史上“田园诗派”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咏荆轲、桃花源记等。 南北朝时期的代表性是人有鲍照、谢灵运、谢眺、沈约、庾信等 。 南北朝时期可以说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重大转变时期,其标志就是“音律”的出现。 至唐代,诗歌发展进入高度繁荣的阶段。,王勃滕王阁序名句赏析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

39、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chn)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关山难越,谁悲

40、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李白和杜甫,李白,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公元701-762年,杜甫,字子美,号少陵 野老,公元712-770年。,行路难三首(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

41、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与韩荆州书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1:“生不用万户侯2,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3,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4,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5,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6。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7,即其人焉。,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8。十五好剑术,徧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9。虽长不

42、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10,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11,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12。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13。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14,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15。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16,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17,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18;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19,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20,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21,忠义奋发,以此感激,

43、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22,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23。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24。,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王 维,贺 知 章,孟 浩 然,中唐,代表性诗人有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绅、韩愈、孟郊、贾岛、韦应物、柳宗元、李贺等人。,李贺(790-816),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772-846年在世。他继承了杜甫正视现实、抨击黑暗的精神,在艺术上,则以语言通俗流畅、风格平易近人为特征,诗作以卖炭翁、秦川吟、新乐府五十首、长恨歌、琵琶行等最为著名。他可以称得上唐

44、代第三大诗人。 李贺(790-816)则以其奇特惊人的想象和浪漫情调,诡异惊艳的句子在诗坛上独树一帜。如金铜仙人辞汉歌、梦天等等。,六、宋 词,诗到了宋代,开出了另一重天地,也就是出现了一种新诗体词。“词”是由民间的“曲子词”发展而来,是一种既适于歌唱又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诗体,并在章节和句式长短方面具有一套固定的格律。词兴于唐而盛于宋,故曰宋词。,后人往往把宋词划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流派。婉约派多写男欢女爱、离愁别绪、触景伤情等内容,词句委婉、绮丽,追求精巧、细腻的感情和韵味,代表人物有欧阳修、柳永、晏殊、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豪放派则吐纳社会人生,词章雄健,风格豪放,境界超然,代表人物有

45、苏轼、陆游、辛弃疾、文天祥、张孝祥等。,两大流派相比较而言,首先,婉约词的传统是源远流长的,在全部宋词当中,婉约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其次,宋代有许多与豪放词风毫无关系的婉约词人,却很少有完全不写婉约词的豪放词人,苏轼、辛弃疾就都善写婉约词,有些代表作堪与秦观、周邦彦相媲美。可以说,宋词委婉含蓄的美学特征是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思想的典型体现。,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苏轼,字子瞻,号东

46、坡居士,1037-1101年在世。代表作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47、,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 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 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 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现在,我们再引录陆放翁两种不同风格的代表作,以观其妙: 1.钗头凤(红酥手):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世情薄):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

48、独倚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沈园: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2.诉哀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七、元曲,中国古代文化的又一突出成就,是元曲的勃兴。广义的“元曲”,包括元代杂剧和元代散曲,但元杂剧也可单独称为“元曲”,它是元代文化中的精华,历来与唐诗、宋词并称。 元杂剧是汇融了歌唱、舞蹈、说白、杂技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是中国独特的戏剧形式戏曲的第一种成熟的形态。,元杂剧反映了广泛

49、的社会生活,内容极其丰富,主要题材有以下五类: 一、爱情剧,有反封建的意义。代表作有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尚仲贤的柳毅传书等。 二、公案剧。一般通过刑事案件的审判,揭露贪官污吏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罪恶,当然也表彰清官(如包公)。代表作有关汉卿的窦娥冤、鲁斋郎等。 三、水浒剧。主要描写梁山英雄除暴安良、解民倒悬的侠义行为。,四、世情剧。它们主要是揭露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丑恶现象,批判矛头直指统治阶级对妇女朝三暮四的行径以及守财奴、败家子、伪君子之类的人物,代表作有关汉卿的救风尘、郑廷玉的看钱奴、秦简夫的东堂老等。 五、历史剧。主要表现历史上重大的政治斗争和民族斗争,歌颂忠臣义士,谴责奸臣贼

50、子,表彰民族英雄,批判异族侵略者和卖国贼。一般都具有借古讽今的意义。代表作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关汉卿的单刀赴会、马致远的汉宫秋等。,元代散曲:,元代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数两大类。 小令一般用单支曲子写成。如马致远闻名遐迩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曲仅28个字,就把秋郊夕照之景和旅人漂泊之心表达无遗,被世人赞为“秋思之祖”、“千古绝唱”。王和卿的仙侣醉中天咏大蝴蝶,作品用怪诞不经的极度夸张之词,在引人忍俊不禁中促人寻味、迫人深思,表现了生命力的扩张。再如也颇负盛名的张可久,他最著名的曲子是卖花声怀古。寥寥数语,勾勒出历史上的楚汉之争,三国

51、鼎立和后来历朝的边将苦战,但归结到一点,这些战争,只不过是将老百姓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已。 套数又称为“散套”,是用同宫调的两支以上的曲子写成,它较之小令因篇幅扩大而具有更广阔的表现天地。,卖花声怀古 元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 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 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南吕一枝花不服老 (关汉卿) 【南吕一枝花】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梁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隔尾】子弟每是个茅草冈、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踏的阵马儿熟。经了些窝弓冷箭铁枪头,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