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篇 现代文阅读,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考点清单记叙文,1. 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继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2. 记叙文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件。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与可读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
2、象,突出中心。,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3. 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作用:便于直抒胸臆,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人称“他”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你”,一般多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作用: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4. 记叙文的线索 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抓住了线索,对理解文章、掌握结构、把握中心有很大的作用。 线索的
3、形式有以下几种:、以某一件有意义的实物为线索;、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其发展变化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变换为线索。,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5. 记叙文的中心 作者在生活中接触到许多人和事,有了体验,逐渐形成自己对生活的一些看法。这种看法通过记叙人和事体现出来,这就是记叙文的中心意思。精确归纳记叙文中心意思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具体的方法如下: 、抓住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抓住文章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通过结构分析来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 ,然后指出作者借此
4、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能折射出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内容。阅读时要理解文章包含的深刻含义。 6. 记叙文的结构 记叙文的结构是指记叙文在安排材料、布局谋篇上的特点。记叙文选材广泛,形式多样,结构复杂。记叙文的结构安排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按时间的先后安排结构;、按人物的活动、地点的转移安排结构;、 按事件情节的发展阶段安排结构;、按事件之间的一定关系安排结构。另外,记叙文的过渡段绝大多数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过渡自然,浑然一体。,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7.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采用综合表达方式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主要方式是叙述,还要辅之描写、
5、说明、议论和抒情。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通常起到点睛的作用。 8. 人物形象刻画 人物描写的方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 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对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所作的描写。 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也缺不了对环境的描写。环境描写指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描写。,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9. 表现手法及作用 对比
6、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对比烘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烘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情感等。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批判、揭露、嘲笑,使语言辛辣幽默。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欲扬先抑,就是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对象,前后形成对比,突出所描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欲抑先扬,则是先大力颂扬再贬抑所描写对象,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伏笔和铺垫:使得内容前后照应
7、,情节严丝合缝。,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联想和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开门见山:简洁明快,让人一目了然。 卒章显志(篇末点题):与“开门见山”相反,它可以增加作品的深刻性、感染力和构思美,给读者以“画龙点睛”式的艺术享受。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10.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1)、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让读者产生联想。(2)、用来阐述道理,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易于理解、接受。(3)、(记叙文中描写事物)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把事
8、物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使人印象深刻。 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夸张:揭示事物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创造意境。,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 设问: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反问: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达得更加鲜明,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对比:使事情的性质、状态、特征更鲜明突出。 反语:有时讽刺揭露,有时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散文 1. 散文的特点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
9、感受的文体。它同小说相比,同样写人记事,但人物不求典型,故事不必完整;它同戏剧相比,同样讲究语言的精炼,但不受时空限制,而靠优美的语言取胜;它和诗歌相比,同样 可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但不受节奏韵律的限制,不是诗,却有着诗一般的意境。因此,散文是一种兼具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的“美文”。 散文形散而神聚。我们把散文的取材叫“形”,把作者的感悟叫“神”。散文的写法较其他文体更活泼自由,不拘一格。常见的表达方式是抒情,即使是记叙,也是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 2. 散文的线索 (1)、时空连“线”。(2)、因物取“线”。(3)、反复出“线”。(4)、以情导“线”。(5)、定“神”看“线”。,专题一 记
10、叙文阅读,3. 划分散文层次的方法 (1)、按时间先后分;(2)、按地点转换分;(3)、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分(如春分成“盼春、绘春、颂春”三大部分);(4)、按思想感情变化分(如荔枝蜜分成“不喜欢蜜蜂想去看看蜜蜂赞赏蜜蜂想变成蜜蜂”四大部分);(5)、按“总-分-总”结构特点分(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分成总写战士、分写事例、总括全文三大部分);(6)、按表达方式的变化分(特别是一些表达感悟与哲思的散文)。 4. 散文的表现手法 (1)、象征;(2)、托物言志;(3)、借物喻人;(4)、借物(景)抒情;(5)、对比烘托(侧面);(6)、欲扬先抑(欲抑先扬);(7)、以小见大;(8)、卒章显志。,专题一
11、记叙文阅读,5. 散文常见的描写方法 (1)、细节描写:也就是在作品中抓住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进行具体形象的描写,为刻画人物性格和烘托环境气氛、突出主题服务,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 如:“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戴领结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眼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戴领结。” (2)、侧面描写:也就是烘云托月,不从正面表现。 6. 散文阅读要领 (1)、重视散文的结束语:很多散文采用了“卒章显志”的写法,具有“点睛”之效。 (2)、重视散文的“议论”语:它是记叙和描写的深化,是作者观点和意图的表达。 (3)、重视散文的“抒情”语。 (4)、重视散文的“反常”语。,
12、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7. 三类散文鉴赏 散文常把记叙、抒情、议论等融为一体,夹叙夹议。表现手法上能出奇制胜,让读者产生新鲜独特的阅读感受。散文通常可以分为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说理性散文三大类。 (1)、叙事性散文的鉴赏 叙事性散文中,作者记人和叙事,浸透着浓郁的情感色彩。但又不像诗歌那样直接抒情,而是把情感曲折地隐含于委婉跌宕的叙事之中。因此要善于从叙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2)、抒情性散文的鉴赏 抒情性散文一般不详述事件的具体过程,没有完整的情节,也不具体描写人物,而是通过描述人、事、景、物的片段来传达作者的心声,反映完整的精神风貌,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以作者的情感发展为结构线索,来统摄
13、不同时空中的各种材料。在鉴赏时,我们要善于从看似散乱的情景片段中,去勾勒那辐射整篇文章的神韵凝聚点。 (3)、说理性散文的鉴赏 说理性散文往往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可以深入思索和联想的天地。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融情感、哲理、形象于一体。对于这类散文的鉴赏,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体会感情,仔细体会情理交融的艺术境界。,小说 1. 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其中人物在这三要素中占有重要地位,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核心任务。 (1)、人物。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的。小说通过外貌描写、
14、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等来刻画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如故乡中善良麻木的闰土、我的叔叔于勒中自私冷漠的菲利普夫妇等。 (2)、环境。小说的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孔乙己中的咸亨酒店;自然环境是指人和自然的关系,如芦花荡中的白洋淀。 (3)、情节。情节是小说矛盾冲突的演变过程。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过程。有的作品还有序幕和尾声。完整的故事是由生动的情节构成的。,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2. 小说的鉴赏方法 小说鉴赏,可以从小说三要素及其主题方面入手。 (1)、人物形象鉴赏 、正面描写,即直接描写 通过描写人物
15、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等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形象刻画即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A. 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B.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C. 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刻画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发展。,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
16、境中的思想活动的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描写交叉在一起。 D. 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成功的细节描写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中不可忽视的技巧。 、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而环境描写则有衬托、烘托的作用。 对小说中人物的鉴赏应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分析,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人物做面面观,从神魔鬼怪形象中悟出人情。,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2)、故事情节鉴赏 理清线索,把握情节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的科技革新与法权保护同行
- 抖音商户自然流量增长策略制度
- 全球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智能化生产线布局与趋势分析报告
- BuChE-IN-21-生命科学试剂-MCE
-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知识产权专业英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湖北省枣阳市吴店镇清潭第一中学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综合设计实务(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四中学2024年化学九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院《外事礼仪》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公共卫生应急资金申请策略2025年项目进度管理报告
- 2005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阀门井05S502
- 安徽省亳州市(2024年-2025年小学四年级语文)统编版开学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第17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测试卷(苏科版)
- 2024年中考英语补全短文真题汇编(附答案)2139
- 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题200道及答案
- 北京市《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DB11T 527-2021)地方标准
- 交通信号统一管控优化平台
- 南充2024年四川南充南部县县城部分学校考调教师120人 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寄考点剖析含答案附详解
- 光伏工程合同
-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
-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网校专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