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思想观点及政策含义_第1页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思想观点及政策含义_第2页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思想观点及政策含义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思想观点及政策含义 院系: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专业 姓名:马 淼 学号:123456789 节次:123456789 完稿时间: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思想观点及政策含义一、约翰纳什个人简介约翰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生于1928年6月13日。美国数学家,前麻省理工学院助教,后任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主要研究博弈论、微分几何学和偏微分方程。1950年,约翰纳什获得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博士学位,他那篇仅仅27页的博士论文中有一个重要发现,这就是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的博弈理论。1994年,他和其他两位博弈论学家约翰C海萨尼和莱因哈德泽

2、尔腾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生平后来被改编成电影美丽心灵。二、约翰纳什对经济学的贡献1. 非合作博弈论 博弈论研究人们的策略互动行为。博弈论认为:一、人是理性的,即人人都会在约束条件下最大化自身的利益;二、人们在交往合作中有冲突,行为互相影响,而且信息不对称。博弈论研究人们的行为,在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决策的均衡问题。换句话说,博弈论研究如何使得人们在市场经济中,自愿做出大家都遵守和实施的有效制度安排,以增进社会的福利的机制。博弈论是深刻理解经济行为和社会问题的基础 现在人们说的博弈论,一般指非合作博弈论。它的特征是:人们行为相互作用时,当事人不能达成一个有约束力的协议。或者说,行

3、为人之间的合约对于签约人没有实质性约束力。例如,现实中的非合作博弈问题的例子是,OPEC的产量协议,对于其成员国就没有约束力。你心里想什么我不知道,我也不想让你知道我心里想什么。因此协议经常不能坚持到底,总有一国先行增产降价以谋求自己更高的利润。 纳什在1950年和1951年发表了两篇关于非合作博弈的论文,n人博弈中的均衡点和非合作博弈,定义了纳什均衡概念,与Tucker于1950年定义的囚徒困境一起,奠定了当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纳什获得诺奖,就是基于这两篇论文。 2. 囚徒困境与纳什均衡 博弈论是从棋弈、扑克和战争等带有竞赛、对抗和决策性质的问题中借用的术语,听上去有点玄奥,实际上却具有重

4、要现实意义。博弈论大师看经济社会问题犹如棋局,常常寓深刻道理于游戏之中。要了解纳什的非合作博弈问题,几乎所有的博弈论教科书上都会讲“囚犯的两难处境”的例子。 囚徒困境,是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冲突的经典例子。这一博弈是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也就是参与人对于对手的特征、策略和收益函数,有准确的知识(完全信息);并且同时选择行动,或者不同时选择行动,但是后动者不知道先动者具体采取了什么行动(静态博弈)。 1950年,由就职于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 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 Dresher)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以囚徒方式

5、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经典的囚徒困境如下: 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入罪。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分别和二人见面,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 甲认罪(背叛)甲(合作)乙沉默(合作)乙获刑10年,甲即时获释二人同服刑半年乙认罪(背叛)二人同服刑2年甲服刑十年,乙即时获释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应该选择背叛,即使两人同时背叛,至多也只判2年,总比被判10年好吧。所以,两人合理的选择是背叛,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合作)和结局(被判半年刑)就不会出现。这样两人都选择背叛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2年的结局被称为“纳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因为,每一方在选择策略时都没有“共谋”(串供)

6、,他们只是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而不考虑社会福利或任何其他对手的利益。也就是说,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局中人(也称当事人、参与者)的最佳策略组合构成。没有人会主动改变自己的策略以便使自己获得更大利益。“囚徒的两难选择”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意义。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各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纳什均衡”首先对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提出挑战。按照斯密的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从“纳什均衡”我们引出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一个悖论: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两个囚徒

7、的命运就是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纳什均衡”提出的悖论实际上动摇了西方经济学的基石。 三、博弈论和纳什均衡原理的现实意义 博弈论强调用互惠策略(一报还一报),促进行为人之间的合作,形成基于个体理性(利己动机)的集体理性结局(正的外部性或者利他行为),形成社会的道德共识。简单说就是: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我对你好,是为了你能继续对我好。我对你不好,不是睚眦必报的互相损害,而是要将对方重新拉回合作的轨道。实现的机制是,通过对恶劣行为的惩罚,驱使行为人合作。因为从多次博弈和演进的角度看,合作比不合作的收益大于成本,不合作比合作的收益小于成本。这就是博弈论应用于经济制度设计的

8、原理之一,也可以看作是可供选择的人类社会道德共识演进的机制。 在分析改革过程中各阶层或者群体利益消长和继续改革的态度时,博弈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简洁深刻的工具。改革必须有人付出成本(包括风险),而改革结果的收益是大家共享。有人认识到这一点,就不愿努力改革,生怕别人搭便车。这样的人多了,就会出现人人希望改革,很少人投身改革的局面,都维持在旧体制下度日。如此,怕别人搭便车,结果人人没有车搭,大家都步行。这种思考方式,也可以用来分析公共物品的供给中的机会主义问题。 我们还可以将这里的思想引申到商品(包括股票)定价过程和制度。市场的功能是缩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得个人很容易在议价过程中转向众多的潜在交易伙伴。价格的制定,以非人格定价为好。非人格定价,是指市场价格对任何人都一样。明码标价就是一种非人格定价。这表面看起来象是卖方定价,但是在法治较好的竞争性市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