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_第1页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_第2页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_第3页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_第4页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中考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时间:19世纪初2.背景(1)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3.目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4.地区: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5.领导人(1)北部地区:玻利瓦尔;(2)南部地区:圣马丁。(3)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6.结果(1)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当选总统。(2)圣马西领导阿根廷、智利、秘鲁独立7.拉美独立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拉美各国人

2、民联合起来,协同作战,南北夹击,为民族独立英勇斗争。有统一的指挥。玻利瓦尔等领导人的卓越领导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争夺中力量日益衰落。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背景(1)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2)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3)印度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2.时间: 1857年3.组成:印度土兵、农民、手工业者以及被剥夺权力的王公。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5.过程: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军夺取了德里。英军虽然武器先进,但还是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攻陷德里。6.结果: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直到壮烈牺牲。7.意义: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

3、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1)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2)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2、时间: 18世纪初3、领导:彼得一世4、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5、内容(1)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2)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3)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4)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家,开办学校,创办

4、报纸;(5)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6、成效: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1700-1721年,俄国打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这个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7、意义及局限性(1)通过改革,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地外扩张准备了条件(新首都:圣彼得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2)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二、废除农奴制(1861年农奴制改革)1、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2、开始: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3.目的:挽救统治危机,维护地主利益。4、内容:

5、(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农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5.意义及局限性(1)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2)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局限性)第3课美国内战一、南北矛盾的加剧1.背景:北方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生产居世界第四位;南方却以棉花种植园经济为主,大量使用黑奴劳动。英国工业革命后,对棉花的需求,进一步刺激的种植园经济的发展。2.加剧原因:南北

6、方不同的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北方为发展本国工业,要求提高关税,抵制外国商品的输入;南方为了扩大棉花等原料出口,换取英国廉价的工业品,反对提高关税。3.矛盾焦点:奴隶制的废存。对美国西部新增加的土地,北方主张禁止奴隶制度,建立自由州,发展资本主义;南方则力图扩展奴隶制度,建立新的蓄奴州。二、内战爆发1.起因(借口)1860年11月,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的借口。2.爆发:南方7个州宣布退出联邦,成立“南部同盟”。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南北战争”。3.初期形势:南方蓄谋已久,北方在军事上屡

7、屡失利,华盛顿险被攻占。三、北方的胜利1.转折1862年,联邦政府颁布了宅地法;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内容: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2)作用: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深入人心,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2、内战结束: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美国内战以北方胜利告终,避免了美国分裂。3.林肯遇刺:1865年,林肯被拥护奴隶制度的狂热分子刺杀。(评价):林肯为维护祖国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杰出贡献,得到了美国人民衷心的爱戴与景仰,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8、。4.南北战争性质及意义(性质)南北战争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意义)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1.幕府统治:19世纪中期,日本人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德川幕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民族危机:1853年和1854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二.倒幕运动1.原因:开港通商后,日本经济受到很大冲击,许多手工工场破产。黄金外流,引起市场混乱,物价飞

9、涨。农民、城市平民和下级武士的处境不断恶化。2.爆发: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3.结果:1868年1月,倒幕派武装在京都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拥立16岁的睦仁天皇亲政,强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同年,倒幕派粉碎了幕府的武力反扑,结束了幕府统治,改年号为“明治”,1869年日本首都迁到东京。三、明治维新1.背景(1).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2).面临沦为西方国家殖民地的危机2.时间:1868年3.目的:富国强兵,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4.人物:明治天皇5.主要内容(1)政治上,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2)军事上,实行

10、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忠君、服从、不怕死的“武士道”精神。(3)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4)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6.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7.评价(1)意义: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2)局限:日本的改革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他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一、电的应用1、背景:(1)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

11、开展,科学技术取得重大进步。(2)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促进了工业的的蓬勃发展。2、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3、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4.显著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5.应用过程:(1)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2)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在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3)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电焊、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世界由此进入了“电气时代”。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1、重大成就:内燃机的发明是应用技术领域的重大成就。2

12、、发明过程:(1)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第一台煤气内燃机。(2)1883年,德国工程师载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3)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4)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出第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5)1913年,美国企业家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汽车制造业革命)3、影响:(1)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引发一场变革。(2)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成就3)1、重大成就: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是应用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2、产生过程:(1)19世纪80年代,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

13、产品。(2)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1.人口增长: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为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2.大众教育: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法国和德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二、城市化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里。到19世纪后期,大部分英国人已经生活在城市之中了

14、。三、社会问题: (1)贫富差距加大,导致社会矛盾激化。(2)环境污染是工业化带来的另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一、科学家1.牛顿:英国科学家,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代表作有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2.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他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代表作有物种起源。二、文学巨匠1.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人间喜剧系列小说,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2.列夫托尔斯泰: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他的作品中一方面深刻揭露了俄国专制主义和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

15、榨,另一方面又否定暴力革命,宣扬道德上的博爱。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三、音乐美术大师1.贝多芬:德国天才作曲家,他创作的音乐充满了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和激情,富有感染力。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2.梵高:荷兰(国籍)杰出画家,他的向日葵中明亮、艳丽的黄色花瓣,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目的:为了夺取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2.背景: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列强之间的竞争与争夺酝酿着战争。德国与英、法、俄的矛盾突出。3.形成:(1)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2)

16、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4.根本目的: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二、大战的爆发1.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2.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撒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3.规模:最初集中在欧洲战场,后来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三、大战的进程和结果4.主要战役:1916年“凡尔登战役”。交战双方死伤70多万人,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5.发展:1917年,美国参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6.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战争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

17、束。7.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取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8.影响:(1)这场战争历时4年多(时间长),先后参战的国家共计30多个(范围广),参战各国死伤人数高达3 000多万。(2)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3)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接连失利,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2.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产阶级临时政府。但临时政府宣布继

18、续履行沙皇政府的“义务”,将世界大战进行到底,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二、十月革命1.时间: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2.领导人:列宁3.结果: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三、开辟新时代1.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主要内容:建立苏维埃政权;通过和平法令;成立苏维埃政府,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2.具体措施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党机关;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3.成效:苏维埃俄国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

19、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新生政权。4.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一、凡尔赛条约1.巴黎和会召开:1919年1月,在巴黎召开。参加和会的有27个国家,会议被法国、英国和美国三国操纵。性质:帝国主义国家分赃会议。2.凡尔赛条约(1)签订: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对德国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2)内容领土: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还法国开采 军事: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

20、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规定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政治: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3.凡尔赛体系的确立:凡尔赛条约和其他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的“新秩序”。二、九国公约1.华盛顿会议的召开:为了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由美国倡议,1921年11月,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9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主导会议的是美国。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等条约。

21、2.九国公约的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3.九国公约的作用: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最终实现,阻止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4.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新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新经济政策1.实施:为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22、。2.内容(1)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2)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3)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4)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3.意义: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二、苏联的工业化1.背景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从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2.工业化:19281937年,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3.局限: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

23、令性计划完成的。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日益僵化。三、农业集体化1.背景:1927年底至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2.农业集体化: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四、苏联模式1.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新宪法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2.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3.影响: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但苏联模式的弊端也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第12课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一、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过渡压榨;19181919年,印度农业歉收、疾病流行。2.领导人:甘地3.过程:(1)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民众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1922年发生了农民焚烧警察局的事件,甘地认为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范围,决定停止运动。(3)1930年,甘地再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