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有机化学11 羧酸_第1页
大连理工大学有机化学11 羧酸_第2页
大连理工大学有机化学11 羧酸_第3页
大连理工大学有机化学11 羧酸_第4页
大连理工大学有机化学11 羧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1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11.1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分类及结构 11.2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11.3 羧酸的化学性质 11.4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11.5 羟基酸和羰基酸 11.6 碳酸及其衍生物,11.1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分类及结构,11.1.1 羧酸的结构和分类 11.1.2 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和分类,羧酸 R-COOH 官能团 -COOH 羧酸衍生物 RCOY Y=F, Cl, Br, I, OR , RCOO , NH2, NHR, NR2,11.1.1 羧酸的结构和分类,(1) 按碳架分类和结构 开链脂肪酸 甲酸 醋酸 月桂酸 硬脂酸 脂环酸 环戊基甲酸 环己基甲酸 3-甲

2、基环戊基甲酸 芳酸 苯甲酸 苯乙酸 -萘甲酸,1. 分类,不饱和酸 丙烯酸 2-丁烯酸 肉桂酸 2-环己烯基甲酸,(2) 按-COOH数目分类 一元酸 丙酸 甲基丙烯 肉桂酸,二元酸 乙二酸(草酸) 丙二酸 己二酸 顺丁烯二酸 反丁烯二酸 (马来酸) (富马酸) 对苯二甲酸 邻苯二甲酸,三元酸 偏苯三甲酸 均苯三甲酸 四元酸 均苯四甲酸 2,3-二羧基-1,4-丁二酸 乙二胺四乙酸(EDTA),取代羧酸 乳酸 苹果酸 柠檬酸 水杨酸 没食子酸 乙醛酸 乙酰乙酸 3-苯基-2- 氨基丙酸 -戊酮酸 三氟乙酸,2. 羧酸的结构,-COOH中C为sp2 与 -OH p-共轭 与-H -共轭 两种交叉

3、共轭,乙 酸,乙 醛,0.150,0.120,甲醇,0.143,Csp2 上正电荷下降,亲核加成比醛、酮难; COH 变短,OH 被亲核取代活性比醇小; OH 变长,H 的酸性比醇强; CCOOH 间极性小,-H 的活性比醛、酮小。,两种交叉共轭: 电子密度平均化,键长平均化,乙酸的分子模型,苯甲酸 苯甲酸分子模型 -COOH:p-共轭 环-COOH:-共轭 邻甲基苯甲酸 邻甲基苯甲酸分子模型 (非共轭体系) -COOH, 在两个平面里,-不饱和酸 ,-不饱和酸的分子模型 (交叉共轭) 羧酸根 羧酸根分子模型 (共轭),11.1.2 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和分类,羧酸分子的羟基被 、 、 和 (或

4、、 )取代分别称为酰卤、酸酐、酯和酰胺,统称为羧酸衍生物。羧酸衍生物分子中都有酰基,羧酸衍生物的分类与羧酸的分类相同。,1. 分类,酰卤的卤原子是F、Cl、Br,常用的是酰氯和酰溴:,乙酰溴 氯代乙酰氯 苯甲酰溴 对苯二甲酰氯,酸酐分为同酸酐、混酸酐和内酸酐:,丙酸酐(同酸酐) 苯甲酸酐(同酸酐) 乙酸苯甲酸酐(混酸酐),邻苯二甲酸酐(内酸酐) 顺丁烯二酸酐(内酸酐),基于烃氧基连接分式分为:,乙酸乙酯 乙酸苯酯 d-戊內酯 丙酸交酯,酰胺分为氨基取代酰胺、内酰胺、亚酰胺和脚酰胺等,苯甲酰胺 对苯二甲酰胺,N-甲基乙酰胺 N,N-二甲基甲酰胺(DMNF) 顺丁烯二酰亚胺,邻苯二酰亚胺 d-戊內

5、酰胺,2. 羧酸衍生物的结构,羧酸衍生物,与酰基连接的原子 都是电负性元素,都有未用电子对。,极性键p-共轭体系,键极性增大,共轭效应增强,11.2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物理性质,11.2.1 羧酸的物理性质 11.2.2 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11.2.1 羧酸的物理性质,C02COOH 挥发性液体,刺激性气味 C38COOH 腐败味液体 C 9COOH 石蜡状固体 HOOC-R-COOH 晶体,1. 一般物理性质,双分子缔合 沸点、熔点大 水中溶解度大 与烷烃相似,偶数C羧酸的熔点比奇数的高。,常见的正构一元饱和脂肪酸的物理常数,1H- NMR谱 : COOH 1013 -H 2.22.5 I

6、R谱: COOH 2500 3300 cm-1 分子间缔合 宽、 强峰 COOH 3550 cm-1 (伸) 925cm-1(弯) 的变化如下页表,2. 光波谱性质,11.2.2 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沸点、水中溶解度与醛、酮相近 分子间氢键,沸点、熔点高 与H2O形成氢键,溶解度大,1. 一般物理性质,常见酰氯的熔点和沸点 常见酯的熔点和沸点,常见酸酐的熔点和沸点 常见酰胺的熔点与沸点,140 169 198 228 284 (升华) 261 202,-73 -45 -75 -56 131 210 60,(CH3CO)2O (CH3CH2CO)2O (CH3CH2CH2CO)2O CH3(C

7、H2)4CO2O,沸点 /oC,熔点/oC,化合物,200 (分解) 221 213 216 204 166 290 288 ,3 82 79 116 28 -20 130 125 238,HCONH2 CH3CONH2 CH3CH2CONH2 CH3(CH)2CONH2 CH3CONHCH3 CH3CON(CH3) 2 C6H5CONH2,沸点 /oC,熔点/oC,化合物,羧酸及其衍生物羰基的红外吸收,ArCOOR 17151730,RCONR2 16301690,RCO2 15501630,RCOOR 17351750,RCOCl(Ar) 17801850,16901715,ArCO2H

8、16801700,18001850 及17401790,17801860 及17301780,吸收波数 /cm-1,RCO2H 17001725,吸收波数 / cm-1,化合物,化合物,2. 光波谱,11.3 羧酸的化学性质,11.3.1 酸 性 11.3.2 羧酸衍生物的生成 11.3.3 还原反应 11.3.4 脱羧反应 11.3.5 -H的卤代反应,1. 羧酸化学性质概述,11.3.1 酸性,pKa = 35 与NaOH、Na2CO3、NaHCO3成盐 分离、提纯、回收RCOOH,2. 酸 性,(1) 酸性大小判断 可用 I效应、C效应、空间效应 判断酸性大小 HCOOH CH3COOH

9、 -CH3 供电子基 +I效应 前者 -C效应,pKa1 =2.85 -COOH -I效应 pKa2 =5.70 -COO +I效应 氢键作用 pKa1=3.03 -COOH -C效应 pKa2=4.54 -COO +C效应,4.43 5.41,4.21 5.64,2.85 5.70,1.27 4.27,pKa1 pKa2,HO2C-(CH2)4-CO2H,HO2C-CH2CH2-CO2H,HO2C-CH2-CO2H,HO2C-CO2H,取代苯甲酸(Y-C6H4-COOH)的pKa(25C。),(2) 邻位效应,基团的电子效应 pKa1(2.89) pKa2(5.41) 场效应 -COO- 的

10、电子通过 邻位效应 空间作用分散到-NO2 pKa=2.21 立体效应 破坏共轭,失去+C效应 pKa=3.91 氢键作用 pKa=2.89,场效应,诱导效应,pKa1200,制备低碳酰氯;易蒸馏出产物,制备高碳与芳酰氯;易分离出OPCl3,生成的气体HCl、SO2易分离, HCl、SO2需吸收;OSCl2需过量,2. 酸酐的生成,用P2O5、(CH3CO)2O脱水;蒸出H2O,3. 酯的生成(两种机理),用同位素跟踪方法研究反应机理,证明醇中的氧进入产物酯中,机理: 亲核加成-消除,是酯化控制步骤,是酯水解控制步骤,说明醇中氧未进入产物酯中,机 理:,提高转化速率和提高转化率方法: H+催化

11、;一种原料过量;除去产物H2O,酸的反应活性: HCO2H CH3CO2H RCO2H R2CHCO2H R3CCO2H,醇的反应活性:CH3OH 1oROH 2oROH 3oROH,平衡时 0.35 0.35 0.65 0.65,工业应用:,聚己二酸乙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二羟乙酯,4. 酰胺的生成,扑热息痛,尼龙66,11.3.3 还原反应,难还原,需用强还原剂LiAlH4,机 理:,(0),11.3.4 脱羧反应,实验室内制备甲烷,-酮酸也易脱羧:,己二酸脱羧合成环戊酮需用氢氧化钡催化:,丙二酸易脱羧:,11.3.5 -H的卤代反应,机 理:,工业上制备氯代乙酸,生成的-卤代酸可以转化成各种

12、取代酸:,11.4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11.4.1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概述 11.4.2 酰氯的化学性质 11.4.3 酸酐的化学性质 11.4.4 酯的化学性质 11.4.5 酰胺的化学性质 11.4.6 羧酸衍生物的还原 11.4.7 羧酸衍生物与格利雅试剂的反应,Y被取代的活性: X RCO2 RO H2N 与Y的碱性相反,11.4.1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概述,p-共轭,-共轭 Y 有-I , +C效应,Y被取代的机理是亲核加成-消除,用模型表示如下:,11.4.2 酰氯的化学性质,1. H2O、ROH、NH3(NH2R、NHR2)、RCOOH 解,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都能与酰氯反

13、应,生成相应的酰基( ) 化合物。,自由基引发剂,漂白剂,脱色剂,2 . 与过氧化物作用,3. 与有机金属化合物反应,RMgX活泼,能还原 ,而R2CuLi,R2Cd不能还原 。,R2CuLi ,R-MgX,11.4.3 酸酐的化学性质,酸酐也能进行水解、氨解和醇解:,低碳酸酐很易水解,高碳酸酐、芳酐难水解,要H+、OH-催化,醇酸树脂的合成涂料,水杨酸 乙酰水杨酸 (阿斯匹林),11.4.4 酯的化学性质,油脂 肥皂,1. 水、醇、氨解,皂化反应,制备聚酯曾用这种酯交换方法精制对苯二甲酸,有机合成中用于保护-OH,酯交换反应,制备高碳酯的方法,(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的合成,聚乙烯醇,

14、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2. 酯缩合反应(Claisen酯缩合),酯的-H不活泼,缩合需用强碱RONa,pKa 16 17 20 25 30,只有一个-H的酯需要强碱,才能缩合,(1) 机 理:,(2) 交叉酯缩合(一个酯无-H才有制备意义):,丙醛酸乙酯,合成环状酮酸酯方法,(3) 分子内缩合(狄克曼缩合):,(4) 酯与醛、酮缩合,能制备-二酮化合物,吡啶,苯,11.4.5 酰胺的化学性质,生成酰胺,保护氨基:,1. 水 解,酰胺稳定,难水解,要H+或OH-催化,2. 脱水反应,酰胺在强脱水剂情况下,分子内脱水,生成腈:,3. 脱羧反应(Hofmann降级反应),制备胺的方法,机 理:,对

15、苯二胺,4. 与亚硝酸反应(放出N2反应),鉴别、定量分析RCONH2,5. 酰胺的酸、碱性,酰亚胺酸性较强,能与KOH反应:,(1) 酰胺有弱酸性,NBS,(2) 酰胺有弱碱性,NBS是温和的溴化试剂,11.4.6 羧酸衍生物的还原,1. 催化加氢,酰卤的氢解反应:,硫喹啉,酯催化加氢生成的两分子的醇:,此反应合成高碳脂肪醇,2. 用Na/C2H5OH还原酯,可保留 :,3. 用LiAlH4还原,11.4.7 羧酸衍生物与格利雅试剂的反应,、步反应在同一体系连续完成的。,在有机合成中,由酯与格利雅试剂反应得到仲醇与叔醇。,低温下可得酮:,11.5 羟基酸和羰基酸,11.5.1 羟基酸 11.

16、5.2 羰基酸 11.5.3 b-酮酸酯和丙二酸酯,11.5.1 羟基酸,(1) 卤代酸水解,羟基酸又称醇酸,有,羟基酸; -OH在苯环上,称为酚酸,有o,m,p-酚酸,1. 制 备,(2) 氰醇水解,(3) -羟基酸酯的水解,BrZnCH2R亲核性比Grignard试剂小,不活泼,Reformasky反应,2. 羟基酸的化学性质,(1) 脱水(羟基位置不同,产物不同),-羟基酸,m5,(2) 氧化和分解, 氧 化,-羟基酸,-羟基酸,-羟基酸, 分 解,-羟基酸特有的反应 鉴定-羟基酸,制备高碳醛,-羟基酸在浓H2SO4下,加热分解成醛、 酮和CO,浓H2SO4,浓H2SO4,在稀H2SO4

17、或盐酸下,加热、分解成醛、酮和甲酸,11.5.2 羰基酸,羰基酸又称氧代酸,有醛酸和酮酸之分。,1. -酮酸(不稳定),甲基酮,制 备:,二乙烯酮,2. -酮酸,制 备:,-酮酸酯和丙二酸酯在有机合成上有重要作用,-CH2-的 pKa 11.0 13.0,11.5.3 b-酮酸酯和丙二酸酯,1. -酮酸酯,(1) 乙酰乙酸乙酯的互变异构现象 92.5% 7.5%,演示实验,醇烯式含量与溶剂有关: 溶剂 水 甲醇 乙醇 乙酸乙酯 苯 乙醚 正己烷 烯醇式% 0.40 6.87 10.52 12.9 16.2 27.1 46.4,pKa 11.0 12.25 12.50 13.50 烯醇式% 0.

18、4 0.3 0.17 0.04,亚甲基连有烷基后, 在水中烯醇式含量下降,-H酸性也下降:,(2) -酮酸酯的化学性质, 分解反应 酮式分解稀OH 下水解,稀,(甲基酮),酸式分解浓OH 作用, 亚甲基上烃基化和酰基化,(烃基和酰基中可带其它官能团),亚甲基的第二个-H仍可再烃化或酰基化,生成二取代物:,从-H酸性和反应位阻上考虑,烃基化时先上大基团,后上小基团。,2. 丙二酸酯,(取代乙酸),(取代乙酸),稀,稀,3. 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酯在合成上的应用,(2) 合成酮酸,(1) 合成甲基酮,稀,稀,(3) 合成二酮,(4) 合成醛酮,稀,稀,(5) 合成一元酸,(6) 合成二元酸,稀,稀,一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