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文库绪 言一、“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1、 方剂,是在治法的指导之下,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方剂的组成原则配伍而成。2、 方剂学,是研究并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运用的一门学科。 一、方剂与治法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1)治法来源于方剂;(2)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 (3)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2、常用的治法: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将常用治法概括为“八法”,即汗、和、下、消、吐、清、温、补。体现各法的代表方剂如下:(1)汗法解表剂(2)和法和解剂(3)下法泻下剂(4)消法行气、活血祛瘀、祛湿、祛痰、消导化积、驱虫剂等(5)吐法涌吐剂(6)清法清热剂(7)温法温里剂(8
2、)补法补益剂三、方剂的组成1、组成原则:君、臣、佐、使。(1)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在方剂中不可缺少。(2)臣药: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或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3)佐药: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制约其峻烈之性的药物;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4)使药:引经药;调和药。2、组成变化: (1)药味加减的变化(2)药量加减的变化(3)剂型更换的变化各论1解表剂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治疗表证的方剂,
3、统称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使用解表剂时应注意:不宜久煎;温覆;微汗为佳;表里同病者,或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若表邪入里,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或吐泻失水者,禁用。1.1辛温解表麻黄汤方解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麻、桂相伍,(君)桂枝助麻黄发汗散邪,温经止痛。 有峻汗之功。(臣)杏仁降利肺气,合麻黄一宣一降以增平喘之力。 (佐)甘草调和药性,缓麻、桂峻烈之性。(佐使)使用注意本方为辛温开表发汗之峻剂,非表实无汗者禁用。桂枝汤方解桂枝解肌散寒。散中寓收(君)白芍敛营养阴。调和营卫(臣)生姜助桂枝解肌,温胃止呕; 助桂、芍 (佐)大枣助白芍益阴,补脾益气。 调和营卫
4、甘草合桂枝辛甘化阳以解肌,合白芍酸甘化阴以益阴;调和药性。(佐使)使用注意微火煮取;药后啜粥以助酿汗;温覆以助汗出;方中桂枝、白芍用量相等。方剂比较麻黄汤与桂枝汤中均用桂枝、甘草,具有解表散寒之功,用于外感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苔薄白,脉浮者。麻黄汤中还有麻黄、杏仁,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适用于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等;桂枝汤中还有芍药、生姜、大枣,发汗散寒之力稍逊,重在调和营卫,适用于风寒表虚证,症见恶风发热,有汗无喘,脉浮缓或浮弱等。九味羌活汤方解羌活祛风散寒除湿。 (君)防风、苍术助君药祛风散寒除湿。(臣)细辛、川芎、白芷散风寒,行气血;(佐)黄芩、生
5、地清热、制燥。甘草调和诸药。(使)小青龙汤方解麻黄、桂枝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君)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助麻黄解表。 (臣)白芍敛阴,防过汗伤正; (佐)五味子敛气,防肺气耗散;半夏燥湿化痰。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药性。 (佐使)止嗽散 紫菀,百部 苦、温润入肺 理肺化痰止咳 君 白前 降气祛痰 止咳化痰之力大大增强 臣 桔梗宣肺止咳 一宣一降止咳化痰 荆芥祛风解表 佐 陈皮理气化痰 甘草缓急和中,调和诸药,合桔梗、荆芥又有利咽止咳之功。使1.2辛凉解表桑菊饮方解桑叶、菊花疏散风热。(君)薄荷助君药疏散风热;(臣)桔梗、杏仁宣肺止咳。连翘、芦根清热生津。(佐)甘草调和诸药。 (使)银翘散方解银花、
6、连翘轻清透表,清热解毒。 (君)牛蒡子、薄荷辛凉助君药疏散风热; (臣)荆芥、淡豆豉辛温助君药开腠散邪。桔梗宣肺利咽; (佐)竹叶、芦根清热生津。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 (使)配伍特点重用清热解毒之银花、连翘为君药;辛凉中配以小量辛温之品,且温而不燥,既利于透邪,又不背辛凉之旨。方剂比较本方与桑菊饮中均用连翘、桔梗、薄荷、芦根、甘草,具有疏风清热之功,用于温病初起之风热表证,症见发热,口渴,咳嗽,脉浮数者。银翘散中还有银花、竹叶、荆芥、豆豉、牛蒡子,解表清热之力较强,属于“辛凉平剂”,适用于风热表证,热象偏重、表郁较甚者,症见发热较高,咽喉疼痛,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等;桑菊饮中还有桑叶、
7、菊花、杏仁,肃肺止咳之力较大,属于“辛凉轻剂”,适用于风热表证,受邪轻浅,肺失清肃者,症见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等。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解麻黄宣肺平喘。 君臣相伍, (君)石膏清泻肺热。 宣泄肺热。 (臣)杏仁降肺气,助君药宣肺平喘。 (佐)甘草益气和中,合石膏生津止渴;调和诸药。(佐使)方剂比较本方为麻黄汤去桂枝,加石膏而成。二方虽同治实喘证,但麻黄汤麻、桂合用,属辛温之剂,解表散寒力强,主治风寒实喘证;本方麻、膏合用,属辛凉之剂,宣肺泄热力强,主治肺热实喘证。1.3 扶正解表败毒散方解羌活、独活发散周身之风寒湿邪。 (君)川芎、柴胡助君药散邪止痛。 (臣)枳壳、桔梗、前胡、茯苓宣降肺气,化
8、痰止咳;(佐)人参扶正以祛邪;生姜、薄荷增解表散邪之力。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药性。 (佐使)备注喻昌以本方治疗痢疾,称为“逆流挽舟”法。2泻下剂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便、泻热、攻积、逐水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统称泻下剂,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五类。使用泻下剂时应注意:表证未解而里实已成者,当权衡表里轻重,或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年老体弱及病后正虚而有里实之证,需根据虚实缓急,或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得效即止,并进食易消化食物;峻下之剂,孕妇慎用。2.1寒下大承气汤(伤寒论)方解大黄泻热通便。 相须配伍 (君)芒硝软坚润燥,助大黄泻热通便。 峻下热结 (臣)厚朴、枳实行气散结
9、,消痞除满。 (佐)备注本方体现了“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之法。煎药时应先煮枳、朴,后下大黄,最后溶入芒硝。2.2温下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方解附子、干姜温阳祛寒。大黄荡涤积滞。人参、甘草益气补脾。配伍特点大黄与温里药相配,其寒性受温药之制而行泻下之用,即所谓“去性存用”。备注本方在组成上可看作是如下方剂变化而来:大黄附子汤去细辛,加干姜、人参、甘草;四逆汤加人参、大黄。2.3润下麻子仁丸(伤寒论)方解火麻仁润肠通便。(君)大黄通便泄热;(臣)杏仁降气润肠;白芍养阴和里。枳实、厚朴下气破结,以助通便;(佐)蜂蜜润燥滑肠,调和药性。(佐使)备注本方治证,又名“脾约证”。 本方组成即小承气汤加火麻仁
10、、杏仁、白芍、蜂蜜。济川煎(景岳全书)方解肉苁蓉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君)当归养血润肠; (臣)牛膝补肾强腰,性善下行。枳壳下气宽肠而助通便; (佐)泽泻泄肾浊。 升麻升清阳,伍牛、枳、泽使清升浊降。 (使)2. 4逐水十枣汤(伤寒论)方解甘遂行经隧水湿;大戟泄脏腑水湿;峻逐水饮芫花消胸胁伏饮痰癖。 大枣益气护胃,缓诸药之峻烈及毒性,使下不伤正。使用注意服药方法:将甘遂、大戟、芫花各等分为末,装入胶囊;每服0.5-1g,清晨空腹时以大枣10枚煎汤送服。药后护理:药后水饮未尽者,次日渐加再服;得快利后,糜粥自养;体虚邪实,非攻不可者,与健脾补益剂交替使用,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2.5攻补兼施
11、新加黄龙汤(温病条辨)方解大黄、芒硝泻热通便。生地、玄参、麦冬、海参滋阴增液。人参、甘草、当归益气补血。姜汁防呕逆拒药,和胃运药。使用注意方中人参另煎取汁,与姜汁先服。3. 和解剂凡是采用调和的方法,以解除少阳半表半里之邪、肝脾功能失调、上下寒热互结者,统称和解剂,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三类。3.1和解少阳小柴胡汤(伤寒论)方解柴胡疏散少阳之邪。 一散一清 (君)黄芩清泄少阳之热。 和解少阳 (臣)半夏和胃降逆,散结消痞;(佐)人参、甘草益胃生津,调和营卫;生姜、大枣扶正祛邪,实里以防邪入。(使)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方解柴胡(君)、黄芩(臣)和解清热。 大黄、枳实内泻热结。(臣)
12、芍药缓急止痛。(佐) 半夏、生姜降逆止呕。 大枣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使)方剂比较本方与小柴胡汤均用柴胡、黄芩、生姜、半夏和大枣,均能和解少阳,用于邪在少阳,见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等症者。但小柴胡汤尚配人参、甘草,功专和解少阳,兼可扶正祛邪,主治少阳病,其临床表现除上述症状外,尚有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苔薄白等;大柴胡汤配有大黄、枳实、芍药,兼能内泻热结,主治少阳与阳明合病,其临床表现除上述症状外,还有心下满痛或痞硬,呕吐不止,大便不解或下利,苔黄,脉弦数有力等。3.2调和肝脾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方解青蒿、黄芩清透少阳胆腑邪热。 (君)竹茹、半夏、陈皮、枳壳清热化痰,理气和胃。
13、(臣)赤茯苓、碧玉散清利湿热。 (佐)方剂比较本方与小柴胡汤中均用黄芩、半夏、甘草,具有和解少阳之功,用于邪在少阳,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呕逆,苔白脉弦者。本方以青蒿配伍黄芩为主,清热之力胜,再配竹茹、赤茯苓、碧玉散、陈皮、枳壳等,祛湿化痰辟秽之功较著,适用于少阳热重,兼有痰湿中阻者,症见寒热往来,热重寒轻,吐酸苦水,苔腻脉滑等;小柴胡汤以柴胡配伍黄芩为主,再配生姜,疏散之功强,且有人参、大枣,又能益气扶正,适用于伤寒少阳证。 调和肝脾四逆散(伤寒论)方解柴胡透邪升阳,疏肝解郁。芍药柔肝养血,配柴胡调肝。枳实下气破结,伍柴胡理气。甘草益气补脾,合枳实调脾。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解柴
14、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助运。生姜温胃和中。薄荷散肝郁而生之热。痛泻要方方解白术健脾燥湿。白芍柔肝缓急。陈皮理气醒脾。防风散肝舒脾。3.3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伤寒论)方解黄连、黄芩苦寒降泄除热。干姜、半夏辛温开结散寒。人参、甘草、大枣甘温益气补虚。配伍特点寒热并用,苦降辛开,补泻兼施。备注本方乃小柴胡汤去柴胡、加黄连,将生姜易为干姜而成。4 清热剂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透热等作用,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清热剂,分为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气血两清、清脏腑热、清虚热六类。使用清热剂时应注意:辨清热证的虚实、病位及真假;防止寒凉败胃
15、或伤阳;酌情配伍“反佐”药。更 多 资 料 请 登 录 仲 景 论 坛4.1清气分热白虎汤(伤寒论)方解石膏清热泻火。(君)知母助石膏清热,滋阴生津。(臣)粳米、甘草益胃护津,防石膏、知母大寒伤中。(佐)甘草调和诸药。 (使)竹叶石膏汤(伤寒论)方解竹叶、石膏清热除烦。(君) 人参益气;(臣)麦冬养阴生津。 半夏降逆止呕。(佐)甘草、粳米和中调药(佐使)方剂比较本方与白虎汤中均用石膏、甘草、粳米,具有清热生津之功,用于外感热病,邪在气分证候,症见身热多汗,心烦口渴,舌红脉数者。白虎汤中石膏与知母相伍,清热泻火力强,适宜于热在气分,正盛邪实,“四大”俱备者;竹叶石膏汤乃白虎汤去知母,加人参、麦冬
16、、竹叶、半夏而成,清热泻火之力逊之,又增益气滋阴、和胃止呕之功,正如医宗金鉴所说:“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用于热势已衰,余热未清而气津两伤,胃气失和之证,症见身热不甚,舌红苔少,脉虚数者。4.2清营凉血清营汤(温病条辨)方解犀角、生地清营解毒养阴。 (君)玄参、麦冬养阴清热。 (臣)银花、连翘、黄连、竹叶清热解毒,透热转气;(佐) 丹参活血以消瘀热。配伍特点在清营养阴药中,配伍轻清透达之品,体现了“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法。使用注意舌绛而苔白滑者,不宜使用。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方解犀角 解毒生地 清热凉血止血 养阴芍药、丹皮 化瘀配伍特点清热凉血药与活血化瘀药并用,体现了“入血就恐耗
17、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之法。方剂比较清营汤与犀角地黄汤中均用犀角、生地,具有清热凉血,养阴活血之功,用于温病热入营血之证。清营汤中还有玄参、麦冬、银花、连翘、黄连、竹叶、丹参,重在清泄营热,透热转气,适用于热初入营,尚未动血,症见身热夜甚,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绛而干等;犀角地黄汤中还有芍药、丹皮,专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适用于热入血分,热盛动血,症见出血,神昏谵语,斑疹紫黑,舌质深绛等。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方解黄芩、黄连清降头面热毒。(君) 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疏散头面风热。(臣) 马勃、板蓝根助君药清热解毒;(佐)玄参清热解毒,养阴生津;桔梗、甘草合马勃、玄参、板蓝根清利咽喉;陈皮
18、理气疏壅;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发越郁火。甘草兼以和中调药。(使)配伍特点升降并用:芩、连得升、柴,可上行以清头面热毒;升、柴得芩、连,可不至于升发太过,二者相反相成。4.5清脏腑热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方解龙胆草泻肝火,除湿热。 (君)黄芩、栀子助君药泻火。(臣)泽泻、木通、车前子助君药清热利湿;(佐)生地、当归滋阴养血;柴胡疏肝、引经。甘草调药。(使)配伍特点泻中有补,利中有滋(因肝主藏血,肝经有热易耗阴血;方中药物多苦燥渗利,再耗其阴,故配生地、当归以滋阴养血,使祛邪而不伤正)。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多服或久服。左金丸(丹溪心法)方解黄连清泻肝胃之火。(君)吴茱萸和胃止呕,疏肝开郁,制黄
19、连之寒。(佐)备注方中黄连与吴茱萸的用量之比为6:1。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方解桑白皮清泻肺热,止咳平喘。(君)地骨皮泻肺中伏火,退虚热。(臣)炙甘草、粳米养胃和中,培土生金。 (佐使)清胃散(兰室秘藏)方解黄连清泻胃火。 (君)生地、丹皮清热凉血滋阴。 (臣)当归养血和血。 (佐)升麻散火解毒,引经。伍黄连发越郁火。(佐使)玉女煎(景岳全书)方解石膏清胃火。 (君)熟地滋肾阴。 (臣)知母助石膏清胃; (佐)麦冬助熟地滋阴。牛膝补肾,引热下行。 (佐使)方剂比较玉女煎与清胃散均有清胃作用,用于胃火上攻之证,症见牙痛,口渴,舌红苔黄,脉数者。玉女煎由石膏、知母、熟地、麦冬、牛膝组成,清滋并进,
20、滋阴补肾之功较胜,适用于胃火上攻,肾阴不足,牙痛齿松者;清胃散由黄连、生地、丹皮、当归、升麻组成,清中寓散,凉血消肿之力较强,适用于胃经实火上攻,牙痛较甚,牙龈红肿或溃烂,牙宣出血者。芍药汤(保命集)方解芍药当归调和营血;甘草缓急止痛。黄连、黄芩清热解毒燥湿。 大黄泻热解毒(配芩连清中有泻;合木槟通腑导滞) 通因通用木香、槟榔行气导滞。 导热下行官桂防苦寒伤阳,冰伏湿热;助行血之力。配伍特点气血并治,兼以“通因通用”,寒热共投,侧重于“热者寒之”。备注本方组成,体现了“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的治痢之法。白头翁汤(伤寒论)方解白头翁 凉血止痢(君)黄连、黄柏清热解毒 燥湿止痢 (臣)秦
21、皮 收涩止痢(佐)方剂比较白头翁汤与芍药汤均有清热解毒止痢之功,为治疗痢疾的常用方。白头翁汤集大队清热解毒治痢之品组方,功专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适用于赤痢热甚,因热毒深陷血分而致者,临床以发热,痢下赤多白少为特征;芍药汤则清热解毒与调和气血并进,清热解毒之力稍逊,适用于湿热痢,肠腑气血壅滞者,临床以腹痛里急,痢下赤白相兼为特征。更多资料请登录4.6清虚热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方解鳖甲滋阴退热。青蒿清热透邪。生地、知母滋阴清热。丹皮凉血透热。5祛暑剂 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方解西瓜翠衣(君)、荷梗(臣)、黄连、知母、竹叶(佐使)清热解暑 西洋参(君)
22、、石斛、麦冬(臣)、甘草、粳米(佐使)益气生津 6 温里剂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作用,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温里剂,分为温中祛寒、回阳救逆和温经散寒三类。使用温里剂应注意:辨清寒热真假,真热假寒证禁用;素体阴虚、有失血病证者宜慎用;结合季节、地域调整用量。61 温中祛寒理中丸(伤寒论) 方解干姜温中祛寒。(君) 人参补气健脾。(臣) 白术健脾燥湿。(佐) 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使)使用注意若寒盛病重,病势较急,可改丸为汤,以收速效,金匮要略治胸痹之人参汤即为本方。吴茱萸汤(伤寒论) 方解吴茱萸温脾胃,暖肝肾,降逆气。(君) 人参补气养胃。(臣) 生姜温中止呕。(佐)
23、大枣益气和中。小建中汤(伤寒论) 方解饴糖益气养阴,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君) 桂枝温阳气。(臣) 芍药益阴血。 炙甘草甘温益气,合芍药酸甘化阴,缓急止痛,配桂枝辛甘化阳,温补阳气。(佐) 生姜、大枣温补脾胃。(使)配伍特点辛甘化阳,酸甘化阴。方剂比较本方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两方组成中均有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和大枣,但桂枝汤以桂枝为君,桂芍之比为1:1,功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发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等;小建中汤以饴糖为君,桂芍之比为1:2,功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适用于以中焦虚寒为主的虚劳腹痛,虚劳悸烦,以及虚劳发热等病证。62 回阳救逆四逆汤(伤寒论)方
24、解附子温肾祛寒,回阳救逆。(君) 干姜温中祛寒,助附子回阳救逆。(臣) 炙甘草益气,解毒。(佐)回阳救急汤(伤寒六书) 方解四逆汤(附子、干姜、炙甘草)、肉桂回阳救逆。 六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生姜益气健脾,燥湿和胃。 五味子合人参益气生脉。 麝香通行十二经血脉,使药力迅布周身。63 温经散寒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方解桂枝、细辛温经散寒。 当归、芍药养血活血。 木通通行血脉。 甘草、大枣益气健脾,协桂辛通阳,助归、芍补血。方剂比较四逆散、四逆汤和当归四逆汤同出伤寒论,皆由“四逆”名方,方中均有甘草,所治病证均见四肢厥冷。但四逆散用柴胡、芍药、枳实等组方,药性偏凉,具有透
25、邪解郁,疏肝理脾作用,主治阳气内郁之证,其症四逆程度最轻,指(趾)头微寒,并可兼有身热、脉弦等;四逆汤主要以附子、干姜组成,功可回阳救逆,主治少阴病阴盛阳衰证或亡阳急证,其症四逆程度最重,过肘过膝,并见全身虚寒征象,脉沉微细;当归四逆汤配有桂枝、细辛、当归、芍药、木通和大枣,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为效,主治血虚寒凝经脉之证,其四逆程度较四逆汤证为轻,手足厥寒,并有舌淡脉细等血虚症状。7 补益剂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的作用,治疗虚证的方剂,统称补益剂,分为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和补阳五类。使用补益剂应注意:辨清虚实真假,不可误用于真实假虚证;适当配伍理气健脾和胃之品,使补而不
26、滞。81 补气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解 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君) 白术健脾燥湿。(臣) 茯苓渗湿健脾。(佐) 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使)方剂比较本方与理中丸均用人参、白术、炙甘草以益气补脾,均治脾胃虚弱之证。但本方尚配茯苓,重在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症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肢体无力,食少便溏,脉细而缓或虚软无力者;理中丸则用干姜为君,重在温中祛寒,主治脾胃虚寒证,其临床表现,当在本方证的基础上,见有四肢不温,脉沉迟等虚寒征象。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解人参、炙甘草、山药、莲子肉益气健脾而止泻。 白术、茯苓、白扁豆、薏苡仁健脾渗湿而止泻。 砂仁行气燥湿,醒脾和胃
27、。 桔梗载药上行以益肺。备注 本方药性平和,补而不滞,培土生金,是健脾益气,和胃渗湿,生津保肺的常用方,不但适用于脾虚夹湿证,而且可用于肺气虚损,久咳痰多之证。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方解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君) 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臣) 当归养血补虚。(佐) 陈皮理气和胃,使补而不滞。 升麻、柴胡升阳举陷。配伍特点补气升阳(以治气虚下陷证),甘温除热(以治气虚发热证)。方剂比较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和补中益气汤均用人参、白术、炙甘草以益气健脾,所治病证均有体倦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脉弱等脾气虚弱征象。但四君子汤尚配茯苓,功专补气健脾,是补气的基本方,主治脾胃气虚证。参苓白术散尚有
28、山药、莲子肉、薏苡仁、茯苓、白扁豆、砂仁、桔梗,兼具渗湿之功,且可培土生金以益肺,适用于脾胃气虚夹湿证,其症当有胸脘痞闷,舌苔白腻,或泄泻、水肿,此外还可用于肺虚久咳痰多之证;补中益气汤配伍黄芪、当归、陈皮、升麻、柴胡,长于升阳举陷,除脾气虚弱证外,更常用于脏器下垂、久泻久痢等气虚下陷证和发热汗出、渴喜温饮、面色白、脉洪而虚之气虚发热证。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 方解人参益气补肺以生津。(君) 麦冬养阴清热而生津。(臣) 五味子敛肺止汗而生津。(佐使)使用注意本方有收敛作用,外邪未解,或暑病热盛,气津未伤者,不宜使用。久咳肺虚,亦必在阴伤气耗,纯虚无邪时使用。82 补 血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9、) 方解熟地滋阴补血。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 白芍养血和营。 川芎活血行气。配伍特点以血中之血药地、芍配血中之气药归、芎,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方剂比较本方与逍遥散均配归、芍以养血调经,同为妇科调经的常用方,治疗月经不调。但本方配有熟地、川芎,具有补血调血作用,主治营血虚滞,冲任虚损所致的月经不调,量少色淡,面色无华,脉细或细涩;逍遥散尚用柴胡、白术、茯苓、甘草、煨姜、薄荷,长于疏肝解郁健脾,主治肝郁血虚,脾失健运之月经不调,两胁疼痛,乳房作胀,神疲食少,脉弦而虚。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 方解黄芪补气以生血。 当归养血和营。配伍特点重用补气药配伍补血药以补气生血。备注黄芪与当归用量之比
30、为5:1。归脾汤(济生方) 方解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大枣、生姜益气健脾。 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 茯神、酸枣仁、远志安神宁心。 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配伍特点气血双补,心脾同调。方剂比较本方与补中益气汤均用参、芪、术、草、归,均可益气健脾,所治病证均有脾气虚弱的表现。但本方尚配龙眼肉、茯神、酸枣仁、远志、木香,兼能养血安神,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心悸失眠、食少体倦和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等;补中益气汤还有升麻、柴胡、陈皮,尚可升清举陷,主治气虚下陷之脱肛、子宫下垂、久泻久痢和气虚发热之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脉虚大等。83 气血双补八珍汤(正体类要)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熟地
31、当归 白芍 川芎 生姜 大枣功用补益气血。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无华,头晕目眩,气短乏力,心悸失眠,舌淡,脉细无力。方解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补脾。 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养血和营。 生姜、大枣调和脾胃。炙甘草汤(伤寒论) 方解炙甘草、人参、大枣益气补脾养心。 生地、麦冬、阿胶、麻仁滋阴补血充脉。 桂枝、生姜、清酒通阳复脉。83 补阴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方解熟地黄滋肾填精。 (君) 山茱萸滋肾益肝; 三补 (臣) 山药滋肾补脾。 泽泻泻肾降浊,并防熟地之滋腻;(佐) 丹皮清泻肝火,并制萸肉之温性; 三泻 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健脾。配伍特点三补三泻,以补为主;肾肝脾三阴并补,以补肾为
32、主。备注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六味药物的用量比例为8:4:4:3:3:3。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方解熟地、龟板滋阴潜阳,壮水以制火。 黄柏、知母苦寒清热,降火以保阴。 猪脊髓、蜂蜜滋补精髓。使用注意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以及火热属实证者,不宜使用本方。配伍特点滋阴培本与降火清源并举,但以滋阴为主。一贯煎(柳州医话) 方解生地(君)、北沙参、麦冬、当归身、枸杞子(臣)滋阴养血,补益肝肾。 川楝子(佐)疏肝理气。方剂比较本方与逍遥散在组成上均有当归,在功用上都有疏肝养血的作用,皆可治疗胁痛。不同之处在于:逍遥散以柴胡为君,配伍白术、茯苓、甘草、白芍、煨姜、薄荷,疏肝健脾之功较强,主
33、治肝郁血虚,脾失健运之胁痛,伴见神疲食少,舌质淡红等症;本方以生地为君,配伍沙参、麦冬、杞子、川楝子,长于滋养肝肾,主治肝肾阴虚,肝气不舒之胁痛,并有吞酸吐苦,舌红少苔等症。 85 补 阳肾气丸(金匮要略) 方解桂枝、附子温补肾阳,“少火生气”。 生地、山茱萸、山药滋肾养阴,“阴中求阳”。 泽泻、茯苓利水渗湿 补中寓泻,以防滋腻助邪。 丹皮清泻肝火 配伍特点重用滋阴,轻用温阳,以阴中求阳,少火生气;补中寓泻,使滋而不腻,补不助邪。方剂比较本方减去桂枝、附子,即六味地黄丸。两方在组成上均用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均可补肾以治肾虚。但六味地黄丸长于滋补肾阴,主治肾阴不足证,症见头晕目
34、眩,耳鸣耳聋,潮热盗汗,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象细数等;本方另配桂枝、附子,长于温补肾阳,主治肾阳不足证,症见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尺部沉细等。9安神剂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作用,以治神志不安疾患的方剂,统称安神剂,分为重镇安神和滋养安神两类。使用安神剂时应注意:不宜多服、久服,以免妨碍脾胃运化功能,对素体脾虚者尤应注意,必要时可配健脾和胃之品。91 重镇安神朱砂安神丸(医学发明) 方解 朱砂重镇安神,清心泄热。(君) 黄连清心泻火。 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佐) 炙甘草和中调药。(使)使用注意 方中朱砂含硫化汞,不宜多服久服,以免引起中毒
35、。92 滋养安神酸枣仁汤(金匮要略)方解酸枣仁养血补肝,宁心安神。 一收一散,(君) 川芎疏达肝气。 养血调肝。(佐) 茯苓宁心安神。 知母滋阴润燥,清热除烦。 甘草清热和药。(使)10开窍剂凡以开窍药为主组成,具有开窍醒神作用,治疗神昏窍闭之证的方剂,统称开窍剂,分为凉开和温开两大类。使用开窍剂应注意:辨清闭证和脱证,脱证禁用。阳明腑实证而见神昏谵语者,治宜寒下;阳明腑实而兼邪陷心包之证,应酌情将开窍和寒下两法配合使用。 多用于急救,中病即止,不可久服。多制成丸、散剂或注射剂,不可加热煎煮。孕妇慎用。101凉开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 使用注意 使用本方应注意病人的脉象。脉实有力者,可用银花、
36、薄荷汤送服,以增强清热解毒,透达邪热之效;脉象虚软者,为正不胜邪之兆,可用人参汤送服,以补气扶正祛邪,并应严密观察病情,慎防由闭转脱。 方剂比较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合称“三宝”,是凉开剂的常用代表方。三方均有清热开窍,镇心安神之功,同治热闭之证。不同之处,就寒凉清热之力而论,温病条辨说:“大抵安宫牛黄丸最凉,紫雪次之,至宝丹又次之”。从全面分析,则三方各有所长。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之力较强,适用于热邪较盛,高热,神昏谵语者;紫雪长于凉肝熄风,适用于兼有肝风内动,痉厥抽搐者;至宝丹以化浊开窍之功为胜,适用于痰浊较盛,神昏较重,舌苔垢腻者。11 固涩剂凡以固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以治气
37、血精津滑脱散失之证的方剂,统称固涩剂,分为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和固崩止带五类。使用固涩剂时应注意: 适当配伍补益药,以标本兼顾。 元气大亏,亡阴亡阳者,不宜使用固涩剂。实邪所致多汗、咳嗽、遗精、泻痢、崩漏、带下等,均非本类方剂所宜。111 固表止汗玉屏风散(丹溪心法)方解黄芪益气固表。(君) 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留邪; 白术健脾益气。(臣) 防风走表祛风。(佐) 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方剂比较 本方与桂枝汤均治表虚自汗恶风,但本方功专益气固表止汗,主治卫气虚弱,不能固表之证,除自汗恶风外,还伴有面色 白,舌淡苔白,脉浮虚软等症,亦治体虚易感风邪;桂枝汤功能解肌发表,调和营
38、卫,主治外感风寒,营卫不和之证,临床可兼有头痛发热,脉象浮缓等症。 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解煅牡蛎收涩止汗,敛阴潜阳。(君) 黄芪益气实卫,固表止汗。(臣) 麻黄根收敛止汗。(佐使) 小麦养心除烦止汗。113 涩肠固脱真人养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解罂粟壳涩肠止泻。 (君) 肉桂 温肾暖脾 肉豆蔻 诃 子 涩肠固脱 (臣) 人参、白术益气健脾 当归、白芍养血和营 调和气血以止腹痛后重。(佐) 木香理气醒脾,使涩而不滞 炙甘草和中调药,缓急止痛。 (使)使用注意 泻痢虽久,积滞未清者,忌用本方。四神丸(证治准绳)方解补骨脂补肾阳以暖脾土 二神丸 (君) 肉豆蔻暖脾涩肠 (臣) 吴茱萸温
39、中散寒 五味子涩肠止泻 五味子散 (佐使) 生姜、大枣温补脾胃。方剂比较本方与真人养脏汤均用肉豆蔻,均可温补脾肾,涩肠止泻,以治脾肾虚寒之久泻。但真人养脏汤配有罂粟壳、诃子、肉豆蔻、人参、白术、肉桂、当归、白芍、木香、炙甘草,涩肠固脱、益气健脾之功较强,并可调和气血,主治以脾胃虚寒为主之久泻久痢,滑脱不禁;本方则配有补骨脂、吴茱萸、五味子,长于温补肾阳,主治以肾阳虚弱为主的五更泻。114 涩精止遗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 方解沙苑蒺藜(君)、莲子、芡实(臣)补肾涩精。 莲须、煅龙骨、煅牡蛎(佐使)涩精止遗。桑螵蛸散(本草衍义) 方解桑螵蛸补肾固精止遗。(君) 龙骨安神涩精止遗。(臣) 龟板滋补心
40、肾。 人参大补元气。(佐) 当归补养心血。 茯神、远志、菖蒲安神定志,交通心肾。(佐使)方剂比较本方与金锁固精丸均可补肾固精,治疗肾虚遗精。然金锁固精丸功专补肾固精,主治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泄;桑螵蛸散兼能调补心肾,主治心肾两虚,兼有尿频,遗尿,恍惚健忘者。完带汤(傅青主女科)方解人参 白术 补气健脾(君)燥湿。 山药 涩精。 苍术、陈皮燥湿行气健脾,使气行湿化,补而不滞。(臣) 车前子淡渗利湿。 白芍舒肝扶脾。(佐) 柴胡升发阳气。 黑芥穗祛风胜湿止带。 甘草和中调药。(使)12 理气剂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的作用,治疗气滞、气逆病证的方剂,统称理气剂,分为行气和降气两类。使用理
41、气剂时应注意:注意病情的寒热虚实与有无兼夹,分别予以不同的配伍;本剂组成多芳香辛燥药,易耗气伤津,慎勿过剂;年老体弱,孕妇及素有出血病史者,慎用本剂。 121 行气越鞠丸(丹溪心法) 方解 香附行气解郁治气郁。(君) 川芎活血祛瘀治血郁。 栀子清热泻火治火郁。 苍术燥湿运脾治湿郁。 神曲消食导滞治食郁。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 方解 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君) 厚朴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臣) 茯苓健脾渗湿,助半夏化痰。 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佐) 苏叶芳香行气,理肺舒肝。使用注意 气郁化火,或兼阴虚,见舌红苔黄或苔少者,虽有梅核气之特征,亦不宜使用本方。枳实薤白桂枝汤 (金匮要略
42、) 方解 枳实下气破结,消痞除满。 薤白辛温通阳,宽胸散结。 桂枝通阳散寒,降逆平冲。 瓜蒌涤痰散结。 厚朴下气除满。暖肝煎(景岳全书) 方解 当归、枸杞温补肝肾。 肉桂、小茴香温肾散寒。 乌药、沉香行气止痛。 茯苓渗湿健脾。 生姜散寒和胃。方剂比较 本方与天台乌药散、橘核丸均有行气散寒止痛之功,皆为治疝之剂。但天台乌药散功专行气散寒,适用于寒凝气滞之小肠疝气;橘核丸兼可软坚活血散结,主治寒湿疝气,睾丸肿痛坚硬如石;而本方尚能温补肝肾,适用于肝肾阴寒之疝气,每多见于年老体弱者。厚朴温中汤(内外伤辨惑论) 方解 厚朴行气消胀,燥湿除满。(君) 草豆蔻温中散寒,燥湿除痰。(臣) 陈皮、木香行气宽中
43、。(佐) 干姜、生姜温中散寒。 茯苓健脾渗湿。 炙甘草、大枣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使) 122 降气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解 苏子降气祛痰,止咳平喘。(君) 半夏、厚朴、前胡祛痰止咳,降逆平喘。(臣) 肉桂温肾祛寒,纳气平喘。(佐) 当归既养血同肉桂以温补下虚,又止咳平喘。 生姜、苏叶散寒宣肺。 甘草、大枣和中调药。(使)定喘汤(摄生众妙方) 方解 麻黄、白果前者宣肺平喘,解散风寒;后者敛肺祛痰定喘。两药配伍, 一散一敛,使散不耗伤肺气,又增平喘之功。(君) 苏子、杏仁、半夏、款冬花降气平喘,止咳祛痰。(臣) 桑白皮、黄芩清泄肺热,止咳平喘。(佐) 甘草调和诸药。(使)方剂比较 本
44、方与小青龙汤均有宣肺解表,祛痰平喘之功,皆可治外感风寒,内有痰浊之喘咳。但小青龙汤用麻黄、桂枝配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等,既发散风寒,又温肺化饮,适宜于外感风寒,内停寒饮之喘咳;本方以麻黄、白果与黄芩、桑白皮配伍,乃宣肺解表降逆与清泄肺热合法,适宜于外感风寒,痰热内蕴之哮喘。本方与苏子降气汤均为降气平喘之剂,本方是以宣肺降气之麻黄、白果配伍清热化痰之桑白皮、黄芩,具有宣肺解表,降气平喘,清热化痰之功,主治素有痰热,复感风寒,肺失宣降之哮喘;苏子降气汤以苏子降气平喘为主,配以下气祛痰、温肾纳气之品,具有降气平喘,兼温肾纳气之功,主治痰涎壅盛,上实下虚而以上实为主的喘咳。旋复代赭汤(伤寒论) 方
45、解 旋复花下气消痰,降逆除噫。(君)代赭石重镇降逆。(臣)生姜、半夏和胃降逆,化痰散结。(佐)人参、炙甘草、大枣益气补虚和中。炙甘草调和诸药(使)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 方解 橘皮行气和胃以止呃。(君)竹茹清热安胃而止呃。人参补气扶正,配橘皮行中有补。(臣)生姜和胃止呕,伍竹茹清中有温。甘草、大枣益气和胃,兼和诸药。(佐使)方剂比较 本方与旋复代赭汤同用生姜、人参、甘草、大枣,具有降逆益气和中之效,用于胃气虚弱,气机上逆之证。但是,旋复代赭汤方中以旋复花配代赭石、半夏为主,能化痰降逆,且降逆之力较强,故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气机上逆证,以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为主症;本方以橘皮配竹茹为主,能清胃
46、降逆,其降逆之力较弱,主治胃虚有热气逆证,以呃逆或干呕,舌嫩红,脉虚数为主证。13 理血剂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或止血的作用,治疗血瘀或出血病证的方剂,统称理血剂,分为活血祛瘀与止血两类。使用理血剂时应注意:见血休治血(要针对瘀血或出血的病因治疗,不可见瘀消瘀,见血止血);活血不破血;止血不留瘀。131 活血祛瘀桃核承气汤 (伤寒论) 方解 桃仁破血祛瘀。(君)大黄下瘀泄热。桂枝通行血脉助桃仁活血。(臣)芒硝泻热软坚助大黄下瘀泄热。炙甘草益气和中,并缓和诸药峻烈之性。(佐使)备注 本方由调胃承气汤加味桃仁、桂枝而成。由缓下热结之方,一变而为破血下瘀之剂。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 方解 桃仁、红花、当归、生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汽车抵押典当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环保项目设备及材料采购管理合同
- 2025版金融产品股权及债权转让与风险管理合同
- 二零二五版电子商务安全支付平台建设与运营合同
- 2025年度趸购电合同样本:电力批发市场能源采购范本
- 2025版汽车行业劳动力外包合作协议
- 2025电子商务B2B供应链管理委托协议
- 2025版谷子产业园区建设与运营合作协议
- 2025版彩钢隔热隔音层施工与安装合同
- 二零二五年电商分店品牌授权承包合同
- 上海k11调研分析报告
- 顺丰速运-员工手册
- 四向穿梭车立库
- 流动资金贷款额度测算表
- FZ/T 73018-2021毛针织品
- u8cloud v1.0-查询引擎技术红皮书
- 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 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课件
- Unit 7 Writing Workshop A Letter of Application 第1课时课件-高中英语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下册(统编)第二单元-《爱丽丝漫游奇境》教学反思
- 40篇短文搞定高考英语3500词(共42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