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_第1页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_第2页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_第3页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_第4页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章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3.1 生产成本 3.2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3.3 垄断市场上的企业 3.4 寡头市场上的企业 3.5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企业,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学家最常用的两个词。 供给与需求是使市场经济运行的力量。 现代微观经济学就是研究供给、需求与市场均衡的学科。,3.1 生产成本,3.1.1什么是成本?,根据供给规律: 当一种物品价格高时,厂商愿意生产和销售的更多。这导致供给曲线向上倾斜。,3.1 生产成本,企业的目标 -企业的经济目标是利润最大化,Maximum Profits,3.1 生产成本,利润总收入总成本,1.总收入、总成本与利润,总收入-

2、企业销售产品所得。 总成本-企业用于生产的投入要素的市场价值。,3.1 生产成本,利润总收入总成本,2.成本是机会成本,一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包括生产物品与劳务量的所有机会成本。 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一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包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 要求企业直接支付货币的投入要素成本。 隐性成本-不要求企业支付货币的投入要素成本。,3.1 生产成本,显性成本- 厂商会计账目上作为成本项目记入帐上的各种支出费用,因为这些成本在账目上一目了然,所以称为显明成本。 它包括:支付给雇员的工资薪金、原料、材料、燃料、动力和运输等所支付的费用,以及为借入资金支付的利息。,3.1 生产成本,隐性成本是指

3、厂商自己提供的资源所应该支付的费用,是企业利用自有并且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价格,实际上可以把它理解为自有生产要素的机会成本。 这种费用应该支付,但并没有实际支出,因此也就不反映在账目上。这种实际存在而并没有反映在账目上的支出费用,所以称隐含成本。 它包括:作为成本项目记入账目上的厂房、机器等固定设备的折旧费;以及企业的所有者自己投入的资金的利息和所有者为该企业所提供劳务而应得到的薪金。,3.1 生产成本,3.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经济学家计量企业的经济利润,即企业的总收益减去生产所销售物品和劳务的所有机会成本(显性的和隐性的)-研究企业如何做出生产和定价决策。 会计师计量企业的会计

4、利润,即企业的总收益减去企业的显性成本。,3.1 生产成本,当总收益大于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时,企业赚取经济利润。 总收益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经济利润 经济利润小于会计利润。 会计利润经济利润,3.1 生产成本,3.1 生产成本,3.1 生产成本,3.1.2 生产与成本,假设:生产规模是固定的,只能通过改变劳动(工人数量)改变产量即短期分析。,生产函数和总成本,3.1 生产成本,1.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 之间的关系。,生产函数,产量,150,140,130,120,110,100,90,80,70,60,50,40,30,20,10,雇佣工人数量,0,1,2,3,4,5

5、,生产函数,3.1 生产成本,生产函数的斜率衡量了一种投入要素(比如一个工人)的边际产量。随着工人数量增加,边际产量减少,生产函数越来越平坦。,边际产量:,任何一种生产过程中的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该要素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3.1 生产成本,边际产量递减 是指一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随着该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减少的特征。 例: 由于雇佣的工人越来越多,每个新雇佣的工人对产量的贡献越来越小,这是因为有限的设备数量不能将他的潜能发挥出来。,生产函数的斜率衡量了一种投入要素(比如一个工人)的边际产量。 随着工人数量增加,边际产量减少,生产函数越来越平坦。,3.1 生产成本,2.从生产函

6、数到总成本曲线,一个企业可能的生产量和它的成本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它的产品定价。 用来说明生产产量和生产总成本之间关系的图被称为总成本曲线。,3.1 生产成本,生产函数和总成本,3.1 生产成本,总成本曲线,总成本,80,70,60,50,40,30,20,10,产量,0,20,40,140,120,100,80,60,总成本曲线,3.1 生产成本,由于边际产量递减,随着产量 增加,总成本曲线越来越陡峭,3.1 生产成本,3.1.3成本的各种衡量,总成本曲线,总成本,$15.00,14.00,13.00,12.00,11.00,10.00,9.00,8.00,7.00,6.00,5.00,4.00

7、,3.00,2.00,1.00,产量(每小时),0,1,4,3,2,7,6,5,9,8,10,总成本曲线,3.1 生产成本,3.1 生产成本,1.固定成本(FC )与可变成本(VC),生产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FC) -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可变成本(VC)-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总固定成本 ( TFC ) 总可变成本(TVC) 总成本 ( TC ) TC = TFC + TVC,3.1 生产成本,2.平均成本(AC),平均成本:成本除以产量。 平均固定成本 (AFC) 平均可变成本 (AVC) 平均总成本 (ATC),3.1 生产成本,-平均成本是生产一个

8、单位产量的成本。,平均固定成本 (AFC)-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平均可变成本 (AVC)-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平均总成本 (ATC)-总成本除以产量,3.1 生产成本,3.1 生产成本,3.边际成本,边际成本 (MC) -衡量额外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 边际成本帮助回答以下问题: 生产额外一个单位产量的成本是多少?,3.1 生产成本,3.1 生产成本,4.成本曲线及其形状 考察边际成本、平 均总成本的形状以及边 际成本与平均总成本之 间的关系。,3.1 生产成本,总成本,$15.00,14.00,13.00,12.00,11.00,10.00,9.00,8.00,7.00,6.00,5

9、.00,4.00,3.00,2.00,1.00,0,1,4,3,2,7,6,5,9,8,10,总成本曲线,3.1 生产成本,产量(每小时),成本曲线及其形状,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曲线,成本,$3.50,3.25,3.00,2.75,2.50,2.25,2.00,1.75,1.50,1.25,1.00,0.75,0.50,0.25,0,1,4,3,2,7,6,5,9,8,10,MC,ATC,AVC,AFC,3.1 生产成本,产量(每小时),边际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上升; 平均总成本曲线是 U型的;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 线相交于平均总成本曲线最低点,(1)递增的边际成本 递增的边际成本-随着产

10、量增加而上升。 边际成本递增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3.1 生产成本,成本,$3.50,3.25,3.00,2.75,2.50,2.25,2.00,1.75,1.50,1.25,1.00,0.75,0.50,0.25,产量,0,1,4,3,2,7,6,5,9,8,10,MC,3.1 生产成本,边际成本曲线,成本,$3.50,3.25,3.00,2.75,2.50,2.25,2.00,1.75,1.50,1.25,1.00,0.75,0.50,0.25,产量,0,1,4,3,2,7,6,5,9,8,10,ATC,3.1 生产成本,平均成本曲线,(2)平均总成本曲线 是 U型的,(2)平均总成

11、本曲线 是 U型的 在产量水平极低时,平均总成本高,这是因为固定成本只分摊在少数几个单位产品上。 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降低。 当平均可变成本大幅度上升时,平均总成本开始增加。,3.1 生产成本,在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时,U型曲线的底部就出现了。 这种产量有时被称为企业的有效规模。,成本,$3.50,3.25,3.00,2.75,2.50,2.25,2.00,1.75,1.50,1.25,1.00,0.75,0.50,0.25,产量,0,1,4,3,2,7,6,5,9,8,10,ATC,3.1 生产成本,平均成本曲线,(3)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3.1 生产成本,边际成本和平均总

12、成本之间的关系,只要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 成本,平均总成本就下降。 只要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总 成本,平均总成本就上升。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相交于有效规模时。,3.1 生产成本,只要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就下降。 只要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就上升。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相交于有效规模时。,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3.1 生产成本,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只要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就下降。 只要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就上升。,3.1 生产成本,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相交于有效规模时。 有效规模-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

13、量。,如果MCATC,那么每增加 一个单位产品单位平均成本就比以 前小一些,所以平均成本是下降的。 如果MCATC,那么每增加 一个单位产品,单位平均成本就比 以前大一些,所以平均成本是上升 的。因此,MC曲线只能在AC曲线 的最低点与之相交。 MC:多生产一个单位的产量 时总成本的增加量实际上等于增加该单位产品所增加的可变成本。,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3.1 生产成本,N-收支相抵点 SMC=SAC=P 价格为平均成本,生产者的成本 与收益相等,即盈亏收支相抵。 M-停止营业点 SMC=AVC=P 在这一点上,价格只能弥补平均 可变成本,这时的损失是不生产 时也要支付的平均固定成本

14、 (AFC )。如果 SMCAVC ,不能弥补可变成本,则生产者就不可能生产,只能关门停止营业。,3.1 生产成本,(5)典型的成本曲线,现在讨论不同衡量方式的成本之间的关系。,3.1 生产成本,成本数据,3.1 生产成本,(a) 总成本曲线,18.00,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产量,TC,4,2,6,8,14,12,10,2.00,总成本,0,3.1 生产成本,(b) 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曲线,成本,3.00,2.50,2.00,1.50,1.00,0.50,0,4,2,6,8,14,12,10,MC,ATC,AVC,AFC,产量,3.1

15、生产成本,典型的成本曲线,成本曲线的三个重要特征: 随着产量增加,边际成本最终要上升; 平均总成本曲线是U型的;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在平均总成本最低点相交。,3.1 生产成本,3.1.4 短期与长期成本,对许多企业来说,总成本分为固定和可变成本取决于所考察的时间长短。 在短期中一些成本是固定的; 在长期中成本都是可变的。,3.1 生产成本,1.短期与长期成本,由于许多成本在短期中是固定的,但在长期中是可变的,所以企业的长期成本曲线不同于其短期成本曲线。,3.1 生产成本,每天汽车产量,0,1,200,12,000,平均 总成本,3.1 生产成本,短期与长期的平均成本,2.规模经济与规

16、模不经济,当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减少时,可以说存在规模经济。 当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增加时,可以说存在规模不经济。 当长期平均总成本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时,可以说存在规模收益不变。,3.1 生产成本,规模经济递增 产出的数量变化比例大于投入的变化比例- 其原因: 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 生产要素具有不可分的性质 管理更合理,3.1 生产成本,规模经济的影响因素 内在经济与外在经济 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 内在经济(规模经济递增)一个生产单位在规模扩大时,从自身内部所引起的收益的增加; (1)专业化利益。生产规模扩大,使用劳动较多,劳动者可以进行专业分工,从而提高效率;或者用效率更高的

17、专门化的资本设备来代替非专门化的设备。 (2)要素的不可分割性。有些要素必须达到一定生产水平才能有效率地使用。 (3)提高管理效率。 (4)可以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 (5)大规模经营的效益会在广告、研究费用、生产要素的购买与产品的销售以及资金融通等方面表现出来。,3.1 生产成本,内在不经济(规模经济递减)一个生产单位在规模扩大时,从自身内部所引起的收益的下降。 (1)管理效率的降低。规模过大则会使管理机构由于庞大而不灵活,管理上也会出现各种漏洞,管理的困难和成本增加,从而使产量和收益减少。 (2)生产要素的价格与产品的销售费用增加。生产规模过大必然大幅度增加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而使生产要素的

18、价格上升。同时,生产规模过大,产品大量增加,增加了销售困难,需增设更多的销售机构与人员,增加了销售费用。,3.1 生产成本,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外在经济 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给个别厂商所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增加,如:个别厂商从整个行业的扩大中得到更加方便的交通辅助设施、更多的信息与更多的人才。 外在不经济 整个行业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个别厂商成本增加,收益减少。如:行业过大使各个厂商之间竞争更加激烈,各厂商为争夺生产要素与产品销售市场,必须付出更高的代价;行业过大也会使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重,交通紧张,个别厂商要为此承担更高的代价。,3.1 生产成本,每天汽车产量,0,平均总 成本,3.

19、1 生产成本,短期与长期的平均总成本,3.1 生产成本,成本的形式,小结,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总成本。 利润总收入总成本 分析企业的行为时,重要的是要考虑生产的所有 机会成本。 -一些机会成本是显性的,另一些机会成本则是隐性的。,3.1 生产成本,小结,企业的成本反映其生产过程。 -随着投入量增加,典型企业的生产函数变得平坦,这表现了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因此,随着产量的增加,企业的总成本曲线变得较为陡峭。 企业总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是在企业改变产量时不变的成本,可变成本是在企业改变产量时改变的成本。,3.1 生产成本,小结,平均总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

20、量。 边际成本是如果产量增加一个单位总成本应该增加的量。 -对一个典型的企业来说,边际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增加。 -随着产量增加,平均成本先是下降然后上升。 平均总成本曲线是 U型的。 边际成本曲线总是与平均总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3.1 生产成本,小结,一个企业的成本往往取决于所考虑时间的长短。 -特别地,许多成本在短期是固定的,而在长期是可变的。,3.1 生产成本,3.2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四种市场和厂商的基本特征比较,3.2.1 什么是竞争市场?,1.完全竞争的含义 完全竞争市场有以下特点 : 市场中有许多买者和许多卖者; 各个卖者所提供的物品大体上是相同的; 企业可以自

21、由地进入或退出市场。,3.2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由于以上特点, 完全竞争市场 具有以下结果: 市场上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的行动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可以忽略不计。 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把市场价格作为既定的。,3.2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总需求,总供给,P,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行业,价格,产量,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和卖者交易相同的产品,所以每个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 买者和卖者必须接受市场决定的价格。,3.2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2.竞争企业的收益,(1)总收益 一个企业的总收益等于销售价格乘以销售量。 TR = (PQ) -总收益与产量同比例变化。,3.2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2)平均收益 平均收益

22、 告诉我们企业从普通一个单位产品销售中得到了多少收益。 平均收益等于总收益除以销售量,,3.2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在完全竞争市场,平均收益 等于物品的价格。,-适用于所有市场类型,(2)边际收益 边际收益是增加一个单位销售量所引起的总收益变化。,3.2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对竞争企业来说,价格是固定的,边际收益等于物品的销售价格。,3.2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3.2.2 利润最大化与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竞争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即企业想生产某一产量,使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最大。,3.2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1.竞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MR = MC,3.2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2. 边际成本曲线和企业

23、的供给曲线,产量,0,ATC,AVC,3.2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成本 收益,通过MC=MR的产量企业使利润最大化,MR MC 时增加产量 Q,MR MC 时,增加产量 Q 当 MR MC,供给曲线,3.企业的短期停止营业决策,停止营业是指在某个特殊时期由于当前的市场条件而不生产任何东西的短期决策。 退出 是指离开市场的长期决策。,3.2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当决定退出时,企业考虑沉淀成本; 当决定是否停止营业时企业应忽略沉淀成本。 沉淀成本 是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并与当前决策无关)的成本。,3.2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如果生产能得到的收益小于生产的可变成本,企业就停止营业。 如果 TR VC,

24、停止营业 如果 AR AVC, 停止营业 如果 P AVC, 停止营业,3.2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竞争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产量,ATC,AVC,0,成本,3.2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竞争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以上的那一部分。,4.企业进入或退出一个市场的长期决策,在长期中,如果从生产中得到的收益小于生产的总成本,企业就退出。 如果 TR TC, 就退出 如果 TR/Q (AR) TC/Q (AC) ,就进入 如果 P ATC, 就进入,3.2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竞争企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产量,企业长期供给曲线,ATC,0,成本,3.2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竞争企业的长期供

25、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总成本曲线之上的那一部分,MC,作为价格与平均总成本之间面积的利润,产量,0,价格,P = AR = MR,ATC,MC,P,利润最大化产量,a. 有利润企业,3.2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5. 利润的衡量,TR=P*Q TC=ATC*Q,利润的衡量,产量,0,价格,P = AR = MR,ATC,MC,P,Q,亏损最小化产量,b. 亏损企业,3.2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作为价格与平均总成本之间面积的利润,TR=P*Q TC=ATC*Q,3.2.3 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短期供给曲线 -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以上的那一部分。 长期供给曲线 -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总成

26、本曲线之上的那一部分。,3.2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市场供给等于市场中个别企业的供给量之和。,1.短期:有固定数量企业的市场供给,在任何一种既定价格时,个别企业供给量是使边际成本等于价格时的产量。 市场供给曲线反映了个别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3.2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有固定数量企业的市场供给,个别企业供给,产量 (企业),0,价格,(b) 市场供给 (1000家企业),产量 (市场),价格,0,供给,MC,1.00,2.00,100,200,1.00,2.00,100,000,200,000,3.2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2.长期:有进入与退出的市场供给,企业进入或退出市场,直到经济利润为零; 在长

27、期中,价格等于最小平均总成本; 长期市场供给曲线是这一价格时的水平线。,3.2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作为价格与平均总成本之间面积的利润,产量,0,价格,P = AR = MR,ATC,MC,P,利润最大化产量,a. 有利润企业-新企业进入市场,3.2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作为价格与平均总成本之间面积的利润,产量,0,价格,P = AR = MR,ATC,MC,P,Q,亏损最小化产量,b. 亏损企业 -退出市场,3.2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有进入与退出的市场供给,企业零利润状态 (长期均衡P=AR=MR=MC=ATC),产量 (企业),0,价格,P =MC= 最小 ATC,(b) 市场供给,产量 (市

28、场),价格,0,供给,MC,ATC,3.2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长期:有进入与退出的市场供给,在这种进入和退出过程结束时,仍然留在市场中的企业必定得到零经济利润。 只有当价格与平均总成本被推向相等时,进入与退出过程才结束。 竞争市场长期均衡一定是企业在其有效规模时运行。,3.2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3.如果竞争企业获得零利润,为什么它们还在经营?,利润等于总收益减总成本; 总成本包括企业的所有机会成本; 在零利润均衡时,企业的收益应该补偿所有者期望用于使其企业维持的时间和金钱。,3.2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4.短期与长期的需求移动,在短期内,需求增加导致价格和数量上升; 此时价格高于平均总成本,因此

29、,企业赚到了正的经济利润。,3.2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短期与长期需求增加,市场,企业,产量(企业),0,价格,MC,ATC,P1,产量(市场),价格,0,D1,P1,Q1,A,长期供给 曲线,(a) 最初状态,P,S1短期供给,需求,3.2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长期均衡是A点 市场销售量是Q1 价格是P1,短期与长期需求增加,市场,企业,产量(企业),0,价格,MC,ATC,P1,产量(市场),价格,0,D1,P1,Q1,A,S1,长期供给 曲线,(b) 短期反应,3.2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短期均衡由A到B点 市场销售量是Q1到Q2 价格是P1到P2 -所有企业增加产量,P2大于ATC -有超额

30、利润,短期与长期需求增加,市场,企业,产量(企业),0,价格,MC,ATC,P1,产量(市场),价格,0,D1,P1,Q1,A,S1,长期供给 曲线,(c) 长期反应(新企业进入),D2,B,Q2,P2,S2,C,Q3,3.2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供给曲线由S1到S2 价格由P2到P1= ATC 利润为0 均衡是C点 市场销售量是Q3,所有企业在有效规模时生产,由于有很多企业,所以产量和销售量提高了,5.为什么长期供给曲线会向右上方倾斜,一些用于生产的资源数量可能是有限的,如土地是有限的,需求增加,成本增加,价格上升; 企业可能有不同的成本,如成本高的要素进入市场使价格提高。,3.2 竞争市场中

31、的企业,如果企业有不同的成本,一些企业在长期中也会赚到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价格代表边际企业-如果价格有任何下降就退出市场的企业-的平均总成本。这种企业赚到零利润,但成本低的企业赚到正利润。,小结,因为竞争企业是价格接受者,所以它的收益与产量是同比例的。 物品的价格等于企业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P=AR=MR。,3.2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小结,为了利润最大化,企业选择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的产量。 -这一产量也是价格等于边际成本-P=MC的产量; -因此,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就是它的供给曲线。,3.2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小结,在短期中,当企业不能收回其固定成本时,如果物品价格小于平均

32、可变成本-PAVC,企业将选择停止营业。 在长期中,如果价格小于平均总成本-PATC ,企业不能收回其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企业将选择退出市场。,3.2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小结,在可以自由进入与退出的市场中,长期利润为零, 所有企业在有效规模时生产,P=ATC; 需求变动在不同时间范围内有不同影响; -在短期中,需求增加引起价格上升,并使利润增加,而需求减少价格降低,并引起亏损 -在长期中企业数量调整使市场回到零利润均衡。,3.2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3.3 垄断市场上的企业,四种市场和厂商的基本特征比较,竞争企业是价格接受者,而垄断企业是价格制定者。,3.3 垄断市场上的企业,如果一个企业是其产

33、品唯一的卖者,而且如果其产品并没有相近的替代品,这个企业就是垄断者。,3.3 垄断市场上的企业,3.3.1 为什么会产生垄断,垄断的基本原因是进入障碍(壁垒)。,3.3 垄断市场上的企业,进入障碍有(壁垒)三个主要来源: 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拥有; 政府给予一个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权利; 生产成本使一个生产者比大量生产者更有效率。,3.3 垄断市场上的企业,1.垄断资源,虽然关键资源的排他性所有权是垄断的潜在原因,但实际上垄断很少产生于这种原因。 案例:南非的戴尔比斯的钻石公司的垄断 控制世界钻石生产的80%左右。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3.3 垄断市场上的企业,2.政府制造的

34、垄断,政府给予一个企业排他性地出售某种物品或劳务的权利,限制其他企业进入市场,从而造成垄断。 专利和 版权 是政府如何为公共利益制造垄断的两个重要例子。,3.3 垄断市场上的企业,3.自然垄断,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时,这个产业就是自然垄断。 当相关产量范围内存在规模经济时,自然垄断就产生了,如供水和桥,3.3 垄断市场上的企业,作为垄断原因的规模经济,成本,0,平均总成本,3.3 垄断市场上的企业,一个企业平均总成本曲线一直下降时,该企业被称为自然垄断,在此情况下,生产分到更多企业中时,每个企业生产少了,平均总成本上升,3.3.2垄断者如何作出生产

35、与定价决策,1.垄断与竞争 竞争企业 是很多生产者当中的一个 其需求曲线是水平的 是价格接受者 在相同价格下想卖多少就卖多少 垄断 市场上唯一卖者 其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价格制定者 降低价格才能提高销量,3.3 垄断市场上的企业,竞争与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3.3 垄断市场上的企业,2.垄断者的收益,总收益 TR = PQ 平均收益 AR = TR/Q = P 边际收益 MR =TR/Q,3.3 垄断市场上的企业,3.3 垄断市场上的企业,垄断者的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垄断者的边际收益,垄断者的边际收益总是小于其物品的价格-MRP。 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当垄断者降低价格增加一个单

36、位销量时,从以前的产品销售中得到的收益也减少。,3.3 垄断市场上的企业,垄断者的边际收益,当垄断者增加它的销量时,这对总收益(TR=PQ) 有两种效应: 产量效应-销售的产品更多,因此Q增加。 价格效应-价格下降,因此P降低。,3.3 垄断市场上的企业,垄断者的需求与边际收益曲线,水的数量,价格,11,10,9,8,7,6,5,4,3,2,1,0,-1,-2,-3,-4,1,2,3,4,5,6,7,8,边际收益,需求(平均收益),3.3 垄断市场上的企业,3.垄断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产量是由边际收益曲线与边际 成本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垄断者利用需求曲线发现消费者愿意为垄断者生

37、产 的量支付的价格。,3.3 垄断市场上的企业,垄断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产量,QMAX,0,需求,平均总成本,边际收益,3.3 垄断市场上的企业,垄断与竞争比较,对于竞争企业,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P = MR = MC 对于垄断企业,价格大于边际成本。 P MR = MC,3.3 垄断市场上的企业,4.垄断者的利润,利润等于总收益(TR)减去总成本(TC) 利润= TR TC 利润= (TR/Q - TC/Q)Q 利润= (P - ATC)Q,3.3 垄断市场上的企业,垄断者的利润,产量,0,需求曲线,边际成本(MC),边际收益曲线(MR),平均总成本曲线(ATC),3.3 垄断市场上的企业,利

38、润最大化原则 MR = MC,垄断者的利润,只要价格比平均总成本高,垄断者就可以获得经济利润。,3.3 垄断市场上的企业,案例:药品市场 -专利期后,市场由垄断变为竞争,成本和收益,专利期内 的价格,专利到期 后的价格,垄断产量,竞争产量,0,产量,需求,边际成本,边际收益,3.3 垄断市场上的企业,PMC,P=MC,MR=MC,3.3.3垄断者的福利代价,与竞争企业相反,垄断企业收取高于其边际成本的价格; 从消费者角度看,这种高价格使垄断是不合意的; 但是,从企业的所有者的角度看,高价格使垄断非常合意赚到了利润。 垄断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是合意的吗?,3.3 垄断市场上的企业,总剩余=消费者剩

39、余+生产者剩余,垄断使总经济福利不能最大化,1.无谓损失,社会计划这不仅关心企业所有者赚到的利润,而且关心企业的消费者得到的利益。 计划者努力使总剩余最大化: 总剩余等于物品对消费者的价值减去垄断者生产该物品所引起的成本。,3.3 垄断市场上的企业,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由于垄断者通过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发挥其市场势力,它就在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和生产者的成本之间打入一个楔子。 -这个楔子使销售量低于社会最优产量。,价格,0,产量,边际成本 (垄断者的成本),需求(物品对 买者的价值),有效的产量水平,3.3 垄断市场上的企业,增加产量增加总剩余,减少产量增加总剩余,垄断的无效率,产量

40、,0,需求,边际成本,价格,3.3 垄断市场上的企业,MR=MC=P,MR=MC,垄断的无效率,垄断者生产的产量小于社会有效率的产量。,3.3 垄断市场上的企业,垄断引起的无谓损失类似于税收引起的无谓损失。 税收和垄断之间的差别是政府得到了税收的收入,而私人企业得到了垄断利润。,3.3 垄断市场上的企业,2.垄断的利润是否是一种社会代价,垄断市场上的福利同样包括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福利; 只要消费者由于垄断价格额外支付给生产者1元钱,消费者状况就会变坏1元,而生产者会以等量变好; -不影响总剩余,垄断市场上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企业生产和销售的产量低于使总剩余最大化的水平; 无谓损失衡量经济馅饼缩小了多

41、少。 这种无效率必然与垄断的高价格相关:当企业把价格提高到边际成本以上时,消费者买得少了但仍能赚取利润。 如果高垄断价格不会阻碍一些消费者购买这些产品,它所增加的生产者剩余就正好是消费者剩余减少的量;而总剩余仍然与仁慈的社会计划者可以达到的一样。,3.3 垄断市场上的企业,3.3.4 对垄断的公共政策,因垄断者没有有效的配置资源,政府会以四种方式中的一种对垄断问题作出反应: 努力使垄断产业更有竞争性; 管制垄断者的行为; 把一些私人垄断变为公共企业; 无所作为。,3.3 垄断市场上的企业,1.用反托拉斯法增强竞争,如果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合并,实施之前会受到联邦政府的严格审查,司法部的律

42、师和经济学家会认为,合并会使软饮料市场的竞争性减弱,会引起国家经济福利减少,所以司法部会对合并提出诉讼,如果法院判决同意,既不允许两家合并,正是这种诉讼阻止了微软在1994年购买图文公司。 政府对私人行业形式的这种权力来自反托拉斯法。,3.3 垄断市场上的企业,1.用反托拉斯法增强竞争,反托拉斯法是目的在于遏制垄断力量的法律集成; 两个重要的反托拉斯法 谢而曼反托拉斯法 (1890) -减少当时被认为主宰经济的大而强的“托拉斯”的市场势力。 克莱顿法 (1914) -加强了政府的权利,并使私人对此类诉讼合法化。 美最高法院称:反托拉斯法是“最全面的经济 自由宪章,其目的在于维护作为贸易规则的自由和 不受干预的竞争”,3.3 垄断市场上的企业,用反托拉斯法增强竞争,反托拉斯法给予政府促进竞争的各种方法: 这些法律允许政府阻止合并,如假设的可口与百事的合并; 这些法律允许政府分拆公司,如1984年政府把大型通讯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分为8个较小的公司; 这些法律禁止公司采取使市场竞争减弱的行动。,3.3 垄断市场上的企业,反托拉斯法有代价也有利益 有时公司合并并没有减弱竞争,而是通过更有效率的联合使生产降低了成本合并的利益被称为“合并效应”。 如近年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