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垂教课件模板-025(共42)_第1页
名师垂教课件模板-025(共42)_第2页
名师垂教课件模板-025(共42)_第3页
名师垂教课件模板-025(共42)_第4页
名师垂教课件模板-025(共4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师垂教 课件模板-25,名师垂教:心痛利胆和胃亦卓效,心痛利胆和胃亦卓效:,长春中医学院附属脊髓病医院 陈心智 王X,男,46岁,干部,1996年6月21日初诊。 病人近1年来,经常于饱餐后出现脘腹胀满,暧气,活动则胸闷,心慌,气短,汗出,卧床休息则缓解。5月21日晚24时,突发胸闷剧痛,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周身冷汗,遂去某医院以“心绞痛”急诊入院。经心肌三酶、心电图、血脂等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予硝酸甘油静点,地奥心血康、月见草油胶丸门服等治疗症状缓解,于6月20日出院。,名师垂教:心痛利胆和胃亦卓效,心痛利胆和胃亦卓效:,当日晚11时许,病人于睡眠时突发“心绞痛”,自行舌下含服速

2、效救心丸4粒后症状缓解,6月21日经人介绍来我处求治。 刻诊: T37。8C,R20次分,P60次分,BP1510kPa。精神紧张,胸闷,善太息,头晕,厌食,疲劳无力,失眠多梦,时见寒热惊惕不安。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皮肤粘膜无黄染,神清语明,心界不大,心率60次分,节律规整,心音略低钝,双肺呼吸音清,腹平软,胃区压痛,叩之鼓音,墨菲氏征(+)。,名师垂教:心痛利胆和胃亦卓效,心痛利胆和胃亦卓效:,舌边尖红,脉虚弦。追问病史,心绞痛每次均于用药30分钟后缓解,曾患有急性黄疸性肝炎治愈,无吸烟饮酒史。实验室检查回报:血常规WBC1.10 x109L,S71。,L29。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70次分

3、,P-R间期0。13秒,Q-T问期0。41秒,ST: 、 、aVF下降0。,名师垂教:心痛利胆和胃亦卓效,心痛利胆和胃亦卓效:,6mv,T: 、aVF、5双向,提示冠脉供血不足。B超显示胆囊壁增厚、粗糙,未见结石影,提示慢性胆囊炎。遂诊为胆心综合征、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属木郁土壅,食浊扰心。法取疏肝利胆,和胃降浊。方宗仲师四逆散加味,药取:柴胡15g,炙甘草10g,枳壳10g,白芍10g,沉香5g,人参10g(先煎),徐长卿10g(后下)。,名师垂教:心痛利胆和胃亦卓效,心痛利胆和胃亦卓效:,4剂,水煎服。 二诊:病人服药2剂症状顿减,4剂服完,食欲大增,矢气频频,仅见餐后胃脘作胀,睡眠不实,舌

4、质红,舌苔白,脉虚弦。此乃肝胆气机虽调,胃虚日久难复。治宜和胃补中,方用导功散,药取:陈皮15g,人参10g(先煎),茯苓10g,炙甘草10g,白术10g,徐长卿15g(后下)。,名师垂教:心痛利胆和胃亦卓效,心痛利胆和胃亦卓效:,水煎服。 上方服4剂后,症状消失,复查心电图示大致正常心电图,予逍遥丸善后,随访2个月未复发。 【老师】心痛一证在内科临床上常见,对其诊疗必须依据中医“治病求其本”的原则。本例病人据四诊综合分析,从“胆胃”入手调治,用药尚属平淡无奇而疗效卓著,确令人深思。 【学生甲】心病治胆,古已有之。,名师垂教:心痛利胆和胃亦卓效,心痛利胆和胃亦卓效:,如玉机微义卷之五十说,“凡

5、心脏得病,必先调其肝肾两脏。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此心病先求于肝,清其源也”。医学入门亦说,“心胆相通,心悸怔仲宜温胆”。但本例病人从四诊所见,仅有胸闷,善太息,墨菲氏征(+)和已愈之肝病史,似难理解“胆病”的诊断依据。 【老师】中医的一大特点是讲求整体观念。,名师垂教:心痛利胆和胃亦卓效,心痛利胆和胃亦卓效:,单就心痛一证(灵枢,厥病篇就有肺心痛、脾心痛、肾心痛、肝心痛、厥心痛等病名,说明引起心痛的病本有许多,需要我们结合四诊详察之。本例病人有许多内容提示“胆病”。首先,病人几次“心绞痛”发作均在“子时” (23?时),子时属足少阳胆经气血流注之时。其次,病人曾有过黄疸性肝炎的病史

6、,据文献报道肝炎病人约有60一70伴见胆囊炎的表现。,名师垂教:心痛利胆和胃亦卓效,心痛利胆和胃亦卓效:,第三,胆属少阳,位居半表半里,胆气失调,则见寒热,惊惕不安,失眠多梦等症。第四,厌食,疲劳无力,胃区压痛,食后脘腹胀满,亦当系肝胆犯脾之症,如唐容川血证论有云,“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则水谷乃化”,肝为“罢极之本”亦司人之运动。第五,本例病人“心绞痛”发作时间均在30分钟左右,且硝酸甘油、速效救心胶丸等药仅能短暂缓解症状,发作以休息时或餐后多见,这些方面均提示病本不在心,经实验室检查以佐证,最后定在“胆”是有道理的。,名师垂教:心痛利胆和胃亦卓效,心痛利胆和胃亦卓效:,说明临证的思

7、维方法是极其重要的。 【学生乙】既然病本责之于胆,就当以大队疏调气机之品,为何在用药上又注重和胃之品的使用,且有甘草“中满者忌之”之说,胃在心痛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 【老师】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在生理上的地位是显见的。李东垣能从内经中发挥而著成脾胃论是有其充分的临床依据的。,名师垂教:心痛利胆和胃亦卓效,心痛利胆和胃亦卓效:,本例病人本之于胆,胆病及胃,故在治疗上需从整体调治,胆病及胃,胃病亦常累及于胆,二者是互为影响的。单从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上讲,胃土壅盛侮及胆木而致病者亦不鲜见。中医组方妙在配伍,有云“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土壅气滞,甘草、人参本当忌用,但与柴胡、枳壳

8、、沉香之类伍用,既有疏不伤正,补不留滞之佳效,又有白芍之酸寒与大队辛温之品配伍,取其寒温并用,阴阳并调之义。,名师垂教:心痛利胆和胃亦卓效,心痛利胆和胃亦卓效:,另一方面功本何秀山“胃之支脉,上络心脑”之论,防止食浊之气上逆犯心而加重病情。灵枢厥病篇也早有“胃心痛”之病。 【学生丙】本例病人系胆病犯心,确有佳效,那么在临床上确有肝气郁滞的冠心病心绞痛或冠心病心肌梗塞病人,可否亦用本法治疗呢? 【老师】中医治病强调辨证论治,有是证,便用是药,当然用本法无疑。,名师垂教:心痛利胆和胃亦卓效,心痛利胆和胃亦卓效:,但同时中医也卜分强调辨病论治,正如叶天士所论,“盖病有见证,有变证,有转证,必灼见其初

9、终转变,胸有成竹,而后施之以方”。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观点始见于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惜今人只强调中医辨证而忽略辨病,今后大家当重视之。确届病本于心者,也当放胆使用本法,但心主血脉,又主神明,适当施以调理血脉,镇心安神之味,当属必要。,名师垂教:心痛利胆和胃亦卓效,心痛利胆和胃亦卓效:,【学生丁】奉例之疗效卓著,似与徐长卿一药有关,8剂汤剂中均有此药,道理何在? 【老师】徐长卿系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或全草,味辛气温,归肝、胃二经,功用辛散温通,祛风止痛,解毒除秽,多用于风湿痹痛。现代研究也证实该药含有牡丹酚、黄酮和少量生物碱。药理实验表明其有较强的镇痛、镇静和一定的扩冠、降压、降脂作用。,名

10、师垂教:心痛利胆和胃亦卓效,心痛利胆和胃亦卓效:,今人朱良春主任医师喜用本品和胃消胀,止痛安神,确有疗效。本草蒙荃亦盛赞本品“温疟祛,恶气逐”,足见本品的降浊通腐之效。合以“通天彻地”降浊之沉香,自然使中焦之气下降,腑气通,浊阴降,清阳升,气机调,何患疾之不除。,名师垂教: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长春中医学院教授 肖永林 庄 严 患者王X X,男,62岁,吉林省长春市公交公司职工。于1994年3月下旬由家属陪同前来我院就诊。 自诉患病已数年,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每当发作时,须经抢救方能脱险。但经常发作。防不胜防,愈发愈频,痛苦日增,病情加重,身体渐衰,遂来求治于中医

11、。,名师垂教: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询其病情,言于数年前,由于操心劳力,又加心境不适,自觉胸中有时发闷,有压气(憋气)感,夜间仰卧时更甚,可于睡中被憋醒,必须长出几口气方觉舒畅。当时未有其他感觉,犹未引起重视。以后每于劳累、心情不愉快或饱食后,上述症状即出现并加重,且逐渐时时出现胸痛(以心前区为主)、背痛,多为闷痛,时有刺痛;心中悸动,猝闻音响或陡见异物则心中惊惧不已;夜间入睡困难,醒后再睡尤难,且多梦易醒;身倦乏力,精神疲惫;项背及枕部总觉木硬不舒,头寸眩晕。,名师垂教: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病情急发时则胸背刺痛,呼吸困难,汗出,肢冷。

12、从性情来看,也发生了变化,过去本来是个心平气和的人,但自从得病之后,经常心情急躁易怒,无缘无故地就发脾气。视其面色灰白,神情疲惫,门唇青紫,舌质紫暗,舌两侧边缘上有数处瘀斑,舌亡无苔而润,脉象为结脉。 细思此病当为胸痹。但病程较久,病情重而复杂。,名师垂教: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其证为虚巾挟实,非纯虚、纯实可比,故治疗时当虚实兼顾,通补并施。为疏方:木香5g,郁金15g,丹参25g,川芎15g,党参30g,麦冬20g,五味子15g,水蛭15g,土虫15g,五灵脂15g,葛根20g,降香15g。 先将药物置温水中浸泡60分钟以上,如用凉水则浸泡2小时以上。,名师垂教:

13、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先用武火煮沸,继用文火煎煮25?0分钟后,滤取药液。再加水如上法将药物煎煮1次。合并2次药液混均,分3次,每日早、晚各温服1次。 1周之后,患者复诊。自诉当服完第三剂药物时(即来诊后的第四日晚),渐觉胸中舒畅,往日的憋闷、疼痛感均减轻,其他症状如心悸、害怕、失眠等也明显好转,身体也似有点力气。,名师垂教: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根据情况,在前方的基础上略作调整,继续服用。 用药1个月后,各种症状基本消失,病情显著好转。患者自述:开始用中药时,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心里没底,症状虽然减轻,但仍每天服用几种过去天天用的西药和中

14、成药,因为已经用了几年了,一时不敢停药。半月后,试着逐一地停服这些药物,病情并未反复,这才放心地完全停了上药,近半个月来,每日只服2次中药。,名师垂教: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患者信心增强了,又继续用药2个月左右。这时患者讲:诸症都已消失而未复发,体力逐渐恢复,白天及夜间都很好,和无病时一样,唯有清晨起床后早饭前这段时间,有时出现心慌、眩晕的感觉。患者每于此时即安静不动,数分钟后即可好转。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其病瘀阻虽通,但气血之虚尚未全复,故于上方中加生黄芪50g,当归15g,阿胶20g(将阿胶放于容器内,加水适量,放锅内隔水蒸溶,再分次放于将服的药汤中,起温服)、三

15、仙各15g,砂仁15g,数日后,患者饮食渐增,体力渐充,精神渐旺,清晨心慌、眩晕等症皆愈。,名师垂教: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前后共服药3.5个月左右,诸症若失,患者已能骑自行车去街里办事或消遣。其舌质也由紫暗逐渐转红,舌边的瘀斑消退数处,但至今仍有一黄豆大小的瘀斑未消,脉象也无歇止。患者讲,不但病好了,脾气也好了,从前看啥都不顺心,经常发火,现在觉得心情很舒畅。 为巩固疗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及煎药的麻烦,在前方的基础上,略作加减,制成散剂,每服57g,白开水送下,1日23次。,名师垂教: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连续服药1年余。患者经常来看

16、我,至今从未复发。 【学生甲】老师治疗这例胸痹患者所用的方药,与(金匮要略)中治疗胸痹所用的方药似乎完全不同,应该如何理解? 【老师】虽然同为胸痹,但两者的病因、病机等均不同,所以治疗方药也就不同。 胸痹,是指胸中痹塞不通而以胸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中论述胸痹的病机主要是从脉的“阳微阴弦”,推知此病是由上焦阳虚,阴邪(痰涎水饮)盛而上逆,闭塞清旷之区(胸中),阳气不得宣通而致胸痹。,名师垂教: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故在治疗上以温通阳气,蠲痰逐饮为主要方法。所用方剂如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等,皆以瓜蒌、半夏等豁痰除

17、饮,以薤白、白酒、桂枝等温通阳气,以半夏、枳实、厚朴等降逆而顺气。 本例患者之胸痹与上者不同,其病机是气阴两虚,气血瘀滞不通而致胸痹。故用药以益气壮阳(如生芪、党参、葛根),养阴敛液(如麦冬、生百合、五味子),行气开郁(如木香、降香、郁金、川芎),活血化瘀(如丹参、水蛭、土虫、灵脂、川芎、郁金)等法配合应用而取效。,名师垂教: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学生乙】老师方才谈到了金匮要略所论述的胸痹与本例患者的胸痹病机不同,那么在临床上怎样来辨别呢? 【老师】两者虽皆有胸背痛、短气等症,但其他症状是不同的,稍加注意,辨别是不难的。 金匮要略所论述的胸痹,有喘息咳唾,或进而导

18、致不得平卧。这是痰浊内阻的典型症侯。而气血瘀滞的胸痹,多无上症,但其胸背痛往往是痛有定处,或痛如椎刺,这是瘀血作痛的重要特点。,名师垂教: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从舌象上看,舌质紫暗有瘀斑,是血脉瘀阻之征;金匮要略虽未言及舌象,但以病机推之,痰浊内盛之舌多为舌体淡胖,苔多白厚、白浊或滑腻,而少紫暗瘀斑。 【学生丙】短气是胸痹的一个常见症状,它和气虚的短气如何辨别? 【老师】胸痹之短气,是在胸中满闷的同时有压气(憋气)的感觉,如有重物压于胸上,致使呼吸不畅,如能出几口长气,则胸中憋闷感可以缓解或暂觉宽松。,名师垂教: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气虚

19、的短气,也称少气,往往无胸中满闷憋气的感觉,只觉在呼吸时胸腹中上、下之气不相接续。前者多属实证;后者多为虚证。治疗时前者多用行气开郁,祛痰蠲饮之品;后者多用补气之药。 【学生乙】老师在治疗患者清晨眩晕、心慌时,加了黄芪、当归以补气血,对气血不足者完全是应当的,那么为什么又加上三仙、砂仁呢? 【老师】“凡百病变,胃气为本”。,名师垂教: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本病原属虚实挟杂,本虚标实之证,当应用理气开郁,活血化瘀药。当瘀滞宣通后,本虚便成为病变的主要方面,所以增加了补气养血的药物。但补益之品多有使脾胃之气壅滞不通之虞,尤其在服药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就更应注意这一问题,所

20、以方中加了三仙、砂仁,配合原方中的木香、降香等理气药,使脾胃之气畅而不壅,能纳能化,既有利于长期用药而无呆滞之患,又有利于气血的生化,可使身体早日康复。,名师垂教: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学生丁】通过讨论,我们对这例患者的治疗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师能否讲一讲这类患者的辨证治疗问题。 【老师】这类患者现在临床上比较多见。重者出现胸背疼痛,病属“胸痹”,而较轻者,往往胸背痛较轻,或偶有疼痛,或尚未出现疼痛。但其他症状如胸闷、压气(憋心)、善太息、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疲乏无力、眩晕、项背及枕部发木等症状往往比较明显。,名师垂教: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胸背疼痛、胸闷压

21、气案析:,并且绝大多数患者都心烦易怒,无故好发脾气。 过去,这类病多发于老年人,而现在中年人,甚至年轻人也较多发。特别是现在,有些人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忧思操劳,费心耗神,再加心境不顺,郁怒上火,使许多人提早地患上了这类病。其中经商、搞个体经营及财会人员患病者较多。 由于思虑操劳,心脾伤损,气血阴液亏虚,又加心志不遂,郁怒不节,气机郁滞不畅。,名师垂教: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气滞导致血运不畅,又加气虚推动无力,从而导致血脉迟滞甚或瘀阻,于是出现了虚实挟杂的病证。既然是气阴两虚,气滞血瘀,那么在治疗时既要益气养阴,又要行气活血。一般采用自制的丹参生脉饮为基础方。其方是:丹参2030g,川芎15g,木香510g,降香1015g,党参2030g,麦冬1525g,五味子1015g,再根据症情加减。,名师垂教: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如心悸、易惊、失眠者加生百合、夜交藤;胸胁胀满较重,心烦易怒者加郁金、香附;胸背痛者加姜黄、红花、没药;若痛甚,舌紫暗或有瘀斑者加水蛭、土虫、五灵脂;疲乏倦怠者重用生黄芪,或用人参;血虚者加当归、阿胶;项部及枕部强硬发木者加葛根;食后觉胀闷加重者加莱菔子、三仙;舌尖红有朱点者加栀子。,名师垂教: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头目眩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咽干而苦,两目干涩,心烦易怒,此属肝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