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讲座.ppt_第1页
小学科学实验讲座.ppt_第2页
小学科学实验讲座.ppt_第3页
小学科学实验讲座.ppt_第4页
小学科学实验讲座.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a,1,小学科学实验 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黄龙县中心小学 韩香云,a,2,(一)容器与反应器,1、可直接加热,2、垫石棉网加热,3、不能加热的,一、实验室常见仪器的名称,锥形瓶,a,3,(二)计量器,(三)漏斗,(四)夹持器,a,4,(五)取用药品的仪器,(六)气体的净化装置,a,5,(七)其他仪器,表面皿,试管刷,研钵,玻璃棒,a,6,二、实验室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1、 试管,用途:用来盛放少量药品、常温或加热情况下进行少量试剂反应的容器,可用于制取或收集少量气体。,使用注意事项: 放在试管内的液体,不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l/2,加热时不超过l/3。 可直接加热,用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 1/

2、3处。 加热时试管口不应对着任何人;给固体加热时,试管要横放,管口略向下倾斜。 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a,7,试管的清洗,a,8,使用注意事项: 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使受热均匀。 溶解物质用玻璃棒搅拌时,不能触及杯壁或杯底。,用途: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2、烧杯,a,9,种类:圆底烧瓶、平底烧瓶和蒸馏烧瓶。,用途:用于试剂量较大而又有液体物质参加反应的容器。可用于装配气体发生装置。(蒸馏烧瓶用于蒸馏以分离互溶的沸点不同的物质),使用注意事项: 圆底烧瓶和蒸馏烧瓶可用于加热,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也可用于其他热浴(如水浴加热等)。 液体加入量不要超过烧瓶

3、容积的1/2,加热时不要超过烧瓶容积的1/3。,3、烧瓶,a,10,蒸馏烧瓶 圆底烧瓶 平底烧瓶,a,11,4、锥形瓶,用途:用来进行盛放液体的容器和少量试剂反应的容器,可用于蒸馏时的接受器。,注意事项: 不可直接加热,加热时要垫石棉网。 注入的液体最好不超过其容积的1/2,过多容易造成喷溅 。,a,12,使用注意事项: 可直接加热,但不能骤冷。 盛液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取、放蒸发皿应使用坩埚钳。,5、蒸发皿,用途:用于蒸发液体或浓缩溶液。,a,13,用途:主要用于固体物质的高温灼烧。,6、坩埚,使用注意事项: 把坩埚放在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直接加热。 取、放坩埚时应用坩埚钳。,a,

4、14,7、石棉网,用途:加热时垫在热源与玻璃仪器之间使受热均匀。,使用时注意事项: 石棉脱落不能使用,不能接触水,不能卷折。,a,15,使用注意事项: 酒精灯的灯芯要平整。 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酒精不少于l/4。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 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8、酒精灯,用途:化学实验时常用的加热热源,也用作焰色反应。,a,16,a,17,9、 胶头滴管,注意事项: 垂直悬滴,不伸入容器内,不接触容器内壁; 不能一管多用,洗净后才

5、能取另一种液体; 取用试剂后不能倒置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 不能把吸完液体后的滴管放在实验桌上,以免沾污滴管。,夹持时:用无名指和中指夹持在橡皮胶头和玻璃管的连接处,不能用拇指和食指(或中指)夹持,这样可防止胶头脱落。,吸液时:先用大拇指和食指挤压橡皮胶头,赶走滴管中的空气,再将玻璃尖嘴伸入试剂液中,放开拇指和食指,吸入液体试剂,然后提起滴管。,a,18,10、量筒,向量筒里注入液体 (应用左手拿住量筒,使量筒略倾斜,右手拿试剂瓶, 使瓶口紧挨着量筒口,让液体缓 缓流入。待注入的量接近需要的 量时,把量筒放平,改用胶头滴 管滴加到所需要的量。若不慎加 入液体的量超过刻度,应手

6、持量 筒倒出少量于指定容器中,再用 滴管滴至刻度处。),选择合适的量筒 (观察量程、最小刻度。选用的量筒的量程应等于或略大于所量液体的体积。),使用注意事项:,a,19, 读数。 (读数时,量筒要平放,视线要跟量简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实际值,仰视:读数实际值,a,20,11、托盘天平,使用方法:,称量前先调零点; 称量时,左盘放被称物,右盘放砝码; 取砝码时,要用镊子,添加砝码时应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 称量完毕,砝码放回原盒中,游码恢复到零点位置。,a,21,注意事项:,不能直接称热的物质; 不允许把被称物直接放在托盘上; 相同纸片放两边,潮、腐药品盛

7、放在玻璃器皿中 称取一定质量的药品时,先在右盘放上等量的砝码,然后在左盘中放入药品,往往在接近平衡时加入药品的量难以掌握,这时应用右手握持盛有药品的药匙,用左手掌轻碰右手手腕,使少量固体溅落在左盘里逐渐达到平衡。若不慎在托盘上放多了药品,取出后不要放回原瓶,要放在指定的容器中。,a,22,三、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三不原则:不触、不尝、不近闻气味(扇闻),节约原则:按照实验要求取用药品。如未说 明用量,液取12mL,固盖底。,处理原则:不回放、不丢弃、不带走,a,23,(1)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1:用胶头滴管移取(少量) 方法2:直接将细口瓶中的液体到入试管,注意事项: 瓶塞倒放; 标

8、签对手心; 瓶口紧挨试管口。,a,24,从量筒中倒出液体后是否要用水冲洗?,如果是分几次取用同种液体,取用后不用冲洗。如果是用同一量筒再量别的液体,这就必须用水冲洗干净,为防止杂质的污染。,互动与讨论,a,25,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面上? 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 应该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 3、拿细口瓶时倒液体时,为什么细口瓶贴标签 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 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互动与讨论,a,26,【思考】 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答: 防止药液污染、腐蚀桌面和避免试剂受到污染。,【思考】 2.倾倒液体时,细口瓶

9、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答: 防止药液流出试管外,应该缓慢的倾倒。,倾倒液体药品,a,27,【思考】 3.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答: 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思考】 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答: 防止药液挥发和避免试剂受到污染。,倾倒液体药品,a,28,方法3:用量筒量取(定量液体的取用),使用注意事项: 不能加热和量取热的液体,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在量筒里溶解或稀释溶液。 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a,29,方法1: 取用粉末状或细粒状固

10、体。 工具:药匙或纸槽。 操作要领:一送、二竖、三弹 即先将试管横放,然后将药品平送入试管底部,竖直试管,使药品全部落入试管底,用手指轻弹药匙柄或纸槽。 方法2:取用块状或大颗粒状固体 工具:镊子 操作要领:一横、二放、三慢竖。 即先把试管横放,然后把药品放入试管口,再把试管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沿着管壁缓缓滑到试管底部。,(2)固体药品的取用,a,30,2、 振荡盛有液体的试管,正确方法: 手指应三握两拳,握持试管中上部,留出试管中下部便于观察试管内部的实验现象。振荡试管时,用手腕力量摆动,手臂不摇,试管底部划弧线运动,使管内溶液发生振荡,不可上下颠,以防液体溅出。,a,31,3、溶解食盐时搅

11、拌操作,正确方法: 操作时将烧杯平放在桌面上,先加入固体食盐,然后加入适量水,拿住玻璃棒一端的1/3处,玻璃棒另一端伸至烧杯内液体的中部或沿烧杯内壁,交替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做圆周运动,速率不可太快,用力不可大,玻璃棒不能碰撞烧杯内壁发出叮当之声。,a,32,4、液体的过滤,过滤时要注意哪几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漏斗里的液体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倾斜倒液体的烧杯尖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地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的管口靠紧烧杯的内壁。,a,33,5、温度计的使用,正确方法: 在使用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物体中,待液面稳定后读数。,a,34,6、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正确方法: 选用合适量程的弹簧测力计。 使用时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 是否与零刻线对齐,若没有对齐, 要进行调整。 对弹簧测力计的拉杆施力,要 沿着螺旋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 读数时指针靠近哪条刻度线就 取哪条刻度线的值。,a,35,三、实验仪器安全使用措施,1、酒精灯碰翻着火怎么办?,一般的小火可用湿布或沙土扑盖扑灭火,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火势大时可使用泡沫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a,36,2、药品的存放,(1)固体广口瓶;液体细口瓶;气体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