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及面神经解剖及临床ppt课件_第1页
腮腺及面神经解剖及临床ppt课件_第2页
腮腺及面神经解剖及临床ppt课件_第3页
腮腺及面神经解剖及临床ppt课件_第4页
腮腺及面神经解剖及临床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消化系统,唾液腺(腮腺与面神经),.,唾液腺又称涎腺 腮腺 三对大唾液腺 下颌下腺 舌下腺 许多小唾液腺:唇腺、 颊腺、鄂腺、舌腺,.,.,形态,呈锥体形,底向外侧,尖向内侧突向咽旁。,.,腮腺,咬肌,翼内肌,上颌支,面神经主干,乳突,.,位置,腮腺位于面侧区,上缘邻接颧弓、外耳道和颞下颌关节;下平下颌角;前邻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的后缘,浅部向前延伸,覆盖于咬肌后份的浅面;后缘邻接乳突前缘及胸锁乳突肌前缘的上份。深部位于下颌后窝内及下颌支的深面。,.,腮腺导管 :由腮腺浅部的前缘发出,在颧弓下一横指处,向前横行越过咬肌表面,至咬肌前缘急转向内侧,穿颊肌,在颊黏膜下潜行一段距离,然后开口于上

2、颌第2磨牙相对处的颊黏膜上, 开口处黏膜隆起 (腮腺乳头)。可经 此乳头插管,进行 腮腺管造影。,.,腮腺鞘膜,为颈深筋膜浅层向上的延续,在腮腺后缘分为深、浅两层,包绕腮腺形成腮腺鞘,两层在腮腺前缘处融合,覆盖于咬肌表面,称为咬肌筋膜。腮腺鞘与腮腺接合紧密,并发出间隔,深入到腺实质内,将腮腺分隔成许多小叶。,.,由于腮腺有致密的筋膜鞘包裹,炎症时常引起剧痛。腮腺鞘的浅层特别致密,而深层薄弱且不完整。腮腺化脓时,脓肿不易从浅层穿透,而穿入深部,形成咽旁脓肿或穿向颈部。因化脓性腮腺炎为多发小叶性脓肿,故在切开排脓时,应注意引流每一脓腔。,.,腮腺的淋巴,位于腮腺表面和腺实质内。浅淋巴结引流耳廓、颅

3、顶前部和面上部的淋巴,深淋巴结收集外耳道、中耳、鼻、腭和颊深部的淋巴,然后均汇入颈浅淋巴结。,.,腮腺毗邻结构,纵行结构有颈外动脉,颞浅动、静脉,下颌后静脉及耳颞神经; 横行结构有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及面神经的分支。 上述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 耳颞神经穿入腮腺鞘,在腮腺深面上行,出腮腺至颞区。当耳颞神经因腮腺肿胀或受肿瘤压迫时,可引起由额区向颅顶部放射的剧痛。,.,.,.,.,腮腺与面神经的关系,面神经分支面神经干入腮腺浅、深两叶间,经颈外动脉和面后静脉的浅面,在下颌角上方、下颌支后缘后方,分为颞面干和颈面干。 面神经在茎乳孔

4、处有时可发出一分支,此支或连于面神经颞面干,或连于颈面干,或连至颈面干的分支一颈支,此细支为面神经副干,其出现率为2652。,.,在腮腺内,面神经的2个干及其各分支间吻合成腮腺丛,由丛发出颞支、颧支、颊下、下颌缘支、颈支等5组终支,计615支,出腮腺,呈放射状分布至面部表情肌。据学者观察面神经腮腺外周围支的数目多少与面神经在腮腺内的分支和分支间吻合情况呈正比,腮腺外周围支愈多,面神经在腮腺内的分支愈多,分支间的吻合也愈丰富。,.,(1)颞支:12支,多为2支。颞支自颞面干发出后,经下颌骨髁状突浅面或前缘,距耳屏前1015 mm出腮腺上缘。在皮下,紧贴骨膜表面,越过颧弓后段浅面行向前上方,分布至

5、耳、额部肌肉与眼轮匝肌的上份。(额纹消失),颞支,颞面干,颈面干,.,(2)颧支:14支,多为23支(823)。此支自颞面干发出后,出腮腺上、前缘,上部分支较细,行向前上方,经耳轮脚与眼外毗连线的中13段,越颧骨表面至上、下睑眼轮匝肌;下部分支较粗,沿颧弓下方向前至颧肌和上唇方肌的深面,分布至此二肌。(与颞支共同管理眼睑闭合),颧支,.,(3)颊支:26支,多为35支。发自颞面干和颈面干,出腮腺前缘,紧贴咬肌筋膜,在腮腺导管上方或下方各10mm以内(99),其中有23以上位于导管上、下方经腮腺导管的深面或浅面向前行向口角。(鼻唇沟变浅),颊支,.,根据颊支和腮腺导管的关系,将颊支分为位于腮腺导

6、管上方的上颊支和导管下方的下颊支。上颊支一般较粗,位置较恒定,是颞面干的直接延续,其体表投影,约位于耳屏问切迹与鼻翼下缘的连线上,在腮腺导管上方平行向前,至上唇方肌的深面与眶下神经吻合组成眶下丛。下颊支位置不恒定,可在口角平面或在其稍上方向前。由于颊支与腮腺导管相伴行,所以腮腺导管可作为寻找颊支的标志。,.,(4)下颌缘支:13支,多为12支(908)。此支自颈面干分出,穿经腮腺的途径较长,位置变化较大。由于下颌缘支吻合较少,受损后易出现同侧下唇运动障碍。,下颌缘支,.,(5)颈支:13支,以1支最多(80),是颈面干的终末支。颈支出腮腺下缘后,在颈阔肌深面、下颌角后方约10mm处行向前下方,

7、至颌下三角,沿途分数条细支至颈阔肌。颈支可与颈皮神经(颈丛的分支)相交通,形成颈浅袢,有时也可发出返支,向前上方并入下颌缘支。,颈支,.,临床中如遇到腮腺肿瘤有以下情况时,应疑为腮腺内面神经鞘瘤: 肿瘤直径小于6 cm,临床及影像学检查亦提示为良性肿瘤,但出现面神经刺激症状甚至麻痹者。 面神经鞘瘤有10.0为全身多发,因此当同时合并有腮腺外的神经源肿瘤时,应考虑面神经鞘瘤。,.,MRI检查则可对面神经进行直接显示,甚 至面神经局限性结节状增粗,以及肿块的密度及位置也能进行较为清晰的显示,因此在诊断中的参考价值十分重要。,.,腮腺肿瘤,混合瘤 又称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腮腺良性肿瘤,发病年龄以

8、3050 岁最常见,且中年女性稍多,常以无痛性腮腺区肿物就诊。 CT表现为边缘清楚的圆形或卵圆形肿块,边缘较清楚,密度高于腮,密度较均匀,增强扫描均匀强化,早期轻度强化,延迟进一步强化。,.,淋巴乳头状囊腺瘤 是多发生于浅叶的良性肿瘤,老年男性多见,多有吸烟。 CT表现:呈圆形或卵圆形,较大病灶可呈分叶状、多边形或哑铃形,常包膜完整、边缘较光整。增强扫描多均匀强化,早期明显强化,延迟强化迅速降低。,.,粘液表皮样癌 是腮腺内最常见的原发恶性占位性病变发病年龄多 4050 岁,且女性稍多见。 CT表现:平扫多呈不规则形、多分叶、无完整包膜,边界不清,呈侵润性生长,密度较高,病灶内部可见不规则坏死

9、、囊变区,增强扫描病灶多强化明显。,.,肌上皮癌 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早期病灶大多恶性程度低,颈部转移少见,晚期病灶发展较快且易发生血行性转移。 CT表现:肿块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易出现囊变坏死增强肿块多呈中等度不均匀强。,.,基底细胞腺瘤 多发生于浅叶,常为类圆形单发结节,体积较小,易发生囊变,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动脉期和延迟期均有显著强化。,.,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男性居多,多发于 2040 岁, 临床上分为结节型和弥漫型。 CT上常表现为腮腺弥漫性肿大,内有类圆形囊实性肿块,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嗜酸性粒细胞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值水平是本病较具特征性和诊断意义的指标。,.,肌上皮瘤 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