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部分: 汽车空调的基础知识,本部分主要内容,2.1 汽车空调的组成与分类 2.2 汽车空调常用的基本概念 2.3 制冷剂 2.4 冷冻机油 2.5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2.1 汽车空调的组成与分类,2.1.1、汽车空调的组成 1、制冷装置(系统) 功能: 对车内或由外界进入车内的新鲜空气进行冷却以降低车内温度。使车内变得凉爽舒适。,2.1 汽车空调的组成与分类,2、暖风装置(系统) 功能: 对车内或由外界进入车内的新鲜空气进行加热以提高车内温度。使车内变得暖和舒适。,2.1 汽车空调的组成与分类,3、通风装置(系统) 功能: 将外部新鲜空气吸入车内,起到通风与换气作用。同时也有防止
2、风窗玻璃起雾的作用。,2.1 汽车空调的组成与分类,4、加湿装置(系统) 功能: 在空气干燥的情况下,对车内空气进行加湿,以提高车内空气相对湿度。,2.1 汽车空调的组成与分类,5、空气净化装置(系统) 功能: 对车内空气进行过滤和净化,除去空气中的尘埃、烟气、异味及有毒成分,是车内空气变得清洁,有利于乘车人员的健康。,2.1 汽车空调的组成与分类,6、控制装置(系统) 功能: 对空调系统的各个装置和部件进行控制,使各系统协调工作,以使车内空气的温度、湿度、压力、流向符合乘车人员的要求。,2.1 汽车空调的组成与分类,2.1.2、汽车空调的分类 1、按功能分类: 单一功能式:冷风、暖风各自独立
3、,自成系统,一般用于大、中型客车上。 组合式:冷、暖风合用一个鼓风机,一套操纵机构。又可分为冷、暖风同时工作和冷、暖风分别工作两种形式。用于轿车上。,2.1 汽车空调的组成与分类,2、按驱动方式分类: 非独立式:空调制冷压缩机由汽车本身发动机驱动。制冷性能受汽车发动机工况影响较大。稳定性差。一般用于中、小型轿车上。 独立式:空调制冷压缩机由专用的空调发动机驱动。制冷性能不受汽车发动机工况影响,工作稳定,制冷量大。但成本较高,体积和重量较大。一般用于大、中型豪华客车上。,2.2 汽车空调有关的热工基础知识,2.2.1、物质的三态 自然界物质的存在可以有三种形态:即固体、液体、和气体。 (1)固体
4、:有一定的体积,有一定的形状。 (2)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无一定的形状。 (3)气体:无一定的体积,无一定的形状。,2.2 汽车空调有关的热工基础知识,当物质处于固态时,我们也称物质处于固相;当物质处于液态时,我们也称物质处于液相;当物质处于气(汽)态时,我们也称物质处于气(汽)相。这三种形态(相)在一定的条件(温度、压力)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过程称之为相变。,2.2 汽车空调有关的热工基础知识,几种典型的相变过程: 液化(融解):由固态(相)变为液态(相)的过程。 气(汽)化:由液态(相)变为气(汽)态(相)的过程。 升华:由固态(相)直接变为气(汽)态(相)的过程。,2.2 汽车空调有
5、关的热工基础知识,凝结(冷凝):由气(汽)态 (相)变为液态(相)的过程。 凝固(固化):由液态(相)变为固态(相)的过程。 蒸发:由液体表面发生的气(汽)化过程 沸腾:由液体内外同时发生气(汽)化的过程。,2.2 汽车空调有关的热工基础知识,气体的可压缩性: 气体物质都具有可压缩性。即当对其压缩时,气体的体积会缩小,气体的压力和温度会升高;相反,当气体的压力大于外部压力时,气体就会膨胀,当气体膨胀时(体积增大),气体的压力和温度会降低。对于大部分单原子气体和部分双原子气体,其体积、压力、温度三个参数之间遵从以下关系: pV=mRT 或 pv =RT 。 此称为状态方程。 R:气体常数,与气体
6、种类有关; m:气体质量; v:气体比容,即1kg质量气体所具有的体积。,2.2 汽车空调有关的热工基础知识,2.2.2、自然界能量的几种形式 自然界的能量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热能:物质因其分子运动所具有的能量。 机械能:物质因宏观运动所具有的能量。 电能:物质内部电荷移动所产生的能量。 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 原子(核)能:物质原子内部所具有的能量。 由光或电磁波传播的能量。,2.2 汽车空调有关的热工基础知识,几种形式的能量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热力学就是专门研究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一门学科。 在热力学中把在热、功转化过程中起承载和传递能量的工作(媒介)物质简称为
7、工质。,2.2 汽车空调有关的热工基础知识,2.2.3、状态参数、热力过程、热力循环 状态参数:表示工质所处热力状态的物理参数。如温度,压力,密度等。 热力过程:若工质从一个热力状态经过了一系列的连续变化达到另一个热力状态,则称工质经历了一个热力过程。 热力循环:一个热力系统经过了一系列的热力过程后又回到了原来的热力状态,则称该热力系统经历了一个热力循环。,2.2 汽车空调有关的热工基础知识,2.2.4、温度与温标 温度:物体冷热的程度(量度)。 温标:温度的标定方法。 常用的温标有三种: 摄氏温标;绝对温标;华氏温标,2.2 汽车空调有关的热工基础知识,(1)摄氏温标:以符号t表示,单位为。
8、 摄氏温标是取在标准大气压下(760mmHg,即1.01325 105 Pa),冰的熔点为0,水的沸点为100,将这两点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为1 。,2.2 汽车空调有关的热工基础知识,(2)绝对温标:以符号T表示,单位为K。 绝对温标也称热力学温标或开氏温标。是取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273.15K,其分度间隔与摄氏温度相同,即绝对温度1K相当于摄氏温度1 。绝对零度是低温的极限温度,能够无限接近,但不能达到。,2.2 汽车空调有关的热工基础知识,(3)华氏温标:单位为F 华氏温标是取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 F,水的沸点为212 F,两点之间分为180等份,每一等分间隔为
9、1 F。,2.2 汽车空调有关的热工基础知识,三种温标之间的换算关系: 绝对温度T (K)=摄氏温度t+273.15 摄氏温度t()= 5/9 (华氏温度( F)-32) 华氏温度( F)=9/5摄氏温度t()+32,2.2 汽车空调有关的热工基础知识,2.2.5、压力 定义: 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力。符号用p表示。 压力的表示方法有三种: (1)绝对压力:相对于绝对真空的压力。 (2)表压力:绝对压力高于大气压力的部分。 (3)真空度:绝对压力低于大气压力的部分。,2.2 汽车空调有关的热工基础知识,压力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Pa、KPa、MPa、bar(现已不用) 工程单位制:kgf/cm2
10、,也称工程大气压。 英制单位: Ib/in2 换算关系: 1 bar = 1.02 kgf/cm2 =105 Pa= 100 KPa=0.1 MPa 1 kgf/cm2 = 0.9806105 Pa = 0.9806 bar =98.06 KPa 1 MPa =1106 Pa=1000 KPa =10.2 kgf/cm2 1 kgf/cm2 = 14.22 Ib/in2 目前我们国家标准已规定压力单位全部采用国际单位制。但日常生活中,工程单位制还在继续使用。,2.2 汽车空调有关的热工基础知识,2.2.6、质量体积与密度 (1)质量体积(比容):单位质量物质所具有的体积大小。用v表示。单位 m
11、3/kg。 (2)密度:单位体积内所具有的物质质量。用表示。单位 kg/m3。 ; ,2.2 汽车空调有关的热工基础知识,2.2.、汽化与冷凝 (1)气(汽)化:由液态(相)变为气(汽)态(相)的过程。 (2)凝结(冷凝):由气态(相)变为液(汽)态(相)的过程。,2.2 汽车空调有关的热工基础知识,2.2.8、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 当把一种可以蒸发的液体(譬如水、制冷剂等)放在一密闭容器内并对其加热,则其中的一部分液体就会变成蒸气;当继续加热,容器内的蒸气就会逐渐增加,容器内的压力也会增加,而容器内液体量则相应减少,如果此时保持温度不变,则容器内的蒸气量和液体量也将保持不变,容器内的压力也将保
12、持不变;,2.2 汽车空调有关的热工基础知识,反之,当对容器进行冷却时,其中的一部分蒸气又会凝结成液体(温度不变),容器内的压力也会降低。在这种液体和蒸气处于共存的状态时,液体和蒸气是可以彼此相互转换的。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只要温度不再变化,容器中的蒸气量和液体量都不会改变。处于这种状态的液体叫饱和液体,而这种状态下的蒸气则叫饱和蒸气。汽化过程中,由饱和液体和饱和蒸气组成的混合物称为饱和湿蒸气,简称湿蒸气。,2.2 汽车空调有关的热工基础知识,饱和蒸气的温度叫作饱和温度;饱和蒸气的压力叫饱和压力。饱和蒸气的温度和压力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即压力越高温度也越高。 通常所说的沸点就是指液体在一个大气压下
13、的饱和温度。 对于不同的液体,在同一压力下,它的饱和温度也是不同的。,2.2 汽车空调有关的热工基础知识,干饱和蒸气:当在某一温度时,容器内的液体正好全部蒸发为蒸气,这种状态下的蒸气就称为干饱和蒸气。 过热蒸汽:与饱和蒸汽具有相同压力,但比饱和蒸气温度更高的蒸气。,2.2 汽车空调有关的热工基础知识,2.2.9、热量与热容 (1)热量: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能的多少称为热量.热量是热能的度量。单位为焦耳(J)或千焦耳(KJ)。过去工程单位中采用卡(cal)、千卡(kcal)作单位。,2.2 汽车空调有关的热工基础知识,(2)热的传递方式: 热传导:热量在物体内部由高温点向低温点的传递。 热对流:热
14、量依赖液体或气体的流动而产生的传递。 热辐射:发热源不依赖于任何物质或物体而直接向周围或空间散发热量。,2.2 汽车空调有关的热工基础知识,(3)热容和比热容: 使物体的温度变化1(K)所需要的热量称为热容。使单位质量(1kg)物体的温度变化1(K)所需要的热量称为比热容。,2.2 汽车空调有关的热工基础知识,2.2.10、显热与潜热 (1)显热: 使物质只发生温度变化而不发生形态变化(相变)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潜热: 使物质只发生形态变化(相变) 而不发生温度变化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2.2 汽车空调有关的热工基础知识,2.2.11、节流 流体(液体或气体)在流动过程当中,因流通截面
15、的突然缩小使得压力下降,在此过程中与外界没有功的交换,由于时间很短也可以看作没有热的交换,只是使得流体(工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节流。,2.2 汽车空调有关的热工基础知识,2.2.12、熵和温-熵图 (1)熵的定义: dS = dQ/ T 或:ds = dq/T (对1 kg 工质而言) 在热力学里面,熵也被定义为一个状态参数 (2)温熵图:以熵为横坐标,以温度为纵坐标的坐标图。 在温熵图上,等温蒸发过程是一条水平线;而没有任何热量交换的热力过程都是垂直线。热量可以用温熵图上的面积表示。,2.2 汽车空调有关的热工基础知识,2.2.13、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能和机械能可以相互转换,产生
16、一定量的机械能,必然消耗与之相当量的热能。 热能向机械能的转换是以工质的膨胀为条件的。,2.2 汽车空调有关的热工基础知识,2.2.14、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能可以自发地(无条件地)从高温向低温传播,但不能自发地从低温向高温传播。 要使得热能从低温向高温传递,必须消耗其它形式的能量。,2.2 汽车空调有关的热工基础知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 热能不可能全部转换为机械功。总要有一部分热量放出给温度较低的环境。 两种表述可以互为证明。,2.2 汽车空调有关的热工基础知识,制冷系统中,冷区域的热量不能自发的向温度高的区域(外部环境)放热,要实现由低温区域向高温区域(环境)的热量传递,制冷机(压
17、缩机) 就必须消耗机械功以此作为由低温向高温传递热量的代价。,2.2 汽车空调有关的热工基础知识,所以汽车空调的制冷系统就是一种以由外界(汽车发动机)对制冷系统输入机械功为代价来实现从温度较低区域(车内)“拿出”热能而释放到温度较高的车外环境当中、从而使车内的温度降低到环境温度以下并维持较低温度的能量转换装置。 任何制冷方式都需要消耗机械功。,2.2 汽车空调有关的热工基础知识,2.2.15、制冷能力与制冷负荷 (1)制冷能力:制冷机单位时间内能够从低温区域转移出的热量(制冷量)。单位:J/h、kJ/h。 (2)制冷负荷:单位时间内需要从低温区域转移出的热量。单位:J/h、KJ/h。,2.3
18、制冷剂,2.3.1、制冷剂的定义 制冷系统中用于转换、输送热量并循环流动的工作(媒介)物质(工质)称为制冷剂。日常人们习惯称之为冷媒。,2.3 制冷剂,2.3.2、制冷剂的性能特点及对制冷剂的要求。 (1)必须是易于汽化和蒸发的物质; (2)蒸发时的潜热要大; (3)不易燃烧和爆炸; (4)对人体无害。又有特殊气味,以便查漏; (5)化学性能稳定,对金属、橡胶和润滑油无明显腐蚀; (6)蒸发压力应比大气压力高,防止空气进入系统。,学名氟里昂,是英文词freon音译。国际上用R12来表示。R是Refrigerant(制冷剂)的第一个字母。数字1表示是由甲烷衍生,第二位数字2表示氟的原子个数。在美
19、国也称F12。R12的分子式是CF2CI2,化学名称是二氟二氯甲烷。 R12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相对密度约为空气的4.18倍。在正常大气压下, R12的蒸发温度(沸点)为-29.8,凝固点为-158 。,1、R12制冷剂,R12渗透力极强。由于其无色、无味,泄露时不易发现,需要用专门的仪器进行检测。 R12化学性能稳定。不易燃烧,与空气混合时不爆炸,对人体无毒害。但与火焰接触时会分解为有毒的气体。 R12能与冷冻机油完全互溶。但与水几乎互不相溶。,1、R12制冷剂,以前汽车空调系统大多采用R12作为制冷剂。 但是由于R12制冷剂泄漏后进入大气中会破坏地球的臭氧保护层,危害人类的健
20、康和生存环境,引起地球的温室效应,因此这种制冷剂已列为淘汰产品,被R134a所取代。 国家规定:2000年以后生产的新车,不准使用R12作为汽车空调的制冷剂。,1、R12制冷剂,R134a属于HFC(氢氟化碳,hydro fluoro carbon)类制冷剂,故也有写作HFC134a,其分子式是CH2FCF3。化学名称为四氟乙烷。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标准(在一个大气压下)蒸发温度为-26.18 。 与R12相比,R134a具有良好的大气环境特性,臭氧层破坏系数(ODP)为0,对大气臭氧层无破坏作用;温室效应比R12小,是R12的1/10。 R134a蒸发潜热高,比定压热容大,具有较好的
21、制冷能力;粘度较低,流动性好;其分子直径接近R12,制冷剂渗透少;饱和蒸气压力与R12接近;导热系数较高,热传导效果好。,2、R134a制冷剂,R134a化学性质稳定,安全性高、不易燃、不爆炸、无毒,无刺激性和腐蚀性。对金属的腐蚀性小,不溶于水,但也不溶于矿物油。故空调使用R134a制冷剂后,需要选用适合的润滑油。 R134a虽然无毒性,但是在泄漏的环境中遇到明火时,会产生氢氟酸,对人体健康有害,也会腐蚀空调系统的一些零部件。另外R134a的全球变暖潜能值GWP(Global Warming Potential)为1200,仍比较大。故制冷界认为R134a也还不是最适宜的制冷剂。最好使用天然制
22、冷剂。,2、R134a制冷剂,(1)R134a和R12不能互换。两种系统的压缩机、润滑油、冷凝器软管结构和密封材料等都互不兼容。如果互换将产生交叉感染,且有可能损坏空调压缩机。,2.3 制冷剂,2.3.3、使用与维修的注意事项,(2)两种系统的润滑油不同。使用R-134a制冷剂的系统必须使用专用合成型润滑油。如果错加R12的压缩机润滑油到R134a的系统中,将会造成润滑油不能随制冷剂返回压缩机,导致R134a泡沫化使压缩机卡死。,2.3 制冷剂,R134a及其润滑油PAG极易吸水,只有在装配时,才可打开干燥器及空调压缩机防尘盖,并随即连接管道,如果作业中断,应立即装上防尘盖,以杜绝水汽侵入。,
23、2.3 制冷剂,(3)R12、R134a两种系统的密封材料不同。如果R134a制冷系统不慎使用R12系统的密封件,密封件很快就会起泡发胀,导致系统泄漏。,2.3 制冷剂,(4) R12、R134a两种系统的的抽注设备不可混用或通用。两个系统的检修接头螺纹不同,R134a空调系统管道接口全部采用公制,以防止与R12系统误装或交叉感染。而且R134a系统专用抽注设备有防止真空泵内油液进入空调系统的功能。,2.3 制冷剂,(5)R134a和R12两种系统的检漏工具及维修工具不同。R12系统的检漏设备主要是探测氯分子的卤素灯,它对R12制冷剂敏感。但由于R134a中不含氯,所以不能用。R134a系统需
24、使用R134a专用的检漏工具。 R134a空调系统修理工具全部采用公制(而R12空调系统则采用英制)。,2.3 制冷剂,(6)装制冷剂的钢瓶必须经过检验,确保其安全性;钢瓶不能被撞击,不得受太阳直射。不用时封盖完好,以防泄漏。 (7)应避免制冷剂接触皮肤,更不能触及眼睛。 (8)发现大量泄漏时,必须及时通风换气。否则会导致人的窒息。,2.3 制冷剂,2.4 冷冻机油,2.4.1、冷冻机油的作用 1、润滑作用 压缩机是高速运动的机器,轴承、活塞、活塞环、连杆曲轴等零件表面需要润滑,减少阻力和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功耗,提高制冷系数。,2.4.1、冷冻机油的作用,2、密封作用 汽车使用的压缩机都
25、是半封闭式,在压缩机输入轴需油封来密封 ,防止制冷剂泄漏。有润滑油,油封才起作用 。同时活塞环上的润滑油,不仅起减摩作用,而且起密封被压缩制冷剂的作用 。,2.4.1、冷冻机油的作用,3、冷却作用 运动的摩擦表面 ,产生高温,需用冷冻油来冷却,冷冻油冷确不足,会引起压缩机温度过热,排气压力过高,降低制冷系数甚至烧坏压缩机。 4、降低压缩机噪声。,2.4.2、使用冷冻机油的注意事项,使用冷冻机油注意事项: (1)不同牌号冷冻油不能混合使用,否则会引起变质 (2)冷冻油极易吸水,所以使用后的冷冻油瓶应该马上拧紧。 (3)不能使用变质的冷冻油。,2.4.2、使用冷冻机油的注意事项,(4)冷冻油是不制
26、冷的,还会妨害热交换器的换热性能,所以只允许加到规定的用量,决不允许过量使用。 (5) 应使用与所用制冷剂相匹配的冷冻机油。(如奇瑞车使用的制冷剂为R134A,冷冻油的牌号为: SP10 或 PAG,属合成聚烷甘醇。),2.4.3、对冷冻机油的要求,(1)即使被制冷剂溶解,也要有一定粘度,能形成油膜; (2) 与制冷剂、有机材料和金属等在高温或低温下接触也不应起反应,其热力性能和化学性能稳定; (3)在制冷循环的低温部位不应有结晶状的石蜡分离、析出或凝固,保持制冷剂的正常流动。 (4)水量极少或不含水; (5) 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2.5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基本组成 及工作原理,2.5.1、
27、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基本组成,汽车空调制冷系统主要部件,2.5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基本组成 及工作原理,汽车空调制冷系统主要由五种部件组成: 空调压缩机 冷凝器 蒸发器 节流减压元件(孔管或膨胀阀) 积累器或储液干燥器。 这些部件通过连接成空调系统,连接管路包括: 高压蒸气管路、高压液体管路和低压蒸气管路。,冷凝器,压缩机,蒸发器,储液干燥器,膨胀阀,低压侧,高压侧,需要被冷却的热空气,被冷却后的新鲜空气,冷却用空气,风扇,制冷系统制冷剂及 冷热空气流动方向,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工作原理图,2.5 .2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制冷系统热力循环图,冷凝放热过程: 经过冷凝器散热,热量被排到车厢外的
28、大气中,使制冷剂冷却到液化点变成高压液体;,节流膨胀过程: 制冷剂流经膨胀阀之后,其压力下降,变为低压低温液体(雾状液体);,蒸发吸热过程: 在蒸发器内,低压液体吸收热量而蒸发为低压蒸气,车厢内热而湿的空气在蒸发器外面流过,碰到冰冷的金属管芯和传热片,空气聚冷下来,空气中的水气被凝结附在金属壁而往下流,冷而干的空气经风机被送入车内。,从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剂,经过回气管,从空调压缩机的吸气口进入压缩机,就这样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压缩过程: 来自于蒸发器的气态制冷剂在经过压缩机压缩后,温度和压力均上升,变为高压高温蒸气;,制冷剂的压缩、冷凝(放热)、节流膨胀和蒸发(吸热),是汽车空调的基本热力过程
29、, 汽车空调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空调系统内的制冷剂的蒸发(汽化)与冷凝(液化)来吸收或放出热量从而实现制冷效果的。 由于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区域向高温区域传递,而制冷的效果却是将低温区域(车内)的热量转移到高温区域(车外),所以这种制冷效果必须以压缩机消耗外部机械功为代价。,空调制冷系统中各组件的作用,在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工作时,制冷剂在空调压缩机的驱动下,沿空调系统管道不停地循环流动,在蒸发器吸收热量,在冷凝器散发热量,承担“运送热能”的任务。空调制冷剂途径不同的区域,其热力状态随之变化。制冷剂是制冷循环的媒介工作物质,是空调制冷系统的“血液”。,空调制冷系统中各组件的作用,空调压缩机从蒸发器
30、中吸入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并将其压缩为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后送入冷凝器进行液化冷凝放热。压缩机的泵吸和压缩作用推动促使制冷剂在制冷系统内部循环流动。如果没有压缩机,制冷剂就根本不能在系统内循环流动。压缩机是空调制冷系统的“心脏”。,空调制冷系统中各组件的作用,由于节流元件的节流效应,使得来自与冷凝器的制冷剂进入蒸发器时的流量被大大限制,从而在节流元件前后产生很大的压力差,经过节流元件后,中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变为低温低压的雾状制冷剂液体。,空调制冷系统中各组件的作用,如果没有压缩机的压缩泵入作用及节流元件的限制流出作用,冷凝器中的制冷剂压力和温度就不可能升高,温度不高于外部环境温度,制冷剂所携
31、带的热量就不能散发到外界大气中。,空调制冷系统中各组件的作用,如果没有压缩机的抽吸作用及节流元件的限制流入作用,蒸发器中的制冷剂压力和温度就不可能降低,液态制冷剂就不能在蒸发器中蒸发吸热,没有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蒸发吸热,车内的空气就不能被冷却,从而就不能实现制冷的效果。 如果没有节流元件,制冷剂只能在压缩机的推动下在系统内畅通无阻地简单流动。,空调制冷系统中各组件的作用,蒸发器和冷凝器都是热交换器。通过蒸发器,车内空气与蒸发器内的制冷剂发生热交换,车内空气中的热量被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吸收,使车内空气变晾。 通过冷凝器,高温高压的制冷剂与车外空气发生热交换,高温高压制冷剂所携带的热量散发到车外空气中
32、,使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被冷却为中温高压制冷剂液体。,汽车空调回路中,制冷剂压力高的一段,叫做高压侧;制冷剂压力较低的一段,叫做低压侧。 在空调维修中,熟悉了解管路内正确的压力参数,对故障诊断过程非常重要。 (1)高压侧包括:空调压缩机输出端、高压管路、冷凝器、储液干燥器和液体管路,正常压力范围为1.02.0MPa。 (2)低压侧包括:蒸发器、积累器、回气管路、空调压缩机输入侧和空调压缩机油池,正常压力范围为:0.10.3MPa。 (3)压缩机是空调系统高、低压侧的分界点。 (4)减压元件(膨胀阀或孔管)是高、低压的另一个分界点。,空调制冷系统中各部位的制冷剂压力值,( 以奇瑞车为例 ),按照所
33、用减压节流元件不同,汽车空调通常可分为两种系统: 膨胀节流管系统 恒温膨胀阀系统,2.5.3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类型,膨胀节流管系统,1-空调压缩机;2-电磁离合器;3-膨胀节流管; 4-集液器;5-冷凝器;6-蒸发器,2.5.3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类型,节流管式,B-压力开关;C-冷凝器 D-高压侧维修阀;E-节流管; F-蒸发器;G-压力开关; H-低压侧维修阀;I-累积器,恒温膨胀阀系统,1-空调压缩机;2-电磁离合器;3-恒温膨胀阀;4-远程感温包; 5-冷凝器;6-蒸发器;7-储液干燥器;8-视镜,2.5.3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类型,膨胀阀式(H型膨胀阀),冷凝器,压缩机,蒸发器,储
34、液干燥器,膨胀阀,低压侧,高压侧,需要被冷却的热空气,被冷却后的新鲜空气,冷却用空气,风扇,按照汽车空调制冷系统温度控制方式的不同,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利用压缩机电磁离合器的通、断控制压缩机是否工作,从而达到控制蒸发器温度的目的。特点是压缩机间断运行。这种系统称作循环离合器系统(CC系统,CC:Cycling Clutch)。 另一类是通过控制蒸发器内的压力,以达到控制蒸发器的温度。这种系统称作蒸发器压力控制系统,又称传统空调系统,它是根据制冷剂的饱和温度和压力相对应的性质,用控制蒸发器出口压力的方法来控制其表面温度。特点是压缩机持续不间断运行。,2.5.3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
35、的类型,以上两类系统虽然控制制冷温度的方式不同,但基本目的是相同的。即要将蒸发器的温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通过控制蒸发器内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既要保证蒸发器不结冰,又要保证有好的制冷效率。 降低蒸发器内的压力,就降低了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内的沸点温度,也就降低了蒸发器的表面温度。若蒸发器表面温度过低,就容易结冰。 下面介绍以下各类系统的控制特点:,1.循环离合器系统,特点是空调压缩机间断运转,通过压力开关或温度开关控制压缩机的工作。这种系统按照所用节流元件的不同又分为: (1)循环离合器膨胀阀系统(CCTXV)。 (CCTXV:Cycling Clutch Thermal eXpand Val
36、ve ) (2)循环离合器孔管系统(CCOT)。 (CCOT:Cycling Clutch Orifice Tube),(1)循环离合器膨胀阀系统(CCTXV),该系统采用膨胀阀作为节流膨胀元件。利用蒸发器表面温度开关控制空调压缩机的停、转。温控开关装在蒸发器上或风箱内。膨胀阀的开度受蒸发器出口制冷剂温度控制。,安装膨胀阀的循环离合器系统,空调压缩机,恒温开关,蒸发器,储液干燥器,膨胀阀,冷凝器,电磁离合器,接电源,CCOT系统还可以细分为压力开关控制和恒温开关控制两种方式。,(2)循环离合器孔管系统(CCOT),压力开关控制方式,空调压缩机,压力开关 (一般在138193kPa时断开; 在2
37、83351kPa时闭合),蒸发器,孔管,冷凝器,电磁离合器,接电源,积累器(气液分离器),制冷剂的饱和温度和压力都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控制了蒸发器内制冷剂的压力也就控制了蒸发器(内制冷剂)的温度。 在积累器上安装压力开关,利用压力开关控制空调压缩机的开、停,使蒸发器保持正常的工作压力。 在压力开关内有一膜片,与触点相连。 当作用于膜片上的压力低于设定值时,触点断开,切断至电磁离合器的电路,空调压缩机停转; 当作用于压力开关膜片上的压力提高到设定值时,触点闭合,接通蓄电池至电磁离合器的电路,空调压缩机启动运行。,当蒸发器温度上升时,恒温开关触点闭合,从而接通空调压缩机电磁离合器至蓄电池的电路,空调压缩机运转,开始制冷;当蒸发器温度下降时,恒温开关触点断开,切断电磁离合器的电路,空调压缩机停转,停止制冷。空调压缩机的工作始终受恒温开关的控制。 压缩机高压侧低压开关起到保护压缩机的作用。当压缩机出口制冷剂压力低于设定值时,停止压缩机,避免压缩机在缺少制冷剂的情况下运行。,恒温开关控制方式,空调压缩机,恒温开关,蒸发器,孔管,冷凝器,电磁离合器,接电源,积累器,9-压缩机高压侧低压开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内控平台管理办法
- 内部配套管理办法
- 军功认定管理办法
- 军队党费管理办法
- 农产销售管理办法
- 农村供暖管理办法
- 农村宽带管理办法
- 农村管理办法试行
- 农网抢修管理办法
- 农行支行管理办法
- 投资合作协议及投资细则说明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答案(3套涵盖95-试题)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 闺蜜合同协议书模板模板
- 2025年金华市警示教育基地管理中心选调考试笔试试题
- 全国集体荒地管理办法
- 2025年中国医疗建筑工程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分析及发展前景趋势预测报告
- 教师招聘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远海运集团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2025年贵州省中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山东济南属国有企业招聘笔试题库2025
- 企业IT桌面运维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