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等级体系.ppt_第1页
城市的等级体系.ppt_第2页
城市的等级体系.ppt_第3页
城市的等级体系.ppt_第4页
城市的等级体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a,1,二、 城市空间结构,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定义:,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模式:,a,2,二、 城市空间结构,(1)经济因素,(2)社会因素,(3)历史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影响租金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 ; 距离市中心远近。,收入、知名度、种族或宗教,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a,3,下图为“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 距离关系图”,读图完成35题。,3.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最有可能是 (

2、 ) A.扇形模式 B.同心圆模式 C.楔形模式 D.多核心模式,B,a,4,下图为“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 距离关系图”,读图完成35题。,4.R1区域常住人口数量较少, 其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 ) A.交通通达度低 B.环境质量差 C.地租昂贵 D.服务设施差,C,a,5,下图为“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 距离关系图”,读图完成35题。,5.R3区域主要属 ( ) A.工业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绿化区,C,a,6,下图为“印度某城市东西剖面图”,显示了人口 密度与土地价格之间的相关关系。读图回答810题。,8.甲地区土地价格和 人口密度均很低,原因 是( ) A

3、.位于城市中心,往往为市政中心广场 B.距离城市中心近,不适应城市建设 C.位于城市边缘,基础设施不完善 D.位于郊区,只适于发展种植业,C,a,7,9.乙地区高土地价格、低人口密度,应属于( ) A.中心商务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下图为“印度某城市东西剖面图”,显示了人口 密度与土地价格之间的相关关系。读图回答810题。,A,a,8,10.丙地区是城市中 ( ) A.最普遍的类型 B.生态环境最佳 C.交通条件最佳 D.工业点最密集 解析 甲地区位于城市边缘,距离市中心远,加上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价格和人口密度均很低;乙地区地价最高,并位于城市中心,是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丙地

4、区地价较高,距离市中心不太远,是城市中的住宅区,是城市中分布最普遍 的用地类型。,下图为“印度某城市东西剖面图”,显示了人口 密度与土地价格之间的相关关系。读图回答810题。,A,a,9,定时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2009安徽文综)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完成12题。,1.中心商务区白天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 )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C,a,10,2.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 与夜间人口密度变

5、化的必备 条件是 ( )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定时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2009安徽文综)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完成12题。,B,a,11,三、 城市等级,1、城市等级的划分:,(1)城市等级划分依据:,(2)城市等级划分类型:,2、城市的服务范围:,(1)城市服务范围:,(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城市人口规模,集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该城市本身 该城市附近的小城镇 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小城市

6、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相对较小; 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大、级别高,服务范围相对较大。,a,12,三、 城市等级,3、城市等级体系,(1)城市等级体系的构成:,(2)城市等级体系的嵌套规律:,在同一个区域中,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就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城市相距较远; 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城市相距较近。,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a,13,三、 城市等级,4、城市等级体系的几个注意点:,(1) 等级高的城市具有的职能,等级低的不一定具有。,(2) 同一个区域内,等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不同等级城市的

7、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3) 同一个区域内,等级是变化的,但变化是有条件的。,a,14,三、 城市等级,4、影响城市等级的变化的因素。,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服务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捷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相反,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a,15,1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 别高,服务的范围相对较大;而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

8、务范围较 小。等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a,16,门槛: 又称门槛人口,是某一级中心地正常存在所必需的服务范围或服务人数。 服务人数低于门槛,中心地难以正常运行; 服务人数高于门槛,中心地就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润。 服务人口大于门槛人口就赢利,服务人口低于门槛人口就亏本,服务人口等于门槛人口就保本。,a,17,题组二:城市的不同等级 读右图,完成34题。 3.图中显示的地理含义是 ( ) A.聚落人口规模越大,其数量就会越多 B.聚落人口规模越小,其数量就会越少 C.城市人口在16万人时,城市数量最多 D.城市人口在32万人时,城市数量最多 解析 由图可知,城

9、市人口在16万人时,城市数 量最多,其他规模城市数量都比16万人时城市数 量少。,C,a,18,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城市规模和城市数量呈正相关 B.等级高的城市,多位于城市群的边缘地带 C.合理的城市体系结构有利于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 D.城市规模等级模型呈倒金字塔形 解析 等级高的城市,多位于城市群的中心地带; 由上题可知,A、D项错误;合理的城市体系结构有 利于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C,题组二:城市的不同等级 读右图,完成34题。,a,19,考点三、城市区位因素,a,20,城市区位因素,自然 条件,地形,气候,河流,平原地区 热带地区的高原 山区的沿河谷地,气温、降水适中的

10、中纬度地区,水运起点或终点 两条河的汇合处 河口位置或河流下游 河流弯曲较大处、河心岛,a,21,社会 经济 条件,自然资源:多为资源型城市,如:攀枝花、包头、鞍山;大庆、玉门、克拉玛依、阿伯丁;伯明翰、曼彻斯特、匹兹堡、大同、抚顺、开滦;约翰内斯堡等,交通:(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我国北方的城市多位于大道交汇处(如邯郸);南方多位于河流交汇处(如:武汉、重庆、宜宾);铁路枢纽(如:石家庄、郑州、蚌埠、宝鸡、株洲)。,政治、军事、宗教: (政治中心:雅典、罗马、西安、洛阳、杭州、合肥、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伊斯兰堡;宗教: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拉萨),科技和旅游(筑波、硅谷;

11、桂林、张家界)。,城市区位因素,a,22,1、试从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分析武汉市发展的条件,a,23,一、自然因素 1、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基础好. 2、武汉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适中,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3、武汉市地处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河流径流量丰富,为武汉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另一方面,河流交汇处,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这里聚集、中转。,a,24,二、经济因素 1、靠近大冶铁矿,利于发展钢铁工业。 2、交通发达.位于河流的交汇处,有发达的内河航运,同时京广线通过,带动了武汉的发展。 3、近年来武汉发展高科技,拟建成我国的“光谷”之一,旅游业也日益发达,三峡工程的建设更为武汉发展注入活力。 三、社会因素 武汉是湖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a,25,2、分析评价天津市的城市区位因素。,自然因素: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地势平坦; 地处温带季风气候,气温适中,降水适宜,雨热同期; 地处海河五大支流交汇处,一方面为天津生产、生活提供水源,另一方面河流交汇处,便于运输(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