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瑶医药概论,前言,一、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 瑶医药发展史 第二章 瑶医医道纲纪 第三章 瑶医生道基础 第四章 瑶医病道基础 第五章 瑶医诊道基础 第六章 瑶医治道基础,第七章 瑶医药道基础 第八章 瑶医方道基础 第九章 瑶医中道基础 第十章 瑶医神气道概述 第十一章 瑶医打道基础,1.知识目标 在了解瑶医药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瑶医学的基本特点、瑶医的基本思维方法、瑶医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熟悉其理论及知识在临床中的指导作用;了解瑶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瑶医经络学说及瑶医中道思想。,2.能力目标 在具备中医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瑶医学的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具备运用瑶医药知识
2、和技能进行防病治病的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二、课程目标,瑶医药发展史,瑶医药学院 谢阳姣,第一章,电话QQ:524598948 微信:heziyao221931,早期瑶医药经验,瑶族发展历史,瑶医药发展史,瑶医药发展现状,4,01,瑶族发展历史,起源,瑶族人群DNA抽样调查研究证明,瑶族来源于古代九黎和三苗,是从九黎部落和其后三苗部落发展而来的,距今约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实际上,现在的瑶族是蚩尤九黎集团成员的后裔与湘江、资江、沅江及洞庭湖地区的土著民族融合而形成的民族。,起源,根据尚书与国语等多种古籍及其传、注记载,三苗出自九黎,而为九黎之后。九黎战败,族人流散,演变
3、为三苗。,但是也有学者提出异议,认为九黎和三苗并无渊源。,始祖蚩尤,与炎帝、黄帝并称中华文明三大始祖。中国古代九黎东夷的最高族长,瑶族和苗族的共同祖先。,另一种解释是,蚩尤是部落联盟军事首领的共同称号,因而既是炎帝后裔,又是两皞集团首领,也是九黎之君,后来三苗集团也加以袭用。,蚩尤,兴农耕、冶铜铁、制五兵、创百艺、明天道、理教化,为中国早期文明的形成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由于蚩尤善耕,使阳谷成为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近几年,一批国内权威专家经考证历史文献,认为蚩尤曾生活在山东、河南、河北交界地带。考古发掘资料和民俗文化资料,认为阳谷曾经是蚩尤九黎族活动的中心区域,当然也是蚩尤埋葬之地。
4、,始祖传说,传说瑶族远祖叫盘瓠,是一只五彩斑斓的龙犬,故瑶族崇拜狗为神,忌食狗肉,好五色衣服。,始祖传说,盘瓠实为犬神,是披着犬服的人。白天是犬、夜晚脱掉衣服成为人。后因其犬服被其妻收走,因此未再变回犬。因为其赫赫战功,所以被封为盘王。,盘瓠是古时候的平王时期,守伏在王座旁的龙犬,当时平王受高王侵犯,盘瓠立下战功,杀死了高王,所以受到平王重视,并成为了他的附马。,发展和变迁,瑶族迁徙和分布图 (中国境内),瑶族迁徙和分布图(向国外迁徒),命运转折点涿鹿之战,蚩尤九黎族向 北发展,与黄帝和炎帝部落争夺适于牧猎和浅耕的地带,在涿鹿之野(即浊陆,今太行山与泰山之间古河流域冲积的广阔原野)展开长期争战
5、。 蚩尤族勇猛凶悍,擅长战事,先驱逐炎帝部族,后又乘势北进涿鹿(在今河北境), 攻击黄帝部族。后炎黄联手,击败蚩尤,最终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的那场殊死战役中将其擒杀。取得战争胜利的部落联盟首领黄帝,成为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涿鹿之战之影响,涿鹿之战对于古代华夏民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涿鹿之战对于蚩尤的后裔来说,却是命运的转折点,灾难的开始。这场战役开启了他们上千年被驱逐而不断逃亡的屈辱历史。也造就了现如今瑶族山地民族的特性。,蚩尤逐鹿中原显示的威力,使其成为战争的同义词,尊之者以为战神,斥之者以为祸首。,瑶族概况,瑶族是个多族系的民族,自称为“尤人”,此外,瑶族自称
6、还有勉、优勉、金门、史门、敏、标敏、布努、布诺等60余种。瑶族他称多达390余种,命名方式五花八门。,以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分:盘瑶、盘王瑶、盘古瑶、布努瑶、唐王瑶、山公瑶、猴瑶等。,以服饰的颜色特点分:红瑶、白瑶、花衣瑶、白裤瑶、黑瑶、青瑶、青裤瑶等。,瑶族概况,以头饰的特点分:有板瑶、顶板瑶、尖头瑶、角瑶、笠头瑶等。,以头发式样分:有背发瑶、背髻瑶、梳瑶、涂头瑶等。,以居住地域分:有高山瑶、深山瑶、半山瑶、峒瑶、平川瑶等。,以常住地名分:有道州瑶、常宁瑶、金秀瑶、七都瑶、连山瑶、 双平瑶等。,以主要经济特点分:有砍山瑶、过山瑶、韭菜瑶、茶山瑶等。,目前,根据语言主要划分为:盘瑶、布努瑶、茶山
7、瑶、平地瑶四大支系。,盘瑶,布努瑶,茶山瑶,平地瑶,瑶族人口,国内总人口279.6万。,总人口70万,(其中:越南54万,85%) 分布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美国、加拿大、法国。,金秀瑶族人口分布,图腾,宗教信仰,瑶族的宗教信仰比较复杂,有些地区原始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或图腾崇拜占有一定地位;有些地区则主要信奉巫教和道教。,道教对瑶族的影响很大,凡属丧葬一套祭祀仪式,基本上按道教法旨进行,只是其中掺杂了一些民族原始宗教的内容。,民俗和礼仪,女性为尊的民族,去别人家要先与女主人打招呼。,好客的民族。,盐在瑶族中是请道公、至亲的大礼,俗叫盐信。凡接到盐信者,无论有多重要的事都得丢开,按时赴约。,
8、尊老爱幼的民族。,火塘是瑶族家庭的核心,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膛,不能用脚踩,火塘内的柴火忌讳倒着烧。,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贮放家具等器物及圈养牛、猪等,居住面距地面若干米。通风、采光、照明功能良好,可有效地防避瘴气,抵御野兽蛇虫袭击,减少风湿病的发生,在岭南地区极具适用性。,居住习俗干栏建筑,其它习俗端午药市,重要节日,讨念拜: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七日举行,对一个拯救 了族人的姑娘的祭拜。,达努节:农历的五月二十九日举行,为纪念始祖密洛陀。,盘王节:是瑶族最为盛大的节日,节日时间为农历十月 十六日。,瑶族大小节日近30种,其中最隆重的有“勉”支的盘 王节,“布努”支的达努节等。,成人礼
9、度戒,是瑶族男人的成人仪式,是瑶族特有一种习俗,是瑶族男人成长程中不可少的神圣一课,比娶新嫁女还要隆重。,本节小结,瑶族起源,发展和变迁,瑶族族系划分,瑶族人口和分布,宗教和图腾,民俗和礼仪,节气文化,05,06,07,03,01,04,02,思考,瑶医药发展史,02,概念,瑶医药是瑶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长期与疾病作斗争形成的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经验总结,包括诊疗经验和用药经验两部分。瑶医药学属传统医学范畴,也是我国少数民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瑶医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医药理论体系和诊疗技术体系,具有区别于其它医学的重要特征。,起源,没有专门的典籍进行记载。,历史上最早记载瑶族利用草
10、木的首推后汉书南蛮传,最古老的医学帛书五十二病方记载有瑶族特色的熏洗方八首。(西汉文物),宋代记载增多,如图经本草称砂仁“今唯岭南山泽间有之” 。 梦溪笔谈中记载灵香草“唐人谓之玲玲香,亦谓玲子香”,发展历程,一、自然存在时期(远古1949年),巫、医合体。,师传徒,父传子,母传女的口传方式进行传承。,逐步形成瑶族诊、冶、养的医药体系。,发展历程,二、迅速发展时期(19491985年),初步整理形成瑶医药理论,进行相关科学研究,并出版相关著作加以论述和传播 。,发展历程,三、繁荣昌盛时期(1985),各瑶医研究机构、瑶医医院、瑶医教育机构等相继成立,对瑶医药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挖掘和研究,并结合现
11、代技术,促进其创新发展。,特性,巫医合体、药食同源、摄生防病。,诊至简、治无痛、医不贵、药灵验、效快捷(简、便、廉、验、捷)。,善用生药。,医药一体; 防治一体化; 医护一体化; 医药与宗教结合; 医药与民俗结合;,本节小结,瑶医药概念,瑶药医起源,三个发展阶段,瑶医药特性,03,04,02,01,思考,发展现状,03,一、瑶医药学术体系的建立,(一)瑶医理论体系的建立,2001年12月,由覃迅云、李彤主编的中国第一本瑶医专著中国瑶医学出版,.形成了较系统的瑶医知识体系,奠定了瑶医学的理论体系。,实用瑶医学、观目诊病等著作的出版,使瑶医学的理论体系更趋完善。,瑶医理论体系的要点,生理病理理论:
12、三元和谐论、盈亏平衡论、气一万化论、心肾生死论、 鼻关总窍论、百体相寓论、证同疾异论、诸病入脉论。,一般病因水土与气候、饮食、劳累过度、房事不节、 先天 赋、虫兽伤害等 特殊病因痧气、瘴气、蛊、毒、风、痨、瘟疫、虚等。,诊法:强调数诊合参,有目诊、甲诊、手诊、头面诊、体相诊、 脉诊、手摸诊、试诊等。,病因,治疗原则:强调“祛因为要”、“风亏打盈”、“治求专方”、“恶 病不补”的原则。,病症分类:瑶医将病症分为痧症、瘴症、中蛊、中毒、中风、和痨 症六大类。,特色治法:针刺法、火攻疗法、发泡药罐疗法、刮推法、熏浴疗法、 芳香疗法、外敷药法等共三十多种。,(二)瑶药理论体系的建立,2001年12月中
13、国瑶医学出版; 2002年12月中国瑶药学出版; 2008年实用瑶药学出版; 2009年中国现代瑶药出版; 2014年广西瑶药材质量标准(第一卷)出版。,(三)标准体系的建立,2016年12月瑶医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瑶医常用病名命名和书写规范瑶医疾病四态分型规范发布实施;,2014年广西瑶药材质量标准(第一卷)出版;,2017年1月瑶医常用诊疗技术规范出版;,2016年12月,瑶医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出版;,目前,正承担4个医学标准的起草工作;以及承担广西瑶医药材质量标准第二卷部分药材的研究和起草工作。,二、瑶医药机构的建立和发展,1979年,金秀县人民政府成立瑶医药研究所; 1985年5月3
14、1日,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建立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 1986年,金秀瑶族自治县成立瑶医门诊部;,此后又建立了广西民族医药协会,柳州、百色地区相继成立了民族医药研究所,广西融水、金秀、大新、天等、龙州、环江、罗城、马山、隆林等县相继成立了民族医院。,PS:恭城瑶医医院将于今年10月动工起建,病床数300张;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将设瑶医病床200张。,1985年广西覃氏瑶医第十二代传人覃德坤先生,在大庆市成立了第一家个体民族诊所;1998年在原有诊所、门诊部的基础上成立了全国首家瑶医院大庆德坤瑶医特色医院,1999年在大庆德坤瑶医特色医院瑶医药研究所的基础上,经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认定又成立了
15、全国第一家省级瑶医药研究院黑龙江省德坤瑶医药研究院。 从此,瑶医药从民间个体化的、分散的小规模,形成了正规的医疗机构,瑶医药在社会上的影响大大提高。,三、瑶医药发掘整理研究,1986年6月1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少数民族医药古籍整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挂靠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1986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在南宁召开全区少数民族医药古籍普查整理工作会议,决定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全区少数民族医药人员进行普查登记,对民族医药的验方、单方、秘方及历史文物进行搜集整理。,(一 )瑶医的整理研究,1987年,编著了瑶医效方选编,介绍了瑶医治疗110多个病症的效方,基本弄清了瑶族聚居区药物资源情况
16、,翻译了多种瑶医常用药的瑶文名称,并按“以病统方”的方式,收集药方,并组织临床验证,对瑶医民间治疗疾病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整理。,截至1990年,已普查51个县,共登记壮瑶医药等民族医生3654人,收集民族民间医药验方、秘方11000多条,民族医药古籍手抄本197部。,翻译了1000多种瑶医常用药的瑶文名称,查清了104种瑶医传统常用药物“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的原植物,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提供了保障。,编著的广西瑶药选编收入瑶医常用的药物980余种,基本弄清了广西金秀县药物资源情况。,(二)瑶药的研究,四、瑶医药科研,从经验医学向实验医药学发展 各级科研项目:100多项 研
17、究论文:数百篇 植物标本:1000多种,2000余份。 壮瑶药制品:正骨水、云香精、三金片、玉叶解毒颗粒、百年乐、红枫片、圣堂山风湿跌打药酒、止血消炎生肌散、蛇伤丸、白带丸、疳积散、金秀绞股蓝茶等。,宋代瑶民对外(包括汉族等其他民族)出售灵香草、蜂蜡等药材产品,清代瑶族医生在我国南方各城镇行医卖药,现代瑶医覃迅云先生在全国多个城市建立瑶医医院,20世纪80年代以后,民族医药学术交流变得异常活跃。并有许多论文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进行交流。,2015年11月全国首届瑶医药学术会议在灌阳召开; 2016年11月,全国瑶医药学术交流会议在恭城召开。今年 拟在广东乳源召开。,五、瑶医药学术交流,六、瑶
18、医药教育,瑶医药的经验传承,历来靠口传心授,指药传授、指症传经,师带徒,父传子,母传女,世代相传.传承十分有限,甚至面临失传危险。,2010年4月29日上午,全国首家瑶医药学院在广西中医学院挂牌成立,我国有了培养瑶医药高级人才的高等院校。 2012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首次开办瑶医辅修专业。,七、瑶医药展望,尽管由于种种原因,瑶医药的发掘整理和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还落后于其他民族医药的研究,但是,随着人类社会对医药认识不断深入,天然药物愈来愈受到世人的青睐,这为以天然药物资源为本和具有独特治法疗效的瑶医药发挥其优势提供了机遇。,瑶医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独具特色的技法与奇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
19、迎,它的发展前景是十分令人鼓舞的。,本节小结,瑶医理论体系建立,瑶医药机构的建立和发展,瑶医药发掘整理研究,瑶医药科研,瑶医药学术交流,瑶医药教育,瑶医药展望,05,06,07,03,01,04,02,思考,早期瑶医药经验,04,古代发生在岭南地区,以发热、寒战,甚至昏迷、猝亡为主要表现的恶性传染病。,一、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一)对疾病的认识,岭南凡病皆谓之瘴。(毒气、湿毒之气) 产生原因:瘴疟之因,山岚溪涧,湿毒蒸酿之处,瑶族地区气候炎热,多雨潮湿,是瘴气形成的主要原因。,1.瘴,痧症,又名发痧、痧气、痧麻等。以全身胀累、头昏脑胀、胸腹烦闷、恶心、倦怠无力、胸背部透发痧点,甚则昏迷、四肢厥
20、冷、或吐或泻、或寒或热、或胀或痛、或唇甲青紫为临床特征。,痧症并不是某一种病的专称,由于病症非一,所以治疗也就各异。痧症如若治疗不当,容易变生他病,故瑶族民间有“病从痧起”之说。,2.痧,3.蛊 两种说法: 一是指感受蛊毒病邪而致虫毒结聚脏腑、阻滞经络,出现面目青黄、心腹切痛、吐血下血、头痛腹泻等一系列症状的病证,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认识的血吸虫病、重症肝炎、肝硬化等病证; 二是指中了人为的毒药所引发的一系列诸如腹痛腹泻、昏迷甚或死亡的病证。 岭外代答谓:“广西蛊毒有二种,有急杀人者,有慢杀人者。急者,顷刻死。慢者,半年死”。,4.毒 晋代张华博物志记载了瑶族先民用毒制成箭,用于军事和狩猎,用毒药
21、毒人,使人致死、致伤、致残。 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岭南多毒物,亦多解物,岂天资乎? 恭城县志:恭城蛇患间亦有之,蛇无大小,口中皆有大毒,被蛇咬者,初不甚痛,顷刻红肿,其痛异常,不到对时,遍身见蛇鳞,七孔流血而死。有善蛇药者,请以医治,登时用药可以无患,迟数刻,毒渐深,必须时日而后愈,亦有不可救药者,迟延太久故也。,综上所述,虽然在实用经验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瑶医对疾病的认识都比较笼统,对疾病的类别区分并不清晰,甚至用某一名称指代所有疾病,但对于一些具有地域特点的特殊疾病逐步具有了准确的认识。,(二)对疾病的诊治,1. 对瘴症的诊治 诊断 清代李炘纂永安州志对瘴症进行分类诊断:“轻者寒热往来,
22、至类痎疟,谓之冷瘴。重者温热沉沉,昼夜如卧炭火中,谓之热瘴。甚者一病失音,莫知其所以然,谓之痖瘴若夫热瘴乃是盛夏初秋茅生夹道,人行其间,热气蒸郁,无林木以蔽日,无水泉以解渴,伏暑至重,因而感疾,或饮食不节,偶成此症。昼夜不止,迟滞一二日则血凝,竟不起矣,南方谓之中箭,亦谓之中草子。”,治疗:服食薏苡仁、咀嚼槟榔、悬挂菖蒲、针刺治疗、居住干栏建筑等。,岭外代答记载:南人热瘴发一、二日,以针刺其上下唇,其法卷唇之里,刺其正中,以手捻其唇血,又以楮叶擦舌。又令人并足而立,刺两足后腕横纹中青脉,血出如注,乃以青蒿和水服之,应手而愈。,2.对痧症的诊治 诊断 民国时期廖国器等纂合浦县志:人中湿气,间发流
23、毒,面目手足倏尔作肿,痒而不痛,又时或走移,俗谓走马胎,药效不效,惟于男左女右手尺泽穴以艾灸之即消,然饮酒辄复作,盖酒能行气也中州人至此霍乱痁疟吐泻之疾一歇即发,商旅氓隶日夜远征,伤于饥饱,腹痛欲绝,俗谓之急痧症,以炒盐舀清水饮之,大吐乃愈,半日后饥甚,渐与饮食,切戒米饮,饮则死矣。,痧症的治疗 新宁州志记载治疗“急痧”除了“以炒盐舀清水饮之”,还提到了当地常用的刺血疗法、灸法、刮痧法等外治法。清代的广西通志也记载了大量的广西本地产药材治病经验,其中有“肥儿草,能治小儿诸疾,且疗痧胀。”,3.对蛊的诊治,诊断 四科简要方验蛊之法:凡含白矾不涩而反甘,嚼生豆不腥者,蛊也,浓煎石榴皮饮,又郁金末三
24、钱,米饮下,又畜刺猬则蛊毒不入。,岭表纪蛮验中蛊的经验:藏耳垢于指甲,饮前密弹于杯,如蛊酒即沸而溢。,“蛊”的治疗,义宁县志、天河县乡土志均有灵香草能辟“蛊”的记载。,清代李调元撰南越笔记:饮食先嚼甘草,毒中则吐,复以甘草姜煎水饮之,乃无患,入蛮村,不可不常携甘草也。,民间常用方法:用雄黄、蒜子、菖蒲三味以开水吞服;大门上挂桃树杈,立春烧樟树叶,端午节门口悬挂菖蒲、艾草,房子周围洒雄黄酒等。,刺猬专治金蚕蛊,同时也要祷告神明。,4.对毒的诊治,诊断 诸病源候论:岭南人欲知是毒非毒者,初得便以灰磨好熟银令净,复以水杨枝洗口齿,含此银一宿卧,明旦吐出看之,银黑者是不强药,银青黑者是蓝药,银紫斑者是
25、焦铜药。,瑶医治毒: 唐代的本草拾遗称瑶族地区使用菌药烧灰治疮疥,用鸠喙解蛇毒,用蜈蚣治风毒和热毒等经验。 本草纲目:生岭南、交州、广州平泽的白花藤解诸药、菜、肉中毒。 南宁府志:钗子股,状类石斛岭南多蛊毒,随以草药金钗股治之,十救七八。,5.对风的诊治,诊断 瑶医认为风病有七十二种,诊断时以抽搐、昏迷为要点,并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命名。如按抽搐姿势、昏迷状态不同分为鸡爪风、撒手风、鱼口风、蚂虫风等;按兼症不同分为水泻风、肚痛风等;按发病时声音不同分为羊风、马风等;儿科分月家惊、夜啼惊等等。,治疗 对于风病的治疗,瑶医常运用“穿经走脉法”、“启关透窍法”等,以达到宣通气血、消除凝
26、滞、舒筋通络及疏泄孔窍、透邪外出的目的。,宾阳县志:用花生油抹湿面部,并灌一二钱入口,风即退;或用生蕃薯菜叶焙火擦五心,风立退,或用生姜火煨槌烂擦五心,风亦退。,南宁府志:皂角,大小二种,如刀豆者少毒,小者佳,中风卒死、牙关紧闭,研末吹鼻令嚏即醒。,6.对痨症的诊治,诊断 痨乃劳也,为劳伤、虚损类的疾病。其诊断常根据致病部位及发病原因分为奶痨、肺痨、肾痨、心痨、肝痨、脾痨、色痨、血痨、月痨等。,治疗 本草纲目:泽兰,(主治)产前产后百病,通九窍,利关节,养血气,破宿血。消瘕,通小肠,长肌肉,消补损瘀血,治鼻血吐血,头风目痛,妇人劳瘦,丈夫面黄。白花藤,苗似野葛渍酒,主虚劳风热。,二、瑶医药物知
27、识,(一)药物知识的积累,历代文献神农本草经、南方草木状、肘后备急方等记载有岭南使用的多种药物:桂(桂皮、桂枝)、益智子、橄榄、薏苡仁、生姜、龙眼、丹砂、滑石、钟乳石、金银花、花椒、铁冬青(救必应)、石斛、吉利草、蛊毒、槟榔、山姜、钩吻、雍菜、甘草、黄藤、马兜铃、白花藤、蓝实、甘蕉根、使君子、常山、箭药、茯苓、青蒿。,宋代苏颂的图经本草称:砂仁“今惟岭南山泽间有之”,周密的齐东野语中有这样的记载:“方春时,瑶女数十,歌啸山谷,以寻药挑菜为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中记述了灵香草的生长条件、产地、炮制方法及销路,并提及“瑶洞及静江、融州(今广西融安和大苗山),象州(今广西石龙),凡深山木阴沮洳之地
28、,皆可种也”。说明早在宋代,瑶族先民不但懂得采药、用药,而且已懂得种药。,1934年庞新民对两广瑶族地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其两广瑶山调查中载有一些瑶医老班药:苓香、桂子、罗汉果、八角、马胎、大龙伞、小龙伞、两面针、一包针、留雕竹、金叉、八角莲、七趾莲、独脚、双柏、蔚京等。,瑶山特产,瑶山十大功劳,大瑶山蜘蛛抱蛋,瑶山金耳环,千金草,石耳,桂皮,罗汉果,风类药,主治亏症,打类药,主治盈症,风打相兼药,老班药104味,分为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五虎威振坐山中,寒热温乎息息通。 九牛力大强筋骨,益寿超过庞宜宗。 十八武艺能掌握,那怕猎物无钩弓。 七二风名治百疾,留下后人去追踪。,(二)药物的分类,三、预防经验,消灭四害,保证水源卫生:瑶家河规,对于传染病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清代的开建县志有“惧患痘,有出而染者,不得复入”及“有疫殁,则并焚其尸徙居焉”的记载。,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来调理自身的精神、饮食和起居,以养生防病,并运用药浴、食养、择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饮店租赁权及品牌使用权转让及加盟合同范本
- 边疆古代手工业考古合同
- 物业管理公司车位使用权转让合同范本
- 安全生产标准化要素有哪些
- 建设工程开工前质量安全条件核查表
- 幼儿园安全自查总结
- 安全管理绩效考核细则
- 美术下雨天课件
- 安全事故案例反思总结
- 工程安全事故等级划分
- 详尽的委托协议书范本
- 网络舆情分析操作手册
- 2024年《认识大熊猫》课件:大熊猫保护的明天
- 钢结构工程安装劳务合同
- 团员发展纪实簿
- DB11-T 1952-2022 地理国情监测技术规程
- 记忆有方 过目不忘 课件
- 3D三维可视化BIM模板安全施工方案
- 国开(贵州)2024年秋《地域文化(专)》形考任务1-2答案
- 采油工(信息化)高级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GB/T 15843.2-2024网络安全技术实体鉴别第2部分:采用鉴别式加密的机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