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资源、比较优势与收入分配,李嘉图模型假设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从而产生比较优势的唯一原因就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各国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只能部分地解释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还反映了各国之间资源的差异。现实中的贸易理论不仅要分析劳动的重要性,也要分析其他生产要素(如土地、资本和矿产资源)的重要性。,第四章资源、比较优势与收入分配,为了分析资源差异在贸易中所起的作用,在本章讨论的模型中,我们假设各国间的资源差异是产生贸易的唯一原因。模型表明,国内各种资源和生产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对一国的比较优势产生影响。,第四章资源、比较优势与收入分配,用各国之间的资源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
2、原因的学说,是国际经济学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这一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伊莱赫克歇尔(EliHeckscher)和伯尔蒂尔俄林(BertilOhlin)提出的,因此通常称之为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Heckscher-Ohlintheory)。由于这一理论强调了不同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的资源中所占的比例和它们在不同产品的生产投入中所占的比例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它又被称为要素比例理论(factor-proportionstheory),第四章资源、比较优势与收入分配,在现实世界中,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异可以部分地解释贸易产生的原因,而贸易的产生同样反映了国家间资源禀赋的差异。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强调要素
3、禀赋的差异是贸易产生的唯一动因表明比较优势是受下列因素影响的:相对要素充裕度(就国家而言)相对要素密集度(就产品而言)还被称为要素比例理论,本章结构,1.两要素经济模型2.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3.贸易中的政治经济学4.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的实证分析,两要素经济模型,1.两要素经济模型的假设条件2.价格与生产A.两种生产要素之间不可以相互转换B.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转换3.要素投入集的选择4.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5.资源和产出A.生产要素总量不变B.生产要素总量改变,两要素经济模型的假设条件,模型的假设条件1.只存在一个国家(home)2.一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棉布(cloth)和粮食(f
4、ood)。3.两种产品的生产需要投入两种有限供给的要素:劳动(L)和土地(T)。,两要素经济模型的假设条件,模型的假设条件4.两个国家中,棉布的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而粮食的生产是土地密集型的aLC/aTCaLF/aTFaTF/aLFaTC/aLC5.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的。1(一个国家)2(两种产品)2(两种生产要素),两要素经济模型的假设条件,aTC=生产每码棉布所需要投入的土地aLC=生产每码棉布所需要投入的劳动aTF=生产每卡路里粮食所需要投入的土地aLF=生产每卡路里粮食所需要投入的劳动L=一国的劳动总供给T=一国的土地总供给李嘉图模型:用来生产给定数量的粮食或棉布所要求的要素数量H-O
5、模型:用来生产给定数量的粮食或棉布所使用的土地或劳动的数量H-O模型中,两种要素的投入使用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价格与生产:两种生产要素之间不可以相互转换,模型的假设条件:两个国家中,C商品的生产是劳动密集型,F产品的生产是土地密集型。aLC/aTCaLF/aTF(等价于:aTF/aLFaTC/aLC)aLC/aLFaTC/aTF(等式的左边、右边分别是两条生产边界线的斜率),考虑一种简单的情况:两种生产要素之间不可以相互转换,即生产每单位的C和F商品,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是固定的。,价格与生产:两种生产要素之间不可以相互转换,李嘉图模型中,把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到两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所能创造的最大
6、产量组合构成生产边界线李嘉图模型中两种产品产量受到条件式:的限制H-O模型假定商品生产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可以生产的商品数量将受到如下两个条件式的限制:(1)(2),当生产要素投入比例固定时,生产边界线的绘制,把H国所有劳动力用于生产C和F两种商品,可获得的最大两种产品的产量组合若生产只使用劳动力一种生产要素时,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方程为:QF=L/aLF(aLC/aLF)QC,斜率为-aLC/aLF,QC,QF,当生产要素投入比例固定时,生产边界线的绘制,把H国所有土地资源用于生产C和F两种商品,可获得的最大两种产品的产量组合若生产只使用土地一种生产要素时,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方程为:QF=T/a
7、TF(aTC/aTF)QC,斜率为-aTC/aTF,QC,QF,当生产要素投入比例固定时,生产边界线的绘制,H-O模型假定商品生产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可以生产的商品数量将受到如下两个条件式的限制:(1)(2)aLC/aLFaTC/aTF,QC,QF,仅使用劳动力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仅使用土地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两种生产要素之间不可以相互转换:生产可能性边界,与单一要素生产模型不同:(1)当生产要素不唯一时,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为折线(2)机会成本不再是一个常量。如图,随着C商品产量增加,F商品产量减少,生产边界曲线由缓变陡,斜率由小变大,生产C商品的机会成本增加,价格与生产: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
8、转换,现在我们让模型更加接近实际情况,同时允许生产中劳动力对土地的替代,反之也行。生产可能性边界折线变为弓形。弓形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随着经济中生产更多的棉布及较少的粮食,多生产一单位棉布的机会成本(以粮食衡量)就会增加。这就是我们关于机会成本随着经济中产量构成变化是如何变动的一个基本看法。,价格与生产: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生产点:经济会在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哪点上生产呢?生产点取决于两种产品的价格。具体来讲,经济会在产量最大化的点上生产。产量越大,所创造的价值量越大。,价格与生产: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两种产品的总产值由下式表示:V=PCQC+PFQF等价值线
9、移项可得:QF=(PC/PF)QC+V/PF等价值线特征:等价值线越接近原点V值越小,等价值线越远离原点,V值越大。,QF,V/PF,QC,V/Pc,等价值线,斜率为:PC/PF,价格与生产: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生产点:如图,L1、L2曲线代表的V值较小,没有充分使用生产要素L4曲线V值最大,但超过生产要素可使用的最大量L3曲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切,Q值即为生产点。在Q点,生产一单位C商品放弃PC/PF单位F商品的生产,L1,L2,L3,L4,要素投入集的选择,要素密集度的含义假设生产X产品需要的土地资源投入为TX,劳动量为LX;生产Y产品所需投入的土地资源量和劳动
10、量是TY和LY。如果TX/LXTY/LY,那么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是土地资源密集型产品。,在两要素经济中,对要素投入的使用有一定的选择空间。生产者面临的是像右图中那种要素组合的权衡选择。曲线体现了生产一单位F商品可以选择的投入组合一个农民可以用较少的土地和较多的劳动生产1单位F商品;或者用较多的土地和较少的劳动生产同样单位的F商品。,要素投入集的选择,在每个部门,生产中所使用的土地与劳动的比率取决于劳动与土地的相对价格w/r。模型假设:aTF/aLFaTC/aLC在相同的工资地租比之下,b点代表的土地劳动比大于a点的土地劳动比,C产业是劳动密集型,F产业是土地密集型产业。,要素投入集的选择,
11、w/r,a,b,要素投入集的选择,在每个部门,生产中所使用的土地与劳动的比率取决于劳动与土地的相对价格w/r。模型假设:aTF/aLFaTC/aLC在相同的工资地租比之下,b点代表的劳动土地比大于a点的劳动土地比,C产业是劳动密集型,F产业是土地密集型产业。,w/r,L/T,FF,CC,w/r,a,b,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在每个部门中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将保证每一单位商品的价格等于该商品的生产成本。生产1单位商品的成本取决于要素价格:如果土地的租金率高一些,其他条件不变,则任何使用土地投入的商品的价格也不得不高一些。商品价格=商品生产成本要素价格决定,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在工资与
12、租金比率w/r和棉布价格与粮食价格比率PC/PF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也被称为“斯托尔泊一萨缪尔森效应”。这种关系可以由右图中的上升曲线SS表示。,SS,PC/PF,w/r,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SS,PC/PF,w/r,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效应):在要素供给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若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那么无论用哪种产品衡量,生产该产品所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名义和实际收入就会提高,而其它要素的名义和实际收入就会减少反之亦然,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将SS曲线逆时针旋转90将得到右图。棉布价格相对于粮食价格的增长会导致工人收入相对于土地所有者收入的增长。这种在相对价格上的变化将通过提高用两种商品衡量的实
13、际工资,同时降低用两种商品计算的实际租金,明确无疑地提高工人的购买力,降低土地所有者的购买力。商品相对价格改变影响收入分配,SS,PC/PF,w/r,商品相对价格改变影响收入分配的原因,商品相对价格改变影响收入分配的原因,C商品的相对价格由(PC/PF)1上升至(PC/PF)2时劳动力的相对价格由(w/r)1上升至(w/r)2C商品的相对土地比由(TC/LC)1上升至(TC/LC)2F商品的相对土地比由(TF/LF)1上升至(TF/LF)2,C商品的相对价格由(PC/PF)1上升至(PC/PF)2时将使得两种商品的土地劳动比上升。以C商品为例,与相对价格上升之前的要素比例相比,同样生产一单位C
14、商品,使用了更多的T要素和更少的L要素。相对于原来的要素投入,劳动力的边际产量变高,土地的边际产量变低。,商品相对价格改变影响收入分配的原因,商品相对价格改变影响收入分配的原因,C商品的相对价格由(PC/PF)1上升至(PC/PF)2时劳动力的相对价格由(w/r)1上升至(w/r)2C商品的相对劳动比由(LC/TC)1下降至(LC/TC)2F商品的相对劳动比由(LF/TF)1下降至(LF/TF)2,PC/PFw/rT/L(或者L/T)生产要素边际产量改变生产要素边际收益改变(行业间收入分配受到影响)因此,在该模型中,相对价格的变化对收入分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商品价格的变化不仅会改变收入的分配;
15、而且这种变化总是使得一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获利,同时使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利益受损。,商品相对价格改变影响收入分配的原因,通过分析几个变量(PC/PF、w/r、T/L)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分析了商品相对价格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T/L(或者L/T)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商品相对价格变化对要素持有者收入分配的影响当需要分析一个封闭经济体中,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可生产的C、F商品的产量,即一个经济体生产规模大小的时候,仅仅知道生产要素投入比例T/L(或者L/T)是不够的。,资源和产出-生产要素总量不变,仅仅知道生产要素投入比例T/L(或者L/T)无法确定一个经济体的经济规模如果知道一个国家生产C、F商品的
16、要素分配情况,每种要素的投入数量时,就可确定经济体规模V=QCPC+QFPF=TCr+LCw+TFr+LFw=(TC+TF)r+(LC+LF)w,资源和产出-生产要素总量不变,粮食生产中劳动的使用量,棉布生产中劳动使用量,棉布生产中土地使用量,粮食生产中土地使用两,可用“箱图法”将相对量T/L(L/T)拆为绝对量,资源和产出-生产要素总量不变,盒宽表示一国的劳动总供给;盒高表示一国的土地总供给。棉布生产中的要素投入从盒子的左下角开始衡量;粮食生产中的要素投入从盒子的右上角开始衡量。给定棉布生产中的土地一劳动比Tc/Lc,棉布生产部门的资源使用必定在OcC直线上。同样,粮食生产部门的资源使用一定
17、在OFF直线上。两条直线相交于点1,资源在两个部门的分配即由这一点表示。,当改变经济中的资源投入总量时,生产要素将如何在两个部门当中分配假设:1.劳动供给量不变,土地供给量增加2.两种商品的实际价格不变A.市场对C、F两种商品的需求不变B.相对价格不变TC/LC和TF/LF不变,资源和产出-生产要素总量改变,土地供给的增加使得用来表示一国资源的盒子变“高”了。粮食生产中的资源使用现在要从OF2开始衡量。资源在两部门的分布会从点1移到点2,资源和产出-生产要素总量改变,生产C商品的土地投入由TC1缩减至TC2;劳动投入由LC1缩减至LC2生产F商品的土地投入由TF1上升至TF2;劳动投入由LF1
18、上升至LF2原先在C商品生产中的土地和劳动现在被用在粮食部门,该部门产出的增加要高于土地增加的幅度。例如,如果土地供给上升10%,则产出可能上升15%-20%,资源和产出-生产要素总量改变,当经济体的要素资源发生变化时,两种产品的产出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雷布津斯基定理(效应):雷布津斯基效应,即资源变动对生产的偏向性效应,指在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如果一种生产要素量增加(T或L),那么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的供给会增加,而其他产品的供给会减少。反之亦然。,资源和产出-生产要素总量改变,劳动供给量不变,土地供给量增加,且两种商品实际价格不变时曲线TT1代表了土地供给上升之前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T
19、T2显示了土地供给增加之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扩张到TT2,该国能比以前生产更多的棉布和粮食。,资源和产出-生产要素总量改变,由于雷布津斯基效应的存在,生产可能性边界外扩时,在不同方向上的扩张幅度不一样。本例中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严重偏向粮食生产的方向土地(劳动)供给的增加,会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偏于粮食(棉布)生产的方向扩张。,资源和产出-生产要素总量改变,土地供给的增加会使得一国的生产可能性向粮食生产的方向扩张,而劳动供给的增加会使得生产可能性向棉布生产的方向扩张。因此,土地对劳动的相对供给比较高的国家在粮食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一个国家生产本国相对充裕资源密集型的产品效率较高
20、。,资源和产出,作业:,假定在现有要素价格下,棉布生产中每用1英亩的土地就需投入20小时的劳动,而在生产粮食时,每用1英亩的土地只需投人5小时的劳动。a.假设该经济拥有的总资源量为:600小时的劳动和60英亩的土地。请画图说明资源应如何分配。b.现在假设劳动供给首先上升到800小时,然后是1000小时,再然后是1200小时。请用一幅如图4-9的图展示出资源分配变化的轨迹。C.如果劳动供给继续增加将出现什么样的情形?,两要素经济模型的两条基本结论:1.商品相对价格与要素相对价格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相对价格的改变将影响一个国家不同要素持有者的收入分配。PC/PFw/rT/L(或者L/T)2.一
21、个国家生产本国相对充裕资源密集型的产品效率较高。,两要素经济模型,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1.模型的建立2.相对价格与A.相对价格贸易类型B.贸易往来中的预算约束C.贸易均衡的实现3.贸易和收入分配4.要素价格均等化5.贸易与短期中的收入分配,开放经济体两要素模型的假设: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有着:相同的偏好相同的技术不同的资源禀赋本国劳动-土地比率高于外国每个国家使用两种生产要素,有着相同的生产函数,模型的建立,相对价格与贸易模式要素充裕度当且仅当本国可获得的劳动总量与土地总量的比率高于外国的对应比率时,即:L/TL*/T*就可以说相对外国而言,本国是一个劳动力充裕的国家(相对本国而言,
22、外国是一个土地充裕的国家)例如:如果美国有8000万劳动力和2亿英亩土地,而英国有2000万劳动力和2000万英亩土地,那么英国是劳动充裕的国家而美国是土地充裕的。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的稀缺资源是土地,而美国的稀缺资源是劳动。,模型的建立,当L/TL*/T*时,考虑C商品相对价格的决定过程,相对价格,相对价格,C商品相对需求曲线RD模型假设H国与F国消费者对于C和F商品的消费没有特殊偏好C商品相对需求只与其相对价格PC/PF有关两个国家的相对需求曲线相同,相对价格,C商品相对供给曲线RS曲线表示由H国提供的相对C商品数量集RS*曲线表示由F国提供的相对C商品数量集,相对价格,当aLC/aTCaL
23、F/aTFL/TL*/T*雷布津斯基效应:H国生产C商品效率高;F国生产F商品效率高H国生产可能性边界向C商品方向扩展;F国生产可能性边界向F商品方向扩展,相对价格,由于H国生产C商品效率高,愿意提供的实际C商品数量大于F商品实际数量由于F国生产F商品效率高,愿意提供的实际F商品数量大于C商品实际数量QC/QFQ*C/Q*FRS曲线在RS*曲线右边,相对价格,贸易前,本国的均衡点在点1,外国的均衡点在点3贸易前,本国C商品的相对价格比外国低当H、F两国之间存在贸易往来时,C商品相对价格趋于一致。世界范围内C商品相对价格将在点2处形成,相对价格,当H国向F国出口C商品时,为追求利益最大,可以以高
24、于点1处的C商品相对价格出口对于F国,只要C商品进口的相对价格低于点3处的均衡价格都将有利可图最终C商品在世界范围内的相对价格在点2处实现均衡,贸易往来中的预算约束,贸易前的国家,商品生产的数量必须等于消费的数量。设DC是棉布的消费,DF是粮食的消费。在封闭经济中,DC=QCDF=QF,贸易往来中的预算约束,当两国之间存在贸易往来时,若某种商品的一国需求大于该国产量,可以通过进口补给需求;若某种商品的一国产量大于该国需求时,大于国内需求的产量部分可以用于出口。国际贸易可以使得一个国家能够消费不同于产出的棉布和粮食组合,贸易往来中的预算约束,任何国家都必须量入为出,即支出不能大于收入,所以一个国
25、家的消费不是无限制的。也就是说,消费的价值必须等于生产出来的价值。即:一个国家内部,各种商品汇总后的总需求要与总产量相等,避免出现总需求小于总产量,贸易往来中的预算约束,进口F商品:DFQF=(PC/PF)(QCDC)进口C商品:DCQC=(PF/PC)(QFDF)上述两个式子称为预算约束式。DFQF表示一国F产品需求量大于实际产出的部分,即一国需要从外国进口的F数量;QCDC表示一国C产品实际产出大于需求量的部分,即一国需要从外国出口的C商品数量预算约束式:一国进口商品的总量是有限的,受到一国出口商品总量的限制,贸易往来中的预算约束,一国预算约束线的推导(以H国为例)H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
26、劳动密集型产品(C产品)效率更高。则H国需要进口F商品根据预算约束式:DFQF=(PC/PF)(QCDC)推导预算约束线,贸易往来中的预算约束,根据预算约束式:DFQF=(PC/PF)(QCDC)将DF,DC视为变量;QF,QC视为常量DF=(PC/PF)DC+V/PF,贸易往来中的预算约束,预算约束线衡量的是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需求,等式左边为本国可进口商品数量的最大值;右边为本国出口至国外的数量,体现了外国商品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国内外两个市场对不同商品的需求程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用预算约束式来衡量坐标轴增加DF、DC,贸易往来中的预算约束,预算约束线:DF=(PC/PF)DC+V/PF斜率
27、为(PC/PF),表示少消费一单位C商品可节约PC元,PC元可购买PC/PF单位F商品预算约束线和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切于一点,该点表示在棉布相对价格给定时的产出组合。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总是可以消费得起自己生产的产品。,贸易往来中的预算约束,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与预算约束线相切于点1,确定了该经济体中均衡状态下的C商品和F商品产量组合该均衡产量组合表明经济体产能规模已经达到上限;同时该产量组合能够使得一国的出口量足够大,并且可以支撑该国进口量的实现,贸易往来中的预算约束,封闭经济体与开放经济体产量决定的比较封闭经济体:等价值线QF=(PC/PF)QC+V/PF开放经济体:预算约束线DF=(PC/PF)
28、DC+V/PF,等价值线,Q,贸易均衡的实现,在C商品相对价格的形成过程中,在封闭经济体条件下,H国C商品的相对价格为(PC/PF)1,F国C商品的相对价格为(PC/PF)3在开放经济体条件下(PC/PF)1与(PC/PF)3会同时趋近于(PC/PF)2,在C商品相对价格趋于一致的过程中,(PC/PF)1有上升趋势;(PC/PF)3有下降趋势。,贸易均衡的实现,H国当C商品相对价格由(PC/PF)1逐渐上升至(PC/PF)2的过程中生产预算线将由L1变为L2F产品产量由QFA降至QFB,C产品产量由QCA升至QCBF商品相对产量QF/QC下降(C商品相对产量QC/QF上升),QFDF,QCDC
29、,L1,L2,QFA,QFB,QCA,QCB,(PC/PF)A,(PC/PF)B,贸易均衡的实现,1.F商品相对产量QF/QC下降(C商品相对产量QC/QF上升)2.C商品相对价格上升,导致F商品相对需求量DF/DC上升(C商品相对需求量DC/DF下降)1.F商品实际需求量大于实际产出,即:DFQF2.C商品实际需求量小于实际产出,即:DCQCH国成为C商品的出口国,F商品的进口国,贸易均衡的实现,F国当F商品相对价格由(PC/PF)3逐渐下降至(PC/PF)2的过程中生产预算线将由L2变为L1F产品产量由QFB上升至QFA,C产品产量由QCB下降至QCAF商品相对产量QF/QC上升(C商品相
30、对产量QC/QF下降),QFDF,QCDC,L1,L2,QFA,QFB,QCA,QCB,(PC/PF)A,(PC/PF)B,贸易均衡的实现,1.F商品相对产量QF/QC上升(C商品相对产量QC/QF下降)2.C商品相对价格下降,导致F商品相对需求量DF/DC下降(C商品相对需求量DC/DF上升)1.F商品实际需求量小于实际产出,即:DFQCF国成为C商品的进口国,F商品的出口国,在开放经济体条件下(PC/PF)1与(PC/PF)3会同时趋近于(PC/PF)2,在C商品相对价格趋于一致的过程中,(PC/PF)1有上升趋势;(PC/PF)3有下降趋势。在C商品相对价格趋于一致的过程中:H国成为C商
31、品的出口国,F商品的进口国;F国成为C商品的进口国,F商品的出口国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一个国家会出口密集使用该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该国稀缺要素的产品。,贸易均衡的实现,贸易均衡的实现均衡时,本国的棉布出口量必须等于外国的棉布进口量,本国的粮食进口量必须等于外国的粮食出口量。这些等量关系在图中表现为两个阴影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贸易均衡的实现,贸易和收入分配,H国收入分配:C商品相对价格均衡的形成过程中存在上升趋势PCH/PFH上升W/r上升T投入增加,土地资源边际产出减少T/L上升L投入减少,劳动资源边际产出增加(边际收入=边际产出)r减少,地主的地租收入减少w增加,工人工资增加,贸易
32、和收入分配,F国收入分配:C商品相对价格均衡的形成过程中存在下降趋势PCF/PFF下降W/r下降T投入减少,土地资源边际产出增加T/L下降L投入增加,劳动资源边际产出减少(边际收入=边际产出)r增加,地主的地租收入增加w减少,工人工资减少,贸易和收入分配贸易导致相对价格趋同。对两个国家,相对价格的改变对劳动和土地的相对收入会有重要影响:在本国,棉布的相对价格上升劳动力所有者的福利状况改善而土地所有者的福利状况恶化。在外国,棉布的相对价格下降,相反的情形就会发生:劳动力所有者的福利状况恶化而土地所有者的福利状况改善国内充裕要素的所有者从贸易中获利,而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因贸易而受损。,贸易和收入分配
33、,要素价格均等化,当考虑生产要素的价格时,首先考虑在要素市场上某种要素的相对需求或者相对供给。然而根据stolper-samuelsoneffect,给定某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就可根据该价格确定要素的相对价格。,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效应):在要素供给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若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那么无论用哪种产品衡量,生产该产品所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名义和实际收入就会提高,而其它要素的名义和实际收入就会减少反之亦然,SS,PC/PF,w/r,要素价格均等化,要素价格均等化,当F国和H国之间不存在贸易往来时,在两个封闭的经济体之内会形成两个不同的C商品的相对价格当这些原本封闭的经济体之间开展贸易往来时,两
34、个形成于不同国家的C商品的相对价格就会趋于一致,要素价格均等化,根据SS效应,商品相对价格与要素相对价格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相互关系,若C商品的相对价格在世界范围内趋于一致,必然使得要素的相对价格趋于一致。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国际贸易会使国家间同类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实现完全均等化。这意味着国际贸易可替代要素的国际流动性。,要素价格均等化,如何理解要素的相对价格趋于一致?本国和外国进行贸易往来不仅仅是简单的商品交换,同时也在间接地进行生产要素的交换。,H国本国并非直接把劳动出售给外国,而是通过出口劳动对土地投人相对高的产品让劳动稀缺的外国使用其一部分充裕的劳动。本国的出口产品中所包含的劳动比进口
35、产品要多,也就是说,本国生产出口产品所需投入的劳动比生产进口产品所需投入的劳动多。因此,本国出口了劳动,即出口了包含在出口产品中的劳动。,要素价格均等化,F国外国并非直接把土地出售给本国,而是通过出口土地对劳动投人相对高的产品让土地稀缺的本国使用其一部分充裕的土地资源。外国的出口产品中所包含的土地比进口产品的多,外国也因此间接地出口了土地。因此,外国出口了土地,即出口了包含在出口产品中的土地,要素价格均等化,在现实世界中,国家贸易已经使不同国家间同类要素的价格实现均等化了吗?随意考察一下就可清楚表明回答是否定的。例如:医生、工程师、技术人员、机械师以及劳动力所有者的工资在美国和德国与在韩国和墨
36、西哥相比要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其说国际贸易完全消除了,还不如说国际贸易减弱了国家间同类要素收益的差异来的更实际一点。,要素价格均等化,要素价格均等化,世界范围内要素价格趋于一致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两个国家同时生产两种相同的产品2.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3.贸易会使得两个国家的产品价格相等,要素价格均等化,1.两个国家同时生产两种相同的产品在使用SS效应,根据PC/PF直接确定w/r有一个前提条件:H国和F国都同时生产了C商品和F商品,要素价格均等化,通过PC/PF直接确定w/rH国和F国都同时生产了C商品和F商品H国和F国生产要素禀赋相同,要素价格均等化,在现实当中,H国和F国生产要素禀赋可能
37、存在较大差别:由于一个国家生产本国相对充裕资源密集型的产品效率较高。当一国L/T足够大时,该国可能仅仅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当L/T足够小时,该国可能专注于生产土地资源密集型产品,要素价格均等化,2.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如果各国的生产技术水平不同,国际贸易就不会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一般说来,生产技术水平高的国家,其工资率和地租率都高于生产技术水平低的国家。近期的研究表明,世界贸易的实际数据显示了生产技术水平的不同是我们解释要素比例模型与现实差异的关键。,要素价格均等化,3.贸易会使得两个国家的产品价格相等SS效应告诉我们,PC/PF与w/r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相互关系,只有当PC/PF在贸易过程中趋
38、于一致,才可能导致要素价格w/r趋于一致。在现实中,国际贸易并没有导致产品价格完全相同。价格不完全一致的原因包括贸易的自然壁垒(如运输费用)和人为壁垒(如关税、进口配额和其他限制)。,要素价格均等化,贸易与短期中的收入分配,当PC/PF上升,生产C商品、F商品的工人工资都将上升;而在生产C商品、F商品的生产过程中,土地要素持有者的收入将降低。生产要素报酬的改变与其被使用的行业、部门无关,贸易与短期中的收入分配,生产要素报酬的改变与其被使用的行业、部门无关,这种情况只存在于经济的长期运行中短期分析中,由于不同生产要素在不同行业间的流动速度不一致,不同要素持有者的收入分配变化与长期分析不同假如贸易
39、导致棉布的相对价格下降,长期来看,这对土地所有者有利,而工人会受损。短期来看,棉布行业中的土地所有者受损,而粮食行业中的工人受益。这种短期利益与损失会影响到关于贸易政策辩论中的政治倾向。,O-H模型框架下,开放经济体模型的模型结论:1.从生产的角度:一个国家生产本国相对充裕资源密集型的产品效率较高2.从要素收入分配的角度:国内充裕要素的所有者从贸易中获利,而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因贸易而受损。3.从贸易模式的角度:一个国家会出口密集使用该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该国稀缺要素的产品,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1.再论贸易获利2.最优的贸易政策3.收入分配与贸易政策,贸易中的政治经济学,李嘉图模
40、型A.低机会成本:aLC/aLWaLC/aLW(1/aLC)(PC/PW)1/aLWPW/PCa*LW/a*LC(1/a*LW)(PW/PC)1/a*LCC.相对工资率位于不同的相对生产率之间(*1/a*LW)/(1/aLw)W*/W(1/a*LC)/(1/aLC)D.使消费可能性扩张贸易双方都受益,O-H模型商品相对价格的改变会使得土地持有者、劳动力供给者收入分配改变,并且使得一方获益,一方失利在要素比例模型中存在赢家和输家,再论贸易获利,在O-H模型中,贸易的实际效果可能使得部分人利益受损。当参与到贸易中的各方利益可能受损时,如何分析贸易获利分别从个人、国家的角度分析O-H模型贸易获利问题
41、,再论贸易获利,从个人角度理解贸易获利当本国是一个封闭经济体,与外国不存在贸易往来时,国内对于C和F商品的需求只能自给自足。QC=DCQF=DF最大产量集如右图所示,假设生产点落在点2处,市场消费的两种产品的产量组合也位于点2,QF,QC,2,再论贸易获利,当本国与外国之间存在贸易往来时,国内生产点由最大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以及预算约束线确定假设最大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相切于点1,则该点表示贸易条件下该国国内两种产品的产量组合,QF,QC,2,1,再论贸易获利,贸易前生产点、消费点都位于点2贸易后,生产点位于点1,消费点可以是预算约束线上的任一点。(预算约束线上各点表示国内需要的且可以
42、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组合),QF,QC,2,1,再论贸易获利,贸易后,只要消费点不是点1,都意味着贸易使得一国的需求扩大在阴影中的预算约束线上的任何组合,两种商品的消费都比点2多相较于点2,贸易使得一国C商品消费增加了QC,F商品消费增加了QF,QF,QC,2,1,QC,QF,再论贸易获利,如果整体上一个国家对两种产品的消费都增多,那么理论上每一个人对两种产品的消费也都增多。这意味着每一个人的福利都得到改善,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会从贸易中获利。即每一个人都能从贸易中获得潜在的收益。,QF,QC,2,1,QC,QF,再论贸易获利,贸易前,均衡产量不在点1的可能性:贸易前,均衡产量由生产可能性边界及等
43、价值线唯一确定贸易后,均衡产量由生产可能性边界及预算约束线唯一确定等价值线与预算约束线的斜率都为-PC/PF贸易后,H国内部C商品相对价格有上升趋势;F国内部C商品相对价格有下降趋势,QF,QC,2,1,生产预算线,等价值线,再论贸易获利,从国家角度理解贸易获利国家总能从贸易中受益,其基本原因是,贸易扩大了一个国家消费品的选择范围。选择范围的扩大意味着总能找到一种收人再分配的方法使得每一个人都可能从贸易中获利。,再论贸易获利,最优的贸易政策,在要素自由流动条件下,国际贸易对国内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可以通过SS效应阐明:自由贸易倾向于提高价格上升产业所密集使用要素的实际收入,降低价格下跌产业所密集使用要素的实际收入。一种要素越是集中于出口生产,就越有可能从贸易中获益;相反,一种要素越是集中于进口竞争商品的生产,就越有可能因贸易而受损。,最优的贸易政策,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政府必须在一个人的收益和另一个人的损失之间进行权衡。如果本国政府不太在意劳动者的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建三明五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下册联合质检考试期中数学试题
- 时间压力管理策略考核试卷
- 2025年中国LED双基色异步屏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国EVA亮胶纸垫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ABS床头带轮钢板条面单摇床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国2-巯基吡啶氧化物钠盐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高速真空油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防腐管接件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钢胶钉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超音波流量计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部分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期末练习卷科学试题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 DL-T5344-2018电力光纤通信工程验收规范
- 2023年检验检测机构质量手册(依据2023年版评审准则编制)
- 2024年内蒙古包头市公安局留置看护警务辅助人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专利权利转让协议书(2篇)
- 设计服务方案投标
- 陕西省安全生产条例
- 玻璃瓶装饰行业前景分析
- 颈腰椎病预防及诊治
- YMO青少年数学思维28届五年级全国总决赛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