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的结构_第1页
新闻评论的结构_第2页
新闻评论的结构_第3页
新闻评论的结构_第4页
新闻评论的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讲新闻评论的结构,若选题和立论主要是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则结构主要是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一、新闻评论结构的含义和意义含义:即写作新闻评论的谋篇布局问题,也就是说按一定规范来组织和安排评论论点与材料、总论点与分论点、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1,意义:文章的结构就像一个人的骨架,能把血肉组织起来.文心雕龙附会第四十三结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内容三要素:理、事、情,2,2020/7/3,文心雕龙附会第四十三,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若筑室之须基构,裁衣之待缝缉矣。夫才(量)【童】学文,宜正体制,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然

2、后品藻玄黄,摛振金玉,献可替否,以裁厥中,斯缀思之常数也。凡大体文章,类多枝派,整派者依源,理枝者循干,是以附辞会义,务总纲领,驱万涂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扶阳而出条,顺阴而藏迹,首尾周密,表里一体,此附会之术也。夫画者谨发而易貌,射者仪毫而失墙,锐精细(乃)【巧】,必体统。故宜诎寸以信尺,枉尺以直寻,弃偏善之巧,学具美之积,此命篇之经略也。夫文变无方,意见浮杂,约则义孤,博则辞叛,率故多尤,需为事贼。且才分不同,思绪各异,或制首以通尾,或(片)【尺】接以寸附,然通制者盖寡,接附者甚众。若统绪失宗,辞味必乱,义脉不流,则偏枯文体。夫能悬识(凑)

3、【腠】理,然后(文节)【节文】自会,如胶之粘木,豆之合黄矣。是以驷牡异力,而六辔如琴;驭文之法,有似于此。去留随心,修短在手,齐其步骤,总辔而已。故善附者异旨如肝胆,拙会者同音如胡越,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此已然之验也。昔张汤疑奏而再却,虞松草表而屡谴,并理事之不明,而辞旨之失调也。及儿宽更草,钟会易字,而汉武叹奇,晋景称善者,乃理得而事明,心敏而辞当也。以此而观,则知附会巧拙,相去远哉!若夫绝笔断章,譬乘舟之振楫;克终底绩,寄在写以远送。若首唱荣华,而媵句憔悴,则遗势郁湮,余风不畅。此周易所谓臀无肤,其行次睢也。惟首尾相援,则附会之体,固亦无以加于此矣。赞曰:篇统间关,情数稠叠。原始要

4、终,疏条布叶。道味相附,悬绪自接。如乐之和,心声克协。,3,2020/7/3,三要素论点,1、论点:文章要阐述的观点论点的功能:表达对事物肯定或否定的看法论点的要求:鲜明:明确肯定地亮出观点,不要吞吞吐吐正确:分清是非,站对立场中肯:切中要害,揭示本质独到:言人未言,见人未见,4,2020/7/3,三要素论据,2、论据:立论的理由和事实论据的功能:说明和证明观点论据的种类:事实性论据、理论性论据论据的要求:真实、准确、可靠、充分,5,2020/7/3,三要素论证,3、论证:用论据说明论点的过程和方式方法。,6,2020/7/3,结构的基本要求,1、围绕中心论点组织材料(事实性材料、理论性材料)

5、2、突出中心论点把立意概括成一句精炼的话尽快亮出观点要围绕总论安排分论点分论与总论关系:纲与目的关系,主与从的关系。总论突出,分论由总论派生出来。分论点:递进式或并列式既要考虑事物内在联系,又要考虑人们认识事物的习惯先新后旧,由近而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7,2020/7/3,二、新闻评论安排结构的一般规范,(一)文章(一般意义上的文章)1、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2、服从内容表达的需要;3、服从读者阅读的需要,如结构完整、重点突出、层次清晰、富有变化等。,8,2020/7/3,(二)新闻(主要指消息和通讯),和一般文章相比,新闻具有明显的纪实性和报道性。除了要符合一般文章的结构安排规范外,还

6、要符合:1、事实本身的结构(逻辑),一般按事物的重要性或时效性排列;2、快速地传达信息:“倒金字塔”结构;3、结构较简单;,9,2020/7/3,(三)新闻评论,主要特点:新闻性、意见性1、文章论点往往放在较醒目的地方,如标题、开头、结尾,用观点统帅材料构思:从材料出发,材料越多越好,通过对材料的调查研究,形成论点;表达:从论点出发,根据论点来选择、裁剪、组织材料;,10,2020/7/3,例:人的本质是自私的吗(赵林),3个分论点:从历史上看,“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不符合历史规律;从现实上看,社会上有很多大公无私的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混淆了正当的个人利益和自私之间的界限樊弓“利己利人”说,1

7、1,2020/7/3,2、要符合事物本身的逻辑,“论如析薪,贵能破理”;3、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也是一般文章结构的要求:比如结构完整紧凑、层次清晰;富有变化;4、符合不同新闻评论类型的特点;,12,2020/7/3,5、文无定法,贵在创新,例:古代科举考试中八股文现代八股文:“大”字开头,“但”字过渡,“训”字为主,“的”字作收我国古人在谈到文章构思谋篇时曾这样说过: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然则果何如?曰:定体则无,大体须有。,13,2020/7/3,三、新闻评论的几种具体结构形式,1、三段论式: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按照引论、正论、结论来组织文章,表现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8、解决问题优点:逻辑上比较完整严密,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14,2020/7/3,2、点睛式结构画龙点睛,框架:文章分两大部分,前半部分叙事,后半部分说理一般只有中心论点,没有分论点优点:灵活机动,短小精悍(小言论)要求:事实要典型,议论要精当,15,2020/7/3,有游客近日在江西三清山发现疑似华南虎的动物并拍摄了数张照片,消息经媒体披露后,立即引发关注,有人质疑这是一次炒作。“虎照”再次成热点,不仅在于华南虎之珍贵,更在于曾经的“虎照门”让人心有余悸。照理,前车可鉴,不至于有人重蹈覆辙。正是在这一点上,舆论的一片质疑,显示出社会信任的退化。实际上,前有教训,也有经验。今年初,有人在张家界

9、拍到“疑似老虎”的照片,当地政府仅用三天时间就调查核实了真相并专门召开发布会,认定“疑似虎照”不是老虎而是金猫。面对“三清山虎照”,当地政府该自持,真相大白之前,不宣传、不炒作,才是客观姿态;学界权威当自重,不陷入利益纠葛,把“虎照”搞成又一起“学术公案”;舆论公众当自省,避免因偏激之虞而引来的偏颇之讥。这样,“虎照”才不致打开又一扇损及社会信任的“门”。,别让“三清山虎照”再成“门”,16,2020/7/3,“书包很重”也需被倾听近日,网上一组江苏南京7名中学生在公交车上面对老人“集体不让座”的照片,受到广泛关注。有学生跟帖说:“书包很重”、“我们比老人累多了”。一涉及公德,问题就难免“爆炸

10、化”。要么高举“道德”大旗,罔顾具体情况,扣帽子、打棍子;要么扩大范围,把个别事件上升为“集体意识”,动辄曰“后”,或曰“国民性”。“90后”多是未成年人,他们的意见,社会也应倾听。说到底,学会倾听、学会宽容,也是一种公德。比如,“书包很重”的声音,就反映出很多问题:为什么中学生书包沉重?为什么减负喊了多年却不见效果?这涉及整个教育观念的变化,涉及整个社会管理的转型。当公共建设无法满足公众需求,当法治建设跟不上时代变化,“道德论”往往会显得过于单薄。而纾解“道德危机”的根本之策,或许也不全在道德。,17,2020/7/3,3、剥笋式结构,由表及里,由果及因,层层深入,揭示主题框架:各层次呈递进

11、关系重在发掘原因优点:逻辑严密,论证充分事实由个别到一般正面议论(判定是非)原因(由果及因)由因及果(危害)归纳(对策),18,2020/7/3,“腾3争”:中国企业亟待补一课,最近,国内两家知名互联网企业腾讯和360闹得不可开交,先是口水战,继而展开“贴身肉搏”。腾讯和360之争,折射出诸多话题,诸如用户利益的保障、社会公序良俗的维护、互联网行业监管的缺位以及相关法律的滞后等等,引起业内外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共鸣。然而,以时代精神烛照,“腾3之争”让笔者还触摸到一个包容性发展的问题。事情总得从利益之争的缘由说起。事发360公布腾讯“窥视用户隐私”的消息。窥视用户隐私?这历来是一触即痛的敏感

12、神经。你如此说我,这还了得?于是腾讯被激怒了。本应采取法律手段回应360的指责以及公众的关注,但腾讯认为走法律程序“时间太长”,担心自己在此间利益受损。腾讯此后的举动是宣称装有360软件的用户不得兼容QQ聊天。此举自然激恼了亿万网民。据报道,对于腾讯和360之争,几天前互联网行业管理部门已经发话,让两个软件互相兼容,各打五十大板。,19,2020/7/3,尽管纷争暂告一段落,但“腾3之争”确实变得越来越复杂。很多问题一开始就被忽略。360如此指责腾讯,采用的是合法途径吗?“窥视用户隐私”究竟由谁来举证?举证阶段可不可公之于众?由谁说了算?腾讯究竟有没有窥视用户隐私?也许,弄清上述问题的过程会很

13、长,笔者在此无权也不想搞清楚谁是谁非因为,那是行业主管部门和执法部门的活儿;也不想说谁的好坏,因为在是非没弄清楚之前,还不能口诛笔伐。只是,有个问题无论如何要先弄清楚想明白,那就是企业包容性增长的问题。所谓包容性增长,是指一国经济增长、人口发展和制度公平三者之间的有机协同。包容性发展有很广泛的范畴,往小处说,微观企业的发展,似乎也不容忽视包容性增长。“腾3之争”后,英国金融时报如此评述:一个软件生产商肆意决定自己软件的兼容环境,人为排斥其他的软件,是业界前所未有的,即使苹果、微软、雅虎也不敢。,20,2020/7/3,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盈利不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唯一目的,而是企业的一种约束因素

14、。作为社会公民的企业,被赋予更多的社会责任,其中就包括客户责任和伙伴责任。垄断,自然与包容性增长背道而驰。目下,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善识时务,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思路,多考虑包容性增长的意识和作为。“腾3之争”也不是孤立的。扯远点,当年的双汇和春都互相攻讦,弄得大家干脆凡河南的火腿肠一概不买。今年7月间,乳业巨头蒙牛和伊利深陷恶性竞争漩涡,后来发现,原来这是蒙牛公司的高管及其雇用的公关公司启用“网络推手”、“网络水军”损害同行业竞争对手伊利集团的商誉,此番闹剧最终以蒙牛方面涉嫌商业毁谤而收场。,21,2020/7/3,据说,腾讯与360之间,早有积怨,爆发“战争”乃预料之中。因为,这些企业一直不明

15、白如此一个道理:包容性增长除了多方共赢的增长,更应该是良性有序的增长。有位知名经济学家说,市场的逻辑是,你如果要幸福,你首先要使别人幸福,如果别人不幸福,你就不可能幸福。看来,中国企业该补上包容性增长这一课了,那些以邻为壑的企业早该悬崖勒马了!,22,2020/7/3,4、波浪式结构,从不同侧面来揭示某个主题开头用一段话交待主题各层次呈并列关系围绕中心论点多侧面展开每一个侧面相对独立结尾可有一段结论性的语言,也可不要结尾优点:视野开阔,条理清晰,23,2020/7/3,针对广州公交、地铁实施免费后出现高峰期爆满状况,广州市政府宣布:从11月8日(周一)起,全市取消免费乘坐地铁、公交和过江轮渡的

16、优惠措施,按每个户籍家庭(含在广州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员)150元、集体户口人员每人50元的标准发放现金,作为交通补贴。(11月7日广州日报)免费公交本是惠民之举。只不过,这项政策出台的初衷虽好,但事前却没有做好充分的调研,使好心没办成好事。而取消新政后,政府部门又要面对各界的批评,其中不乏关于“朝令夕改”的质疑声。其实,在笔者看来,免费公交虽夭折,却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演习。如果不是借亚运会的东风施惠于民,公共交通部门估计很难实施一次免费的地铁、公交。地铁、公交一免费,瞬间就被挤爆,让广州不得不取消免费政策,改为派发交通补贴。在笔者看来,这虽然是一次不成功的地铁免费试验,却可算是一次极为真实的现场

17、调查,给我们的城市交通以启示。,“免费公交夭折”的试验价值,24,2020/7/3,免费地铁、公交被挤爆,说明市民选择出行方式,经济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在城市交通的发展上,经济杠杆可作为一个重要的调控手段。如果调控适当,完全可以引导更多的人选择公共交通工具。譬如在特定时段,像节假日,采用类似的调控办法,让部分市民放弃开私家车出行,以规避城市道路在特殊时段出现过于拥堵的情况。免费地铁、公交被挤爆,说明市民有选择公共交通的现实需求。免费公交带来巨大的人流,可以看出很多人是愿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也具备可行性。这无疑给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与潜力。同时,如果把一座城市的市民出行作为一

18、个总量来考虑,发展公共交通必然会分担其他交通出行方式的压力。治堵,走公共交通之路,广州民众的这次选择已能说明问题。为了我们的城市更畅通、天空更干净,限制小汽车,发展公共交通,不能只停留在调查研究阶段,该下力气付诸实施了。,25,2020/7/3,广州免费地铁、公交被挤爆,说明了我们现在的公共交通运输能力仍有待提高。广州此次借亚运会实施的地铁免费政策,虽不成功,但经验宝贵,当引起相关部门的反思:目前城市公共交通的缺陷在哪里?城市公共交通的未来在哪里?城市人口的增长极限有多大?公共交通与民众现实需求的差距有多大?以后在给市民派发红利时,到底是实物派送还是货币发放?同时,广州的这次试验也给应对公共突

19、发事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一次夭折的地铁公交免费之旅,同时也是一次城市交通的真实民意反馈,请别浪费了这次试验的价值。,26,2020/7/3,伴随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全国各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力推进。“拆迁大戏”也一再刺激着公众的眼球,从唐福珍事件到如今已接近一年,拆迁的热度却丝毫没有减退。即使公众的舆论压力再大完全不能让“暴力拆迁”刹住车,反而在前阶段有愈演愈烈之势。每天的新闻总能看到哪里的拆迁又出问题了,前车之鉴并没有成为后事之师。一次次的拆迁血案总能牵出政府的不作为及“滥权”现象,从言到行,总有地方官员弃民于水火不顾。在全国拆迁还未得到有效规范之际,国家三令五申对地方而言也只是“挠挠

20、痒”。“我行我素”依然是部分地方政府的拆迁理念,“权力威胁”依旧是一些地方政府的拆迁手段,“野蛮暴力”还是一些地方政府的杀手锏。“乱象”频仍,“中国式”拆迁何以曲折如此之多?细数一下,问题还真不少。,细数“中国式拆迁”的十大症结,27,2020/7/3,其一:“拆”与“迁”的脱节。“拆”,是指将土地上原有的建筑物或其他必须拆除物拆除;“迁”,是指对原土地使用者的暂时或永久迁移。然而,部分地区只是将视线放在了“拆”字上,在“拆”上大做文章,甚至“软的不行来硬的”。只“拆”不“迁”或者说“迁”的没保证,将百姓利益放在了哪里?前不久长春某官员的雷语中不难看出问题,在他们眼里民众只是喜欢刁难政府的“刁

21、民”罢了。试想,拆完了都不能给百姓一个回迁房的时间、地址等保障,还想让百姓安安心心跟着你的方向走?,28,2020/7/3,其二:对“强拆”的曲解。取得拆迁许可的单位,根据城市建设规划要求和政府所批准的用地文件,依法拆除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房屋和附属物时,如果是违章建筑且到限期拆除截止时间还没有自行拆除,那么强拆是合法的。然而,这种强制拆除也仅限于非暴力手段。但是许多拆迁者曲解了这一意旨,以此为挡箭牌动用各种手段,颇有不达目的不罢休之势。协商不成则威胁,威胁不成就急红了眼,直接用暴力来收场。在新的拆迁制度还没有建构起来时,这种“强拆”很容易衍生出“野蛮拆迁”甚至“暴力拆迁”。而且,在具体划分强拆的

22、执行手段上也具有极大困难,它的“强制性”本身就有值得商榷的地方。,29,2020/7/3,其三:旧拆迁体制的不适应性与新体制的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虽然新的拆迁条例早在今年春节前就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但是集体土地的征收和不动产搬迁问题存在矛盾及补偿标准和救济机制上的困难重重使得意见征集八个月没有下文。然而,旧的拆迁条例已经远远不能够应对现下面临的诸多利益问题,如此一来拆迁制度处在空白期,得不到行之有效的制度保证,拆迁自然不能顺风顺水。同时,在此大背景下,许多地方政府及其他利益集团钻了空子,百姓反抗对他们而言也无济于事,自焚等抗拆事件自然屡见不鲜。,30,2020/7/3,其四:国家和地方管理部门

23、的脱节。为何国家一再强调却压不住愈演愈烈的“暴力拆迁”?很大程度上说,在主导拆迁时,地方与中央政府脱节了,而没能贯彻重要的“人本”拆迁理念。在这种认识层面脱节的前提下,自然把心思全部花在了如何完成城市化的规划上,将这一单方面的执行标准无限放大,乃至忽略了应有的“执政为民”精神。同时,在具体操作层面,也只是一味做自己的,国家的监督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此一来,有些地方政府自然能安安稳稳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也不用担心会受到上级部门的指责。这种脱节不仅仅是一种认识和理念上的脱节,更是监管体制的断裂。,31,2020/7/3,其五:政府公信力的缺失。乍一看来,政府公信力似乎与拆迁挂不上钩,但是深入

24、到实际操作层面的话,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就大了。长春高新区光辉村部分村民遭遇强拆中,抵抗的原因就是得不到回迁房的保证。政府是拆迁的主导,村民存在隐忧实际上是对政府的一种不信任。而这种不信任背后又是政府公信力的缺失。正是这种不信任,百姓才会在拆迁的时候有顾虑:会不会存在政府大赚老百姓钱的情况?开出的补偿条件根本就不可信?这一容易被忽略的问题的存在,也大大拖了拆迁的后腿,甚至说将拆迁推入一个“雷区”,种种不信任随时可能爆发。其六:政府和开发商对百姓的利益“绑架”。由于拆迁过后国家会对被拆者予以补偿,一旦涉及拆迁人数众多,这种补偿背后是巨额资金。难免会有人抵制不住诱惑走上邪路,借拆迁来为自己鼓腰包。反正

25、拿的是国家的钱,多一点无所谓;挤的是百姓的利益,少给点他们也不敢说什么。一旦拆迁的链条上产生了诸多蛀虫,拆迁自然不能朝着预期方向发展。这种“见钱眼开”的势利之心也将地方政府官员“为人民服务之心”大大挤兑,以至于不惜借着官位动用暴力来敛财。这无疑是对百姓切身利益的绑架,暴露的也是“官权滥用”的大大泛滥。,32,2020/7/3,其七:部分被拆者动了拆迁的歪脑筋。2009年6月,浙江丽水市一对夫妻以虚构房产性质的方式,骗取国家拆迁补偿款13万余元,后被判刑。无休止的诟骂以及口诛笔伐倾注在了“不作为”的地方政府身上。然而在我看来,似乎不能将包袱全丢到政府和开发商身上。在拆迁中,部分人觊觎拆迁背后的巨

26、大收益,藐视法律、暗地扩建、损害他人利益时有发生这无疑是给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当头一棒。其八:行政干预与执行的不兼容性。在当下,政府在拆迁中所扮演的往往都是“搭台者”,唱着执行者“大戏”的还是开发商。政府更多的只是划块地然后交给开发商来开进大铲。有了政府作为后盾,开发商自然底气十足,就算是牺牲被拆迁者的利益也毫不畏惧。如此一来,开发商带领社会闲散人员上演“古惑仔”的现象自然得不到有效遏制。正是由于这种政策的制定与具体操作的不兼容才使得开发商有转嫁矛盾的功力。从根源上说,这种政府和开发商的利益抱团将拆迁推到了一个执行难的境地。政府就算再“以人为本”也只能在开发商侵犯群众利益后做一个“事后诸葛亮”罢了

27、。,33,2020/7/3,其九:监管部门的失位。一个完善的拆迁体系离不开严格的监管机制。在当前,拆迁新条例迟迟未出之际,监管部门的监督约束效应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一方面由于地方监管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一些利益勾结现象以及野蛮执法的发生这种不作为给当前的拆迁雪上加霜,给暴力拆迁者更大底气;另一方面,有些监管部门甚至直接参与到了经济利益的争夺中,成为了拆迁的间接“分赃者”,缺乏了监督,拆迁怎能不乱?其十:“人本主义”的缺失。暴力拆迁屡禁不止的背后其实是地方在执行中的“人本主义”遗漏。拆迁大戏中,如果政府放下身段和百姓耐心协商、平等对话,如果更多的考虑到被拆迁者的切身安危,野蛮拆迁还

28、会有生存的土壤?暴力拆迁还会给已经审丑疲劳的大众再添一剂?拆迁中政府没有倾注应有的人本关怀或者说为人民考虑的太少,怎能指望拆迁朝着良性轨道发展呢?,34,2020/7/3,问题是出来了,我们不能坐等拆迁新法规的出台。拆迁是一场宏大的工程,政府不能只有大局不顾小点,不能陷入盲目追求指标效益,不能唯经济利益是从,更不能丢掉必备的“人本精神”。上到国家,下到地方政府以及广大被拆迁者,都是拆迁的参与者,要想拆迁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得各个环节共同努力。拆迁之路,道阻且长,政府必须有所建树,纠正拆迁的轨道,让广大人民真正成为拆迁的受益者。,35,2020/7/3,4、串珠式结构,将同类性质的问题加以

29、集纳用以阐明主题的一种评论结构方法。用观点把材料串起来材料丰富,直观形象材料安排要详略得当,要有分工,36,2020/7/3,近年来,“农民工二代”、“贫二代”、“富二代”、“官二代”、“垄二代”的概念日渐清晰,人们感到改变命运的渠道越来越窄。人民日报发表了长篇通讯社会底层人群向上流动面临困难,提出一个疑问:穷会成为穷的原因,富会成为富的原因吗?文章感叹,贫富差距加大的趋势日趋严重,“阶层固化”所导致的严峻社会现实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再不可漠视。多年前,一篇名为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网文,吹皱了亿万网民的心潮。这个来自农村的年轻人幽幽地说,“从我出生的一刻起,我的身份就与你有了天壤

30、之别考学是我跳出农门唯一的机会。”在奋斗了18年之后,作者终于融入国际化大都市,“我的白领朋友们,如果我是一个初中没毕业就来沪打工的民工,你会和我坐在starbucks(星巴克)一起喝咖啡吗?不会,肯定不会。”,奋斗了18年咖啡还能喝多久,37,2020/7/3,是的,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人生多年来,这样的励志名言鼓舞了无数贫家子弟不断与命运抗争,然而,如今,这样的成功史似乎越来越像传奇了,取而代之的是阶层固化。对那些亟须也渴望改变命运的底层人来说,恐怕再也没有比阶层固化更让人沮丧的了。但不得不承认,阶层固化确是事实,这可从无数案例和社会现象中得到佐证,比如,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查报告指出:干

31、部子女成为干部的机会,是非干部子女的2.1倍多。再比如,数字显示,北大农村学生的比例从上世纪50年代的70%降至如今的16.3%。即便是以农学为主的中国农业大学,2007年,农村新生也已跌至31%。农家子弟在就业时也许只能哀叹,“他们有的是背景,我有的只是背影”。,38,2020/7/3,阶层固化无疑很可怕,已引起多方关注和忧思。其实在笔者看来,比阶层固化更可怕的是阶层下流,如果阶层固化,那些奋斗18年终于能喝上咖啡的农家子弟,继续喝咖啡,倒也不错。问题是,在种种因素下,这咖啡不是一直能喝下去的,没准儿今天喝咖啡,明天就得回老家喝白开水。简言之,这涉及阶层下流的命题。本来你千辛万苦成了白领,但

32、在种种因素下,又沦为穷人;本来刚脱离贫穷,过上了还勉强可以的生活,但一场变故让你归于赤贫。比如,因教(育)返贫。前不久,南方周末就报道了高学费和低就业导致返贫的现象:在甘肃会宁,大量农村大学生毕业即失业,长期举债供养学生的农村家庭血本无归,“因教返贫”屡见不鲜。在会宁,教育曾是绝大多数农村家庭改变自身命运的惟一通道,也是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立县之本”。如今却发现“教育立县”已遭遇“教育破产”。教育本来是改变命运的最好通道,可是反倒成了返贫的催化剂,这真是绝妙的讽刺和悲情的一幕。,39,2020/7/3,更可怕的是,除了教育、医疗之外,中产或白领面临的危机还有很多,比如“一座房子就能消灭一个中产

33、”。再比如,你好不容易买了车,成为有车一族,相关部门就算计你,千方百计地掏你的腰包日本学者大前研一在M型社会:中产阶级消失的危机与商机中称:日本代表社会富裕与安定的中产阶级,正在快速消失,约有八成人都在向下流动,M型社会即将成型。这里说的是日本,难道不同样适合中国吗?,40,2020/7/3,6、打靶式结构,将要批驳的观点放于文首,然后逐条批驳战斗性强,痛快淋漓,41,2020/7/3,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共有131万对夫妻办理离婚登记。其中,四川离婚人数最多,共有102596对夫妻离婚,位居全国榜首。有学者就此分析,四川近几年离婚人数增多和汶川地震后“想开了”有一定关系。地震后,四川人更愿意反

34、思生命的意义,更重视生活的幸福度,更关注个人的感受。在对婚姻产生怀疑时,更愿意果断选择离婚。(成都晚报11月7日)离婚数据高的原因很复杂,有人口基数偏大的因素,有社会流动加剧的因素。然而,一个省份离婚率在全国排第一,并不必然表明这个省份的民众就真的“想开了”。这样的论调不免有些扯,甚至有些过分娱乐化地震的嫌疑,也是对那些亡灵和幸存者缺乏尊重的表现。,离婚率高是地震后“想开了”有点扯,42,2020/7/3,天崩地坼的大地震固然会对人们的心理、情绪、行为产生某种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可能确实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逐渐趋缓乃至平复。发生过大地震的地区往往不乏这样的例子,很多亲历者甚至终生都很难走出地震

35、的阴影。唐山大地震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直到现在,仍有一些地震幸存者害怕黑夜,夜里也不愿意将窗帘遮上。这些也都是实情,现在需要做的,是尽可能为幸存者提供心理帮助、心理抚慰,而不是随意拿离婚率来说事,甚至将其与人们对婚姻的忠诚度联系起来,将地震的影响绝对化、娱乐化。,43,2020/7/3,如果按照四川的这条“规律”,地震后的人们更愿意果断离婚,则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河北的离婚率是不是应该更高?即便是拿地震的后续影响说事,完全也可以得出另外一个结论,那就是地震后,人们更重视生活的幸福度,反而会更珍视家庭的避风港作用,也因此,再婚率、家庭重组率反而应该是上升的。事实上,汶川地震一周年时,很多

36、媒体都注意到了当地人民的婚姻重组现象,并以乐观的笔调报道,认为这是灾区人民新希望的诞生云云。总有一些人、一些媒体喜欢将什么都往地震上扯,左也是地震、右也是地震,似乎只要找到地震这一个关键词,则一切都可能说得通,学问、观点也就因为联系上了时事而变得时髦起来。任何现象均能与地震产生联想,离婚率高是因为地震“想开了”,重组家庭多也是因为地震“放不下”这样的胡拉乱扯十分荒唐,极不负责任。媒体也好、学者也罢,更应该以关切的目光、理解的态度关注地震,关注地震的幸存者,不要总是抱着猎奇的围观心态,唯恐事情不热闹,唯恐新闻中没有“看点”。,44,2020/7/3,应注意的问题,结构贵在创新,反对程式化结构应避

37、免:三段论:一事实,二议论,三号召五子登科:一摆靶子,二扣帽子,三打棍子,四定调子,五指路子好,但,训,的:好字开头(形势好),但字过渡(但还有些问题),“训”字为主(指出好坏原因,提几点教训),“的”字结尾(只有如何如何,目标是会实现的),45,2020/7/3,四、新闻评论的开头与结尾,(一)开头:往往为下文定下基调,非常重要苏轼: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踏破楚天浓雾,纵横江汉千里”1、类型:摆论点摆材料介绍写作缘由,46,2020/7/3,2、要点:,(1)开门见山(2)新颖别致,吸引读者(3)简洁,47,2020/7/3,用法治成就“舌尖上的中国梦”(人民时评)2013年5月6

38、日,捍卫食品安全,既需要日益严密的立法,更需要“毫无例外”的执法“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如果说,今天有什么能牵动13亿国人的神经,食品安全一定名列前茅。而打造食品安全体系,法治无疑是最有力的武器。近日,公检法再出重拳,公安部公布了十起打击肉制品犯罪典型案例,“两高”针对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行为颁布了最新的司法解释。这些联合举动的背后,彰显了鲜明的“国家态度”:对当前的食品安全,一要严惩,二要严管。食品生产这个“良心活”,既需要内心的自我约束,更需要外部的无缝监管。此次司法解释,不仅细化了食品安全犯罪的刑事责任标准,降低了入罪门槛,更大幅度扩展了刑法对食品安全的保护范围。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到农

39、产品的药物残留水平,从对婴幼儿食品的强调到保健品类别的管辖,刑法对食品种类的保护将更为全面。同时,由食品本身延伸至食品包装物、消毒剂等周边领域;由生产、销售的“两头紧”,变为运输、贮藏甚至是广告宣传的全环节覆盖,使其成为食品安全“史上最严”的刑法解释。一个“严”字的背后,体现了清醒务实的现实考量。近年来,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案件连年上升,犯罪方式不断创新、手段更加隐蔽,犯罪的团伙性、链条性特征明显对食品安全“治乱用重典”,就是要以对百姓安全负责的菩萨心肠,祭出对犯罪行为的雷霆手段。,48,2020/7/3,(二)结尾,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类型:挽结收口,综合全文点明结论,表

40、明态度深化主题,引人思考鼓舞激励,发出号召,49,2020/7/3,2、要点,紧扣主题,不要画蛇添足简短有力不落俗套,50,2020/7/3,城镇化应直面文化命题(新论),在讨论城市文化问题时,还需要社会多元主体的自发参与,否则城市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构造,文化就不可能多样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城镇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新型城镇化应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然而,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究竟意味着什么?文化在其中应发挥何种作用?如何避免城镇化浪潮出现“去历史、去文化”现象?“千城一面”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广受诟病的一种现象。在相似的城市面孔中,看不到历史和文化对城市性格的塑造。城市有产业而无生活,

41、有生活而无品质;传统的共同体日益瓦解,邻里生活渐趋消失,进而导致人际隔膜、阶层隔膜、人心隔膜,社会信任难以建立;青年人缺乏信仰支撑,社会缺乏共同伦理。这些现象与工业化和市场化相伴而生,成为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副产品。关注城镇化,不仅要关注产业增长,土地制度变迁,户籍制度改革,更要关注城市文化在城市社会变迁中的重要作用,直面文化命题。因为说到底,人们聚集城市是因为追求幸福生活,而城市文化,则是一个城市能否赋予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因素。,51,2020/7/3,城镇化应直面文化命题,一座城市的文化精神最终形成,必然有一个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及互动的过程,靠简单的行政命令无法形成城市精神,靠市场的无形之手也无法建构健康的城市文化。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建设,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社会力量在介入重大灾害事件进而塑造公民精神的过程中正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多元主体的参与及其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协调,是城市文化塑造过程中的一个新命题。所谓城市文化,说到底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它可以体现为美轮美奂的城市建筑,也可以体现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