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中国古代文学_第1页
第9章 中国古代文学_第2页
第9章 中国古代文学_第3页
第9章 中国古代文学_第4页
第9章 中国古代文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中国古代文学,主讲人:訾希坤,一、文学作品在古代文化典籍中比重,文化主要由“文、史、哲”构成,其中“文”占首席地位。,二、传统文学样式的诞生与发展,作为综合艺术形式的原始歌舞,原本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其音乐和舞蹈,成为后代艺术的重要门类;而其中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则是后代文学的重要门类诗歌的源头。具有故事性的原始神话,则对后代叙事文学,如散文、小说、喜剧等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1、诗歌,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淮南子道应训鲁迅先生说:“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

2、版;徜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接近原始形态的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弹歌选自吴越春秋)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屯六二)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归妹上六),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毛诗序:治世之音安以乐,乱世之音怨以怒,亡国之音哀以思。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诗缘情而绮靡(文赋陆机),诗歌体式:二言,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唐以后:近体诗。诗歌

3、与音乐:诗乐合一:句式重叠,字数杂言东汉文人五言诗出现后,诗乐基本分离:原先一唱三叹的回旋节奏变得直率平坦,一气到底;原先时常出现的杂言变成相当整齐的五言一句。,近体诗萌芽于南北朝,定型于唐代,此后的一千多年间,便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历代科举考试,考的也是这样的诗体。,2、散文,阴虚甲骨卜辞是我国现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记载。魏晋南北朝以还,文体自觉意识:曹丕: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将文体分为十类: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文选将文体分为三十九类刘勰文心雕龙:“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对文学散文和非文

4、学散文始终没有清楚的认识,因此散文的文学性,通常总是依附于原本非文学的文体门类而得以体现,并随之发展,如历史散文、诸子散文、游记散文、笔记散文等。,3、辞赋,辞指楚辞,赋指赋体文学;前者属诗,后者属文。蓋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若些、只、羌、誶、蹇、紛、侘傺者,楚語也。頓挫悲壯,或韵或否者,楚聲也。湘、沅、江、灃、脩門、夏首者,楚地也。蘭、茞、荃、葯、蕙、若、蘋、蘅者,楚物也。他皆率若此。故以楚名之。(宋黃伯思校定楚辞自序),汉书艺文志: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离馋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其后宋玉、唐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下及扬子云,竟为侈丽闳衍之词

5、,没其风谕之义。,楚辞对赋的影响,首先在体质上,汉赋继承楚辞铺陈叙事特点而变本加厉。其次,楚辞汲取南方楚歌的特点,又借鉴诸子散文讲究辞藻以求动人的风格,追求文辞的芜雅绮丽,并有使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技巧,汉赋继承了楚辞的文辞特点,争相以富丽雅赡为能事。最后,楚国或曾经生活在楚地的作家,也为赋的创立或发展,做出过直接的贡献。,4、词曲,词最初产生于民间,时间不可考。词与音乐关系密切,词的兴起,可以说是两汉以后诗和音乐彻底分离后,在新的环境、新的条件下,以新的方式实现的一次回归。直到南宋末年,词才脱离音乐,成为格律诗的一种。,曲产生于宋词式微之际。原本流行于女真、蒙古等地的音乐,随着他们的男侵,逐渐

6、引起中原人民的兴趣,并试图创作新的长短句歌词来与之配合演唱,这样元曲产生了元曲:散曲,杂剧。诗词总是隔句押韵,而曲则句句押韵,韵脚则可平仄通压。曲多用衬字。,5、小说,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与大达亦远矣。”汉书艺文志九家十流之一:“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然亦弗灭也。”,列女传:“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南史始兴王叔陵传:“夜常不卧,执烛达晓,呼召宾客,说人间细事,

7、戏谑无所不为。”,六朝:志怪小说搜神记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唐传奇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宋代话本小说内容上有:“讲史、说三分、说浑话、小说”元明清有两条线索发展一为拟话本的出现三言二拍二为长篇章回体小说,1、容易引起具体意象。2、汉字一般为单文独义、一字一音,这就使中国诗歌的音节变化有了一整套独特的谨严的格律,并且在外观上构成整齐对称的形式美。如,基本特征:,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8、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3、汉语有四声,诗人们利用汉语言的这种特性,写诗时注意字声安排,于是近体诗(五言律、绝,七言律、绝)、词、散曲等诗歌体应运而生,并统领诗坛达千年之久。诗歌充分利用四声变化,造成了节奏鲜明、抑扬顿挫的艺术效果。,4、文言文作为特殊的书面语言,可与日常用语长期分离而保持官方语言的地位,这就发生了文学在文言和白话两个不同的轨道上运行、内容与形式皆有巨大的差异的现象。,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其一,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为核心的入世思想;其二,是以“仁、义、礼、智、信”为标准的道德观念;其三,是以“天、地、君、亲、师”为次序的伦理观念;其四,是

9、以”允执其中”(论语)为规范的中庸哲学。,老庄哲学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第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四十章)的观点揭示了艺术中“虚”和“实”、“无”和“有”的辩证法,指出“有生于无”。对于形成中国文学含蓄精炼的艺术表现形态上的特点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第二,“大制不割”(老子二十八章)、“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再现的艺术力求按照感知和认知的方式客观地、准确地反映现实世界,使现实世界的表象与艺术的意象达到一致和重合;而表现的艺术则是以心灵外射的方式,根据主观的意愿拆碎现实表象的固有的常态的组合并重新加以组合。中国文学一般地说是倾向于表现的,这可以从体裁和创作方法的选取看出来。,首先,在

10、体裁上,中国文学一直以诗歌为主基调,偏重抒情,而叙事文学兴起较晚,也较不发达。其次,在创作方法上,中国文学不重写实而重写意。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与外国文学的交流,第一阶段是唐代主要影响范围是邻近的日本、朝鲜半岛、天竺(今印度)、大食(今阿拉伯)及东南亚各国。第二阶段是18世纪开始对欧洲的影响时期赵氏孤儿第三阶段是对美洲的影响“美国现代诗歌之父”的.庞德,对中国诗含蓄、凝炼、意象鲜明和情景交融非常崇尚,,第四阶段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的现代阶段一方面把代表中国文学较高水平的古典小说水浒传、红楼梦等翻译出国,另一方面世界各国也将“五四”以后新出现

11、的作家作品,例如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等人的作品大量翻译介绍。,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第一次高潮是东汉至唐宋佛教文化的影响。印度的两大史诗之一罗摩衍那佛经的传入对中国叙事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汉语中反切四声的确立,是佛经影响的结果。佛经的文体特点,影响了中国文学风格的变化。,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影响的另一次高潮是鸦片战争之后。林纾,第二节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一、诗经与楚辞,诗经305篇,风:民间歌谣雅:宫廷宴饮乐歌颂:宗庙祭祀乐歌,诗经内容丰富,主要描写了五方面内容:1、周部族的历史,如大雅公刘2、古代田猎、畜牧和农业生产,如豳风七月3、古代战争和徭役,如小雅何草不黄4、控诉统治

12、者的残酷剥削,如魏风伐檀硕鼠5、叙述爱情和婚姻,如周南关雎,楚辞,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其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山鬼,二、先秦散文与汉赋,先秦历史散文,先秦诸子散文,汉赋,汉代大赋代表作家首推司马相如,其代表作为天子游猎赋(子虚赋上林赋),汉代大赋另一代表作家为扬雄,其代表作为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三、唐诗宋词,唐诗,唐诗篇什繁富,名家辈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55000多首。,唐诗发展过程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其中尤以盛唐、中唐的诗坛最为光辉夺目,盛唐:唐玄宗开元、天宝时期50年,中唐:从安史之乱到唐宪宗去世的70、80年。,盛唐诗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的山水田园诗派,以高适、岑参为首的

13、边塞诗派,盛唐气象最杰出的代表首推李白与杜甫,在艺术风格上,李白诗飘逸奔放,杜甫诗沉郁顿挫。,中唐诗歌,中唐诗坛有两个主要流派,一个以白居易为首,元稹、张籍等为羽翼,主要继承了杜甫正视现实、抨击黑暗的精神,强化了诗歌的讽谏美刺功能。另一个以韩愈为首,孟郊、贾岛、李贺等为羽翼,主要继承了杜甫在艺术上刻意求新、勇于创造的精神,特别致力于在杜诗中稍露端倪、尚未开拓的艺术境界。,宋词,真正成为一代文学之圣,并在古代诗歌史上堪与唐诗交相辉映的是宋词。,北宋的词坛几乎是婉约词的一统天下。,晏殊、欧阳修的词反映了士大夫的精致生活;柳永词则以青楼歌姬为描写对象;晏几道、秦观的词以清丽的白描语气见长;周邦彦的词

14、典雅凝重;李清照的词清新,豪放词兴起要晚。北宋中叶苏轼首先革新词风。南宋辛弃疾为首的词人实现了与婉约词的分道扬镳,形成了豪放词派。,四、元杂剧与明清小说,元杂剧,广义的“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代散曲,但元杂剧也可单独成为“元曲”。,元杂剧有被后人称为“四大家”的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和以西厢记“天下夺魁”的王实甫。,元曲四大家,元杂剧的主要体裁爱情剧:西厢记墙头马上公案剧:窦娥冤水浒剧:李逵负荆世情剧:救风尘历史剧:赵氏孤儿,明清小说,中国的小说经历了先唐笔记小说、唐传奇小说和宋元话本小说三个发展阶段后,到明清臻于极盛,涌现出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六部著名长篇小说。前四

15、部被称为明代“四大奇书”,后两部则是清代长篇小说的的双壁。,第三节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一、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整个中国古代文学中,无论是抒情文学还是叙事文学,作家总是把目光对准人间而不是天国,他们关注的是现实世界中的悲欢离合而不是属于彼岸的天堂地狱。,二、“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文以载道”为整个古代文学的基本精神。,“文以载道”一方面为古代文学注入了政治热情、进取精神和社会使命感,使作家重视国家、人民的群体利益,即使在纯属个人抒情的作品中也时刻不忘积极有为的人生追求。另一方面,也是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沦为政治的附庸,从而削弱了其主体意识和个性自由。,三、写意手法与中和之美,中国古代文学最重要

16、的性知识抒情。抒情性质使中国古代文学在总体上具有诗的光辉。也正是抒情性质使中国古代文学在写物手法上不重写实而重写意。,中国古代文学是古代中国社会的生动的图卷,更是古代中国人的心灵记录,这使它成为我们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最好窗口。,此外,中国古代文学追求的艺术境界是空灵和神似,是那种变化莫测、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的艺术化境界。,中国古代文学也遵循“诗教”,即在文学作品中有节制地宣泄情感,而不把感情表达得过分强烈,使得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怨而不怒”、“婉而多讽”的中和之美。,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现代意义及永久魅力:,中国古代文学的永久魅力主要体现在:1、一是爱国忧民的情怀:古代文学表现的爱国忧民的情怀鼓舞着现代人去关心现实,完成历史赋予的新使命。2、二是具有永恒魅力的艺术形象:中国古代文学创造的许多艺术形象,具有不朽的文化价值。3、三是脍炙人口的语言:脍炙人口的语言,是中国古代文学留给我们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