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早古生代地史下_第1页
第七章早古生代地史下_第2页
第七章早古生代地史下_第3页
第七章早古生代地史下_第4页
第七章早古生代地史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7章早古生代Pz1地史(下),7.1早古生代概述7.2早古生代的生物界7.3中国东部早古生代古地理7.4早古生代板块构造概况7.5早古生代的沉积矿产,Eoredlichia,华北板块13O1滨浅海沉积;O2-C1缺失其南、北为大洋环境;扬子板块相对稳定的滨浅海沉积环境;北缘是南秦岭裂谷;东南缘是被动大陆边缘;华夏板块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为裂谷盆地。,7.3中国早古生代古地理Pz1,Cambrian二、寒武纪,继承了震旦纪的古地理、古构造格局扬子板块以稳定型陆表海为特征东南部为被动大陆边缘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为裂谷盆地,(一)扬子板块及其大陆边缘寒武纪古地理特征,首先:寒武纪扬子区海侵广泛

2、,地层具明显两分性:下统为泥砂质和碳酸盐沉积,化石丰富;中上统以镁质碳酸盐沉积为主,化石稀少;典型的标准剖面(层型)为:滇东晋宁梅树村剖面;宜昌三峡剖面。,扬子板块寒武系特征,澄江动物群,滇东寒武系柱状图,遗迹化石丰富,浮游,古杯造礁,波痕、交错层理、泥裂、食盐假晶发育,米氏旋回,宜昌三峡寒武系柱状剖面,1sh/Z2d水井沱组/灯影组三峡宜昌剖面,Z,三峡宜昌的硅质白云岩,1sh/Z2d水井沱组/灯影组三峡宜昌剖面,Z,三峡宜昌,1shjt(水井沱组),1shp(石牌组),1thb(天河板组),1shld(石龙洞组),1天河板组;三峡宜昌,1天河板组;三峡宜昌,图中:1碳酸盐沉积;2滑塌角砾岩

3、;3深水硅泥质沉积;4斜坡浊流沉积,扬子板块北部大陆边缘寒武纪沉积示意剖面图(见教材110页图724),:扬子板块及其东南大陆边缘横向古地理变化,扬子板块东南被动大陆边缘,华夏板块,扬子板块至华夏板块寒武纪沉积示意剖面图见教材110页图723,华北板块主体自晚元古代后期抬升后一直遭受风化剥蚀,早寒武世晚期开始海侵;寒武纪华北板块为稳定的陆表海碳酸盐沉积,其南缘以活动大陆边缘与秦岭洋毗邻。山东张夏和河北唐山是我国中、上寒武统的标准剖面所在地。,(二)华北板块及其大陆边缘寒武纪古地理特征,华北板块寒武纪地层序列山东张夏剖面,泥裂、雨痕、岩盐假晶、波痕和鱼骨状交错层理,鲕粒灰岩,波痕、交错层理,竹叶

4、状灰岩,鲕粒灰岩,紫红色钙质页岩,潮坪,浅海,华北板块张夏剖面寒武纪地层分析,紫红色钙质页岩夹泥质灰岩泥裂、雨痕、岩盐假晶、波痕和鱼骨状交错层理干热条件下的滨浅海沉积,含三叶虫中华莱德利基虫,紫色泥岩为主,向上碳酸盐含量增高,滨、浅海沉积,鲕粒灰岩为主,含德氏虫等,波痕、交错层理发育潮下高能环境,灰岩、泥质灰岩和竹叶状灰岩,含蝙蝠虫和蝴蝶虫,竹叶状灰岩是同生砾岩风暴,1,2,张夏组,毛庄组,徐庄组,3,长山组,馒头组,崮山组,凤山组,山东长清县张夏剖面(1),Ar2,1xj,1:馒头组,1xj:辛集组,1m:钙质页岩、硅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三峡宜昌,O1x(西陵峡组),3s(三游洞组),

5、O1d/O1h;宜昌黄花场剖面,O1d大湾组,O1h红花园组,O1hhy;O1h红花园组,宜昌黄花场,O1d;O1d大湾组宜昌黄花场,S/O,S1l-O3w;宜昌王家湾,S1l龙马溪组,O3w(五峰组),观音桥层,S1l-O3w;宜昌王家湾,S1l龙马溪组,O3w(五峰组),观音桥层,观音桥层中的球粒状陨石,扬子-华夏板块古地理演变,扬子-华夏板块中奥陶世古地理,中国南方五峰期古地理,东南被动大陆边缘西部为湘桂次深海(湘中地区奥陶纪是一套深灰至灰黑色含碳质、硅质的笔石页岩,代表一种非补偿滞流还原环境),东部为浙皖次深海(浙西早中奥陶世也为滞流环境的笔石页岩相,晚奥陶世沉积了一套巨厚的浅水浊积岩

6、)华南裂谷盆地早奥陶世古地理格局与寒武纪相似,也由闽粤浅海相和赣粤桂次深海相二个大相带控制,寒武纪末云开和粤东上升成陆,沿着古陆周缘规律地出现滨海、陆棚次级环境分布。中奥陶世以后,华南盆地加速萎缩,晚奥陶世为厚度较大的浊积岩。奥陶纪末华南区主体成陆。,杨子板块东南边缘地史特征,杨子板块北部和西部边缘地史特征,北部大陆边缘与寒武纪相似,为被动大陆边缘西缘早、中奥陶世是被动大陆边缘砂泥质浊积岩沉积,晚奥陶世转化为浅海碳酸盐台地。,华北板块奥陶系主要为碳酸盐沉积,大多是灰岩和白云岩;下统发育齐全,岩相稳定;中上统仅在少数地区有沉积。河北唐山剖面是华北奥陶系的标准剖面(见下页),(二)华北板块及其大陆

7、边缘奥陶纪地史特征,河北唐山剖面,夹竹叶状灰岩及页岩,砾石表面无氧化圈,含三叶虫、腕足类和树形笔石,潮下浅海,潮下浅海,河北唐山剖面分析,C2,上,下,马家沟组,灰岩、灰质白云岩、白云岩,马家沟组局部出现膏溶角砾岩,代表浅海潮上环境,3,冶里组,厚层灰岩夹竹叶状灰岩及页岩,砾石表面无氧化圈,含三叶虫、腕足类和树形笔石,环境为潮下浅海,没有暴露出水面,亮甲山组,向上渐变为白云岩,化石稀少潮上蒸发环境下部为灰岩,含底栖生物,为正常浅海环境,华北板块内O1-2古地理变化EW,W,华北板块及其南北大陆边缘O1-3古地理变化,S,东胜,O1-2,O3,S,O1地势北低南高,早期以德州石家庄保德为界,北部

8、为正常浅海环境;南部属上潮间潮上蒸发环境,地层厚度向南减薄。中期南部继续抬升成陆上剥蚀区,白云岩向北迁移,在晋南和鲁西北一带形成膏盐沉积。晚期海侵范围扩大,下马家沟组向南、向西北方向超覆O1末期至O2岩相稳定,海侵广泛,是一套厚层灰岩与泥质灰岩、白云岩O3地壳上升,华北板块再次成为古陆剥蚀区,仅在西南缘的陕西耀县及宁夏固原一带有沉积,华北板块内部古地理变化,南部是活动型大陆边缘,发育了丹凤群岛弧型和二朗坪群边缘海型蛇绿岩北缘从白乃庙至西拉木伦河见早古生代的蛇绿岩套,代表古亚洲洋向南的俯冲消减带(活动型大陆边缘)两侧洋壳的俯冲作用与板块整体抬升关系密切,华北板块O大陆边缘古地理特征,O1,O2,

9、O3,四、志留纪(S),中国东部志留纪古构造格局与古地理的显著特征是: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的碰撞拼合;华北板块主体继续处于隆起状态,志留纪古构造古地理,华南裂谷盆地萎缩、消亡;扬子板块早期海域限于北部,中晚期海退,主体抬升成陆;S后期的加里东运动使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拼合统一标准剖面为鄂西宜昌剖面(见下页),(一)杨子板块及其大陆边缘志留纪地史特征,纱帽组滨海相细碎屑岩,砂岩含量向上增加,粒度变粗,交错层理发育,化石稀少,代表超补偿海盆罗惹坪组黄绿色砂页岩夹薄层灰岩,灰岩中含腕足和珊瑚正常浅海环境;龙马溪组上部黄绿色砂质页岩,数百米只含三个笔石带,笔石分散保存,为弱还原环境补偿盆地;下部黑色页岩和

10、硅质页岩,含五个笔石带,典型的笔石页岩相,代表滞流、非补偿海盆,南旺山下,鄂西宜昌剖面,滇东上志留统剖面,扬子板块内部古地理变化,沉积中心向西转移,中国东部志留系对比图,中国南方早志留世早期古地理图,中国南方中志留世古地理图,中国南方晚志留世古地理图,(1)东南缘(湘中过渡带)主要为泥沙质类复理石沉积,厚度巨大;华南裂谷盆地仅在钦防地区残留深水海槽(2)北部边缘(南秦岭)裂谷盆地;(3)西缘构造环境比较复杂,活动性较强。,2、扬子板块边缘志留纪古地理特征,主体为古陆剥蚀区,大部分地区缺失志留系沉积,仅发育于大陆边缘;板块内部仅在板块西南宁夏同心地区有沉积,属稳定浅海前陆盆地沉积;(1)北缘为早

11、古生代褶皱带;(2)西南缘以祁连山地区的志留系较为发育,祁连山地区分为北、中、南三带。,(二)华北板块及其大陆边缘志留纪地史特征,S1-2,S2-3,全球板块构造中国的板块构造和邻近区域,7.4早古生代板块构造概况,东冈瓦纳包括:澳洲,南极洲,印度和西藏.西冈瓦纳:南美洲和非洲,1劳(北美-Laurentia)俄(Baltica)大陆(Laurussia)拼合,加里东褶皱带(Caledonides)形成;2西伯利亚板块向北运动,华南和冈瓦纳(Gondwana)向南运动;3陆块由纬向分布逐渐转为经向分布,早古生代板块构造概况,1,O,S3,塔里木,1扬子与华夏拼合形成华南板块2华北、塔里木北移转正,石煤、钒、磷、钡及多金属黑色岩系:扬子区寒武系早期;生油层:五峰期和龙马溪期;磷块岩:华南寒武系底部;重晶石:寒武系;邯郸式铁矿:马家沟组的碳酸盐岩地层中;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