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使用简单机械的好处,A、省力,B、省距离,C、改变力的方向,AC组合:,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BC组合:,既省距离又能改变力的方向,AB组合:,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同时我们发现,不用机械时力与距离的乘积GH,与使用机械时力与距离的乘积FS,接近相等,所以物理上引入了一个有意义的物理量-,功,功,做功的快慢:,做功的效率:,功率,机械效率,教学目标,、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2、了解滑轮的特点,会组装滑轮组。3、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了解功和功率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4、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间的关系,能计算机械效率,并用机械效率解释有关现象。5、能在具体实际中
2、找到提高机械效率的办法。,简单机械,简单机械和功,杠杆,种类,平衡条件,F1L1=F2L2,滑轮,定滑轮,动滑轮,特点及实质,滑轮组,力的关系,功、功率及机械效率,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W=FS,做功快慢,功率的定义,功率的计算,做功效率,机械效率的定义、测量及计算,FV,距离的关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a:支点O,b:动力F1,c:阻力F2,d:动力臂l1,e:阻力臂l2,杠杆绕着转动的点,使杠杆转动的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2、有关杠杆的名词术语,1、杠杆定义: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3、,第一节、杠杆,2、作力臂的方法,1.找支点,2.沿动力和阻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3.过支点作这些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所得垂线段就是力臂(用大括号标出)。,F1,F2,L2,L1,例1、如图所示、杠杆OA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L2是F2的力臂,请在图中画出力F1的力臂L1和力F2.,FI,L2,O,L1,F2,注意:F1,F2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答:在做“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时,杠杆有一定的重力,为保证实验中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成立,必须使杠杆的重力(包括两端的平衡螺母的总重力)乘以其力臂为零。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就
4、是要保证杠杆的总重力乘以其力臂为零。(使杠杆的重力作用线通过支点),(2)为什么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静止不转动或杠杆匀速转动。,(3)为什么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答:杠杆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量得支点到钩码的距离就是力臂,此时杠杆如果不水平,则支点到钩码的距离就不是力臂。从支点到动(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力臂的长度,才可从杠杆上的刻度值直接读出.,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实验前,发现杠杆处于如图所示位置,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
5、端的平衡螺母向_移动(选填“右”或“左”)。,右,2、在已平衡的杠杆两边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每个质量相等),杠杆平衡,如图,则:,L1,L2,在两边钩码下同时加挂一个同样的钩码,杠杆_(填“能或不能”)平衡?_边下降?,不能,右,(3)费力杠杆,(1)省力杠杆,(2)等臂杠杆,4、杠杆分类:,动力臂阻力臂,(省力、费距离),动力臂=阻力臂,动力臂阻力臂,(费力、省距离),例1、如图所示的工具中,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B,例3、如图所示杠杆,在A端施一个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当杠杆由如图实线位置匀速转动到虚线位置时,F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大小不变B由小变大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
6、,A,C,(二)滑轮、滑轮组,定滑轮特点:不省力,可改变施力的方向实质:等臂杠杆,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若不计摩擦时,F=1/2(G动+G物)实质:省力杠杆,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既可省力,又可改变施力的方向,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及摩擦,轮轴实质:省力杠杆,斜面作用:省力,二、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在图中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D,2、功的定义: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3、功的计算:,W=FS,4、功的国际单位:,注意: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J,13小明同学用40N的水平推力沿水平地
7、面推重为200N的小车,匀速前进了5m,所用时间为20s,在这个过程中()A重力做功1000JB推力做功200JC小车所受合力为160ND小明做功功率为50W,B,马拉车前进,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常用单位:千瓦(kW)、兆瓦(mW),1、概念:,3、公式:,4、单位:,1千瓦(kW)=1000瓦(w)1兆瓦(mW)=1000千瓦(kW),2、意义:,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第四节功率,关于功率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是:()A.做功越多,功率一定越大B.做功所用的时间越少,功率越大C.做功越快,功率一定越大D.做功越省力,功率越大,C,例4、估测上楼时的功率:,需要测哪些物理量?需
8、要哪些器材?,“器材”:,磅秤、刻度尺、秒表,物理量:,质量m、高度h、时间s,人提沙子做功,1对砂子做功,2对桶做功,3克服自重做功,有用功,额外功,有用功:对人们有利用价值的功,额外功:无利用价值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总功:动力所做的功,W总=W有用+W额,四、机械效率,机械效率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表达式:,没有!因为额外功的存在,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有没有机械效率为100%的机械?为什么?,100%,h物,S绳,G物,W有用,W总,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原理:,绳,计算式:,注意:实验过程中应竖直匀速拉动测力计,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1)增大物重;
9、(2)减小动滑轮重;(3)减小绳重及摩擦,1、滑轮、滑轮组提升重物:W有用=Ghw总=FS,滑轮、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用10N的力F拉着物体在水平面上使物体匀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为20cm/s,(1)若不计绳重及摩擦,求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多大?拉力的功率为多大?(2)若考虑绳重及摩擦,实际拉力为12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大?,解;(1)不计绳重及摩擦f=3F=3X10N=30NP=FVF=FX3V物=10NX3X0.2m/s=6W(2)=W有用/W总=f.S物/(F.SF)=f/3F=30N/3X12N=83.3%,例、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20N的泥桶,动滑轮重为20N,
10、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若工人在5s内将绳子匀速向上拉6m,则泥桶上升_m,手拉绳子的力为_N,拉力的功率为_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2,80,96,91.7,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一定大B、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一定大C、做功快的机械,功率一定大D、做功时间长的机械,功率一定大,C,例9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已知物重350N,动滑轮重40N(绳重及摩擦不计),若重物匀速提升2m,则1、拉力F为多大?2、有用功多大3、总功多大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例10如图所示,物体G在拉力F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所做的功是600J,物体向左移动了2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求:(1)拉力F是多少?(2)额外功是多少?,例如图所示,一轻质杠杆OB可绕O点转动,在杠杆上的A点和B点分别作用两个力F1和F2,使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外墙保温劳务施工绿色环保合同
- 2025版电商企业大数据分析与用户洞察培训服务协议
- 2025版工矿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书示范文本
- 2025年度建筑工程消防设施安装与维护合同范本
- 2025版私人定制车辆转让及维护保养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股权及资产转让专项协议书
- 2025年度城市绿地防腐养护工程承包合同
- 2025版二手房买卖贷款法律咨询及维权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智能家居改造房屋半包装修工程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工程造价咨询与工程保修服务合同
- 公共卫生综合服务楼社会化物业管理项目投标方案
- 新解读《城市轨道交通装配式地下车站结构建造技术评价标准 T-JSTJXH 46-2024》
- ai培训讲座课件
- 宝马销售流程
- 初级家政培训课件
- 肿瘤患者营养误区与科学饮食指南
- 2025届江苏省镇江市联考英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康养产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趋势研究报告
- 气候变化背景下沿海城市极端复合洪涝灾害的风险评估
- 动物疫病净化管理制度
-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食护理(2024年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