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性糖的测定_第1页
还原性糖的测定_第2页
还原性糖的测定_第3页
还原性糖的测定_第4页
还原性糖的测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糖类物质的测定p69,在第一节的概说(1)中碳水化合物统称为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大化合物。 糖蛋白、糖蛋白、糖、脂肪糖、碳水化合物存在于各种食品的原料中(特别是植物性原料中)。 作为食品工业的主要原料和辅助材料。 各种食品的形式和含量不同。 糖分是单糖、二糖、多糖。 有效碳水化合物人体能消化利用的单糖、二糖、多糖中的淀粉。 无效碳水化合物多糖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都被人体消化不了。 这些无效碳水化合物促进肠道蠕动,(二),食品中糖类物质的测定方法,相对密度法折射法旋光法,物理法,半乳糖脱氢酶法,酶法,葡萄糖氧化酶法,果胶,食物纤维的测定,直接滴定法(改进的兰爱农法)高锰酸钾

2、法狸藻法3, 5 -二硝基水杨酸酚-硫酸法-蒽酮法-半胱氨酸-咔唑法,化学法,还原糖法,碘量法,比色法第二节可溶性糖类的测定,一、可溶性糖类的提取和食品中可溶性糖类的澄清,通常指葡萄糖、果糖等游离单糖和蔗糖等低聚糖。 一般来说,将样品磨碎,浸渍在溶液(提取液)中,过滤后进行测定。 (1)提取1 .常用的提取剂有水和乙醇溶液。 2 .提取液调制的原则取样量和稀释倍数的确定为(0.53.5mg/ml )。 含脂肪的食品必须脱脂后用水提取。 用乙醇溶液提取含有大量淀粉、糊精和蛋白质的食品。 含有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液体样品首先要去除酒精、CO2。 提取过程用水提取,加入HgCl2,防止低聚糖被酶水解。

3、中性醋酸铅【Pb(CH3COO)23H2O】、醋酸锌和亚铁氢化钾溶液、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还有碱性醋酸铅、氢氧化铝溶液、活性炭等。 (二)提取液的澄清1 .常用澄清剂满足三点要求。 2 .常用澄清剂的种类有:澄清剂满足三点要求;1 .能完全去除干扰物质;2 .不吸附或沉淀被检糖质;不改变被检糖质的理化性质;3 .过剩的澄清剂不妨碍或容易地去除被检糖质的分析操作。 3、澄清剂的使用量必须适当,过少,无法达到澄清的目的,过多,分析结果会产生误差。 一般来说,首先在样品液中加入澄清剂13ml,充分混合后静置。 二、还原糖的测定通过糖分的还原性的测定方法称为还原糖法。 (1)碱性铜盐法,直接滴定法(

4、GB法)1.原理:等量混合一定量的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立即生成天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该沉淀立即与酒石酸钾反应,生成深蓝色的可溶性酒石酸钾钠铜配合物。 加热条件下,以亚甲基蓝为指示剂,用样品液滴定,样品液中的还原糖和酒石酸钾钠铜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该沉淀和亚铁氰化钾配合物可溶,合成无色配合物的二价铜全部被还原后,稍微过剩的还原糖为了计算、Cu2还原糖Cu、还原糖的量,有1 .用已知浓度的葡萄糖标准溶液标定的方法。 2 .用实验制作的还原糖检索表计算。 测定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热源强度(电炉功率)、玉米瓶规格、加热时间、滴定速度等测定条件。 2、适用范围和特征本法又称快速法,是根据青

5、一爱农容量法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试剂用量少,操作和计算比较简便、快捷,滴定终点明显。 适合各种食品中的还原糖的测定。 但是,在测定酱油、深色果汁等样品时,由于色素干扰,滴定的终点模糊,往往影响准确性。 本法是国家标准分析方法。3 .试剂p68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硫酸铜次甲基蓝碱性酒石酸铜乙液:酒石酸钾钠NaOH亚铁氰化钾乙酸锌溶液亚铁氰化钾溶液葡萄糖标准溶液: 98100干燥,正确地提取恒重的无水葡萄糖1.0000g,水解后,1000m1 4 .测定方法样品处理适量样品,按照本章第二节的原则提取样品,将提取液转移到250m1容量瓶中,逐渐加入5m-1醋酸锌溶液和5m-1氰化钾溶液,加水至刻度,

6、摇动后静置30分钟。 用干燥滤纸过滤,扔掉初滤液,收集滤液准备。 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的标定是分别吸上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5ml,放入250ml的玉米瓶中,加入10ml水,加入3粒玻璃珠。 从滴定管滴下约9ml的葡萄糖标准溶液,加热使其在2分钟内沸腾,正确地沸腾30秒钟,每2秒钟以一滴的速度持续滴下葡萄糖标准溶液,直到溶液的蓝色消失。 记录消耗葡萄糖的标准溶液的总体积。 并行操作3次,取其平均值。 F=VF10ml碱酒石酸铜溶液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mg; 葡萄糖标准溶液浓度、mgml; v标定时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ml。 样品溶液各吸上5.00ml碱散布的石铜甲液和乙液,放入250m1玉

7、米瓶中,在10ml水中加入3粒玻璃珠,加热2分钟内沸腾,正确地沸腾30秒钟,从滴定管滴下样品溶液,滴定时不经常维持沸腾状态以每2秒1滴的速度滴定,直到溶液的蓝色变浅,以溶液的蓝色消失为终点。 记录样品溶液的消耗体积。 样品溶液测定是将碱性散布的石铜甲液和乙液各吸上5.00ml,放入250ml的玉米瓶中,加入3粒玻璃珠,从滴定管中加入比样品溶液的总体积少1ml的样品溶液,加热2分钟内沸腾,正确地沸腾30秒钟,趁热记录消耗样品溶液的总体积。 用同法并行操作3份,取平均值。 对牛奶中还原性糖的测定,6用这种方法测定的总还原糖量进行了说明和研究。 样品处理时,为了不让Cu2导入样品液,不能将铜盐作为澄

8、清剂使用,获得了错误的结果。 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分别储藏,如果使用时不混合,酒石酸钾钠铜配合物长期在碱性条件下逐渐分解析出,氧化亚铜沉淀,降低试剂的有效浓度。 滴定必须在沸腾条件下进行。 其原因之一是加快还原糖和Cu2的反应速度。第二,亚甲基蓝的变色反应是可逆的,还原性亚甲基蓝在遇到空气中的氧时被氧化成氧化型。 另外,氧化亚铜也非常不稳定,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氧化。 保持反应液的沸腾可以防止空气的侵入,避免亚甲基蓝和氧化亚铜被氧化而增加糖消耗量。 平行试验样品液消耗量之差不得超过0.1ml。 GB/T5009.72003食品中的还原糖的测定1 .直接滴定法(先标定测定)2.高锰酸钾法,粗纤维的

9、测定P58,粗纤维是植物性食品的主要成分之一,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体内。 化学上不是单一成分,而是混合物。 1 .粗纤维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少量的含n物。 集中存在于谷类的拉门、糠、根部、水果的表皮等。 对稀酸、稀碱难溶性,人体不能消化利用的部分。 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聚合物,通过1,4 -糖苷结合,人和很多动物对其的利用能力很低。 不溶于水,但能吸水。 半纤维素是混合多糖类,不溶于水,可溶于碱,稀酸比纤维素更容易水解。 水解物有木糖、阿拉伯糖、甘露糖、半乳糖等。 食物纤维(食物纤维)是指食物中不能被人体消化酶消化的多糖类和木质素的总和。其中包含纤维素、半

10、纤维素、戊糖、本质元素、果胶、口香糖等,是否应该包含作为添加剂添加的多糖类(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丙二醇等)并不确定。 食物纤维比粗纤维更客观、准确地反映食物的可利用性,因此有取代粗纤维指标的倾向。 一、粗纤维的测定,(一)称量法1 .原理用热稀硫酸,将样品中的糖、淀粉、果胶等水解去除,用热氢氧化钾处理,使蛋白质溶解、脂肪皂化来去除。 然后,用乙醇和醚处理去除单宁、色素和残留脂肪,得到的残渣为粗纤维,如果其中含有无机物质,可灰化后去除。 没食子酸3、4、5三羟基苯甲酸、单宁鞣质、具有多元酚基和羧基的有机物质。 水解类(产没食子酸)缩合类(产焦没食子酸、焦性儿茶酚)、2适用范围和特征,该方法操作简

11、便、快捷,是应用于各种食品中应用最广泛的经典分析法。 目前我国食品成分表中“纤维”项目的数据是用这种方法测定的,但该方法测定结果粗,重现性差。 由于酸碱处理时纤维成分有一定程度的分解,所以测定值和纤维的实际含量有很大差异是该方法的最大缺点。 (二)纤维素测定法、意大利CSF6 GDE型测定器采用酶法模拟人和动物消化道的天然化学反应进行测定。 主要检查食品中的整体、可溶、不溶食物纤维。 美国政府分析化学协会(AOAC )指定了检查方法。 食物纤维素测定仪,二,不溶性食物纤维的测定,一原理样品用热中性洗涤剂浸泡后,残渣用热蒸馏水充分清洗,去除样品中的游离淀粉、蛋白质、矿物质,加入淀粉酶溶液分解结合状态淀粉,用蒸馏水、丙酮清洗,去除残留脂肪、色素等,残渣干燥2适用范围和特征本法适用于谷物及其制品、饲料、水果等样品,蛋白质、淀粉含量高的样品容易形成大量的泡沫粘度,难以过滤,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 不含水溶性非消化性多糖是该方法的最大缺点。 3试剂中性洗涤剂溶液十二烷基硫酸钠、GB/T5009.102003植物类食品中的粗纤维的测定酸碱处理法GB/T5009.882003食品中的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