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诊中本2013级4月8日.ppt_第1页
切诊中本2013级4月8日.ppt_第2页
切诊中本2013级4月8日.ppt_第3页
切诊中本2013级4月8日.ppt_第4页
切诊中本2013级4月8日.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切 诊,目的要求,1、 掌握诊脉的部位和方法; 2、 掌握正常脉象、常见病脉的脉象与临床意义; 3、 熟悉脉诊的原理,脉象要素、脉象的生理变异; 4、 熟悉相兼脉真脏脉概念与主病规律; 5、了解妇人脉和小儿脉; 6、了解按诊的一般方法和内容;,切诊-医生用手对病人体表某些部位进行触、摸、按、压,获得病情资料的一种诊察方法。 切诊又分为: 脉诊 按诊 脉诊:观察脉搏的变化 按诊:对病变部位进行触摸按压,第一节脉诊,概念: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脉搏,感知脉动应指的形象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脉诊简史,1、扁鹊:已将脉诊用于临床实践。 2、内经:“三部九候论”、“独取寸口”。 3、张

2、仲景:“平脉辨证。” 4、王叔和:著脉经,记载24种脉象。 5、李时珍:著濒湖脉学,记载27种脉象。 6、周学霆:著三指禅,以缓脉为权衡标准。 7、黄宫绣:著脉理求真。 8、赵绍琴:著文魁脉学。,切 诊,脉象形成的原理,(心),心脏搏动,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脉管因之产生了收缩、舒张运动,脉象即心动应脉,脉动应指的形象。,1、心脏搏动是形成脉象的动力 “心主血,其充在脉”、“心藏 脉、脉舍神。”,2、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 “脉不自行,随气而至,气动脉应。” 3、五脏协同是脉象正常的保证 “脉以胃气为本。”,切 诊,气血的推动 肺气敷布保证气血肝气的

3、调节 正常运动 (常脉) 脾气的统摄肾气的鼓动,脉诊的部位,一 、脉诊的部位 、素问三部九候论 :三部九候诊法,又称为遍诊法: 诊上、中、下三部有关的动脉。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 在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候,三三合而为九,故称为三部九候诊法。,切 诊,2、人迎寸口诊法:灵枢终始 对人迎和寸口脉象互相参照,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寸口主要反映内脏的情况,人迎 (颈总动脉)主要反映体表情况。,颈总动脉,桡动脉,3、三部诊法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常用人迎、寸口、趺阳或太溪。 寸口脉候脏腑病变; 人迎、趺阳脉候胃气; 太溪脉候肾气。,胫后动脉跟支,足背动脉,桡动脉,颈总动脉,4、寸口

4、诊法:寸口又称“气口”、“脉口”,单独切按桡骨茎突内侧的一段桡动脉的搏动形象,以推测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一种诊察方法。,切 诊,独取寸口原理,寸口脉象为什么能反映五脏六腑的病变? 难经一难:“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然,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也” 素问五脏别论:“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寸口脉的分部: 寸、关、尺三部: 通常以腕后高骨(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的部位为关,关前(腕侧)为寸,关后(肘侧)为尺。,寸口脉与脏腑的关系(分候五脏六腑),左,心,肝(胆),肾小肠膀胱,(上以候上)(下以候下),

5、上竞上,下竞下,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平息和体位 平息:“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 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 平息是要求医生在诊脉时保持呼吸调匀,清心宁神,以自己的呼吸来计算病人的脉率,切 诊,以医生一次正常呼吸为时间单位,来检测病人脉搏搏动的次数。(正常人每分钟呼吸1618次,每分钟脉动7280次,一息四至,闰以太息五至。) 诊脉时,医生应清心宁神,思想集中,精神专一。所谓“持脉有道,虚静为保。”东垣十书谓:“澄神静虑,调息凝心。” 五十动 指诊脉时间不得少于脉搏跳动五十次,一般不得少于一分钟,以三分钟为宜。,体位:坐位、卧位与心脏等高。 侧坐仰卧、臂平即可、直腕仰掌、气

6、血调和 腕垫脉枕、高度同心、医得宁神、平息辨认。,“诊法常以平旦” 平旦:气由阴出阳(安静状态) 未劳作阴气未动,阳气未散 未进饮食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 血未乱,脉象反映原有阴阳盛衰气血通滞,故可诊有过之脉,诊脉时间:平旦为佳,安静。,临床意义:,1、平旦为诊病最佳时间 2、诊法常以平旦又不拘于平旦:,诊病必须在病人安静的状态下进行:,内环境 外环境,指法,1、选指: 左或右手(左手切病人右手、右手切病人左手), 食中、中指及无名指三指平齐,手指略弓形,以指目诊脉。,2、布指:寸口诊法:寸关尺定位中指定关,食指候寸,无名指候尺,疏密适当。小儿可用一指定关法。,高骨定关,中指定关,食指诊寸部,

7、无名指诊尺部,“一指定关法”,3、总按、单按,总按:三指同时用相同指力察两手寸口脉部体脉象的形态、脉位、脉力等。 单诊:用一指单按其中一部脉,分别了解寸、关、尺各部脉象的位、数、形、势等变化。,切 诊,27,总 按,切 诊,单 按,切 诊,错误的诊脉手法,切 诊,(1)举法:轻按,浮取。 (2)按法:重按至筋骨,沉取、重取。 (3)寻法: 不轻不重,按至肌肉,中取; 或调节指力,从轻到重,从重到轻,左右前后推寻,细察脉象。,4、举、按、寻,脉象要素(位、数、形、势),1、脉位:指脉动显现部位的浅深。,浮脉“如水漂木”,沉脉“如石投水”,2、脉次:指脉搏的频率。,迟脉慢,数脉快,3、脉形:脉动的

8、宽度等形态,洪脉“状若洪水”,细脉“状若丝线”,4、脉势:脉搏应指的强弱、流畅等趋势,滑脉“如珠走盘”,涩脉“轻刀刮竹”,脉象要素,构成脉象的八个要素: 脉位:脉管的浅深 至数:脉搏的频率 脉长:脉动的范围长短 脉力:脉搏的强弱 脉宽:脉管的粗细 流利度:脉来的通畅程度 紧张度:脉管的弛缓程度 均匀度:脉动的节律,切 诊,正常脉象,正常脉象又称平脉、常脉。反映机体气血充盈,气机调畅,阴阳平衡,精神安和,为健康的征象。 脉象特征:三部有脉,一息45至,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尺部沉取有力。 脉象特点:有胃、有神、有根。,平脉的特征,1、胃:脉来从容、和缓、流利

9、。 2、神:柔和有力,节律整齐。 3、根:尺脉有力,沉取不绝。,切 诊,常脉特征 胃、神、根从不同侧面强调了正常脉象的所必备的条件,三者相互补充而不能截然分开 临床意义: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标志之一。平脉反映机体气血充盈,脉腑功能健旺,阴阳平衡,精神安和的生理状态,是健康的象征。,常脉具有上述基本特点,又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和范围,常随人的生理活动、气候季节等环境的变化而有相应的变化。,脉象的生理变异,1、与年龄、性别、体质有关: 年龄:越小脉越快(婴儿120-140次/分) 体质:身高者脉长,身矮者脉短; 瘦人脉浮,肥人脉沉。 2、与精神情志有关: 3、与季节、地理、气候有关: 春弦、夏洪、秋浮、

10、冬沉。 4、几种生理变异:斜飞脉、反关脉。,切 诊,课堂小结:,1、部位:寸、关、尺 2、指力:举、按、寻 3、平脉:胃、神、根,切 诊,病脉:疾病反映于脉象的变化,称为病脉。 临床常见病脉28种,即浮、沉、迟、数、洪、细、微、散、虚、实、滑、涩、长、短、弦、芤、紧、缓,革、牢、弱、濡、伏、动、促、结、代、疾,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切 诊,构成脉象的八个要素: 脉位:脉管的浅深浮脉、沉脉 至数:脉搏的频率迟脉、数脉 脉长:脉动的范围长短长脉、短脉 脉力:脉搏的强弱虚脉、实脉 脉宽:脉管的粗细洪脉、细脉、濡脉 流利度:脉来的通畅程度滑脉、涩脉 紧张度:脉管的弛缓程度弦脉、紧脉

11、均匀度:脉动的节律结脉、代脉、促脉,脉位分类 (一) 浮脉,1、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反减; 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崔氏脉诀:“ 浮脉法天,轻手可得, 泛泛在上,如水漂木。” 诊宗三昧:“ 浮脉者,下指即显浮象, 按之稍减而不空。”,切 诊,浮脉,沉脉,脉位分类浮脉,2、临床意义:主表证,亦主里虚(虚阳外越) 脉理: 1)主表证外邪侵袭,人体正气趋向于表,故脉浮。 2)主里虚久病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外越。 “三秋得之应无恙,久病逢之确可惊” 二者的区别:表证脉浮但有根;里虚脉浮而无根。,相类脉散脉,1、脉象特征:浮大无根,应指散漫,按之消失。 至数不齐 2、临床意义:为元气耗散,脏腑精气

12、欲绝。 濒湖脉学:“至数不齐,涣散不收。” 诊宗三昧:“其脉散者死。” 脉理:阴衰阳消,心气不能维系血液运行。,切 诊,相类脉芤脉,1、脉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2、临床意义:失血,伤阴。 脉理:阴血不能维阳气,阳气浮散。 金匮要略:“ 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切 诊,相类脉革脉,1、脉象特征: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医学实在易“ 革脉外强 ” 徐春甫:“ 革为皮革,浮弦大虚,如按鼓皮,内虚外急。” 特点:脉管表面绷急、力强,按之中间空虚。,切 诊,2、临床意义:主精血亏虚(亡血、失精、半产、漏下等)。 革为精气内虚,气无所恋而浮越于外所致。 金匮要略“ 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

13、亡血失精。” 伤寒论“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减则为寒, 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二) 沉脉,1、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濒湖脉学“如石投水,必极其底。” 脉诀汇辨“有深深下沉之势” 脉诀刊误“轻手于皮肤之间不可得,徐徐按至肌肉中部间应指,又按至筋骨下部乃有力,此沉脉也。”,切 诊,浮脉,沉脉,脉位分类沉脉,2、临床意义:主里证。 常见于下痢、浮肿、呕吐、郁结气滞等。 沉而有力里实:气血内困于里;多因水、寒、 积滞所致(寒主收引,水性 沉潜,积滞则阳气伏郁)。 沉而无力里虚:阳气虚不能升举。,相类脉伏脉,1、脉象特征:比沉脉更深,需重按着骨始 可得,甚至伏而

14、不现。 诊家正眼“ 推筋着骨,得始其形。” 2、临床意义:主里证邪闭、厥证、痛极(伏而有力) 多因邪气内伏,脉气不得宣通所致。 如气闭、寒闭、热闭、火闭、痛极、霍乱 等可见。,切 诊,相类脉牢脉,1、脉象特征:实大弦长,沉取始得,坚着不移。 李中梓:“ 牢有二义,坚牢固实之义,又深居在内之义。” 脉说:“ 沉而有力,劲而不移,实大弦长,牢之体也。” 2、临床意义:阴寒内盛,疝气癥瘕。 脉理:阴寒内积,阳气沉潜于下,故脉来沉而实大弦长。,切 诊,脉率分类 (三) 迟脉,1、脉象特征: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脉动34至,一分钟不满60次)。 脉诀汇辨:“往来迟缓,三至一息。” 诊家枢要:“迟,不及

15、也,呼吸之间,脉仅三至。”,切 诊,迟脉,数脉,脉率分类迟脉,2、临床意义:主寒证,亦主邪热结聚里实热证。 1)主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实寒:寒邪凝滞,阳气失于宣通。 虚寒:阳气虚弱失于温运。凡阳虚不足,命门火衰者,多见迟而无力之脉。症见畏寒泄泻,腹痛喜按口吐冷涎等。 2)亦主热证邪热结聚,经隧阻滞。 多见于里热实证(阳明腑实证、肠伤寒、脑膜炎)。,相类脉缓脉,1、脉象特征:一息四至(一分钟6070次),来去缓怠。 有两种意义: 1)脉管柔和,脉来和缓,有悠然之意。为有 神,有胃之平脉。 2)脉管纵缓,脉来懈怠。 脉经“ 去来亦迟,小快于迟。” 主病:多由脾胃虚弱,或湿邪困阻。,切 诊

16、,(四) 数脉,1、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56至(一分钟90120次),。 濒湖脉学:“一息六至,脉流薄疾。” 脉诀启悟:“不似滑脉之往来流利,动脉之厥厥动摇,疾脉之过于急疾。”,切 诊,迟脉,数脉,脉率分类数脉,2、临床意义:主热证,亦主里虚证(阳虚外浮)。 1)主热证因热迫血妄行,故脉数。 实热:凡外感发热、胃热、肠热、肺痈、肠痈、疮疡、等均可见数脉。 难经九难:“数则为热” 脉药联珠:“凡数脉总由火毒” 虚热:阴虚火旺,脉率分类数脉,2)主阳虚外浮:浮数无力精血耗损,元气亏虚,脉来虚数。多见于虚劳日久之人。 张景岳曰:“愈虚则脉愈数。”,相类脉疾脉,1、脉象特征:脉来疾急,一息七至以上

17、(一分钟120次以上) 。 2、临床意义:阳极阴竭,元气欲脱(亡阴、亡阳) 多见于阳亢无制,真阴垂绝之候。为虚弱,阳气将绝之征。,切 诊,脉宽度分类 (五)洪脉,切 诊,1、脉象特征:脉形宽大,滔滔满指,来盛去衰 诊家正眼:“洪脉极大,状若洪水,来盛去衰,滔滔满指。” 濒湖脉学:“洪脉来时拍拍然,去衰来盛似波澜” 脉理求真:“洪脉既大且数”,洪脉(附大脉),细脉,脉的宽度分类洪脉,2、临床意义:主热甚(气分热甚),亦主邪盛正衰。 里热内盛,气盛血涌故脉来洪。洪大有力,此为太过,多为里热炽盛,必伴见壮热,烦躁,口渴,吐血,疮疡及暑热汗出等。 亦主虚证若浮取洪大无力,沉取无根,则不主气分热盛,乃阴

18、精耗竭,孤阳欲外越之兆。,1、脉象特征: 脉体宽大,但无脉来汹涌之势 2、临床意义: 健康人 提示病情加重,相类脉大脉,(六) 细脉(小脉),1、脉象特征: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按之 不绝。 脉经:“ 细脉,小大于微,常有,但细耳。” 诊家正眼:“ 细直而软,累累萦萦,状若丝线,较显于微。” 濒湖脉学:“小大于微而常有,细直而软,若丝线之应指。”,切 诊,洪脉(附大脉),细脉,脉的宽度分类细脉,2、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主湿病 1)气血不足,不能充盈脉道,则脉来细而无力 凡久病气血亏耗,年迈体弱,失血,盗汗,自汗,阳虚畏寒,虚胀,泄泻等,可见到细脉 脉诀刊误:“主血少气衰” 伤寒论:“

19、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脉的宽度分类细脉,2)主湿病:脾虚湿盛或感受湿邪,湿邪阻碍脉道,故脉细而缓。 凡湿邪伤人,或内困脾胃,或留滞经络,常可见到细脉。 金匮要略:“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细者,此名湿痹” 诊宗三昧“湿痹脚软,自汗失精,皆有细脉”,结合舌象来判断细脉的主证,1,2,相类脉濡脉,1、脉象特征:浮而细软,如絮浮水,搏动力弱,不任重按,按之则无 脉经“极软而浮细。” 特点:脉位浮、脉管细、脉力少、不甚 流利。 2 、临床意义:主诸虚,又主湿困。 凡气虚,自汗,身倦乏力,短气等可见濡。,切 诊,相类脉弱脉,1、脉象特征:极软而沉细 脉经:“弱脉极软而沉细,按之欲绝指下

20、。” 脉理求真:“ 沉细软弱,举之如无,按之乃 得。” 特点:脉体小、脉位沉、脉力少、脉管软。,脉力分类弱脉,主病:主阳气虚衰或气血俱虚 阳虚不能温运,鼓动无力。 多见于元气虚耗,阳气衰微之人。症见面 白肢冷、气短少力、惊恐自汗、筋骨痿弱、 遗精泄泻等。,相类脉微脉,1、脉象特征: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2、主病:气血大虚,阳气衰微。 正气将绝,鼓动无力,故脉微欲绝。 伤寒论:“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通脉四逆汤主之。”,切 诊,脉力度分类 (七) 虚脉,1、脉象特征: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应指松软。 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 脉经:“ 虚脉,迟大而软,按之无

21、力,隐指豁豁然空。” 三指禅:“虚脉大而松,迟柔少力充。”,。,切 诊,虚脉,实脉,脉力度分类虚证,2、临床意义:主虚证(气血两虚,脏腑诸虚)。 血虚不能充盈,气虚不敛而外张。 可见于久病虚劳、伤暑气阴两伤等。 诊家枢要:“ 虚,气血俱虚之诊也,为暑,为虚烦多汗,为恍惚多惊。” 三指禅:“多因伤暑毒,亦或血虚空”,(八) 实脉,1、脉象特征:三部脉举按皆有力(应指幅幅,举按皆然。) 是一切有力脉的总称。 濒湖脉学:“ 浮沉皆得大而长,应指无虚幅幅强。” 诊宗三昧:“ 实脉有力,长大而坚。”,切 诊,脉力分类实脉,2、临床意义:主实证。 邪盛正实,正邪相搏,气血涌盛脉道充满故实。 凡邪气有余,阳

22、热内郁所致高热谵语,腑实便坚,三焦火盛,食滞胁痛等,皆可见实脉。 正常人:六阳脉,虚脉,实脉,脉长度分类 (九) 长脉,1、脉象特征:脉体较长,首尾端直,超过寸关尺本位。 诊家正眼:“长脉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 如循长竿。” 濒湖脉学:“ 长脉不大不小,迢迢自若,如循长竿末梢,为平;如引绳,如循长竿,为病。” “过于本位脉名长,弦则非然但紧张, 弦脉与长争较远,良工尺度自能量。”,,,切 诊,脉长度分类长脉,2、临床意义:主阳证、实证、热证。 多由邪气盛实,正气不衰,邪正搏击所致。 素问 脉要精微论:“长则气治。” 正常人气血旺盛,精气盛满,脉气盈余。,(十) 短脉,1、脉象特征:首尾俱短

23、,不及三部, 李中梓:“ 两头低而沉下,中间突而浮起。” 濒湖脉学:“ 不及本位,应指而回,不能满部。” 2、临床意义: 主气病(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 气郁不能展,气虚不能鼓动故脉短。,切 诊,短脉,长脉,脉流利度分类 (十一) 滑脉,1、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 圆滑。 诊家正眼:“ 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脉经:“ 与数脉相似。 ”,切 诊,滑脉,涩脉,脉流利度分类滑脉,2、临床意义:主痰湿、食积、实热诸证 1)主痰湿:痰饮为阴滑之物,痰湿聚于体内,使脉内阴液增加,血流如粒而现滑象 素问 脉要精微论“滑为阴气有余也” 2)主食滞:宿食化热,气实血涌 金匮要

24、略“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3)主实热:正盛邪实,气血涌盛 伤寒论“伤寒脉滑而厥者,有里热,白虎汤主之”,脉流利度分类滑脉,主妇人的孕脉:气血充盛。 景岳全书“ 妇女脉滑数而经断者,为有孕。” 见于正常人:滑缓为平人之常,多见于青壮年, 尤以女性明显。 景岳全书“ 若平人脉滑而和缓,此自营卫充实 之佳兆。”,相类脉 动脉,1、脉象特征:脉动如豆,厥厥动摇,滑数有力,见于关部。 脉经:“ 动脉见于关上,无头尾,大 如豆,厥厥动摇。” 2、临床意义:多见于惊恐、疼痛。 特点:滑、数、短。,切 诊,(十二) 涩脉,1、脉象特征:脉细而缓,往来艰涩,至数不齐,如轻刀刮竹。

25、濒湖脉学“ 如雨沾砂,如病蚕食叶。” 脉经“ 细而迟,往来艰,或一止复来。” 特点:脉管细、流速慢、不流畅。,切 诊,滑脉,涩脉,脉流利度分类涩脉,2、临床意义:主精伤、血少、气滞血瘀、 1)涩而无力精伤、血少 多见于亡血,失精,闭经,死胎,或精冷阳萎 金匮要略“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 诊家枢要“涩,为少血,为无汗,为血痹痛,为伤精” 2)涩而有力实证(气滞血瘀) 气、血阻碍脉道,脉行不畅,脉的紧张度分类(十三) 弦脉,1、脉象特征: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脉经:“按之如弓弦状。” 脉诀刊误:“ 状若筝弦,从中直过,挺 然于指下,曰弦。” 濒湖脉学:“ 如张弓弦,按之不移,绰 绰如按

26、琴瑟弦。” 特点:脉管细、脉力强、两端绷紧, 触手点长。,切 诊,脉的紧张度分类弦脉,2、临床意义:主肝胆病、诸痛症、痰饮、 疟疾等,亦主虚劳,胃气衰败。 弦为肝脉,为气机不畅之象。 凡肝气胁痛、腹痛、冷痹、疝瘕、疟疾等多见弦脉。 内经:“阳弦头痛,阴弦腹痛。” 虚劳内伤,中气不足,肝病乘脾 脉弦而细劲,如循刀刃:胃气全无,脉的紧张度分类弦脉,补充: 临床上用“弦脉”来描述脉象的两种概念 1、指标准的弦脉:如琴弦状,主气滞等。 2、指脉管粗硬:多用于描述老年人的脉管硬化, 高血压病时出现的一种现象。 但这种弦象不能解释为气滞,它是因为肾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所致的肝阳上亢征象。 朱丹溪:“脉无水

27、而不软也”。,相类脉紧脉,1、脉象特征:脉来紧张,如牵绳转索。 脉经:“ 如切绳状。” 诊家正眼:“ 紧脉有力,左右弹指,如绞转索,如切紧绳。”,切 诊,脉的紧张度分类紧脉,2、临床意义:主实寒证、痛证、宿食。 寒主收引,脉管内缩故紧。 多见于寒邪内侵引起的伤寒,头痛咳嗽,心腹痛或胀满,呕吐泻利,阴疝痃癖等。 脉诀刊误:“ 紧为寒为痛 ”。,(十四) 结脉,1、脉象特征:缓而一止,止无定数。 伤寒论“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 2、临床意义: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 亦主气血虚衰。 阴寒凝滞,心阳被抑。 多见于气结、血瘀、寒痰、饮食停滞、癥瘕积聚等。,切 诊,相类脉代脉,1、脉象特征:脉来

28、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脉经“ 代脉来数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 活人书“ 往来缓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名曰代也。”,切 诊,2、临床意义:主脏气衰微。 1)脏气衰微,无力继续,故脉歇止难复。 诊家正眼“代主脏衰,危恶之候”,“心疼夺食,脉三动一止,良久不能自还。” 2)又主痛证、七情惊恐、跌仆损伤。 “惊则气乱。”,切 诊,相类脉促脉,1、脉象特征:数而一止,止无定数。 脉经:“ 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 濒湖脉学“ 来去数,时一止复来,如蹶之趣,徐疾不常。” 2、临床意义: 实证:主阳盛实热,气血痰饮宿食停滞。邪热内盛,壅滞脉道,脉行不利。 虚证:脏气衰败,阴血衰少,切

29、诊,促脉,结脉,代脉,三种脉均为节律异常的脉象,但 1、脉律:促脉和结脉是无规律的歇止;代脉是有规律的歇止。 2、脉率:结脉和代脉是缓而有歇止;促脉是数而有歇止。,结代促脉的鉴别,脉象鉴别,一、比类法 归类 辨异 二、对举法,相似脉鉴别与比较,一、相类脉比较 1、脉位类: 浮浮、芤、虚、濡、洪; 沉沉、伏、牢、弱。 2、脉率类: 迟迟、缓、涩、结; 数数、洪、滑、促。,切 诊,脉象类比、相兼脉和真脏脉,3、脉宽类: 大(粗)大、虚、洪、芤、实; 小(细)细、弱、濡、弦。 4、脉力类: 虚虚、弱、濡、微; 实实、弦、紧。,相兼脉,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单因素脉相兼出现,复合构成的脉象。又称复合脉。

30、 临床病脉通常相兼出现,只要不是性质相反的脉象均可相兼,其主病等于各单因素脉象主病的综合 原因: (1)正气有盛衰,邪气常兼夹; (2)脉的位、数、形、势、律。,切 诊,主病-各脉所主病之总和。 浮数脉浮(表)数(热)表热证 沉数里热;弦数肝郁化火; 滑数痰热 细数=阴虚,真脏脉,真脏脉又称“败脉”、“绝脉”、“死脉”、“怪脉”,为病邪深重、元气衰竭、胃气已败的象征,一般在疾病的危重期出现 特点 无胃、无神、无根。,切 诊,医学入门 死脉总诀明 李橚 雀啄连来三五啄,屋漏半日一滴落。 弹石硬来寻即散, 搭指散乱真解索。鱼翔似有又似无, 虾游静中跳一跃。 更有釜沸涌如羹,旦占夕死不须药。,无胃、

31、无神、无根,(1)无胃之脉:无冲和之意,弦硬不 柔,应指坚搏,如循刀刃。 偃刀脉、弹石脉 (2)无根之脉:浮大无根,按之消失。 釜沸脉、鱼翔脉、虾游脉 (3)无神之脉:脉律无序,脉形散乱。 雀啄脉、屋漏脉、解索脉,浑浑革至如泉涌,病进而色弊 脉来滚滚而急,如泉水之涌出-釜沸脉(浮数至急,至数不清,如釜中沸水,浮泛无根),主病势趋于严重,邪盛正伤,病情急剧发展,正气将败,气色也见败坏。 绵绵其去如弦绝,死 脉来绵绵无力,脉气若有若无,去则骤然歇绝,如弓弦之断绝-虾游脉(脉在皮肤,如虾游水,时而跃然而去,须臾又来,伴急促躁动之象):主正气衰亡,心阳将绝为死侯,(六)诊妇人脉 (七)诊小儿脉,脉诊的意义 通过诊脉,可了解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邪正的消长和判断预后,故概括为辨别病情,阐述病机,指导治疗,推断预后。,脉 症 顺 逆 与 从 舍,脉症的顺逆: (1)脉症相符 (2)脉症不符 脉症的从舍常用于寒热、虚实的真假。 (1)症真脉假舍脉从症 (2)症假脉真舍症从脉,切 诊,按诊的含义: 医生用手直接触摸或按压病人某些部位, 以了解局部冷热、润燥、软硬、压痛、 肿块或其他异常变化,从而推断疾病部位、 性质和病情轻重等情况的一种诊病方法。,第二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