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一、鉴赏修辞手法 二、鉴赏表达方式 三、鉴赏表现手法 四、鉴赏构思技巧,提 醒,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一、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一、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考的:比喻、对比、拟人、对偶。 常见的:借代、夸张、双关、互文、反复、设问、反问、铺排、通感。 1.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作用: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 、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
2、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2.对比(对照):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常见的对比,有动静对比、虚实对比、今昔盛衰的对比、哀与乐的对比等。作用: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3.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使此物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修辞手段。作用: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 拟物: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叫做拟物 例如:
3、敌人夹着尾巴跑了。,4.对偶:对偶,即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的语句成对地排列的修辞方式。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5.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作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陶潜 (以黄发借代老人、垂髫借代小孩。),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或战俘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
4、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6.夸张:对事物的形象、作用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7.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作用:增加内容含量,使语言表达含蓄、幽默,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刘禹锡
5、),8.互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作用:内容上相互补充,行文简洁。 “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辞) 9.反复:能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加强节奏感。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 ),10.设问:能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11.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
6、不忆江南?”(白居易) 12.铺排(赋):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13.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14、列锦。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反复、借代、设问,夸张,双关对偶拟人,设问,拟人,借代,对比,夸张,小 试 吧,(2005年全国卷一)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这两句用了对偶的修辞,其中“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1判断手法型,【规范答题】 答题步骤是:(1)呈现表达技巧的名称;
8、(2)解说表达技巧在诗词中的使用情况。,提问变体: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3)这首诗写法上有何特点? 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的?,这首诗(或哪一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方式:,2评析手法型,答题三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分析) 此手法有什么突出的效果和好处,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作用、主旨),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问: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比,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
9、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提问变体型,答:用了比喻手法(步骤一) 把水面比作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槛柱,生动形象地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步骤二) 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步骤三),(2005全国卷三)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柳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刘攽(bn),庆历六年进士,曾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二、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
10、接抒情)、间接抒情。,表达方式,描写,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 侧面,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 或色彩的描绘、白描或细节描写,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相关术语:,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A.描写: 1.正面描写 多角度,变换角度。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之情。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观察角度的变化。俯视,仰视,远眺,近看,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
11、石书湖阴先生壁),描写的角度,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色:,香:,形:,声:,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A.描写: 动静结合。有以静衬动、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以声衬寂)。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 鸟鸣涧),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
12、,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洁明快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落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白 描,白 描,田家 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白描,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虚写、实写,虚实结合。,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2、景物为实,情感为虚,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4、有限为实,无限为虚,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细节描写。 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点面结合。 “点”指是的对个别人或物的细致刻画; “面”指的是全场情景的总的概括的描绘。 柳宗元江雪:“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
14、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突出了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傍晚时分夕阳渐渐落入重叠的山峰之中,我摆脱一天的公务的烦嚣,来到山家周围寻幽探胜,晚霞的
15、余晖仿佛是点点滴滴的黄金,散落在幽暗的兰径、槐庭之中。空山静谷,寂寞无声,只有深深的月色伴随着阵阵山风。这美丽的景色顿时排遣了心中官场束缚之闷,真想辞去官职,归隐在这山林之中啊!,B.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 2.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一般情况下,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注意】以乐景写哀情。“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诗中前两句
16、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景,第一句写烽火台前大漠如雪,第二句写受降城外月色如霜,营造了一个荒凉、严寒、凄冷的环境,将边地生活的孤苦展现了出来,为第三、四句表现征人思乡巧妙地设定了情境。整首诗情景交融,深刻地表现了主题。,情与景的关系,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隔”与“不隔”)的角度来说,景与情的关系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从景与情的感情色彩角度来说,景又有乐景与哀景,情也有乐情与哀情,这又有了以下四种关系: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这里同时也涉及到衬托(反衬与正衬)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
17、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画菊),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菊花自况,借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表达了自己不屈从于元朝统治者,对宋朝耿耿忠心、铮铮铁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谕当朝。如刘禹锡的台城:“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含远
18、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分析是否恰当?尾联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织起来,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色巧妙地结合起来。,诗人在尾联爆发了自己的感情,一改含蓄,直抒胸臆,又用一个“比”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使情与景妙合无缝。,白话译文 楚江笼罩在细细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钟之时。 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 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 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限,沾襟泪水象江面的雨丝。 注释 赋得:分题赋诗,分到的什么题目,称为“赋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 楚江:指长江。建业:今江苏南京。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如梦
19、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分析是否恰当: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出对春光留恋和惋惜的伤感情绪。,不是直抒胸臆,而是以曲折婉转的笔法勾勒了生活中的一个细节,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新课标卷2)阅读下面两唐诗,完成8-9题。,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注】 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常常在外漂泊流离,已经习惯于远别家乡亲人。随意地挥一挥衣袖,就远走客居异
20、乡。孤灯之下,辗转反侧,恍惚间梦回江南;却又醒来,唯见眼前明灯。心情惆怅,起身出户,见一轮明月,已斜挂山顶。,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觉欢聚之值得留恋,越觉得离别的无奈。这里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mio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
21、歌。 (1)请从“景” 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颔联前一句写了“残” 雪和失群的“孤雁”,给人以悲凉、孤寂之感; 后一句写“新月”升起带动潮水涌起,实际是写“新月”引发自己“思乡之潮” 。 诗人融情于景。寄寓了自己的羁旅之苦、思乡之感。,从“景” 与“情”关系的角度设问题的解题思路: 1、具体描摹了怎样的景及景物特点 2、点明情和景的关系 3、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常用的表现手法,1、烘托:“烘云托月”,借助描绘别的事物突出主要对象。烘托又叫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表达不同的情感。 “今夜鄜(f)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
22、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可以是人衬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可以是物衬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 可以是物衬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 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感情。,2.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
23、染力。,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 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外,全是用典。“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
24、,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本诗是诗人流放广西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 阳月:指农历十月。 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对比(对照、比兴)(1分);由雁及人,表达了诗人忧伤、思乡等复杂的内心情感(1分)。,请说说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并简要分析这一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昏暗、恼人
25、的景象:黄昏到了,江潮初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蒙(1分)。 这两句写景接上两句的抒情(1分),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悲苦的心情(1分),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地抒情而蓄势(1分)。 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请结合尾联,揣摩宋之问暗用这一典故的意图。(2分) 明晨踏上梅岭,遥望故乡,多么想跟古人一样寄一枝梅,来安慰家乡的亲人。(1分)运用这一典故再次表达了思乡之情,深化了主旨。(1分),3象征: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作者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
26、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作者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含意。例如: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萧索、鸳鸯象征爱情等。,4渲染: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萧杀气氛。,早 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提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露水降落,我穿着厚厚的毛衣还感到丝丝的寒意;仰望天空,北斗星横斜着分外光明。孤单单地,我半醒半睡地过了座小
27、桥,耳边传来稻田深处唧唧虫鸣。,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是什么)。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为什么)。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产生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三怎么样)。,答题三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3.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及意旨。,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构思技巧,在诗歌的结构安排上,诗人也是独具匠心的。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结构模式。 一、层层渲染、铺垫 (一)渲染 渲染是用各种表现手
28、法着重描写,以加强气氛,突出人物,深化主题,是描写技法之一。 1、渲染的对象:环境、气氛、事件和人物。 2、渲染的手法:反复、排比、层递、摹写。 3、渲染原则:应围绕一个中心进行铺陈,不应过度追求浓词艳藻。 4、渲染种类:景物渲染、环境渲染、气氛渲染、细节渲染、情绪渲染、行为渲染、语言渲染。 5、渲染方式:正面直接摹绘及侧面间接烘托。,(二)铺垫 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描写手法之一。 1、铺垫特点:铺垫是主要情节蓄积、酝酿的过程。 2、铺垫作用:铺垫是主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二、伏笔、照应,(一)伏笔。 伏笔是在文
29、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戏剧、曲艺创作称为“抖包袱”。伏笔,是文章峰回路转、达到情节高潮的精彩揭示。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往往能让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同时能使文章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二)照应。 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这样,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
30、溱。照应的种类。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三、结构对比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特点,结构性较强。 例1: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欧阳修画眉鸟) 【析】 这首诗就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表达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 四、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
31、,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试题精选,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结合诗句,简析诗歌的一、二句所描写春景的特点。 2.诗歌三、四句是本诗的佳句,试分析这两句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效果。,“残花落尽“点出是暮春(残春)之景;雨过天晴,杨柳阴阴,流莺啼鸣,写出了景色的清新明丽美好。,拟人和新奇的想象。写春风吹梦,梦逐春风,形象地表现了春风的多情、善解人意。抒发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2.有人认为第二
32、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觉欢聚之值得留恋,越觉得离别的难耐。这里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离别之愁。,雨后池上 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第一、二句是怎么描写水面平静的? 从“动”与“静”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第一句直接写水面平静的视觉形象;第二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1、2句以“水面平”和“明镜”“照檐楹”等写出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33、,3、4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雨后池塘上一种动态之美。有静有动,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解题指导第一问属诗歌意象的考查,
34、也隐性地考查了表达技巧,考生是否掌握什么是细节描写,是答题的关键。第二问是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果在脑中活灵活现地想象出意境:作者见到秋风起,便写了一封家书请人捎回,担心话没说完,信使临行时,又急急忙忙地打开,重新浏览信件,而且作了一些补充。你说他是什么情感?,绝句 吴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春夏之交乍暖还寒的特点。 通过细节和景物描写,春衫试单,桃花飞尽,野梅已酸,连青蛙也唱起了歌,可见气候温暖和煦。忽然青蛙声息全无,原来天气又骤冷起来了。
35、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表现乍暖还寒的感受,表现了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的心理。,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 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 红旗直上天山雪。 (1)联系全诗,说说一、二两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2)三、四句意在写人却说“不见人”,说说作者是怎样来写人的? (3)第四句中“直上”两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用浓重的氛围衬托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用“横笛”“红旗”来指代人,先写“横笛闻声”,后写“红旗直上”,在壮美的背景上凸现行军将士的昂扬斗志。,是动态描写,使画面显得生机勃勃,显示了将士们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裴给事宅白牡丹 裴潾 长安豪
36、贵惜春残, 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 无人起就月中看。 (1)前两句是如何写紫牡丹的?这跟写白牡丹有什么关系? (2)第三句中诗人用一“别”字引出盛开的白牡丹,这样写好在哪里?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写长安豪贵争赏紫牡丹,侧面描写出紫牡丹花开之盛、之美。写紫牡丹花开之盛之美,为后面展开对白牡丹的描写作铺垫。,一个“别”字引出另一番景象,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凸显出白牡丹盛开的形象和冷清的处境。表达了诗人对白牡丹及裴给事的高洁形象的赞美和对其处境的同情。,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37、。 1.作者写“雨中黄叶树”之景,对于抒情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案】以秋雨落叶之景,比喻人之衰老,表现了诗人心境的悲凉,同时烘托出环境气氛的悲凉。 2.诗题中作者为表弟卢纶来访住宿而“喜”,这喜悦之情是贯穿全诗的吗?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回答。 【答案】不是。诗题及诗的后半首虽写了与外弟相逢之“喜”,却也通过“愧君相见频”隐约表现了自己不得志的悲凉之情;而前半首则全是写为自己的困居荒郊的处境而悲。悲喜交集,但全诗的感情基调却是倾向于“悲”。,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堵:座。 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简析。 【解析】 主要运用衬托(烘托)手法。借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省怀化三中2025届物理高一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五县市物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陕西延安市实验中学大学区校际联盟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辽宁省阜新市海州高级中学2025年物理高二下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宠物饲养与管理课件
- 2025届海南省临高县新盈中学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二零二五年财务顾问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自建房竣工验收与交付使用合同
- 二零二五年财税代理服务合同-税务信息化解决方案
- 二零二五年酒吧餐厅综合承包运营管理协议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脑积水患者治疗与护理
- DBJT 13-309-2019非开挖顶管技术规程
- DBJ50-T-157-2022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从业人员配备标准
- 转岗建工作简历模板
- 物业小区保安服务合同
- 子宫肌瘤中医护理常规
- 员工内部调配协议
- 《食品毒理学》试卷A及答案
-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普通高中自主招生物理试卷(含解析)
- 课程设计液氨储罐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