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化工行业废气污染防治技术规范_第1页
江苏省化工行业废气污染防治技术规范_第2页
江苏省化工行业废气污染防治技术规范_第3页
江苏省化工行业废气污染防治技术规范_第4页
江苏省化工行业废气污染防治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苏省化工废气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前言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发201337号)和关于印发“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环发2012130号)、省政府关于实施蓝天工程改善大气环境的意见 (苏政发201087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开展第三轮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 (苏政事务2012121号)和关于印发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苏大气阀20122本规范规定了我省化工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监督管理要求。本规范是指导文件,供我省化工园区(集中区)和化工企业在环境评价、设计、建设、生产、管理和科研工作中参考采用。1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我省

2、化工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监督管理要求。本规范适用于我省化工的所有废气排放企业,可以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咨询、设计、施工、检测及建设后的运行和管理的依据。2正规参照文件本规格的内容参照了以下文件的条款。 与日期无关的参考文件的有效版本适用于此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0第32号)gb 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9078-1996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5562.1-1995环保图形标志-出口(源)gb 50051-2002烟囱设计规范gb 50234-2002通风和空调工程施工质量

3、检查标准hg 20640-97(a )、hg 20640-97(b )塑料设备hj 2000-2010大气污染对策技术指南hj 20272013催化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管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262013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管理工程技术规范hj/t 387-2007工业废气吸收处理装置hj/t 397-2007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制药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环境保护部公告2012第18号)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第31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发201337号)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则。3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3

4、.1 ldar (泄漏检测和修复)技术采用固定或移动检测设备,定期检测企业各种反应釜、原料输送管道、泵、压缩机、阀门、法兰等挥发性有机物的泄漏点,立即修复超过一定浓度的泄漏点,控制材料泄漏给环境带来污染的过程。3.2清洁生产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改进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污染源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或消除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3.3气相平衡管技术利用罐体出入中的内压变化特征,通过气相平衡管使呼吸废气闭路循环,消除原料罐、计量罐的呼吸废气的无组织排出。3.4无组织废气指大气污染物不从排气筒中不规则地排出。 低排气缸的排放是组织排放,但在一定的条件

5、下也可能会导致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结果,必须作为无组织排放来管理。3.5二次污染污染物在净化处理过程中及排放到环境中后,会在物理、化学或生物上生成新的污染物(二次污染物),给环境带来再污染。3.6废气管理设施是指用冷凝、吸附、吸收、燃烧、过滤、生物化学等处理大气污染物的冷凝器、吸附装置、吸收塔、焚烧炉、吸尘器、生物处理等设施。3.7过程控制以节约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为目标,全面管理工业原材料的储藏、过程生产过程、环境净化设施的运行等,采取最小化大气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的综合管理措施。3.8末端管理在污染物排放前对大气污染物采取一系列成熟可靠的有效措施,进行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的处理,降低环境

6、污染和破坏程度。4整体要求4.1化工废气管理应遵循“源控制、循环利用、综合管理、稳定标准、总量管理、持续改善”原则。4.2重点控制来源废气污染物的产生,推进先进实用技术,普及自动控制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的产生和排放。4.3尾气管理设施纳入生产系统进行管理,净化技术合理可行,能有效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4.4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必须满足国家、地方或者行业有关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时满足地方环境保护监督的要求,不能对周边的敏感目标造成不良影响。4.5废气管理技术和改造方案必须委托环境工程(废气)专业设计资格部门设计,委托资格部门施工,工程完成后必须保持完整的技术资料。4.6废气管理设

7、施必须在设计、安装、调整、运行和维护过程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遵守安全技术规程和相关设备安全性要求的规定。5过程控制技术规格5.1生产技术和设备控制5.1.1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工信部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和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的规定,坚决淘汰落后国家和地方明令禁止的技术和设备。 企业必须使用低毒性、低臭味、低挥发性材料代替高毒性、恶臭、易挥发性材料。 企业应该采用连续化、自动化、密闭化的生产技术代替间歇、开放的生产技术,减少材料与外界的接触频率。5.1.2采用先进的运

8、输设备。 采用屏蔽泵、隔膜泵、磁力泵等材料泵,代替现有的喷水真空泵输送液体材料。 由于特殊原因,采用压缩空气、真空吸引等方式输送易燃、有毒、有害化学药品,集中收集、处理废气。 以无油润滑往复式真空泵、罗茨泵、液环泵等真空设备为优先,在有机物浓度高的真空泵前后设置多级冷凝回收装置。 在工艺过程中需要采用喷射真空泵和水环真空泵的情况下,采用反应釜式和水槽式真空泵,在循环液中备有冷却系统。5.1.3优化出入方式。 反应釜应该采用底部的原料,或者使用浸渍管的原料,上部添加液体要将导管接触墙壁的原料,原料和原料必须设置密封装置,或者设置密封区域,密封的不能采用负压排气收集到废气处理系统中进行处理。5.1

9、.4提高冷凝回收效率。 溶剂在蒸馏过程中采用多级梯度冷凝方式,提高有机溶剂的回收效率,优先采用螺旋卷管式和板式冷凝器等高效热交换设备,对低沸点溶剂采用-10以下的冷冻介质等进行深度冷凝,回收冷凝的非冷凝性废气后,还需要进行净化处理。5.1.5采用先进的离心、压滤设备。 除了特殊技术要求外,企业必须采用全自动密闭离心机、多功能一体型过滤器、暗流式板式过滤器等更换为开放型离心机,母液槽废气必须密闭收集和处理含有易燃成分和有毒、有害成分的废气。5.1.6采用先进的干燥设备。 企业必须采用密闭式干燥设备、闪光灯干燥机、喷雾干燥机等先进的干燥设备。 活性、酸性、阳离子染料和增白剂等水溶性染料的调制是在原

10、浆直接干燥或通过膜过滤提高染料的纯度和固体成分后直接干燥。 干燥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溶剂应冷凝回收有效成分后连接到废气处理系统中,对存在恶臭污染的情况进行有效处理。5.1.7规范液体材料的贮藏。 化学品(含油)储存罐必须配备回收系统或废气收集处理系统。 沸点低的有机材料罐必须设置保温和氮气密封装置,装卸过程采用平衡管技术,体积大的罐必须采用有效密封的内(外)浮动罐,大型罐必须采用有效密封的浮动罐和氮气密封装置。 大、小呼吸废气必须收集、处理后排出。 在挥发性酸、碱液贮存槽的装卸过程中,废气应用降膜或填充塔吸收,呼吸废气应采用多级水封吸收处理。5.1.8石化、基础化工及化纤企业的设备和生产线单元、

11、工艺废气、废气燃烧塔、废水处理、化学品(含油)储藏等建立了泄漏检测和修复(ldar )系统,与压缩机、泵、阀、法兰等易泄漏的设备和拉5.2废气收集技术规范5.2.1废气的收集应遵循“应收款、质量收集”的原则。 废气收集系统应根据废气的性质、流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设计,确保废气收集效果。5.2.2对产生逸散粉尘和有害气体的设备,采取密闭、隔离和负压操作措施。 对于反应釜、冷凝器等高浓度低流量废气,需要合理控制配管系统的负压,减少材料损失。5.2.3污染气体应尽量利用生产设备自身的集气系统收集,散失的污染气体在用集气(防尘罩)收集时,尽可能包围污染源,或接近污染源,减少进气范围,促进污染物的采集和控制

12、。 吸气方向应尽可能与污染气流的运动方向一致,避免或减弱集气(防尘罩周围的湍流、横向气流等对吸气流的干扰和影响。 集气(防尘罩应追求结构简单,安装和维护管理容易。5.2.4废水收集系统和处理设施单元(原池、调节池、厌氧池、曝气池、污泥间等)产生的废气密闭收集,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后排放。5.2.5封闭设计包括易挥发的有机材料和异味显着的固废(危险废弃)储藏场,废气经收集处理后排出。5.3废气输送技术规范5.3.1用集气(防尘罩)收集的污染气体通过管道输送到净化装置。 管道配置要配合生产技术,追求简单、紧凑、管道短、设置空间少。5.3.2配管布置照明装置,沿墙壁和柱子集中在行和列上,平行铺设。 管道

13、与梁、柱、壁、设备与管道之间应按照有关规范设计间隔距离,满足施工、运行、检查和热膨胀收缩的要求。5.3.3配管应垂直或倾斜铺设。 倾斜铺设时,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应大于45,铺设管道应便于放气、放水、疏水、防止沉积。 对于湿度高、容易结露的废气,在配管上设置排液口,根据需要增设保温对策和加热装置。5.3.4集气罩、配管、阀的材料必须根据输送介质的温度和性质决定。 所选材料的类型和规格应满足相关设计规范和产品技术要求。5.3.5管道系统应设计成负压,需要正压时,该正压段不应穿过房间,穿过房间时,必须采取措施防止介质泄漏事故。5.3.6含尘气体管路的气流必须以足够的流速防止产生灰尘。 在容易尘埃的管

14、道上,设置清灰孔,或采取清灰对策。 除尘管道中容易清洗的部分,必须采取防磨措施。5.3.7输送易爆炸污染气体的管道必须采取防止静电的接地措施,并在相邻的管道法兰之间传递接地导线。5.3.8运输动力风扇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应产品标准,其选定应满足处理媒体的要求。 输送爆炸和可燃性气体时,请选择防爆型鼓风机。 输送腐蚀性气体时,请选择防腐鼓风机在高温时工作或输送高温气体时,请选择高温鼓风机输送浓度高的含尘气体,请选择排气扇等。6末端管理技术6.1设计单位应当根据废气的产生量、污染物的成分和性质、温度、压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成熟可靠的废气管理流程。对于6.2hcl、nh3、hf、hbr等水溶性

15、好、浓度高的气体,应该使用多级降膜吸收进行前处理的氮氧化物排气,对于优先采用还原吸收工艺的h2s、cl2、三乙胺、so2等水溶性稍差的气体,直接多低浓度的酸性废气、碱性废气必须用碱液和稀酸液淋浴吸收处理。6.3对高浓度有机废气,首先采用冷凝(深冷)回收技术、变压吸附回收技术等回收利用废气中的有机化合物,然后用其他管理技术支持符合标准的排放。 用冷冻盐水冷却的话,要设置温度控制系统6.4中浓度的有机废气,应用吸附技术回收有机溶剂和热焚烧技术并净化后,以排放量为准。 用吸附技术回收有机溶剂时,进入吸附床的废气温度应控制在40以下,废气中粒状物浓度不得在5mg/m3以下,有机废弃物入口浓度不得超过爆

16、炸下限的50%。 用热焚烧技术净化时,综合考虑热回收,对入口废气进行预处理,使有机废弃物入口浓度不超过爆炸下限的25%,粒状物浓度在50mg/m3以下,在热燃烧室前设置断路器。6.5对低浓度有机废气,如有回收价值,必须采用吸附技术,无回收价值,则应采用吸附浓缩燃烧技术、蓄热式热焚烧技术、生物净化技术或低温等离子体等技术。6.6恶臭气体可以在微生物净化技术、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吸附或吸收技术、热焚烧技术等净化后达到标准排出,同时不影响周边敏感的保护目标。6.7连续生产的化工(包括石油化学)企业原则上应采用可燃性有机废气的回收利用和焚烧方式,大型石油化学企业鼓励废气废液一体焚烧处理,间歇生产的化工企

17、业应采用焚烧吸附组合工艺。6.8粉尘类废气以布袋除尘、静电除尘、布袋除尘为中心的组合工艺处理,其中环境风险大的杀虫剂、除草剂类农药生产企业应满足行业的特殊规范和相关管理要求。 工业锅炉和工业炉窑废气应采用清洁能源和高效净化技术,满足主要的污染物减排要求。6.9热燃烧和催化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硫、氮、氯等二次污染物,以及吸附、吸收、冷凝、生物等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有机物的废水经处理后排出。6.10不能再生或没有再生价值的滤材、吸附剂、催化剂、废蓄热体等净化材料,应当按照国家关于固废管理的规定进行处理。6.11排气中含有腐蚀性气体或焚烧后产生腐蚀性气体时,鼓风机、集气罩、配管、阀门、粉尘过滤器等应满足相关防腐蚀要求,焚烧炉内壁和热交换器主体装置应选择防腐蚀等级在316l以上的不锈钢材料。6.12提高废气处理自动化程度。 淋浴处理设施可以采用液位自控器、ph自控器、orp自控器等,给药槽配备液位报警装置,给药方式应采用自动给药的热燃烧装置必须定期记录运转温度、空气量、压力等参数的吸附催化剂氧化记录的温度, 可以在在线监控系统中设置运行周期和浓缩再生记录不可生物降解、污染物总量大、恶臭强、毒性高的污染物等特征因素,并可根据需要连接园区监控系统。6.13排气缸的高度应按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