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粘剂的分类及应用_第1页
胶粘剂的分类及应用_第2页
胶粘剂的分类及应用_第3页
胶粘剂的分类及应用_第4页
胶粘剂的分类及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胶粘剂的分类和应用,第1节简要介绍了使用粘合剂的长期历史。2000多年前,秦代人用糯米浆和石灰制成的砂浆作为长城的基石粘合剂。古埃及人从金合欢树中提取阿拉伯胶,从鸟蛋、动物的骨骼中提取骨胶,从松树中收集松脂,制成胶,将白土和骨胶混合在一起,添加颜料,用于管道密封和抛光。最早的合成胶是酚醛树脂。1909年实现了工业化,主要用于制造胶合板。接着高分子材料的出现,出现了脲醛树脂、丁腈橡胶、聚氨酯、环氧树脂、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树脂等。粘合剂概念:粘合剂是通过界面作用(化学力或物理力)使各种固体物质变硬的物质,也称为粘合剂。胶粘剂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建筑、包装、航空航天、航空、电子、汽车、机械设备、

2、医疗卫生、纺织品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一、胶粘剂定义和发展概况,例如在卫星结构上,用结构胶代替金属焊接,1公斤节重量有近10万元的经济效益。现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酚醛树脂到合成胶粘剂时代的到来,目前世界合成胶粘剂品种达5000多种,总产量超过1000万吨,销售额年均增长5%。水系胶占45%,热熔胶占20%,溶剂胶占15%,反应性胶占10%,其他10%。发展方向:快速固化、单组分、高强度、高温、无溶剂、低粘度、无污染、节能、多用途等多种胶粘剂。合成技术:利用分子设计开发高性能品种,利用接枝、共聚、共混、网络聚合物互穿等技术提高胶粘剂的性能。9.1.2胶粘剂的分类,(1)根据胶粘剂的化学成

3、分分为三种主要类型。a .天然材料:动物胶:骨胶、皮革胶等。植物胶:淀粉、糊精、阿拉伯胶、天然树脂胶、天然橡胶等。矿物粘合剂:矿物蜡、沥青。b .合成高分子材料包括三类:合成树脂型、合成橡胶型和复合性。合成树脂分为热塑性和热硬化型。热塑性聚合物、聚氯酯、聚醚、聚酰胺、聚丙烯酸盐等。热固性模包括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等。合成橡胶型主要有氯丁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等。复合材料主要有酚醛-丁腈橡胶、酚醛-氯丁橡胶、酚醛-聚氨酯胶粘剂、环氧-丁腈橡胶等。c .无机材料有热熔、水泥、石膏等水性、硅酸盐型和磷酸盐型,例如钎焊、玻璃陶瓷等。分为溶剂基、乳液型、反应性(热固化、紫外光固化、湿

4、气固化等)、热熔、除湿型和压敏型(即黏合剂)等。溶剂(分散剂)挥发性类型:溶液类型和水分分散型。溶液种类包括溶剂配方,如氯丁橡胶、聚醋酸乙烯酯、淀粉、聚乙烯醇。水分分散,如聚醋酸乙烯乳液。反应型态:包括1液和2液型。单组分热硬化型(环氧、酚醛树脂)、水分硬化型(氰基丙烯酸酯、烷氧基硅烷、尿烷)、厌氧硬化型(丙烯酸)、紫外线硬化型(丙烯酸、环氧);双组分是缩聚反应型(尿素,苯酚),加成反应型(环氧,尿烷),自由基聚合型(丙烯酸)。(2)按形态,固化反应类型分类,热熔:基于热塑性成形的多组分混合物,如聚烯、聚酰胺、聚酯。在室温下以固体或薄膜的形式,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熔化成液体,涂层,润湿,经过挤

5、压,冷却,在几秒或更短的时间内形成强大的粘合力。压敏性(粘着剂):有剥蚀(橡胶、丙烯酸、硅)和永久粘合型。室温条件下粘合,只要施加轻的压力就粘合。除湿类型:包括有机溶剂活性和水活性类型(淀粉、明胶、聚醚醇)。在牛皮纸等处涂上胶水干燥,使用时用水和溶剂滋润胶水,再次产生粘性。(2)按形态,固化反应类型分类,9.1.3胶的成分及其作用,胶主要由基本材料、固化剂和促进剂、偶联剂、稀释剂、填料、增塑剂和强化剂及其他成分(添加剂)组成。基:作为胶粘剂的主要成分,大部分是合成聚合物,起到粘合作用,需要良好的粘合性和润湿性。9.1.3胶粘剂的成分和作用,固化剂和促进剂:固化剂是胶粘剂最重要的结合材料,直接或

6、通过催化剂与主要聚合物反应,将固化剂分子引入树脂,大大改变分子间的距离、形态、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等。将树脂从热塑型转换为网面结构。促进剂是加速胶粘剂的主要聚合物和固化剂反应、缩短固化时间、降低固化温度的主要配方。9.1.3粘合剂的成分和作用,偶联剂:可与粘合表面形成共价键,使粘结界面牢固。稀释剂:用于减少粘合剂的粘度,增加流动性和渗透性。分割非活性和活性稀释剂。非活动稀释剂通常是有机溶剂,例如丙酮、环己酮、甲苯、二甲苯、正丁醇等。活性稀释剂是可参与固化反应的稀释剂,分子终端有环氧丙烷等活性组分。填料:无机化合物,如金属粉末、金属氧化物、矿物等。提高树脂的某些特性,例如树脂固化后收缩率和膨胀系

7、数的降低、粘合强度和耐热性的提高、机械强度和耐磨性的提高等。9.1.3胶粘剂的成分和作用,增塑剂和增强剂:增塑剂一般是低粘度、沸点的材料,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三苯基磷酸二丁酯,因此有助于提高树脂的流动性,有助于渗透、扩散和吸附,提高胶粘剂的弹性和抗冻性。强化剂是具有能与本体聚合物反应的作用机理的化合物,成为粘合剂中固化系统的一部分,改变粘合剂的剪切强度、剥离强度、低温特性和灵活性。其他成分:添加剂、抗老化剂、防霉剂、防聚合剂、阻燃剂、着色剂等,介绍了9.1.4胶的粘合理论,(1)机械粘合理论,(2)吸附理论,(3)扩散理论,(4)静电理论,胶及物体接触,先弄湿表面,用特定方法

8、连接两个物体,赋予一定机械强度的过程称为胶。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完成(物理、化学),但必须经过从容易浸润的液体或液体状态到聚合物固体的转换过程。机械理论,粘合剂必须渗透到粘合表面的空隙,排除吸附在该界面上的空气,才能产生粘合效果。粘合剂由表面研磨的致密材料由于机械镶嵌,比表面光滑的致密材料效果好;形成干净的表面。反应性表面生成;表面积增加。确实,由于研磨使表面粗糙,表面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发生了变化,可以说粘合强度提高了。吸附理论,吸附理论是由两种材料之间的分子接触和界面力引起的;结合力主要来自氢键,范德瓦尔月力等分子间作用力。粘合剂与粘合剂连续接触的过程称为润湿,要使粘合剂湿于固体表面,粘

9、合剂的表面张力必须小于固体的临界表面张力。胶水浸入固体表面的凹陷和空隙会产生良好的润湿性,但如果凹处朝上,胶水和粘合物的实际接触面积会减少,接合的粘合强度会减少。好的润湿条件是粘合剂高于粘性物的表面张力底部。扩散理论,扩散理论是,粘合是由粘合剂和粘着剂的界面上的分子扩散产生的,当粘着剂和粘着物都有可移动的长链大分子聚合物时,扩散理论基本适用。扩散理论主要用于描述聚合物之间的粘合,不能说明聚合物和金属粘合的过程。静电理论也称为双电层理论,通过在粘着剂和粘着物的界面上形成双电层,产生静电的重力,即相互分离的阻力。胶从粘着物上剥落时,如果存在明显的电荷,这是对这一理论的有力证实。静电理论无法解释特性

10、相同或相似的聚合物之间的粘合。弱边界层理论,当耦合破坏被认为是界面破坏时,实际上被认为是凝聚力破坏或弱边界层破坏。弱边界层来自粘合剂、粘合物、环境或三者的任意组合。如果杂质集中在粘合界面附近,与粘合物质结合得不好,粘着剂和粘着物内部可能会出现薄弱的边界层。如果发生破坏,大部分发生在粘合剂和粘性界面上,但实际上是弱边界层的破坏。4.2.5环氧胶粘剂、环氧胶粘剂、固化剂、稀释剂、促进剂及填料制成的工程胶粘剂种类。环氧胶粘剂是一种性能很好的胶粘剂,尤其是环境适应性强、附着力强、环境亲和力强,受到广泛关注,应用范围很广。4.2典型高分子胶粘剂的合成原理和工艺,环氧树脂的优点包括:(1)环氧树脂含有各种

11、极性组和活性环氧基,因此与金属、玻璃、水泥、木材、塑料等多种极性材料的粘合性强,粘合强度高。(2)粘合层的体积收缩率小,约为12,是热固性树脂最低的固化收缩率之一,环氧固化剂的线膨胀系数也小,粘合层的尺寸稳定性好。(3)环氧树脂、固化剂和改性剂的种类很多,具有快速固化、室温固化、低温固化、水固化、低粘度、高粘度等必要的工艺特性,可以制造具有高温、耐低温、高强度、高韧性、老化、导电、导热性等要求的粘合剂。(4)与各种有机物(单体、树脂、橡胶)和无机物(如填充物等)的相容性和反应性好,可以方便地对共聚、交联、共混、填充等进行变形。环氧胶粘剂配方: (教科书)主要由环氧树脂、固化剂和辅助材料组成。(

12、1)环氧树脂统称一分子中含有两个或多个环氧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不能单独使用,只能与固化剂混合,才能用热固性树脂固化,起到粘合作用。(2)固化剂包括胺(如乙二胺、三甲基四胺、低分子聚酰胺)和变性胺(如593固化剂等)固化剂、酸酐(如70酸酐等)固化剂、多元硫醇固化剂、聚合物根据固化温度,可分为常温固化剂、中温固化剂、高温固化剂。(3)催化剂中常用的促进剂为DMP-30、苯酚、脂肪胺、2-乙基-4-甲基已咪唑等,多种促进剂具有一定的选择范围,应选择。(4)稀释剂非活性稀释剂添加5%的树脂质量,如丙酮、甲苯、乙酸乙酯、正丁醇等。参与固化反应的稀释剂活性稀释剂一般有环氧丙烷丁基醚、环氧丙烷苯醚、双缩水

13、甘油醚等,不超过环氧树脂的20%。(5)增塑剂能增加树脂的流动性,树脂固化后减少脆性,提高弯曲和冲击强度。常用的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三苯基磷酸酯等。添加热塑性聚酰胺、聚氨酯、丁腈橡胶、末端羧基丁腈橡胶、聚砜等,可以改善环氧树脂的脆性,提高韧性,添加量为环氧树脂的5%。,(6)填料可以降低成本,降低热膨胀系数和硬化收缩率,提高粘合强度、耐热性、耐磨性等,提高粘合剂粘度,改善触针。常用的有硅粉、各种金属粉,例如铁、石棉粉、玻璃纤维、水泥、碳酸钙、粘土、滑石粉、石墨、硅石、石英等。环氧树脂合成和改性P227,4.2.3聚氨酯胶粘剂,主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基(NHC

14、OO)的粘合剂称为聚氨基胶粘剂。结构中含有极性组NCO,提高了各种材料的附着力,在室温下可硬化,反应性高。薄膜耐磨、耐冲击、耐低温、耐磨、耐油,广泛用于粘合金属、木材、塑料、皮革、陶瓷、玻璃等。(1)生产工艺:一般,(2)聚氨酯乳液胶粘剂:合成自乳化聚氨酯乳液胶粘剂生产工艺:9.2.1热固性聚合物粘合剂三醛胶粘剂,9.2典型高分子胶粘剂的合成原理和工艺,4.2.1.1三醛胶粘剂的合成原理,三醛胶粘剂是指酚醛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等粘合剂。主要用于木材加工工业。(1)脲醛树脂元素(尿素)和甲醛在碱性或酸性催化作用下收缩早期脲醛树脂,然后形成不溶解、不溶于固化剂或添加剂作用下的终末树脂。

15、4.2典型高分子胶粘剂的合成原理和技术,4.2典型高分子胶粘剂的合成原理和技术,在弱酸性条件下,分子内脱水,甲基尿素生成,反应式:甲基尿素可以通过亲核添加反应形成超聚合物,反应型:4.2典型高分子胶粘剂的合成原理和工艺,脲醛树脂还具有醚键:脲醛树脂的特性:粘合强度高,防水、污染、腐蚀性好,但对浓酸和浓碱不耐老化,容易老化。4.2典型高分子胶粘剂的合成原理和工艺,(2)酚醛树脂酚醛树脂是由苯酚(主要是苯酚、甲酚、间苯二酚等)和醛(通常是甲醛、乙醛或糠醛等)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缩合形成的。4.2典型高分子胶粘剂的合成原理和工艺,热固性酚醛树脂合成:首先,根据甲醛的水溶液和苯酚对氨或碳酸钠等碱的催化作

16、用,在加热反应后,将酸调节为轻微酸性终止反应,然后用真空脱水制作a级预聚体。这种苯酚-酒精混合物在乙醇、丙酮或碱液中溶解为可溶性(可溶)酚醛树脂a级(分支)树脂。氢氧化钠、碳酸钠、氨、氢氧化钡和其他碱作为催化剂的反应:4.2典型高分子胶粘剂的合成原理和工艺,反应分为两个阶段:加成反应:苯酚和甲醛的起始加成反应,多羟基苯酚生成,产物是单位苯酚酒精和多酚酒精的混合物。4.2典型高分子胶粘剂的合成原理和工艺,羟甲基缩合反应:4.2典型高分子胶粘剂的合成原理及工艺,a级(段)树脂继续加热成为固体,不溶于碱液,不溶于丙酮,可膨胀的反溶解性酚醛树脂b级(段)树脂,其分子结构比溶解性酚醛树脂复杂得多,4.2典型高分子胶粘剂的合成原理和工艺,b阶段树脂生成网状结构继续加热,此时苯酚3官能团位置完全硬化,热塑性和溶解性损失,不溶性酚醛树脂c茶(段)树脂被称为溶解性酚醛树脂。、4.2典型高分子胶粘剂的合成原理和工艺,4.1.1.2水溶性酚醛树脂胶粘剂的合成工艺实例:公式:苯酚(98%) 100 kg NaOH(30%) 6.9 kg甲醛(37)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