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汇编_第1页
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汇编_第2页
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汇编_第3页
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汇编_第4页
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中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1)年龄时1 .古代纪年法。 (1)天干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匹配,构成六十的基本单位。 甲午年、辛丑年等。 (2)帝王年号纪年法。 从汉武帝开始,所有的帝王即位,为自己做了有一定意义的年号,在各年号之后加上序数,就形成了纪年的形式。干隆三十九年等。 2 .古代纪时法。 (1)根据天气纪时法,即天气的变化把一天分为十二小时,一小时与现在的两小时相对应,具体为:夜半(231点)、鸡鸣(13点)、平旦(35点)、日出(57点)、吃饭时(79点)、角落中(911点)、白天(

2、113点)、白天(113点)。 (2)五更报鼓纪时法,在我国古代把一夜分为五个阶段,一更(1921点)、二更(21点)、三更(231点)、四更(13点)、五更(35点)。 (二)官员沿革1 .改变官位的。 (1)表任命的:教授、拜、除、封、征、辟、补。 (2)时钟上升了:提拔、陟、升、迁、进入。 (3)表调动的:调、转移、转换、变更、释放、出官。 (4)表降级的:左迁、退位、诽谤、驱逐、诎(黍)。 (5)表罢免的:夺、黍、罢免、免、去、废、蟹。 (6)表恢复的:次,归还。 (7)表辞职的:词,问候、退退、退退、回乡、乞骨。 (8)表兼代的:兼(表兼兼兼)、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

3、(9)表推荐选拔的:推荐、选定、考察。 2 .正式确定了六部:隋代、官员、户、礼、兵、刑、工六部。 各部正副长官是尚书和侍郎,各部设有四司,各司的正副长官是郎中和成员外郎。 之后,历代的相缘几乎没有变化。 六部分工大致为:limin:主管文官的任免、审查等。 户籍部:负责全国的户籍、土地、税金、粮食、财政收支等。 礼部:负责礼仪、祭祀、学校、科举等。 兵部:负责全国的军政。 刑部:负责全国刑法、监狱诉讼。 工部:负责土木建筑、三田、水利、交通等。 (3)教育科举1 .古代教育。 学校很早出现在我国,据说夏天已经有正式学校了。 “夏查查校,殷查序,周庶”。 所以在先秦,学校有时被称为“翔序”。

4、(1)中央官学:主要分为最高学府(太学、国子监)、专科学校(书学、算术、律学、医学、绘画学、武学等)和贵族学校(弘文馆、崇文馆、宗学、旗学等)。 (2)地方乡学:自汉代起,地方普遍建立乡学,到唐代,乡学各项要求已经完善,对学校教师、学生名额、招生对象、学习内容等有明确的规定。 (3)书院:唐宋期间,个人创设,以个人讲课为主,元明时政府加强控制,达到清代的基本官僚化。 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和应天书院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4)私学:私学是古代民间私营的学校,从春秋时代开始。 有塾、经馆、精舍、塾、村塾、冬学、蒙学等。 六艺:古代学校教育的课、礼、乐、射、御、书、数。 2 .科举考试

5、。 (1)儿童考试即儿童考试,是取得明清两代学生资格的考试,是读书士入学的开始。 考生不分年龄,都是儿童学生的总称。 儿童考试包括县考试、府考试、院考三个阶段。 通过住院考试的人可以进入所在地府、州、县的学生,通称“秀才”,学生分为废生、增殖、附生三人。 学生一通过学科考试,就获得参加乡考试的资格,被称为“科举学生”。 (2)乡试是地方考试。 唐宋被称为“乡贡”“解试”。 考生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等。考中者第二年春天可以到东京参加比赛,即使在比赛中不合格也有资格成为官员。 (3)会考和殿试是中央考试。 会考、乡考翌年,礼部举行的考试也被称为“礼莹”、“春莹”,每三

6、天参加一次考试。 会试取中者为功士,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会试后皇帝亲自出题的考试,只有取得功士资格的人才能参加。 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初称“第一”,冠军,第二名“番眼”,第三名“探花”。 (四)天文、地理、星宿:古代把星座称为星宿。 领域:古代占星家把天上星空的地区和地上国家的州相对应起来称为领域,以利用天象的变化来占卜人的吉凶祸福。 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九州:冀州、青州、冀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 八:四方和四维的总称。 四方:东、南、西、北。 四维:东南、西南、西北、东北。 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山南水北。 河:上古期的江指长江,河指黄河。

7、以关内、关外:古代西安为都的王朝一般把通信谷关作为关内关外的区别,明清把东北三省称为关外,以山海关为界。 山东、山西:战国、秦、汉时称嵖山或华山东地区为山东,西地区为山西。 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5)礼仪风俗1 .传统节日。 (1)元旦:农历正月元旦。 (2)人日:农历1月7日。 (3)上元:农历新年15日,元宵节。 (4)社会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有秋社。 一般把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懒日作为社会日。 (5)花朝节:通称“花神节”“百花生日”等。 汉族传统节日。 节日因地区而异,但在每年农历的2月内。 (6)寒食节:是清明前一天、两天。 今天禁烟火,因为只吃

8、冷的东西,所以被称为寒食节。 在后世的发展中,祭祀、踏青、秋千等风俗增加了。 寒食节前后持续了两千多年,曾经被称为民间第一大节日。 (7)端午节:农历5月初5日,也被称为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龙舟等的习惯。 (8)伏日:也被称为伏日。 指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从夏天到第三个庚申日称为初伏,第四个庚申日称为中伏,从立秋到第一个庚申日到第二个庚申日称为终伏,也称为末伏。 (9)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赏月的好日子。 (10 )重阳节:农历9月初9日,这一天有登高、插花、菊观赏的习惯。 (11 )冬天到:是中国农历中非常重要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每年的阳历是在

9、12月21日到23日之间。 这一天,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间最长。 (12 )劳拉日:农历12月初8日又称为劳拉八节,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人们今天做八粥,吃八粥。 (13 )除夕: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晚上是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 2 .各种仪式。 牺牲:古代祭祀用家畜。 太牢、少牢:古代祭社稷时,牛、羊、纸三种都是“太牢”。 古代祭祀中使用的牺牲,因为在进行祭祀之前需要在监狱里饲养,所以这种牺牲根据被称为监狱的牺牲组合的种类的不同,有太牢、少牢的区别。 监狱里只有羊和纸,没有牛。 111111航空航空航空653指比自己更能干的人。 唐:指古代的礼拜,“九拜”之一,通称叩头。 放在信的表奏的

10、首尾上,就表示敬意。双膝,挺直身体,不要脚后跟,表示认真。 座次:古代官场的座次尊卑有差异,非常严厉。 官高是尊位,官低是劣位。 古人尚右,尊右,“左迁”贬低官僚。 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 教堂举行的礼仪活动朝南。皇帝召唤群臣,他的座位一定从北往南坐。 因此,古人常常把国王称为“南”,把大臣称为“北”。 房间东西长南北窄,室内最尊贵的座位是西边的东,其次是北边的南,再次是南边的北,最低的座位是东边。 冠礼:古代男子成人时(20岁)的冠礼。 后世把男子二十岁称为“弱冠”。 斋戒:在进行古代节日和重大事件时,事先洗澡、更衣、独居,以此为戒,显示内心的诚实,这种行为被称为“斋戒”。 虚左

11、:古代的座位一般尊重右边,但在车上尊重左边,空出车左边的位置把客人称为“虚左”是表示敬意的礼仪。重叠拜了两次,显示了礼仪的盛大。 以前在信的开头和末尾经常使用“礼拜”,表示敬意。 秦晋好:春秋时,秦晋两王室结婚好几代,后来称结婚为“秦晋好”。 (6)礼仪风俗3 .表示年龄。 (1)育儿带不到:岁。 (2)小时候从:岁到3岁。 (3)从头开始,岁。 (4)黄口:岁以下。 (5)幼学:岁。 (6)卡达蒙年:名女性13、4岁。 (7)知非之年:岁。 (8)耳顺:岁。 (:七十八岁。 (10):90岁。 (十一)颏:百岁为止。 (7)文史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总称。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

12、典的简称。 六经:是六部儒家的经典,除了五经外,还加上音乐经。 也有人把六经称为“六艺”。 诗文集的命名方式: (1)以作者名命名,如孟浩然集(2)以官爵命名,王右丞集(王维) (3)以諡号命名,如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命名,如七录斋集(4)以书房命名如此以(6)樊川文集(杜牧) (7)出生地命名,以临川老师文集(王安石) (8)帝王年号,命名为白氏长庆集(白居易)。 蜡烛的武退秦师1 .左传:中国第一部叙事诗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据说是由春秋末的鲁国史官左丘明创作的。 与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左传是记录春秋时代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 采访了王室文件、吕史策书、诸

13、侯国史等。 文章基本顺序为春秋吕国十二公,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招聘、联盟、征伐、婚姻丧、篡夺等,对后世的史学、文学有重要影响。 2 .春秋时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称号。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天下,一般功劳大,土地多,称号高,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 .子:古代对男性的尊称。 4 .寡人:古代国君和诸侯的谦逊意味着寡德的人。 5 .执事:工作的官员,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 .医生:官位等级名。 夏商周、官分清、医生、士三级、医生分为上、中、下三级。 后来成为了对有官位的人的通称。 荆轴刺秦王1 .战国策:中国古代历史学名着是国别体史书,也称国策。 是西汉刘总结的,共33卷,分为十二策

14、。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代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言行战略。 这本书有文字的胜利,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本书也展现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征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2 .对卿:古代人的敬称。 燕子叫荆轼为荆卿。 3 .对纵子:人的轻蔑。 另外还有“孩子的我”和“孩子”的意思。 4 .祖:临到祭路神,告别。 5 .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征、羽、变宫、变征七音。 变化特征是特征的调制,声音悲伤羽,声调剧烈。 6 .中庶子:管理着国君的车马等。 7 .医生:宫廷的护卫。 宋代以后医生的称呼。 8 .簸箕: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簸箕,是俯视对方的姿势。鸿门宴1 .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

15、体通史,是从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代的。 分为本纪、旧家、列传、书、表五种,共计130卷、50多万字。 本纪记帝王、旧家诸侯、列传人臣、书记官礼、乐、音律、历、天文、封禅、水利等,简单地列举了各种时期的系图、人物、史事。 鲁迅评价这本书为“历史家的绝唱、无韵离婚”。 2 .关中:通信谷关西,现在陕西一带。 3 .山东:崤山东。 4 .季父:叔叔。 古代兄弟之间幼儿的名次是伯、仲、叔、季。 5 .河:指黄河。 江,尤指长江。 6 .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味着仅次于父亲的尊敬。 乘坐:也作为“饺子”,在古代上车,站在车的右边担任警卫的人。经常使用私下偷,表达个人意见的谦虚的语言。 9

16、.纵子:人说坏话,相当于“小鬼”。 (结合荆轴刺秦王的纵子来理解)诗经两首1 .诗经:在中国第一首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内容分为“风”、“雅”、“赞美”三部分,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成为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驱。 诗经六义指风、雅、赞美、赋、比、兴,前三者指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朱熹在诗集中解释道:“赋者,也有做敷陈事而直言的人”、“比者,也有比她物的人”、“兴者,也有先说别人而咏的话”。 2 .总角:古代的少年男女把头发绑在头发上称为总角,用总角指的是童年时代。 离骚1 .离骚: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

17、的抒情诗。 “楚辞体”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地方色彩浓厚,以脱离为代表,也被称为“骚乱体”。 离骚成为我国浪漫创作手法的先驱。 2 .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代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光辉结晶,中国文学史常常并称“风”、“噪”,而“风”指国风,代表诗经的“噪”指离骚,表示楚辞。 诗经和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个来源。 孔雀东南飞1 .孔雀东南飞:南乐府的诗,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与北方的木兰诗(也称木兰语)并称“乐府双壁”。 2 .结发:古代结婚之夜,男女左右结发。 被称为结婚夫妇。 3 .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是古代美女的通名。 4 .伏惟:下级是上级和后辈礼貌地对长辈说话的习惯用语。 5 .床:古代的座具。 6 .新娘:对古代年轻女性的一般称呼,或者年轻女性自称丈夫家的长辈和平民。 7 .从初阳岁:冬天到立春。 8 .在下九:古代旧历中,月十九日是下九日,汉代中,月十九日是女性聚集的日子。 二十九是上九,初九是中九。 孔雀东南飞9 .六合:名古人结婚择日,分为年、月、日的干支(干支、十日干支、爪、乙、丙、丁; 支、十二支、指、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计6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统称为六合。 指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