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38940-2020 硅组件用精密封接合金》是一项国家标准,旨在规范硅组件中使用的精密封接合金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等方面。该标准适用于太阳能光伏产业及其他相关领域内作为硅组件封接材料的精密封接合金。

根据标准内容,对于精密封接合金的具体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如熔点)、机械性能等指标,并且规定了这些性能参数的测试方法。例如,在化学成分方面,标准详细列出了各种元素的最大允许含量;在物理性能上,则明确了合金的熔化温度范围等关键特性。此外,还定义了不同级别的产品规格及其对应的应用场景。

试验方法部分涵盖了对合金样品进行取样、制备及各项性能检测的具体步骤和技术条件,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这包括采用何种仪器设备、操作流程、环境条件控制等细节指导。

检验规则则围绕出厂检验与型式检验两大部分展开说明。前者主要针对每批次产品的常规检查项目;后者则是指在特定情况下需要进行全面而严格的质量审核时所遵循的原则与程序。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20-06-02 颁布
  • 2020-12-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38940-2020 硅组件用精密封接合金_第1页
GB∕T 38940-2020 硅组件用精密封接合金_第2页
GB∕T 38940-2020 硅组件用精密封接合金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T 38940-2020 硅组件用精密封接合金-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书书书

犐犆犛77.140.99

犎58

???????????

犌犅/犜38940—2020

??????????

犘狉犲犮犻狊犻狅狀犲狓狆犪狀狊犻狅狀犪犾犾狅狔狊犳狅狉狊犲犪犾犻狀犵狋狅狊犻犾犻犮狅狀犪狀犱狊犻犾犻犮狅狀犮狅犿狆狅狀犲狀狋狊

20200602??20201201??

??????????

??????????

??

书书书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钢铁研究总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

研究所、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敬霖、于一鹏、马逵、梁璞、戴强、张建福、张习文、颜丞铭、霍登平。

犌犅/犜38940—2020

硅组件用精密封接合金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硅组件用精密封接合金的订货内容、分类和代号、尺寸、外形、重量、技术要求、试验方

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

本标准适用于电真空、半导体工业及其他应用环境中,与硅组件等进行键合、匹配封接的铁镍基、铁

镍钴基定膨胀封接合金棒材、扁材、箔材、带材、丝材、管材(以下简称合金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2—2006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223.5钢铁酸溶硅和全硅含量的测定还原型硅钼酸盐分光光度法

GB/T223.19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新亚铜灵三氯甲烷萃取光度法测定铜量

GB/T223.20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电位滴定法测定钴量

GB/T223.25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丁二酮肟重量法测定镍量

GB/T223.40钢铁及合金铌含量的测定氯磺酚S分光光度法

GB/T223.60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硅含量

GB/T223.62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乙酸丁酯萃取光度法测定磷量

GB/T223.64钢铁及合金锰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223.79钢铁多元素含量的测定X射线荧光光谱法(常规法)

GB/T223.85钢铁及合金硫含量的测定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

GB/T223.86钢铁及合金总碳含量的测定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

GB/T2970厚钢板超声检测方法

GB/T4162—2008锻轧钢棒超声检测方法

GB/T4339金属材料热膨胀特征参数的测定

GB/T5777无缝和焊接(埋弧焊除外)钢管纵向和/或横向缺欠的全圆周自动超声检测

GB/T6394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GB/T11170不锈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

GB/T14985—2007膨胀合金尺寸、外形、表面质量、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的一般规定

GB/T20066钢和铁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

GB/T20123钢铁总碳硫含量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常规方法)

GB/T20125低合金钢多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B/T22368低合金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

GB/T38938—2020高强度低膨胀合金

GB/T38939镍基合金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常规法)

YB/T5242精密合金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YB/T5321—2006膨胀合金气密性试验方法

犌犅/犜38940—2020

3订货内容

按本标准订购的合同或订单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a)本标准编号;

b)产品名称;

c)牌号;

d)交货状态;

e)尺寸及允许偏差;

f)重量或数量;

g)其他特殊要求。

4分类和代号

4.1合金材按软硬程度可分为:

a)软态(S);

b)硬态(H)。

4.2合金材按加工方法可分为:

a)冷拉(WCD);

b)冷拉磨光(WCDG);

c)热轧(锻)态(WH)。

5尺寸、外形和重量

合金材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应符合GB/T14985—2007的有关规定。

6技术要求

6.1牌号和化学成分

合金的牌号和化学成分(熔炼分析和成品分析)应符合表1的规定。在满足本标准规定的情况下,

允许镍、钴、铌、铜的化学成分偏离表1规定,但应满足GB/T222—2006中表3的规定。

表1牌号和化学成分

合金

牌号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CSiMnPSNiCoNbCuFe

4J330≤0.030≤0.30≤0.40≤0.020≤0.020

29.50~

30.50

13.00~

14.20

0.20~

0.30

0.30~

0.50

余量

4J339≤0.030≤0.50

0.30~

0.60

≤0.020≤0.020

38.0~

40.0

——≤0.020余量

为改善合金性能,允许加入适量Ce、La元素。

犌犅/犜38940—2020

6.2冶炼方法

除非合同中另有规定,合金应采用真空感应炉、真空感应+电渣重熔的方式冶炼。

6.3交货状态

6.3.1棒材以冷拉、冷拉磨光或热轧(锻)状态交货。对热轧(

锻)材表面状态有要求的,应在合同中

注明。

6.3.2扁材以热轧(锻)状态交货。

6.3.3丝材、带材、箔材和管材的交货状态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丝材、带材、箔材和管材的交货状态

交货状态及符号丝材带材箔材管材

软态(S)√√√√

硬态(H)√√√√

深冲态(DQ)—√——

6.3.4经供需双方协商,可供其他交货状态的合金材。

6.4平均线膨胀系数

试样按表3推荐的热处理制度处理后,合金材的平均线膨胀系数应符合表3的规定。合金材的典

型性能参见附录A。

表3平均线膨胀系数

合金牌号试样推荐热处理制度

平均线膨胀系数α/(10-6/℃)

20℃~

-60℃

20℃~

100℃

20℃~

200℃

20℃~

300℃

20℃~

400℃

4J330

4J339

在真空或露点低于-40℃保护气

氛中加热至850℃~900℃,保温

15min,以不大于5℃/min的速度

冷至200℃以下出炉

—3.0~3.83.2~3.7—3.5~4.2

实测2.4~2.82.5~3.03.4~3.9—

6.5金相组织

6.5.1相变

4J330合金材按表3规定的热处理制度处理后,γ→α的相变温度应在-60℃以下。对于直径、边

长或厚度大于25mm的棒材,允许局部有相变存在,但相变比例不应超过检验截面的5%。

6.5.2晶粒度

6.5.2.1深冲带材的平均晶粒度应为7级或更细,允许粗于7级的晶粒存在,

但不应超过总面积

的10%。

6.5.2.2交货状态合金棒材、扁材的平均晶粒度应为3级或更细,

相变检验合格时可不进行此项检验。

犌犅/犜38940—2020

6.6气密性

根据需方要求,直径或边长不小于15mm的棒材可进行气密性检验,应无漏气现象。

6.7表面质量

合金材的表面质量应符合GB/T14985—2007的有关规定。

6.8超声检测

6.8.1直径、边长不小于12mm的棒材应进行超声检测,

合格级别应符合GB/T4162—2008的A级

要求。

6.8.2扁材、板材可采用GB/T2970进行超声检测,

合格级别由供需双方协商,并在合同中注明。

6.8.3管材可采用GB/T5777进行超声检测,

也可采用其他通用无损检验方法检测。合格级别由供需

双方协商,并在合同中注明。如果出现采用不同方法引起的争议,以GB/T5777作为仲裁依据。

6.9特殊要求

经供需双方协商,并在合同中注明,可供应满足其他特殊要求的合金材。

7试验方法

7.1合金材的检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检验项目表

序号检验项目取样数量取样部位试验方法

1化学成分1个/炉GB/T20066见7.2

2平均线膨胀系数1个/炉半成品或成品GB/T4339

3相变1个/炉GB/T38938—2020中附录BGB/T38938—2020中附录B

4晶粒度1个/批成品任意部位GB/T6394

5气密性a1个/批成品棒材YB/T5321—2006

6超声检测逐件成品或坯

GB/T4162—2008、GB/T5777、

GB/T2970或其他通用无损检验方法

7尺寸逐件成品通用量具

8表面质量逐件成品

目视。有异议时允许用不大于5倍

放大镜检查

a气密性检验由需方进行,被检试样的厚度应在合同中注明,否则按YB/T5321—2006规定的试样A进行检验。

7.2合金的化学成分分析按GB

/T223.79、GB/T11170、GB/T20123、GB/T20125、GB/T22368、

GB/T38939或通用的试验方法进行分析,但仲裁时应按GB/T223.5、GB/T223.19、GB/T223.20、

GB/T223.25、GB/T223.40、GB/T223.60、GB/T223.62、GB/T223.64、GB/T223.85、GB/T223.86的

有关规定进行。

犌犅/犜38940—2020

8检验规则

8.1检查与验收

合金材的检查和验收由供方技术质量监督部门进行。需方有权按标准规定进行检查和验收。气密

性的检验由需方进行。

8.2组批规则

合金材应按批提交检查和验收。每批应由同一合金牌号、同一炉号、同一加工方法、同一尺寸、同一

交货状态、同一热处理制度的合金材组成。

8.3取样数量和取样部位

合金材的取样数量和取样部位应符合表4的规定。

8.4复验和判定规则

合金材的复验与判定规则应符合GB/T14985—2007的有关规定。

9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

合金材的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应符合YB/T5242的有关规定。

犌犅/犜38940—2020

附录犃

(资料性附录)

4犑339和4犑330合金的典型性能

犃.1合金材经表3推荐热处理制度处理后的典型平均线膨胀系数参见表A.1。

表犃.1合金的典型平均线膨胀系数

牌号

平均线膨胀系数α

10-6/℃

-60℃~

20℃

20℃~

100℃

20℃~

200℃

20℃~

250℃

20℃~

300℃

20℃~

350℃

20℃~

400℃

20℃~

450℃

4J330—3.7823.2203.0783.0503.1503.7624.802

4J3393.0302.5722.760—3.580—6.195—

犃.2合金材经表3推荐热处理制度处理后的典型物理性能参见表A.2。

表犃.2合金的典型物理性能

牌号

密度犱

g/cm3

热导率λ

W/(m·℃)

电阻率ρ

μΩ

·m

居里温度犜c

比热容犮

J/(

kg

·℃)

4J3398.1110.71340504

4J3308.120.50.50390—

犃.3合金材经表3推荐热处理制度处理后的典型力学性能参见表A.3。

表犃.3合金的典型力学性能

牌号

抗拉强度犚m

MPa

规定塑性延伸强度犚p0.2

MPa

断后伸长率犃

断面收缩率犣

弹性模量犈

GPa

4J3395172762880160

4J3305703103075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