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报任安书,司马迁,“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开始了关于生与死的思考。而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生死抉择中已经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不仅如此,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下面,我们就通过报任安书来走近司马迁,走入司马迁的内心世界。,司马迁,司马迁,字 ,夏阳(今陕西)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是汉朝 (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司马迁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初仕郎中,曾奉使西南。元鼎六年(前111)回家,值父病笃
2、。父亲临终前嘱咐他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并告诫他不要“废天下之史文”。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 ,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天汉二年(前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 辩解而被捕下狱,受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 。,子长,太史令,太史令,李陵,腐刑,史记,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
3、马迁传)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 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 ,下至 帝初年 年的历史。分 表、 书、 本纪, 世家, 列传,共130篇。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纪传,黄帝,汉武,三千,10,8,12,30,72,鲁迅,背景介绍,本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
4、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报任安书,“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 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听读课文,夫人情莫不贪生恶(w)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
5、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li)绁(xi)之辱哉?且夫臧(zng)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就人的本性而言,没有不贪生厌死的,(难免要)怀念父母和妻子儿女;至于为正义和公理所激奋的人,则不是这样,那是因为有所不得已的缘故。,文句翻译,9、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我虽然怯懦,想苟全性命,却很懂得舍生取义的道理,何至于甘
6、心接受绳捆索绑的侮辱呢!,文句翻译,人之常情没有不贪恋生存、厌恶死亡的,没有不顾念父母妻儿的。至于那些为义理所激励的人并不如此,那是由不得已的形势造成的。如今我不幸,早年丧失父母,没有兄弟相亲,孤独一人在世,少卿您看我对妻儿们该如何呢?况且勇敢的人不必以死殉节,怯懦的人只要仰慕节义,什么情况下不能勉励自己呢!,我虽然怯懦,想苟且偷生,但也还懂得偷生与赴死的界限,何至于自甘陷身牢狱之中去受辱呢!奴隶婢妾还能去自杀,何况我这种处于不得已境地的人呢!我之所以暗暗地忍受,苟活偷生,关在粪土般污秽的监狱里而不肯去死,就因为抱恨自己心中还有未实现的理想,如果在屈辱中死去,我的文章才华就不能流传于后世了。,
7、本节重点词、句: 虚词:乃、且、且夫 实词:顾、念、隐、恨、辞、私心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直接表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不为父母妻子,让文采流传后世,不是因为缺乏勇气,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10、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
8、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代拥有财富、尊位而姓名埋没的人,不可胜数,只有卓越超群的人才为后人所称道。,文句翻译,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所有这些作者都是心中感到抑郁不舒畅,他们的思想观念不被当时的人们接受,所以叙述过去的事情,让后世了解自己。,文句翻译,第5段翻译:古时候身虽富贵而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著称于世,那就是: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演绎周易;孔子受困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9、大抵都是一些圣贤发愤而写作的。,这些都是人们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解之处,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使将来的人了解他的志向。就象左丘明没有了视力,孙膑断了双脚,终于不能被人重用,便退而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想流传下文章来表露自己的本心。,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受辱后“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终于成功,相信自己也能成功,进一步表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结合注释阅读第2段,概括此段的内容。,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其行事,稽
10、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11、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我不自量力,近来将自己的心愿寄托在无用的言辞上,搜集世上散失的文献,考证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考查他们成功、失败、兴起、衰败的规律。,文句翻译,12、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
11、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我如果真的著成了这本书,把它(暂时)藏在名山之中,(以后)再传给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使它流行于大都会,这样我就补偿了前番下狱受刑所遭到的侮辱,即使一万次遭到杀戮,哪里有悔恨呢!可是,这番话只能说给有见识的人听,对俗人就难说了。,文句翻译,第6段翻译: 我私下里也自不量力,近来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辞,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对前人事实考证,考察其成败盛衰的道理,上自黄帝,下至于当今,写成表十篇,本纪十二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一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家之言。,刚开始草创还没有完毕,恰恰遭遇到这场
12、灾祸,我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因此便接受了最残酷的刑罚而不敢有怒色。我现在真正的写完了这部书,打算把它藏进名山,传给可传的人,再让它流传进都市之中,那么,我便抵偿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便是让我千次万次地被杀戮,又有什么后悔的呢!但是,这些只能向有见识的人诉说,却很难向世俗之人讲清楚啊!,这两段的重点词、句: 虚词:盖、而、乃、终、以、诚、凡、虽、是以、厥 通假:摩磨、底抵 活用:垂 重点实词:为作、行事、就、会遭、通 其他:百三十 句式:屈原放逐 兵法修列,古今异义 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孤立:孤单无助/不相互联系)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妻子:妻子和儿女/丈夫的配偶)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非常
13、:不平常/副词“很”)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发愤:发泄愤懑/决心努力) 恨私心有所不尽(私心:自己的志愿/为自己打算的念头),5.一词多义 虽仆虽怯懦(虽然)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即使) 而古者富贵而名摩灭(表转折)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表修饰) 退而论书策(表承接),以思垂空文以自见(表目的连词,来) 欲以究天人之际(介词,用) 仆以口语遭此祸(介词,因为) 就亦颇识去就之分矣(动词就义) 草创未就(动词,完成)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动词,承受),道不得通其道(名词,主张,思想) 然此可为智者道(动词,说) 伐无道,诛暴秦(名词,道义,道理),6.文言句式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于:表被动,被
14、动句)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拘:被拘禁) 厄/放逐/膑脚/修列/迁蜀/囚秦(表被动,被动句) 囚秦(囚于秦:省略句)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即“之于”),进一步说明自己受腐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史记。分两个层次。,1)作者进一步列举了文王、孔子、屈原、在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非凡特殊的人才能够忍辱负重,完成流传后世的不朽之作的业绩,说明他们体现了最大的人生价值。,2)作者说他是学习先贤,当时史记草创未成,就遭此灾,他痛惜全书没有完成。因此,受酷刑而无愠色,遭戮笑却能忍耐,最后终于完成了史记,偿还了前面受辱的债。,。,第2段写古代“倜傥非常之人”受辱处困,退而著书
15、,“思垂空文以自见”。 第3段写仿效古之贤人,“就极刑而无愠色”,著史记以“偿前辱之责”。 第2段的人物是第3段中自己的榜样和力量,两段共同交代了自己忍辱负重的原因。 首先上段已经叙述了自己所受的极辱,自然会让人想到他何以能“苟活”,在第3段对此作了回答,是因为史记“草创未就”,“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再者,任安是作者的好友,对好友(也只能对好友)倾吐个人情怀是极为正常的,所以作者说“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赏 析 “天下奇文”,报任安书,任 安,司马迁,:慎于接物,推贤进士,: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地位卑微,死不足惜,奇耻大辱,无颜苟活,身处困境,走向衰落,忍辱偷生,
16、古今一体,文传后世,隐忍苟活,身处逆境,期望成功,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自身的遭遇,苟活的原因,抑郁、激愤,极度的痛苦,因 为,所 以,理清结构,说明自己受腐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史记。,请概括文章的结构特点以及文章的主旨。 总分总结构 借回答任安“推贤进士”数语,围绕一个“辱”字,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精神上难以形容的苦痛,表现了自己发愤著书、雪耻传名的顽强意志。,了解司马迁其人 司马迁在李陵之祸后,受到了哪些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司马迁受宫刑后的感受是什么? 司马迁在遭受奇耻大辱后为什么仍“苟活于世”? A、司马迁强调“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B、“
17、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司马迁之所以忍受着屈辱活下来,陷于粪土般的污浊环境中而不肯死的原因,是因为史记没有完成。 C、“盖西伯拘而演周易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热情歌颂了这些古代圣贤,他们虽然身处逆境,备受迫害,但并不因此而消沉,而是努力给后人留下有价值的东西。作者以此作为对自己的激励,表现了司马迁那种坚强的意志,顽强奋斗的精神。,了解本文的特点,体会本文叙事、说理、抒情融于一炉的写法。 A、“理至”:叙事议论条理清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 B、“情切”:情感跌宕起伏,奔放而曲折。全文情感真切,有时奔放激荡,豪情满怀;有
18、时又回肠荡气,如泣如诉。 第一段写受辱的痛苦时,说自己伏法死去,“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这抒发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之情; 写自己选择忍受侮辱时说:“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这里表现了他受辱的痛苦,悲切郁闷之情,溢于言表。 第五段写出他为了完成伟大的巨著史记,“就极刑而无愠色”,“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则又表现他豪迈激荡的情感。 第六段再一次回想自己受辱的痛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又好像看到他悲痛欲绝,如泣如诉的表情。,请找出文中的铺排句和用典句。 1、铺排句: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
19、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用典句: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集 评,史公之身乃史记之身,非史公所得自私;史公可为少陵死,而史记必不能为少陵废。” 清包世臣 此书反复曲折,首尾相续,燕赵烈士之风。忧愁忧思,则又直与离骚叙事明白,豪气逼人。其感慨啸歌,大有对垒。文情至此极矣。 吴楚材古文观止评,小 结,作者议论的基本思路是: 受辱引决(士人应持的态度); 受辱隐忍完成伟大的事业(高尚的士人,如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等); “我”(司马迁)受辱学习前贤,选择
20、隐忍为了完成巨著史记。,学习了报任安书,我们了解了司马迁的生死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们还知道,面对侮辱、嘲笑、误解,司马迁的态度是忍辱负重。,思考讨论: 你同意司马迁的生死观吗?你赞成他的选择吗?谈谈你的观点。,生存选择,司马迁“隐忍苟活”,是为了成就人生的大事业, 垂名不朽,实现人生的价值。,他以先贤为榜样,强调通过立言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他提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表明“忍辱立名”的荣辱观,以圣贤的教导和事迹激励自己,身处逆境奋斗不止,珍爱自己的生命,通过奋斗来创造价值。这是对传统生死观和荣辱观的继承和突破,塑造了逆境困厄中奋斗不止的民族性
21、格和精神,直到今天仍然有巨大的教育意义。,生存选择,总结全文,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留给后世的唯一书信。正是他将峻洁的人品、伟大的精神自现于后世的力作。司马迁在信中结尾处断言:“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他的期望没有落空:如果说五十六万余字的辉煌巨著史记,是他留下的一座耸入云霄的巍峨大厦的话,那么,报任安书则为他在这座大厦前,留下了一座崇高的汉白玉雕像,在它的底座上铭刻着六个大字:“述往事,思来者”而高高屹立的他,则正以身处黑暗时代的悲愤、正直,而又“桀骜不驯”的深沉目光,注视着千秋万代。,生存选择,报任安书是一篇无韵的离骚。史公之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大丈夫气概堪为万世楷模,而他对生之价值与死之意义
22、的理性思考,更是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生命的重大意义。,通假字,诎体受辱 见狱吏则头枪地 及以至是 及罪至罔加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思垂空文以自见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则仆偿前辱之责,解释下列加点词:,司马迁再拜言 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 请略陈固陋 阕然久不报 幸勿为过 谦辞与敬辞,拜两拜 情义、诚挚恳切 怨望、效法 固塞鄙陋的意见,形做名 隔了很久,回复 责备 牛马走、辱、幸,流俗所轻也 不与能死节者比 特以为智穷罪极 卒就死耳 用之所趋异也 积微约之渐也 具于五刑 审矣,何足怪也 殆为此乎?,轻视 称许、相提并论 只是 最终 因为 浸渍,渐
23、进 受(刑械) 清楚明白 大概,仆于妻子何如哉 亦颇识去就之分 恨私心有所不尽 鄙陋没世 仲尼厄而作春秋 不韦迁蜀 发愤之所为作也 以舒其愤 仆窃不逊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如何 职分(界限) 遗憾 终结一生 困穷 贬谪 愤懑 舒散 不谦虚 散乱的文献 考订;纲纪、规律,会遭此祸 虽万被戮,岂有毁哉 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通其狂惑 今虽欲自雕琢 曼辞以自饰 书不能悉意,恰逢,正好 即使 即使 达(抒发) 现在 美好 完全,尽,文句翻译,1、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往日承蒙您写信给我,教导我务必慎重地待人接物,并推荐贤能之士。 2、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
24、敢如此也。 似乎是抱怨我没有照你说的那样去做,而附和俗人的看法。我并非如此。,文句翻译,3、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假使我受到法律制裁被处死刑,就像九头牛身上失去一根毛一样,跟蝼蚁(之死)有什么不同?而世人又不会将我与能死节的人同等看待,只认为我智力穷尽,罪过极大,不能自己解脱,终于去死而已。,文句翻译,4、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我的先人,没有获得丹书、铁券那样的特大功勋,所从事的是起草文书、编写史料、记录天象、制定律历的工作,(其职位)接近于占卜
25、之官和太祝之间,本来就是皇上所戏弄,当成乐师、优伶一样畜养的人,为流俗所轻视。,文句翻译,5、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也。定计于鲜也。 所以,对士人来说,(即使是)在地上画一座牢狱,那情势也叫人不敢进去;(即使是)一个木制的狱吏,也不敢跟它对质,必须在遇刑前自杀(以免受辱)。,6、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 在这个时候,看见狱吏就以头碰地,看到狱卒就胆战心惊。为什么呢?这(也)是以威力制约逐步发展的结果啊。待到已经到了这一步,还说不受辱,不过是所谓“脸皮厚”罢了,哪里说得上尊贵呢?,文句翻译,7、
26、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由此说来,勇敢或怯懦,坚强或软弱,都是由形势决定的。明白了这个道理,还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一个人不能早在遇刑前就自杀,因而渐渐志气衰微,待到受杖刑,这才想到要死于名节,离名节不是太远了吗?,文句翻译,8、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就人的本性而言,没有不贪生厌死的,(难免要)怀念父母和妻子儿女;至于为正义和公理所激奋的人,则不是这样,那是因为有所不得已的缘故。,文句翻译,9、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27、 我虽然怯懦,想苟全性命,却很懂得舍生取义的道理,何至于甘心接受绳捆索绑的侮辱呢! 10、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代拥有财富、尊位而姓名埋没的人,不可胜数,只有卓越超群的人才为后人所称道。,文句翻译,11、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我不自量力,近来将自己的心愿寄托在无用的言辞上,搜集世上散失的文献,粗略地考证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统观他们由始至终的过程,考查他们成功、失败、兴起、衰败的规律。,文句翻译,12、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
28、俗人言也。 我确实想完成这本书,把它(暂时)藏在名山之中,(以后)再传给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使它流行于大都会,这样我就补偿了前番下狱受刑所遭到的侮辱,即使一万次遭到杀戮,哪里有悔恨呢!可是,这番话只能说给有见识的人听,对俗人就难说了。,文句翻译,读报任安书后感,“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历来为人们所推崇,作者司马迁也因此书享誉千古。今日读完报任安书后,则更加深了自己对它的敬佩。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任安的一封书信。信中将自己对汉王朝是非不分,忠奸不辨表现了极大的愤慨,将自己忍受屈辱的一腔悲愤表现得淋漓尽致。掩卷之后,我也思绪起伏。 有人说
29、“英雄是寂寞的”。我也深深感到司马迁在他追逐理想的道路上也是寂寞的。就因为说了几句真话而惨遭李陵之祸,受牢狱之苦,遭宫刑之难。即便如此,他仍未放弃生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之所以有这样的生死观,是因为他有完成史记的理想与抱负。正是这理想支撑着他面对满朝文武的白眼,面对亲朋好友远离自己而依旧坚强。,也有人说“英雄不寂寞”。当自己的至交好友任安也对自己产生了误解,司马迁却不能再沉默,写下了这份豪气逼人的书信。相信几千年前的任安看完此信一定理解了太史公的苦衷,一定会为朋友拥有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的抱负而深感骄傲。 当一个人拥有远大理想时,他便拥有了坚强;当一个人在完成他宏伟抱负的过程中,他便赢得了千万人的景仰。 司马迁就是这样一个人。当翻开尘封的历史,凡是在书页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人莫不如此。我在感叹这些人曲折经历的同时,发现了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他们都拥有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理想让他们插上翅膀的同时,也赋予了他们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无坚不摧的力量。,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大多不愿谈及自己的理想,或许是现实世界让更多的人归于平庸。人们在喧嚣的世界里匆匆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校微课程设计与应用学习心得体会
- 以天津音乐学院为例探索音乐艺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 以境启思:高中思想政治课贯穿式情境教学的深度探究与实践
- 以图启智: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对学生智能培养的深度探究
- 工业自动化设备维护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 重庆市西北狼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物理试题
- 道路环保工程施工合同书范文
- 政务服务审批办理流程
- 港口建设危大工程清单及安全管理措施
- 东华大学自主招生健康体魄自荐信范文
- 【MOOC】移动通信-河海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危险废物焚烧运营管理培训考核试卷
- 无人机装调检修工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制度
- 幼儿园大班数学《特别的尺子》微课件
- 雅马哈RX-V365使用说明书
- 照相馆管理制度
- IECQ QC 080000:2017 第四版标准(中文版)
- 医用耗材管控中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 2024届杭州市滨江区小升初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羽毛球教案18课时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