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ZB 1368-2019 环链电动葫芦_第1页
T∕ZZB 1368-2019 环链电动葫芦_第2页
T∕ZZB 1368-2019 环链电动葫芦_第3页
T∕ZZB 1368-2019 环链电动葫芦_第4页
T∕ZZB 1368-2019 环链电动葫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CS 53.020.99 J 80 团体标准 T/ZZB 13682019 环链电动葫芦 Electric chain hoists 2019 - 11 - 20 发布 2019 - 12 - 01 实施 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 发 布 T/ZZB 1368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与定义 . 1 4 型式与基本参数 . 1 5 基本要求 . 1 6 技术要求 . 2 7 试验方法 . 4 8 检验规则 . 5 9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 6 10 质量承诺 . 7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电动机 . 8 T/ZZB 136

2、8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由台州市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组织制定。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凯岛起重机械有限公司、台州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台州市标准化研究院、台州市中奥特种设备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排名不 分先后)。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官胜利、金仲平、陈璋、张雍、陈洋敏、周波、王涤宇、李隆骏、朱云国、陶 修飞、张翀宇、吕信策、陈永玉、黄顺军、潘论友、张新江。 本标准评审专家组长:王学斌。 本标

3、准由台州市标准化研究院负责解释。 T/ZZB 13682019 1 环链电动葫芦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链电动葫芦的术语和定义、型式与基本参数、基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 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质量承诺。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作环境中使用的环链电动葫芦,其他环境中使用的环链电动葫芦可以参照使 用。 本标准不适用于吊运熔融金属,及有爆炸性气体、可燃性粉尘、腐蚀性气体、核辐射以及有毒气体 环境的环链电动葫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4、本文件。 GB 7552008 旋转电机 定额和性能 GB/T 4942.1 旋转电机整体结构的防护等级(IP 代码) 分级 GB/T 9286 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划格试验 GB/T 10051.1 起重吊钩 第 1 部分:力学性能、起重量、应力及材料 JB/T 53172016 环链电动葫芦 3 术语与定义 JB/T 5317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环链电动葫芦 electric chain hoists 由电动机、 减速器、 制动器等组合为一体, 最后经链轮卷放链条, 以带动取物装置升降的起重葫芦。 3.2 安全离合器 safety clutch 在环链葫芦

5、传动系统中靠摩擦力传递转矩,超载到一定程度可以打滑的用于限载的机械装置。 4 型式与基本参数 环链电动葫芦的型式与基本参数应符合 JB/T 53172016 第4章节的规定。 5 基本要求 5.1 设计研发 T/ZZB 13682019 2 5.1.1 应采用 3D、 2D 制图软件对环链电动葫芦产品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产品 结构和受力情况进行分析。 5.1.2 应具备环链电动葫芦制动电机的研发能力,对不同电压、转速要求的电动机绕组嵌线、布线、 接线具有参数设计能力。 5.2 材料和部件 5.2.1 齿轮材质性能不低于 20CrMnTi,表面硬度不低于(58-63)HRC

6、,芯部硬度不低于(25-40)HRC, 且精度等级不低于 6 级。 5.2.2 起重链条材质性能不低于 20CrMoNi,且应符合 JB/T 53172016 中 5.5.2 的规定。 5.2.3 链轮材质性能不低于 QT450,且采用精雕加工工艺,精度等级不低于 6 级。 5.2.4 摩擦片应选用高耐磨、耐高温、使用寿命长的纸基材质。30 万次疲劳试验后经过调整仍能正常 工作。 5.2.5 电动机应符合附录 A 的要求。 5.2.6 安装物联网模块,对起重量值、电动机电流、电动机电压、电机起动次数、一天累计载荷值和 超载次数等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和显示。 5.3 工艺装备 5.3.1 主要

7、零部件应采用自动焊接;多轴加工中心、数控车床、钻攻一体化等进行加工;制动电机的 定子采用自动绕嵌等先进工艺。 5.3.2 产品部分零部件的表面应采用无铅静电喷塑、无六价铬电镀等工艺进行表面处理。 5.4 检验检测 5.4.1 应配置三坐标测量仪,对零件加工公差进行精密测量;具备耐电压测试仪、匝间冲击耐压试验 仪、绝缘电阻测试仪等测试设备,对电机的耐电压、匝间电阻、绝缘电阻等性能进行检测。 5.4.2 应配置额定起重量不低于 50 t 的电动葫芦性能试验台, 对电动葫芦整机综合运行性能整机疲劳 和寿命性能进行测试。 6 技术要求 6.1 工作环境条件 应符合 JB/T 53172016中5.1

8、的规定。 6.2 整机性能 6.2.1 一般性检查 环链电动葫芦的一般性检查要求应符合设计图样及 JB/T 53172016中第5章相关条款的规定。 6.2.2 空载性能 环链电动葫芦的空载性能检验要求应符合 JB/T 53172016中5.3.9、5.3.11、5.3.12、5.4.1 的规 定。 6.2.3 绝缘电阻 环链电动葫芦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 1 M。 T/ZZB 13682019 3 6.2.4 接地电阻 环链电动葫芦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0.1 ;接地线颜色应为黄绿相间;接地螺钉应拧紧,并有防 松措施;接地点应有接地标志。 6.2.5 最小钩间距 环链电动葫芦的最小钩间距不应大于

9、名义值。 6.2.6 降电压试验 环链电动葫芦在额定起重量、额定频率和电动机端电压为 90 % 额定电压的条件下,整机应能正常 工作。 6.2.7 制动下滑量 环链电动葫芦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和额定起重量下, 起升机构制动下滑量不应大于 V/120(v为 额定载荷下 1 min 内稳定起升的距离,mm), 且不大于 150 mm。 6.2.8 起升和下降速度 环链电动葫芦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和额定起重量下,起升速度的允许偏差应为名义值的 8 %, 下降速度的允许偏差为名义值的 -10 %25 %,慢速不做考核。 6.2.9 运行速度 环链电动葫芦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和额定起重量下,运行速度的允

10、许偏差应为名义值的 10 %, 慢速不做考核。 6.2.10 运行小车爬坡试验 环链电动葫芦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和额定起重量下,带有运行机构的环链电动葫芦应能在 1/200 的坡度上进行爬坡试验,且应能正常工作。 6.2.11 起升机构噪音 起升机构在额定载荷下工作时,A 计权声压级的噪声数值应满足以下规定: a) 当额定起重量小于等于 1 t 时,起升机构的声压级噪声不应大于 70 dB(A); b) 当额定起重量大于 1 t 时,起升机构的声压级噪声不应大于 75 dB(A)。 6.2.12 限载性能 环链电动葫芦限载性能应符合 JB/T 53172016中5.4.3、5.4.4 的规定。

11、 6.2.13 动载试验 环链电动葫芦的动载试验应符合 JB/T 53172016中5.3.5的规定。 6.2.14 静载试验 环链电动葫芦的静载试验应符合 JB/T 53172016中5.3.4的规定。 6.2.15 漆膜厚度 T/ZZB 13682019 4 环链电动葫芦涂装时,面漆应均匀、细致、光亮、完整和色泽一致,不应有粗糙不平、漏漆、错漆、 皱纹、针孔及严重流挂等缺陷,油漆干燥后涂层厚度不应小于 50 um。 6.2.16 漆膜附着力 涂层的漆膜附着力不应低 GB/T 9286 规定的 1 级质量要求,不涂装的外露面应采取防锈措施。 6.2.17 热试验 环链电动葫芦热试验应符合 J

12、B/T 53172016中5.3.12的规定。 6.2.18 起升机构寿命试验 环链电动葫芦起升机构寿命试验应符合 JB/T 53172016中5.7的规定。 7 试验方法 7.1 试验条件 应符合 JB/T 53172016中6.1的规定。 7.2 试验方法 7.2.1 一般性检查 一般性检查试验要求按照 JB/T 53172016中6.2.1 规定的方法进行。 7.2.2 空载性能 空载性能试验按照 JB/T 53172016中6.2.5 规定的方法进行。 7.2.3 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检查应目测绝缘材料有无破损,绝缘电阻的测量按照 JB/T 5317 2016中6.2.2规定的方 法进行

13、。 7.2.4 接地电阻 接地电阻检查应目测接地线连接是否齐全,接地电阻的测量按照 JB/T 53172016中6.2.3规定的 方法进行。 7.2.5 最小钩间距测量 最小钩间距测量按照 JB/T 53172016中6.2.4规定的方法进行。 7.2.6 降电压试验 降电压试验按照 JB/T 53172016中6.2.6规定的方法进行。 7.2.7 制动下滑量 制动下滑量的测定按照 JB/T 53172016中6.2.7规定的方法进行。 7.2.8 起升和下降速度 T/ZZB 13682019 5 起升和下降速度测定按照 JB/T 53172016中6.2.9.1规定的方法进行。 7.2.9

14、 运行速度 运行速度测定按照 JB/T 53172016中6.2.9.2 规定的方法进行。 7.2.10 运行小车爬坡试验 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和试验载荷为额定载荷条件下,运行小车在坡度为 1/200 的轨道上,往复行 驶 3 次,每次单向行程至少 2 m,应能正常工作。 如在水平轨道上试验,则应在运行反方向施加一作用力,其大小为葫芦质量与额定载荷之和的 1/200。 7.2.11 起升机构噪声 起升机构噪声的测定按照 JB/T 53172016中6.2.8 规定的方法进行。 7.2.12 限载性能 限载性能试验按照 JB/T 53172016中6.2.10 规定的方法进行。 7.2.13 动

15、载试验 动载试验按照 JB/T 53172016中6.2.12规定的方法进行。 7.2.14 静载试验 静载试验按照 JB/T 53172016中6.2.13规定的方法进行。 7.2.15 漆膜厚度 漆膜厚度的测量按照 JB/T 53172016中6.2.14.1规定的方法进行。 7.2.16 漆膜附着力 漆膜附着力的试验按照 JB/T 53172016中6.2.14.2规定的方法进行。 7.2.17 热试验 热试验按照 JB/T 53172016中6.2.15规定的方法进行。 7.2.18 起升机构寿命试验 起升机构寿命试验按照 JB/T 53172016中6.2.17规定的方法进行。 8

16、检验规则 8.1 检验分类 环链电动葫芦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试验。 8.2 出厂检验 T/ZZB 13682019 6 环链电动葫芦应逐台进行出厂检验, 全部检验项目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其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按表 1 的规定。 8.3 型式检验 8.3.1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对环链电动葫芦进行型式试验,合格后方可成批生产: a) 新产品的生产定型时; b)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d) 正常生产每六年至少进行一次。 8.3.2 型式试验的样品可以在制造单位生产线末端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也可从制造

17、单位检 验合格的库存产品中随机抽取,抽样台数为 1 台,型式试验的检验项目见表 1。 8.3.3 型式试验的全部检验项目均合格则判定本次型式试验合格, 如有一项不合格, 则判定为不合格。 表1 出厂检验、型式试验的检验项目、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出厂检验 型式试验 1 空载试验 6.2.1 7.2.1 2 绝缘电阻 6.2.2 7.2.2 3 接地电阻 6.2.3 7.2.3 4 最小钩间距 6.2.4 7.2.4 - 5 降电压试验 6.2.5 7.2.5 6 制动下滑量 6.2.6 7.2.6 7 起升和下降速度测定 6.2.7 7.2.7 - 8 运行速

18、度测定 6.2.8 7.2.8 - 9 运行小车爬坡试验 6.2.9 7.2.9 - 10 起升机构噪音 6.2.10 7.2.10 - 11 限载性能试验 6.2.11 7.2.11 12 动载试验 6.2.12 7.2.12 - 13 静载试验 6.2.13 7.2.13 - 14 漆膜厚度 6.2.14 7.2.14 - 15 漆膜附着力 6.2.15 7.2.15 - 16 热试验 6.2.16 7.2.16 - 17 起升机构寿命试验 6.2.17 7.2.17 - 注:“”表示需要检测的项目;“-”表示不需要检测的项目。 9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9.1 标志 每台环链电动葫芦应

19、在明显位置装设标牌,标牌应安装牢固、字迹清晰,并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a) 产品品牌; b) 产品型号; c) 出厂编号; T/ZZB 13682019 7 d) 额定电源(V); e) 额定起重量(产品机身或吊钩上应标识对应的额定起重量)(t); f) 起升速度(m/min); g) 工作级别; h) 运行速度(m/min); i) 起升高度(m); j) 生产日期。 9.2 包装 环链电动葫芦出厂时,应包括使用说明书、合格证或符合性声明书等随行文件,使用说明书中应包 含以下内容: a) 产品的工作环境说明; b) 产品基本信息,机构的说明; c) 产品的安装、安全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 d)

20、 产品的检查,维护保养等信息,包括易损件的更换要求。 9.3 运输 环链电动葫芦的运输应符合铁路、公路、航运的有关运输要求,运输途中应轻装轻卸,防止碰撞与 损伤。 9.4 贮存 环链电动葫芦的贮存,应注意防锈、防潮、通风和防止变形。 10 质量承诺 10.1 在产品交付后 18 个月内,因产品质量造成的问题,制造单位免费对该产品进行维修或更换故障 零部件。 10.2 造商应无偿为用户提供安装、使用和维护等技术指导。 10.3 对用户提出的临时紧急故障问题,应在 4 小时内做出响应。 10.4 当用户要求物联网数据时,可无偿提供数据,提供预警服务。 T/ZZB 13682019 8 A A 附

21、录 A (规范性附录) 电动机 A.1 电动机型式、基本参数、性能及尺寸均应符合产品的设计以及主机的使用要求。 A.2 绝缘等级结构的热分级不应低于 B 级。 A.3 电动机的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 GB/T 4942.1 规定的 IP54(风罩除外)。 A.4 电动机绕组对外壳金属应能承受耐电压试验 1 min 时间面不发生绝缘击穿现象。 A.5 耐电压试验的电压值 t U 按公式 (1) 计算,但 i U 不应小于 400 V。 10002+= it UU.(1) 式中: i U环链电动葫芦的额定电压,单位为伏(V)。 对功率不大 200 kW(或 kVA)、额定电压不大 1 kV 的电动机

22、进行出厂试验时,1 min试验可用 1 s试验 来代替,但试验电压应按上述规定的 120 %。 重复电压试验按 GB 755 的规定执行。 对于额定功率不大于 1.1 kW 的电动机,试验过程中的泄漏电流不应大 10 mA。 对于额定功率大于 1.1 kW的电动机,试验过程中的泄漏电流不大于 20 mA。 A.6 电动机工作制应为 GB 755 规定的周期工作制 S3、S4、S5 或短时工作制 S2 中的一种,周期工作制 和短时工作制不能同时采用。 A.7 周期工作制(S3-S5)的起升机构电动机在不同机构工作级别下的每小时循环次数、每小时起动次 数、负载持续率不应低于表 A.1 规定的数值。

23、 表A.1 起升机构电动机在不同机构工作级别下的每小时循环次数、每小时起动次数、负载持续率 机构工作级别 每小时循环次数 次/h 每小时起动次数 次/h 负载持续率 单速 双速 单速 双速(快/慢) 单速 双速(快/慢) M1 45 15 90 30/60 15 10/5 M2 60 20 120 30/60 20 13.4/6.6 M3 75 25 150 40/80 25 16.6/8.6 M4 90 30 180 50/100 30 20/10 M5 120 40 240 60/120 40 26.6/13.4 M6 150 50 300 80/160 50 33.4/16.6 M7 1

24、80 60 360 100/200 60 40/20 M8 180 60 360 120/240 60 40/20 注1:a 循环运转方式:上升、停止、下降、停止。 注2:B 循环运转方式:慢速上升、快速上升、慢速上升、停止、慢速下降、快速下降、慢速下降、停止。 T/ZZB 13682019 9 A.8 短时工作制(S2)的起升机构电动机在不同机构工作级别下的工作持续时间不应低于表 A.2 规定的 数值。在工作持续时间内,应允许不超过 10 次的起动。 双速电动机快速与慢速起动次数的比例为 1/2。 表A.2 起升机构电动机在不同机构工作级别下的工作持续时间 机构工作级别 单速工作持续时间 m

25、in 双速工作持续时间 min 快速 慢速 M1 9 7.5 1.5 M2 9.5 7.5 2.0 M3 17.5 15 2.5 M4 18 15 3.0 M5 33.5 30 3.5 M6 34 30 4 M7 65 60 5 M8 66 60 6 A.9 周期工作制(S3-S5)的运行机构电动机在不同机构工作级别下的每小时循环次数、每小时起动次 数、负载持续率不应低于表 A.3 规定的数值。 表A.3 运行机构电动机在不同机构工作级别下的每小时循环次数、每小时起动次数、负载持续率 机构工作级 别 每小时循环次数 次/h 每小时起动次数 次/h 负载持续率 单速 双速 单速 双速(快速/慢速

26、) 单速 双速(快速/慢速) M1 30 10 60 20/40 10 6.6/3.4 M2 45 15 90 30/60 15 10/5 M3 60 20 120 40/80 20 13.4/6.6 M4 75 25 150 50/100 25 16.6/8.4 M5 90 30 180 60/120 30 20/10 M6 120 40 240 80/160 40 26.6/13.4 M7 150 50 300 100/200 50 33.4/16.6 M8 180 60 360 120/240 60 40/20 注1:a 循环运转方式:正转,停止、反转、停止。 注2:b 循环运转方式:慢速正转、快速正转、慢速正转、停止、慢速反转、快速反转、慢速翻转、停止。 短时工作制(S2)的运行机构电动机在不同机构工作级别下的工作持续时间不低于表 A.4 规定的数 值。在工作持续时间内,应允许不超过 10 次的起动。双速电动机快速与慢速起动次数的比例为 1/2。 T/ZZB 13682019 10 表A.4 运行机构电动机在不同机构工作级别下的工作持续时间 机构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