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三章 超敏反应,Chapter 13 hypersensitivity,教学目的: 了解: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理解:1. 常见的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2.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理及特点 掌握:1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分型 2I、IV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理及特点,教学重点: 1、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分型 2、I、IV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理及特点 教学难点: 各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理,你们常常见到的过敏现象有哪些?,鼻息肉,扁桃腺炎,荨麻疹,湿疹,结膜炎,哮 喘,血清病,SLE,肉芽肿,漆树毒素反应,超敏反应的概念和分型 型超敏反应 型超敏反应 型超敏反应 型超敏反应,本章内容,概念: 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
2、以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以机体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超敏反应又叫变态反应(allergy)或过敏反应(anaphylaxis); 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称变应原(allergen)或过敏原(anaphylactogen)。,分型:根据超敏反应发生的速度、发病机制和 临床特征将其分为四型: 型,即速发型超敏反应; 型,即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 型,免疫复合物型; 型,即迟发型超敏反应。,型由抗体介导,可经血清被动转移; 型由T细胞介导,可经细胞被动转移。,第一节 型超敏反应也称速发型超敏反应,(immediate hypersensitivity),由IgE抗体介
3、导的、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参与的,在再次接触抗原的数分钟之内就发生的超敏反应。 在四型超敏反应中发生最快,故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一、概念,重点内容,1、参与型超敏反应的主要因素 (1)变应原(allergen) 吸入性变应原:花粉和尘螨 食物型变应原:鱼虾和牛奶 药物:青霉素和磺胺,二、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重难点内容,(2)抗体(IgE) IgE具有同种组织细胞的亲嗜性,其Fc段能与同种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膜上的FceR结合。,Question:What factors regulate IgE production?,遗传因素:家族易感性 Th2细胞 CD40和CD40L 细胞因子:
4、IL-4,IgE合成的调节:,CD40/CD40L,高亲和力的IgE Fc受体,主 要分布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 桥联反应: 当变应原使膜上相 邻的两个 FcR 桥联时, 可引起一系列生化反应,释放出生物活性介质,导致型超敏反应。,IgE Fc受体: FcR,FcR的结构,FcR不具酶活性,必须与其他膜蛋白或胞质蛋白作用以放大生化信号; FcRa 链起到结合配体IgE的作用; FcR链有信号放大器的作用 FcR链主要负责传递细胞激活信号; FcR聚集Lyn磷酸化和链的ITAMs链与Syk结合Syk被磷酸化后,激活下游底物。,FcR介导的信号转导早期事件,大量的信号途径可直接或间接地被Sy
5、k激活(下图): PLC Ras/MAPK途径 下图为IgE和FcR依赖的肥大细胞活化而释放介质的主要生化事件,肥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是IgE相关过敏反应的重要效应细胞; T细胞(特别Th2),单核/巨噬细胞和中 性粒细胞在迟发相反应及慢性炎症反应中 也起着作用。,(3)参与型超敏反应的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特性: 来源于CD34+多能造血干细胞 含有丰富的胞浆颗粒 是组胺及其它炎症介质的主要来源 表达 FcR,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的介质: 颗粒内预先形成的介质: 组胺 激肽释放酶 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 活化后新合成的介质: 白三烯(LT) 前列腺素D2(PGD2)
6、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细胞因子:如IL-4、IL-5和IL-13等,2、型超敏反应的发生过程,(1)致敏阶段(sensitization phase) 指自抗原进入机体后,诱导机体产生IgE并结合到靶细胞上的过程。,(2)发敏阶段(effect phase) 再次进入的相同抗原 与已经结合在靶细胞 上的IgE发生特异反 应的过程。 速发相反应(acute reactions) 晚期相反应(late phase reactions) 慢性过敏性炎症反应(chronic allergic inflammation),致敏阶段,发敏阶段,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动画演示,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特点:
7、 1、发生快、消失也很快; 2、由IgE介导的; 3、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4、释放一些活性介质; 5、对组织的损伤是可逆的,一般来讲没有器质上的损伤。,1、全身性过敏反应 药物过敏性休克 血清过敏性休克 2、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 3、消化道过敏反应:过敏性胃肠炎 4、皮肤过敏反应:荨麻疹、湿疹,(五)常见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查找变应原,避免接触 青霉素皮试 异种动物免疫血清皮试,(六)IgE相关过敏疾病的治疗策略,Skin test for allergy,2、脱敏注射和减敏治疗 脱敏注射: 指小剂量、短间隔、连续多次注射的方法 减敏疗法: 对一些已查明但又难以
8、避免的变应原(花粉、尘螨)的处理,常用于外源性哮喘及荨麻疹者的治疗,小剂量间隔一周左右多次反复皮下注射防止急病复发,3、药物治疗 用药物切断或干扰超敏反应的某个环节 抑制生物活性介质释放 生物活性介质拮抗药 改善效应器官的反应性 抑制剂的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抗代谢药物等免疫抑制剂,第二节 型超敏反应,又称细胞溶解型(cytolytic type) 或细胞毒型(cytotoxic type) 超敏反应,(一)概念 IgG、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下,引起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二)特点 有补体参与,以细胞毒型为主,杀伤引起细
9、胞不可逆损伤。,1、抗原 机体细胞上固有的抗原成分:同种异型抗原(ABC血型抗原、RH抗原、HLA抗原);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 吸附到细胞上的外来抗原或半抗原 2、抗体 主要是IgG(IgG1、IgG2或IgG3)和IgM,少数为IgA 3、单核-吞噬细胞、NK细胞 4、补体,(三)型超敏反应的主要参与因素,(四)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同种异型抗原 异嗜性抗原 自身抗原 外来抗原或半抗原,Type II hypersensitivity induced by exogenous agents,型超敏反应造成细胞损伤的机制,(五)常见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输血反应 新生儿溶血病 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
10、少症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特异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甲状腺功能亢进,新生儿溶血症,第三节 型超敏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物型(immune complex type) 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一)概念 由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毛细血管基底膜后,通过激活补体,并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以及其他细胞参与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1、抗原(按来源分) 内源性抗原:肿瘤抗原等 外源性抗原: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异种血清等 2、抗体 主要是IgG和IgM类,还可以是IgA,(二)型超敏反应的参与因素,(三) 免疫复合物(I
11、C)形成和沉积的条件 抗原物质持续性存在必要条件 免疫复合物(IC)的分子量 不溶性大分子IC:易被单核吞噬细胞吞噬清除可溶性小分子IC:易被肾小球滤过清除中等大小的IC:19S,不易清除,易发生沉积,抗原抗体的比例 抗原高度过剩:形成微分子IC; 抗原略多于抗体:易形成中等大小的IC(19S) 抗原抗体比例合适时:形成大分子IC 抗原抗体的理化特性:结合价,带电性等 组织学结构和血液动力学因素:如血流缓慢的血管分叉处易沉积IC 机体清除IC的能力:补体和吞噬细胞,(四) 型超敏反应发生过程型超敏反应, Step-1,血液形成大量的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不能被巨噬细胞完全清除,抗原-抗体复合
12、物沉积于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与基底膜之间,型超敏反应, Step-2,型超敏反应, Step-3,沉积的IC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产生过敏毒素和具有趋化效应的活性片段;趋化至局部的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释放活性介质,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型超敏反应, Step-4,吸引白细胞浸润和聚集: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III型超敏反应, Step-5,白细胞释放多种活性物质,造成炎症。最终导致组织损伤与出血。 活化血小板:释放活性胺类,(五)IC致病的机制,(六)常见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由型超敏反应所致的疾病成为免疫复合物病(immune complex disease, ICD): 分为局部ICD和
13、全身ICD。如: 局部免疫复合物病(如Arthus反应) 急性全身性免疫复合物病(如血清病) 慢性免疫复合物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病(Serum sickness),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系统性红斑狼疮,第四节 型超敏反应,由致敏T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再次作用后,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炎症损伤。 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一)概念,重点内容,1、抗原 胞内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和细胞抗原(如肿瘤抗原和移植细胞)等; 某些化学物质 2、T细胞 CD4+Th1:介导炎症损伤 CD8+CTL:细胞毒作用,(二)主要的参与因素,(三)发生过程,1、T细胞致敏阶段 2、致敏T细胞的效应阶段 释放淋巴因子 巨噬细胞活化和释放溶酶体酶 CTL效应,1、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 2、接触性皮炎,(四)常见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Contact dermatitis(接触性皮炎) vs tuberculin reaction(结核菌素反应),Poisonivy (漆树毒) poison oak reaction,Contact dermatitis (接触性皮炎)reaction to leather,Contact dermatitis (接触性皮炎) reacti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