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虚药 补气药#专业荟萃_第1页
补虚药 补气药#专业荟萃_第2页
补虚药 补气药#专业荟萃_第3页
补虚药 补气药#专业荟萃_第4页
补虚药 补气药#专业荟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十四章 补虚药,一、含义: 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不足,以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 或补益人体气血阴阳,治疗各种虚证的药物。 二、功效:补益气血阴阳,1,专业知识,三、适应证: 正气虚弱,精微物质亏耗引起:精神萎靡,体倦乏力,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气短,脉象虚弱等。 补气:气虚证。 补阳:阳虚证。 补阴:阴虚证。 补血:血虚证。 补气补阳:振奋衰减的机能.改善和消除形衰阳气不足.如乏力.畏寒肢冷。 补血补阴:补充耗损的体液,改善或消除精血津液不足,如口干舌燥,2,专业知识,气血阴阳的关系 1形成 先天不足,后天失养 2生理上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阴阳互根.阳生阴长 3

2、病理上 气虚易致阳虚,阳虚者气必虚,故补气与补阳药同用; 阴虚兼见血虚,血虚易致阴虚,故补阴补血药同用; 阴虚阳虚互见,故补阴与补阳药同用。 此外补气与补血,补气与补阴,亦常同用。,3,专业知识,四、使用注意 1.防 “误补益疾”,邪实误补。 2.防“闭门留寇”,防辨证失误。 3.需补而不滞,如顾护脾胃。 4.汤剂宜久煎。“补益滋腻之药,宜多煎,取其熟而停蓄。”医学源流论 5.可作蜜丸、膏剂、口服液等。,4,专业知识,第一节 补气药 一.功效 补气 补脾、肺气;补心、肾、元气 二.适应证 1.脾气虚:食欲不振.食后胀甚,大便溏薄.体倦神疲.面色萎黄.消瘦.虚肿.脏器下垂 2.肺气虚:咳嗽无力.

3、气少喘促.动则益甚.声音低怯.体倦神疲.易出虚汗 3.心气虚:心悸怔忡,胸闷气短 4.肾气虚:腰膝酸软,尿频, 5.元气虚:气短喘促,脉微欲绝。,5,专业知识,三.使用注意 1.助湿,湿盛中满慎用 2.配理气除湿,归脾汤,6,专业知识,人参,甘微苦微温 肺脾心 根,7,专业知识,人参 甘微苦微温 1.大补元气 复脉固脱:体虚欲脱 肢冷脉微 拯危救脱要药 2.补脾益肺:脾虚食少 四君子汤 补脾要药 肺虚喘咳 补肺要药 阳痿宫冷 3.生津养血:气血亏虚,津伤口渴、消渴证,虚羸 4.安神益智:心气不足惊悸失眠 天王补心丹(参脉.丹参.元参.苓.桔梗.远志.归.天冬.酸枣仁.柏子仁),8,专业知识,煎

4、服310g,挽救虚脱1530g,文火另煎,野山参研末吞服 反藜芦 五灵脂 野山参 大补元气 生津养阴 移山参 力稍弱 园参 生晒参 鲜参洗净晒干 补气生津 不温不燥 红参 蒸后干燥 振奋阳气 偏温 糖参 浸糖干燥 气阴两伤 参须 力较弱 吉林参 朝鲜参 高丽参 别直参,9,专业知识,西洋参,根甘微苦凉 心肺肾,10,专业知识,西洋参,1.补气养阴:气阴两脱证 气虚阴亏,虚热烦倦,咳喘痰血 2. 清热生津: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 另煎兑服 不宜与藜芦同用,甘微苦凉 肺心肾脾 根,11,专业知识,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阳气两伤,人 参,西洋参,补益元气 益气生津,养阴 清热 气阴两伤

5、,12,专业知识,党参,甘平 肺脾 根,13,专业知识,太子参,甘微苦平 脾肺 块根,14,专业知识,党参 甘平 太子参 甘微苦平,1.益气健脾:脾肺气虚 食少倦怠,3.润肺:肺燥干咳,3.补血:气血两虚面色萎黄,可代人参(除大补元气),台党 野生 潞lu党 栽培,童参 孩儿参,2.生津:气津两伤口渴,消渴,15,专业知识,大补元气 复脉固脱 安神益智,人参,党参,补肺脾气 生津养血,力弱 除大补元气外 可代人参,16,专业知识,西洋参 太子参,补益气阴 生津止渴,力强 清热,力弱 健脾 可代西洋参,17,专业知识,黄芪,甘微温 脾肺 根,18,专业知识,黄芪 甘微温 1.补气升阳:气虚食少便

6、溏,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内脏下垂,肺气虚咳喘气短 2.固表止汗:表虚自汗 玉屏风散 3.利尿消肿:水肿尿少 4.生津养血:内热消渴,血虚萎黄 5.行滞通痹:气虚血滞半身不遂,痹痛麻木 6.托毒排脓,敛疮生肌:气血亏虚,痈疽难溃,久溃不敛,19,专业知识,人参 黄芪,补肺脾气 生津养血 补气要药,补气要药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 安神益智 脏腑之气,升阳举陷 固表止汗 利水消肿 行滞通痹 托毒排脓 敛疮生肌 肌表之气,20,专业知识,白术,甘苦温 脾胃,根茎,21,专业知识,白术 甘苦温 1.健脾益气:脾虚食少,腹胀泄泻 四君子汤 2.燥湿利水:脾虚水停痰饮眩悸,水肿,带下 苓桂术甘汤 3.止汗:气虚

7、自汗 玉屏风散 似黄芪而力弱 4.安胎:脾虚胎动不安 炒:健脾止泻 于术,22,专业知识,苍术 白术,健脾燥湿,苦温燥湿为主 解表发汗 祛风湿 明目,健脾益气为主 固表止汗,利尿 安胎,23,专业知识,黄芪 白术,补气 利水消肿 固表止汗,升阳举陷 生津养血 行滞通痹 托毒排脓 敛疮生肌,健脾 燥湿 安胎,24,专业知识,山药,甘平 脾肺肾 根茎,25,专业知识,1.补脾养胃:脾虚证 食少,久泻不止,白带过多 参苓白术散 2.益肺:肺虚咳喘 3.补肾涩精:肾虚遗精,尿频 六味地黄丸 4.生津:虚热消渴,平补三焦 麸炒止泻,山药 甘平,宋英宗赵曙,唐代宗李蓣,薯蓣,26,专业知识,甘草,甘平 心

8、肺脾胃 根,27,专业知识,1.补脾益气:脾气虚弱,倦怠乏力 四君子汤 心气不足,心悸气短 炙甘草汤 2.清热解毒:热毒痈肿疮毒 咽喉肿痛 四妙勇安汤 玄麦甘桔汤 3.祛痰止咳:咳嗽痰多,有痰无痰均宜 4.缓急止痛:脘腹 四肢挛急疼痛 芍药甘草汤 5.调和诸药: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矫味 藻大戟遂芫俱战草,甘草 甘平,28,专业知识,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其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甘草中记载一奇事:“甘草反鲢鱼之质疑:近阅遁园医案(长沙萧琢如著)载鲢鱼反甘草之事。谓当逊清末叶,医士颜笃实人也,一日告余,曾在某邑为人治病,见一奇案,令人不解。有一农家人口颇众,冬月塘涸h取鱼,煮食以供午餐,丁壮食鱼且尽,

9、即散而赴工。妇女童稚数人复取鱼烹治佐食。,29,专业知识,及晚,有一妇初觉饱闷不适,卧床歇息,众未介意。次日呼之不起,审视则已僵矣。举家惊讶,莫明其故。再四考查,自进午餐后并未更进他种食物,亦无纤芥事故,乃取前日烹鱼之釜细察视之,除鱼汁骨肉外,惟存甘草一条约四五寸许。究问所来,据其家妇女云,小孩啼哭每以甘草与食,釜中所存必系小儿所遗落者。又检所烹之鱼,皆系鲢鱼,并非毒物。且甘草亦并无反鲢鱼之说,矧(shn:况且)同食者若干人,何独一人偏受其灾。,30,专业知识,顷刻邻里咸集。又久之,其母家亦至。家人据实以告众,一少年大言于众曰:甘草、鲢鱼同食毙命,千古无此奇事,岂得以谎言搪塞?果尔,则再用此二

10、物同煮,与我食之。言已,即促同来者照办,并亲自手擎二物置釜中。烹熟,取盘箸(zh,筷子)陈列席间,旁人疑阻者辄怒斥之,即席大噉,并笑旁观者愚暗胆怯。届晚间固无甚痛苦,亦无若何表示,至次晨则僵卧不起矣。由斯其母家嫌疑解释。,31,专业知识,按鲢鱼为常食之物,甘草又为药中常用之品,苟此二物相反,疏方用甘草时即当戒其勿食鲢鱼。” 这里张锡纯就主张用甘草时要戒食鲢鱼。本草书籍还记载不可与鲤鱼同食,同食会中毒。,32,专业知识,大枣,甘温 脾胃心 果实,33,专业知识,大枣 甘温,1.补中益气:脾虚食少,乏力,便溏 参苓白术散 2.养血安神:脏躁 失眠证 甘麦大枣汤 此外 缓和药性 十枣汤,34,专业知识,李时珍认为,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 有“一斤枣,半斗粮,里面加入二斤糖”的说法。 谚语:“一个乌梅三个枣,七枚杏仁一处捣,男酒女醋齐送下,不害心痛直到老。”,35,专业知识,蜂蜜,甘平 肺脾大肠,36,专业知识,1.补中,止痛:脾气虚弱,脘腹挛急疼痛 单用有效 亦作赋型剂 2.润燥:肺燥干咳 肠燥便秘 单用有效 炮制多用; 栓剂,蜜煎导方 3.解毒:乌头类药毒 亦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