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窜堵漏配套工艺(座谈6)_第1页
封窜堵漏配套工艺(座谈6)_第2页
封窜堵漏配套工艺(座谈6)_第3页
封窜堵漏配套工艺(座谈6)_第4页
封窜堵漏配套工艺(座谈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完善封窜堵漏配套工艺 提高封堵效果,刘世恩 2009年12月,一、东辛油区套损井现状及机理探讨 二、封窜堵漏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三、存在问题 四、攻关方向,目录,东辛油区管辖着东辛、盐家、广利、永安和新立村五大油田,随着开发的深入,井况日益恶化,套漏井逐年增多,造成注采井网不完善,年影响产能10-12万吨。,一、东辛油区套损井现状及机理探讨,莱1断块井网图,一、东辛油区套损现状及机理探讨,对302口套损井,按使用年限统计,套管平均寿命仅10.6年 。,套管寿命 1-5年占23.4% 6-10年占37.6% 11-15年占18.2% 16-20年占6.5% 21-25年占10.4% 26年以上

2、仅占3.9%,一、东辛油区套损井现状及机理探讨,地质因素,工程因素,生产措施,影响因素,地层断层活动、 地下地震活动、 岩石性质、 地层非均质性,固井和管材质量、 作业施工过程中套管内压力的突然憋放、 起下工具的撞击磨损、射孔等,不合理注水、 地层改造中的压裂、酸化、 套管腐蚀、地层出砂等,东辛油田属于典型的复杂断块群油气藏,断层多、断块小,随着油田的开采不仅使油层发生沉降而且使断层两侧的压差增大,导致应力相对集中,对套管产生横向剪切作用。,1、断层附近应力集中引起套损,一、东辛油区套损现状及机理探讨,平面上:分布在断裂系统复杂地带,集中于断层两侧及附近; 纵向上:钻遇断层的11口井,其损坏位

3、置和断层深度基本一致;,泥岩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水窜入泥岩层时,泥岩遇水膨胀并产生局部挤压力,导致套管变形、破裂、错断。,2、泥岩吸水蠕变和膨胀,典型井例:DXX11-67 测井图微电极和自然电位显示1730-1760米为泥岩,由于吸水膨胀造成1748-1758米套缩。,一、东辛油区套损现状及机理探讨,泥 岩,DXX11-67井测井曲线,泥岩层吸水膨胀套管受力示意图,3、套管腐蚀,受电化学腐蚀(CO2、O2、CL-)、细菌腐蚀(SRB菌)影响,广利油田17井套坏。,室内研究表明:东辛油田腐蚀区块的污水矿化度在30000-60000mg/L左右,属于腐蚀严重区。,一、东辛油区套损现况及机理探讨,

4、腐蚀速率与污水矿化度关系曲线,油层大量出砂破坏了岩石骨架的应力平衡,上覆地层压力超过油层孔隙压力和岩石骨架结构应力时,相当一部分应力转嫁给套管,导致套管失稳、弯曲变形、错断 。,4、地层出砂,典型井例:XLA8X19 该井生产层沙二7(3),1979.3-1982.3米出砂严重,造成1953米处有套缩(110mm)现象 。,一、东辛油区套损现状及机理探讨,如果套管存在微孔、微缝,螺纹不符合要求及抗剪、抗拉强度低等问题,在完井后的长期注采过程中,将会出现套损现象 。,5、管材质量,尺寸精度的影响: 不圆度达1.44-2.0%, 抗挤压力降低22-36%; 壁厚不均度达10-20%, 抗挤压力降低

5、8-15%。,典型井例:DXX109X155 09年完钻后即发现1387米处漏失。,一、东辛油区套损现状及机理探讨,一、东辛油区套损现况及机理探讨 二、封窜堵漏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三、存在问题及攻关方向,目录,确定套漏准确位置是提高封窜堵漏效果的关键,根据东辛油区开发实际,结合井况特点,找漏验窜测井主要采用:井温法、封隔器法、同位素法、电磁探伤测井法、井径测井法。,二、封窜堵漏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静止井温、加压井温、放压恢复曲线拟合对比,DXX53X16 在1539.8-1547.6米、1749-1757米有漏点。,1、井温验窜测井工艺,找漏验窜测井工艺,井温 异常,井温 异常,温度测井仪示意

6、图,用于套管内径的测量,检查套 管腐蚀、变形、错位、裂缝。 DXX34-33: 2199-2202错段 2292-2295缩径,2、18B或40B井径测井工艺,找漏验窜测井工艺,测加入同位素前后自然伽马曲线确定窜槽位置,YAA3C48:同位素上窜至2175米,说明生产层与水淹较严重的沙二9(1):2175.9-2179窜通。,3、同位素测井工艺,找漏验窜测井工艺,窜槽位置,套管厚度变化或存在缺陷时,感应电动势将发生变化,用于裂缝和孔洞的检测。,4、电磁探伤测井工艺,上扶正器,伽马探头,下扶正器,井温探头,长轴探头A,横向探头B,短轴探头C,找漏验窜测井工艺,找漏、验窜测井多采用组合法,提高测井

7、资料应用效果。最常用井温法与封隔器法的组合,先用井温法找出套漏大致位置,然后用封隔器法复验确定准确位置 。,磁测井曲线 井径曲线 井径柱状图 井壁展开图,找漏验窜测井工艺,在加强工程测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井况,结合堵剂性能,开展技术攻关,形成较完善封堵工艺,为老区挖潜增效、采收率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二、封窜堵漏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不留塞封堵工艺 超细复合堵剂堵漏工艺,复合堵剂堵漏工艺,G级油井水泥堵漏工艺,正挤水泥反循环洗井堵漏工艺 平推挤水泥堵漏工艺 带封隔器堵漏工艺 “井筒降温、打隔离液”堵漏工艺,多段塞堵漏工艺 “前期隔板、后期封口”堵漏工艺,成岩粉堵漏工艺,G 级 油 井 水

8、泥,石灰石 粘土 铁矿粉 石膏,磨细 煅烧,G级油井水泥配套封堵工艺,水化 、凝结 固化,C-S-H 硅酸钙凝胶,G级油井水泥的性能特点,硅酸三钙(3CaOSiO2) 硅酸二钙(2CaOSiO2) 铝酸三钙(3CaOAL2O3) 铁铝酸四钙(4CaOAL2O3Fe2O3),G级油井水泥物理性能指标,备注:P和P1分别为38和60常压下测得的8h抗压强度。,影响因素,温 度,压 力,水灰比,比表面积,G级油井水泥封堵工艺,影响水泥物理性能的因素,通过添加剂优选实验,缓凝剂的最佳比例范围分别为1.5-4.5,温度越高 稠化时间越短,压力越高 稠化时间越短,水灰比越大 稠化时间越长 抗压强度越低,比

9、表面积越大 稠化时间越短 抗压强度越高,由于G级油井水泥具有价格低廉、施工简单、固结强度高等优点,为东辛油区套漏井主导封堵工艺,应用于封堵水泥返高之下套漏段及二次固井。,G级油井水泥封堵工艺,选井原则,提原井管柱,通井,刮管,验窜找漏,油套试压,填砂,注泥浆,钻塞,试压,完井,探冲砂,施工工序,G级油井水泥封堵工艺,施工工艺,循环法堵漏工艺 平推法堵漏工艺 封隔器堵漏工艺 “井筒降温、打隔离液”堵漏工艺,依据井下技术状况,结合油井水泥的性能特点,优选相应的封堵工艺。,1、循环法堵漏工艺,G级油井水泥封堵工艺,适用单处漏点、短井段封堵,典型井例:XLA8-9 漏点:1243-1271,措施后日液

10、38.9方,含水72%,日油10.8吨,增油2219吨 。,堵漏后含水72%,2、平推法堵漏工艺,该工艺用于长井段多漏点、地层漏失严重、地层压力较高井的封堵。,G级油井水泥封堵工艺,1,2,1,2,1,2,优点: 针对地层压力高、井口有溢流的套漏井,避免泥浆返吐,提高封堵成功率; 针对多漏点、跨度小于50米的套漏井,解决了各套漏点封堵强度差异大的问题。,典型井例:DXX53-14 漏点:2414-2420、2428-2443、2455-2526,多层段,非均质性严重 措施后日液15.9方,含水50%,日油7.95吨,增油1577吨 。,3、封隔器堵漏工艺,该工艺用于多漏点且跨度大(大于50米)

11、的套漏井及套漏点以上套管有问题(曾封窜或整形)的封堵井 。,G级油井水泥配套封堵工艺,优点: 对多漏点且跨度大(大于50米)的井,保证每个漏点的封堵质量; 对套漏点以上套管有问题的井,保护井筒,消除漏点上部井筒对施工不利影响 。,典型井例:DXX53X16 漏点:1539.8-1547.6、1749-1757,跨度202米,试挤压力12、18MPa。措施后日液15.6方,含水65.6%,日油5.36吨。,4、“井筒降温、打隔离液”堵漏工艺,“三高特性井” 温度高、矿化度高缩短堵剂稠化时间,作业风险增大;压力高,泥浆易反吐,成功率降低。,G级油井水泥配套封堵工艺,解决方法: 先期井筒降温、堵剂前

12、加隔离液、 降低堵剂比重、提高流动性,典型井例:DXY72-342 套漏2749-2768,温度90,矿化度75460mg/l。彻底洗井、顶替10方清水作隔离液、挤泥浆,措施后日液13.2方,含水56.7%,日油5.71吨。,应用效果:,措施初期单井平均增油4.06吨 /天,累计增油362吨/井,总增油11222吨。,G级油井水泥配套封堵工艺,G级油井水泥浆在漏失地层中滞留性差,对于浅层堵漏适用性差。,缺点:,高水膨胀成岩粉,石灰石 铝矾土 石膏 添加剂,磨细 煅烧,成岩粉配套封堵工艺,水化、凝结 固化,3CaOAL2O33CaSO412H2O 钙矾石,成岩粉的性质特点,水化溶解发生絮凝作用,

13、形成大量的钙矾石;胶结固化期形成最佳针状结构的钙矾石,填充在钙矾石网状结构中,浆体变成高强度硬化体。,成岩粉配套封堵工艺,成岩粉的性能特点,优点: 具有膨胀性,膨胀率达0.2%-0.3%,为水泥的3倍; 具有触变性能,漏失量少; 易钻塞。,浅层胶结疏松,地层高孔高渗 地层出砂造成近井地带出现空穴 堵剂浆液流失量大,滞留量小 一次成功率低,选井原则,成岩粉配套封堵工艺,封堵浅层套漏井,施工工艺,多段塞堵漏工艺 “前期隔板、后期封口”堵漏工艺,2009年共施工17井次,一次成功率64.7%,比08年提高了5.6%,措施初期单井平均增油3.98吨 /天,累计增油356.5吨/井,总增油6060吨。,

14、1、多段塞堵漏工艺,该工艺用于反洗井时井口返液很少(1/32/3)的浅层套漏井的封堵。 施工工艺: 密度1.65的成岩粉灰浆暂堵 密度1.451.55的成岩粉灰浆,形成 驻留段 密度1.85的G级油井水泥泥浆封口,典型井例:DXX109-93 套漏303-477,漏失严重,措施后日液19.3方,含水87.7%,日油2.37吨,已累增油992吨 。,成岩粉配套封堵工艺,2、“前期隔板、后期封口”堵漏工艺,成岩粉配套封堵工艺,CaCl2对成岩粉泥浆体系稠化时间的影响,该工艺用于反洗时井口不返液的严重漏失套漏井的封堵。 施工工艺: 2%-4%促凝剂的成岩粉泥浆形成隔板 密度1.6的成岩粉泥浆封口,T

15、(),t/min,CaCl2,典型井例:YAA3X153 套漏792-810,地层出砂严重,注入2% CaCl2的成岩粉泥浆,然后注入比重1.6的成岩粉,措施后日液14.7方,含水73.5%,日油3.89吨,已累增油733吨 。,固相颗粒 结构形成、支撑剂 膨胀型活性填充剂 活性微晶增强剂 增韧剂、胶凝固化剂,复合堵剂封堵工艺,水化,复合堵剂的性质特点,凝结 固化,网架结构,本体和界面胶结强度高的固化体,水泥固化体胶结界面微观结构 复合堵剂固化体胶结界面微观结构,选井原则,主要用于侧钻井侧钻段堵漏、二次固井、套管微裂缝漏失封堵。,施工工艺,不留塞封堵工艺 超细复合堵漏工艺,复合堵剂封堵工艺,2

16、009年复合堵剂堵漏工艺共实施3井次,措施成功率66.7%,措施初期单井平均增油3.5吨 /天,累计增油210吨/井,总增油420吨。,不留塞封堵工艺,用于井身结构复杂或井筒有问题的套漏及管外窜井的封堵,保护套管,减少工序,缩短工期。,施工工艺: 注完灰浆后即冲出井筒内的多余灰浆,候凝2天后试压验证封堵效果。,侧钻井侧钻部位堵漏后钻塞过程中易造成套管磨损严重、作业周期长等问题。,复合堵剂封堵工艺,1、不留塞封堵工艺,典型井例:YAA3C48 同位素测井发现生产层与水淹严重的沙二9(1):2175.9-2179窜通,不留塞二次固井,声波变密度测固井质量良好。措施后日液18.8方,含水56%,日油

17、8.27吨,已累计增油349.4吨 。,复合堵剂封堵工艺,声波前后对比,固井良好,2、超细堵剂堵漏工艺,室内评价超细堵剂粒度分布累积曲线 D9522m,比表面积16000cm2/cm3,通过0.15mm窄逢能力90%。,针对微裂缝漏失存在堵剂难以进入地层、不能形成有效固结体、封堵质量差、施工压力高等问题,开展超细堵剂堵漏工艺研究。,复合堵剂封堵工艺,DXX24C1:1778-1788微裂缝漏失,试挤压力16MPa,措施后日液63.6方,含水78.6%,日油13.6吨。,堵漏后含水78.6%,堵漏前含水100%,措施初期单井平均增油4.26吨 /天,累计增油347吨/井,总增油17702吨。,封

18、窜堵漏51井次,堵漏42井次,二次固井(管外窜)9井次,水泥返高之下25口,水泥返高之上17口,二、封窜堵漏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88%,76.1%,堵 漏,二次固井,100%,77.7%,成功率 有效率,一、东辛油区现状概况及机理探讨 二、封窜堵漏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三、存在问题 四、攻关方向,目录,1、对地层潜力认识程度不够,09年低效井中有4口开井后高含水, 2口供液不足,分析主要原因是潜力层认识不清,制约了油井封窜堵漏有效率的提高。,例如DXX70X22漏失段:1215-1316米,复合堵剂封堵后打塞封沙三7:2326-2337,补孔沙二4:2255-2256,措施后因高含水已关井。从矿

19、化度、液面、地质等方面综合分析认为:由于生产层沙二4本身为高含水层所造成。,DXX70X22测井图,油水同层,2、浅层堵漏一次成功率低,09年浅层堵漏共实施17井次,一次成功率64.7% ,其中5口井2-3次堵住,例如DXY12C39套漏717-727米,出砂严重(12.2方),封堵2次才成功。,由于浅层岩石成岩作用差,胶结疏松,地层高孔高渗,地层出砂造成近井地带出现空穴,造成注入水泥浆会沿着大孔道严重流失 ,以致近井地带水泥滞留量少,不能形成有效的封堵泥塞。,套漏部位,水泥返高,3、工序复杂、钻塞困难,封堵工序复杂,作业工期长,平均作业工期16-18天,其中钻塞工序平均需要2-4天,并且钻塞困难,易磨损套管,影响了油井的正常生产。,封堵工序,4、工程测井实施力度不够,目前验窜、找漏以及措施效果主要靠试压来判定,以致不能快速、准确的判断套损状况,同时缺乏措施效果验证的必要手段,不便于对封窜堵漏技术准确的评价。,硼中子寿命测井,声波变密度测井,2310-2320窜,第2界面固井差,2321-2325固井良好,DXX14P1二次固井:2321-2325,灰浆侯凝后试压合格(12MPa),声波变密度测井,固井质量良好,生产2311-2314,开井后含水100%,硼中子寿命测井,在2310-2320有窜。,一、东辛油区现状概况及机理探讨 二、封窜堵漏配套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