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 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电子商务的 产生与发展,电子商务产生的原动力是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商业的发展。,a. 电子商务产生的条件,1.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提供应用基础 2. 互联网的普及与成熟-提供应用条件 3. 信用卡的普及应用-网上支付基础 4. 安全交易协议的制订-提供安全交易环境 5. 政府的支持与推动-提供有利的社会经济环境,图示-电子商务的产生,b. 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商务系统:从手工 初级管理信息系统 高级管理信息系统 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阶段,Internet使企业在管理上实现飞跃,企业内部的MIS、企业MIS之间以及企业同消费者和政府之间的所有系统都成为开放公共网
2、络的有机组成部分。,c. 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从广义上讲,企业电子商务运行在多种平台上,而计算机网络是最新、最先进并引起革命性变化的信息平台。,计 算 机 网 络,d. 网络平台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基础平台从专用增值网络(VAN)发展到互联网。,6. 电子商务应用环境,电子商务 应用环境,电子商务对环境的需求,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和管理环境,a. 社会环境,b. 技术环境,c. 管理环境,d. 安全环境,作为电子商务的核心,电子交易需要安全可靠的系统保障。,二、 电子商务发展状况,1. 电子商务的发展阶段 2. 电子商务在国外的发展 3. 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
3、展 4. 发展电子商务的障碍,1. 电子商务发展阶段,从广义上讲,在1839年发明电报之后,人们就开始使用电子手段从事商务活动,直到后来的电话、传真、广播和电视等。 但真正意义上对电子商务的研究,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开始的。,从技术层面和功能层面研究,从技术层面划分,a. 基于EDI的电子商务 b. 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 务,80年代90年代基于EDI的电子商务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人们利用电子通信的方式进行贸易活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早在70年代末就出现了作为企业间电子商务应用系统雏形的电子数据交换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
4、nge)和电子资金传送EFT,而实用的EDI商务在80年代得到了较大的发展。90年代,EDI电子商务技术已经十分成熟。,a. 基于EDI的电子商务,90年代以来基于因特网的电子商务 在90年代初期,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依托Internet的电子商务技术也就应运而生。 Internet电子商务是主要以飞速发展的遍及全球的Internet网络为架构,以交易双方为主体,以银行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以客户数据库为依托的全新商业模式。,b. 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c. EDI 和 Internet的结合,目前,许多公司都在利用Internet资源寻求新的商业机会。Internet可能
5、大大降低EDI的费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开放性计算机网络,对EDI会产生如下影响:,Internet是全球网络结构,可以大大扩大参与交易 的范围 相对于专用网络和增值网而言,Internet可实现在世界范围的连接,但只需要很少的费用 Internet对数据交换提供了许多简单易行的方法,用户可以利用页面完成交易。 ISP提供了许多服务方式,节省了重新构架服务模式的费用,从功能层面划分,a. 推广阶段 b. 应用阶段 c. 集成阶段,a. 推广阶段,网络硬件环境的建设 企业内部信息网的搭建 企业对外宣传网站的建立,b. 应用阶段,在线咨询 在线技术支持 增值联结 向合作伙伴传递约定文件和单据,c.
6、集成阶段,集成Intranet,Extranet,Internet实现全方位的数字自动化 实现包括联网订货,订购状态跟踪,在线支付,在线销售,分销商联络和客户关系管理等,2. 电子商务在国外的发展,1:大型公司将EDI与Internet相结合,进行网上营销和销售,开拓新的商务领域。 2:越来越多的公司以电子商务作为企业的战略核心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手段。 3:IT企业纷纷成立开放式组织,研究电子商务标准,推动电子商务在行业供应链中的应用。 4:在线客户服务迅速普及,网上购物渐成时尚。,全球电子商务发展趋势-1,根据摩根斯坦利添惠公司2001年1月3日发布的报告,以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为标注选择了4
7、2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并将42个国家划分成了5个区域:美国,欧洲,亚洲(除日本),日本和拉丁美洲进行统计,综合得出了右侧的数据和结论:,互联网用户相对前一年增长百分比%,全球电子商务发展趋势-2,美国仍然是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但因绝对基数大,增长趋缓 估计到2003年将能被欧洲赶上 日本则是整个亚太地区电子商务的领头羊 拉美地区用户较少,但因基数小,增长率最高,互联网用户数量(百万),据美国尼尔森网络评估公司2001年3月公布的数据,在美国,在家中使用因特网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5亿人。 (1) 第一阶段称为电子邮件阶段。 (2) 第二阶段称为信息发布阶段。 (3) 第三阶段称为电子商务阶段。 1
8、997年2月,克林顿又进一步提出确保教育优先,努力实现如下目标:8岁以上儿童人人必须能读会写,12岁以上的青少年人人必须会用互联网。我们旨在用互联网把每一间教室联系进来,必须使每一家医院在互联网上联系起来,当互联网成为新的应用技术时,各家各户的电子计算机都成为所有学科、教师和各种文化的联系者。,美国电子商务现状,美国无线因特网使用情况,截止日期:02.8.31,资料来源:特区报,美国无线因特网用户990万人,无线上网用户性别比,手提电脑用户无线上网:500万人,移动电话无线上网:580万人,美国无线因特网资料,美国无线因特网用户990万人,无线上网用户年龄分布,传统设备上网用户年龄分布,美国电
9、子商务收入,单位:十亿,数据来源:eMarketer 2000,美国与其他地区电子商务总收入,美国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动因,国家从宏观上推动 地方政府着眼于本地平台的建设 由企业投入,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实现企业内联网与互联网的结合,亚洲各国电子商务比较,亚洲各国占本区域电子商务收入的比例,数据来源:eMarketer 2000年,3. 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从1994年起,我国企业开始涉足电子商务,其基本特点。,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7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从1997年苏州第一届电子商务学术研讨会,直至2002年的第六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大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0、1996年2月成立了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1997年,国务院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办公室联合8个部委建立了中国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委员会,电子商务开始在我国启动; 2000年6月,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在京正式成立。,a. 发展历程,中国互联网用户 1996年为10万,1999年为400万,2000年达到1690万,2001年6月30日达到2650万人 我国上网计算机数 1002万台,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数为163万台,拨号上网计算机数为839万台。,基本数据-1,网站数量 2000年达1100余家 其中网上零售商600余家,拍卖网站100家左右,远程教育网站180家,远程医疗网站20家。网上中文站点1.5万
11、个。ISP300余家,ICP1000余家。 电子商务交易额 1999年为人民币1.8亿元,其中B2C交易额为1.44亿元。2000年达到人民币4亿元,基本数据-2,国际线路总容量 1999年为351M,2000年达到1234MB。 网络建设 1996年1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建成并正式开通。 1994年10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开始建设。 1995年1月,中国电信开始向社会提供Internet接入服务。1995年4月,中国科学院启动百所联网工程。在此基础上,网络不断扩展,形成了中国科技网(CSTNET)。9月,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
12、)向社会提供Internet接入服务。,后面有具体数据,b. 基础环境建设,重要信息基础建设指标,每百人电话装机数量 1999年中国每百人电话装机数量只有8.59部,远远落后美国的66.1部和英国的55.69部。 2000年底中国信息产业部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每百人电话装机数量已升到20.1部 。 2000年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数已达到8526万,比1999年底上涨1倍左右。,信息基础建设,1999年主要国家移动电话用户数分布,移动电话用户统计,1999年亚洲主要国家及地区个人计算机普及率 新 加 坡:52.70% 日 本:28.70% 香港地区:29.10% 台湾地区:18.10% 中国内地:
13、1.20% 资料来源:The Yankee Group(美国扬基集团),2000年,计算机普及率,资料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中心),2000年7月,中国骨干网国际出口带宽,2001年7月,我国国际线路的总容量为:3257M。连接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分布情况如下:中国科技网(CSTNET):55M 55M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2387M 6032M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117M 257.5M 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151M 168M 中国联通互联网(UNINET):100M 418M 中国网
14、通公用互联网(CNCNET):355M 465M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CIETNET):2M 2M 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90M 200M 中国长城互联网(CGWNET):(建设中)中国卫星集团互联网(CSNET):(建设中) 2001年12月31日 7597.5M,不断补充,中国骨干网络容量,CN下注册的域名1,CN下注册的域名2,美国市场研究与咨询公司eTForecasts的研究报告显示,2000年全球上网人数已达3.75亿,其中美国地区上网人数为1.36亿,占全球总上网人数的36%。,1、全球主要国家网络人口分析,解释数字,c. 网络人口分析,1997年10月31日, 29.
15、9万台, 62万人 1998年 6月30 日, 54.2万台, 117.5万人 1998年12月31日, 74.7万台, 210万人 1999年 6月30日, 146万台, 400万人 1999年12月31日, 350万台, 890万人 2000年 6月30日, 650万台, 1690万人 2000年12月31日, 892万台, 2250万人 2001年 6月30 日, 1002万台, 2650万人 2001年12月31日, 1254万台, 3370万人 其中专线上网的用户人数为672万,拨号上网的用户人数为2133万,同时使用专线与拨号的用户人数为565万。除计算机外同时使用其它设备(移动终
16、端、信息家电)上网的用户人数为118万。,不断补充,中国上网人口统计,中国网络人口以都市区的年轻未婚高学历族为主,综观2000年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网络人口大多是“21-30岁的都市未婚青年男性。” 1、 性别:网络人口仍为男性为主,男性占69.6%,女性占30.4%。 2、年龄:18岁以下的网络人口占14.9%,18-24岁占41.2%,25-30岁18.8%,换30岁以下的网络人口超过七成。 3、婚姻状况:由于网络人口主要集中在24岁以下,所以以未婚为主(占63%) 4、教育程度:以大专/大学教育程度为主,所占比率近七成(68%);其次为高中/职业中学(2.3%),中国网民分析-1,5、居住地点:网络人口多集中在都市地区,其中12%的网络人口居住北京,其次为广东(9.6%)(8.9%),大部分城市的网民分布均在5%以下。 6、职业:近1/4(24.8%)的网络人口的职业是专业技术人员,其次为学生(20%),而其它行业所占比例维持在15%以内。 7、年收入:由于目前网络人口仍以年轻学生与技术人员为主,故整体收入偏低,有16%的网络人口并无收入,而月收入在人民币1000元以下的占41%,1000元至2000元的占23%,2000元以上者占16%。,简要分析,回忆数字,中国网民分析-2,搜集信息及网上互动是网络主要的活动 从调查结果可以了解网络人口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某知名企业订单流程管理概述教材
- 2023年焦点教育出品真题词汇
- 基于2025年教育平台用户界面布局优化与满意度提升策略
- 2025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与评价报告
- 2023烹饪鉴定测试题及答案
- 2023年造价工程师技术与计量土建试题及答案
- 2023年电大法律文书期末复习指导
- Unit+1+Teenage+Reading+and+Thinking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一(下)联考数学试卷(7月份)(含答案)
- 2025版智能交通系统规划与实施合同范本
- 2025年高考湖北卷物理真题(原卷版)
- JJG 635-2011二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器
-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培训现场演示
- 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艺术与思维能力培养总结
- 卡博特蓝星化工(江西)有限公司年产8000吨气相二氧化硅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国际篮联三对三篮球比赛记录表
- 07FK02防空地下室通风设备安装图集
- 《走进网络时代》课件
- YY/T 1819-2022牙科学正畸矫治器用膜片
- GB/T 3091-2015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 GB/T 21781-2008化学品的熔点及熔融范围试验方法毛细管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