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专题复习 第九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ppt课件_第1页
中考语专题复习 第九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ppt课件_第2页
中考语专题复习 第九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ppt课件_第3页
中考语专题复习 第九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ppt课件_第4页
中考语专题复习 第九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篇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 2有关背景 本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苏轼罹(l 遭遇)文字狱,被贬为团练副使,受到监视,近乎流放,心中忧郁。但他仍有进取之心,月夜游承天寺正是这种心情的释放。,单扇的门,考虑,想到,只是,清闲的人,散步,寻找,随即,不久,跟,介词,和,连词,高兴,于是,到,睡觉,原来是,大概是,介词,在,的样子,的人,罢了,6重点句子翻译 (1

2、)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相与步于中庭。 (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好像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水藻和荇菜交织在一起,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三、文意理解与探究 1(2015本溪模拟)请分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写月色的千古名句的妙处。 示例:作者在描写月色时用了隐喻的手法,以水喻月,隐去了比喻的本体,不着一个月字。先写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月色之清;然后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出月色之明;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

3、推想月色之浓。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入手,作者无疑是咏月的高手。,2(2015辽阳模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说说其中包含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3(2015锦州模拟)本文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的语句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2013海南)请写出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景物描写的句子:月色

4、入户。“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月光似乎懂得作者寂寞之心,“入户”慰藉作者,写得自然而生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运用比喻修辞,把皎洁的月光比作清澈的池水,把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比作水草,以动衬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形象逼真地写出月光的皎洁明亮,营造出一个空明澄澈、清幽宁静的美妙境界。 5(2015抚顺模拟)文章篇末的议论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 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作者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6(2012朝阳)文中没有直接写友情,但可从字里行间看出。请你找出相关句子并作简要说明。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因为作者夜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此时张怀民果然也没睡,可见两人心意相通。随后一同在庭院中散步赏月。这些都表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