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法测试工时.ppt_第1页
MOD法测试工时.ppt_第2页
MOD法测试工时.ppt_第3页
MOD法测试工时.ppt_第4页
MOD法测试工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MOD法动作分析及标准工时,讲师:许大军,2012年3月20日,IE知识培训之八,前期培训知识回顾,一、IE七大手法 顺口溜“初 五 霜 冻 防 人 流” 二、产线平衡率 产线平衡率=各工序总流程工时/(瓶颈工时*工站数(或工序数) 三、标准时间 标准时间=正常作业时间+宽放时间=实测平均时间*(1+评比系数)(1+宽放率) 四、七大浪费 制造过多过早的浪费、搬运浪费、等待浪费、不良浪费、加工浪费、搬运浪费、库存浪费 五、常用管理名词 PDCA:PLAN计划 DO执行或实施 CHECK检查 ACTION纠正或标准化 5W2H:WHO(谁)WHAT(干什么)WHEN(什么时候)WHERE(在哪里

2、)WHY(为什么)HOW(怎么做)HOWMUCH(有没有价值) 4M1E:Man(人),Machine(机器),Material(物),Method(方法),E:Environments(环境) 生产效率=产出/投入=标准总工时/(出勤总工时-异常总工时) (作业效率) 综合效率=标准总工时/出勤总工时 标准产能=3600/瓶颈工时 JIT(just in time适品适时适量),抽查法,五五法,双手法,动改法,防错法,人机法,流程法,目录,第一章 MOD法的产生和基础知识 一、IE的诞生和MOD法的产生 二、MOD法基础知识 第二章 MOD法的动作分析 一、动作经济原则 二、MOD法动作分析

3、步骤 三、MOD法计算标准工时 第三章 MOD法和秒表测时法制定标准工时优劣分析 一、MOD法与秒表测时法优劣分析 二、MOD法应用的时机,第一章 MOD法的产生和基础知识,IE诞生于美国20世纪初,兴起于日本。 最早提出科学管理的人是美国人泰勒,他被后人称为 IE的鼻祖和科学管理之父,和他同时代的美国人 吉尔布雷斯提出动作分析的原理,为MOD法的 产生奠定了基础。后经过历代学者的呕心沥血 澳大利亚人海特博士提出MOD法动作分析的原则, 将人体的动作分为21个基本的动作单元,延续至今,成为测时重要方法之一。,一、IE的诞生和MOD法的产生,二、MOD法基础知识,1、MOD法原理归纳如下: 所有

4、由人进行的作业均是共通的基本动作组成,模特法将实际生产作业中的人体基本动作分为21种(图) 不同人做同一动作(作业条件相同)所需时间基本相同(10%)。 人身体不同部位动作,其动作所用时间值互成比例关系.如手的动作时间是手指动作的2倍。 以正常人的级次最低、速度最快、能量消耗最小的手指动作的时间消耗值,作为它的时间单位 1MOD=0.129s(正常理论值) 较快值1MOD为0.1秒, 较慢值1MOD为0.143秒 2、21个基本动作单元: 移动动作:M1、M2、M3、M4、M5(反复动作1/2M1,M1,M2,M3) 抓取动作:G0(无目的只有动作)、G1(有目的动作简单)、G3(有目的动作复

5、杂) 放置对准:P0(无目的随便放)、P2(有目的较容易放对准)、P5(有目的难放对准) F3(脚踏)、W5(走路)、B17(弯曲下蹲)、S30(坐下起立) E2(目视外观)、R2(矫正)、D3(判断)、A4(施压)、C4(圆周回旋)、L1(重量因素),移动动作,2.5cm,5cm,15cm,30cm,45cm,M4,M5,M1,M2,M3,抓取G,放置P,终 结 动 作,不太需要注意力 需要注意力,模特法的动作分类,身体及其他动作(10种):,重量因素 用眼 判断 加压力 走步 弯曲站起 坐下站起,校正 脚踏板 圆周运动,(往复) (往复),模特法的动作分类,26kg,MOD法动作分类表,M

6、OD法动作分类表(续),MOD法动作详解,注:移动动作和终结动作总是成对出现,其他常见符号:BD(延时)、H(持住)、UT(有效时间,如焊锡、涂布、测试、铆熔等),实例分析:制造一部摆按键工位动作分析(实测工时为52.7秒),动作分析如下: 一、面架部分 1)取面架 2)撕开保护膜 3)外观面架判断良品与否 4)贴紧保护膜 5)将面架放在工作台上 二、衬板部分 1)取衬板 2)撕掉保护膜 3)简单外观检查 4)将其与面架组装 三、按键部分 1)取按键 2)外观检查 3)判断OK或NG 4)判断OK的放入面架指定位置 5)重复上述按键1)-4)动作8次 四、自检部分 1)拿起装好按键的面架组件

7、2)外观检查(漏装、错装等) 3)将检查OK的面架组件传给下工位 MOD法动作分析时间为48.5秒。 (不含物料准备时间3-5秒),第二章 MOD法动作分析,一、动作经济10原则 第一条原则:双手的动作应同时而对称 。(所有动作基本都有此要求) 第二条原则:人体的动作应以尽量应用最低级而能得到满意结果为妥。 第三条原则:尽可能利用物体的动能,曲线运动较方向突变的直线运动为佳,弹道式运动较受控制的运动轻快,动作尽可能使之有轻松的节奏。(如斧头劈柴) 第四条原则:工具、物料应置于固定处所及工作者前面近处,并依最佳的工作顺序排列。 第五条原则:零件、物料应尽量利用其重量坠送至工作者前面近处。(DIP

8、工装从波峰焊出来跌至下一工序),第六条原则:应有适当的照明设备,工作台及座椅式样和高度应使工作者保持良好的姿势及坐立适宜。 第七条原则:尽量解除手的工作,而以夹具或足踏工具代替。 第八条原则:可能时应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工具合并为一。 第九条原则:手指分别工作时,各指负荷应按其本能予以分配。手柄的设计应尽可能与手接触面大;机器上的杠杆、手轮的位置应尽可能使工作者少变动其姿势。 第十条原则:工具及物料应尽可能事前定位。,二、动作分析步骤,一、通过在现场逐步观察员工的作业方法,比较同一工位员工做法上的异同,分析出哪些是增值动作哪些是浪费动作;(找出动作浪费),二、针对作业速度快的员工,进行特别分析,与

9、作业慢的员工进行比较,分析异同,利于秒表测量比较效率上的差距。并通过向熟练员工询问,了解不同作业方式对员工效率的影响,找到参考的优秀作业(动作节省、浪费少)方法。(找出最优方法),三、选动作节省、浪费少的员工,拍摄录像,利用视频处理软件精确地分解动作,明确地区分必要和不必要的动作,及相应的完成相应的动作完成的时间(精确到0.01秒)。,四、根据录像动作,利用MOD法进行双手作业分析,制定标准作业组合,并利用MOD法计算标准作业组合的标准工时,再与秒表测量的时间进行比较,修正后,制定标准作业工时。,五、根据标准作业组合及标准工时,编写培训教材及考核方案,制定车间的员工上岗制度,并建立车间的培训体

10、系。,三、利用MOD法计算标准工时 1)动作分析 2)汇总MOD值 3)套入公式 标准时间=MOD值*0.129*(1+宽放率) (因是MOD法分析,所有动作为标准工作,不需要评比) 例如前面所提的摆放按键动作,最后MOD值为375MOD,该工序标准时间为 375*0.129*(1+15%)=55.6秒。 (一名合格作业员可以达到此速度,80%以上的正常人都能达到) 4、标准时间定义 一名合格的作业员以正常的作业速度在标准条件下(正确操作工装和标准的坏境等)完成某个产品达到品质要求所需要的时间。,第三章 MOD法和秒表测时法制定标准工时优劣分析,一、MOD法和秒表测时法优劣对比表,MOD法和秒

11、表测时法均是IE工程师必须掌握两项基本测时方法,秒表测时法 因为投入成本低,应用范围广,历史悠久基本可靠和容易掌握被大多数公司 采纳,MOD法因其耗时短、准确率高、方便改善被部分公司运用。,1)耗时方面:,1、秒表测时法从掌握流程(2H)、现场实测(6-12H)、数据分析整理(4-10H)到发行(4-12H)一般周期为5天。 2、MOD法从掌握流程(2H)、动作分析数据整理(4-10H)到发行(4-12H)一般为3天。,2)测时对象,1、秒表测时法 具体,针对现场作业员,因为人员变化和作业变化、环境变化等随时可能不同,但可根据人因工程分析。 2、MOD法 不具体,主要针对动作分析,不会因为上述变化而变更。,3)测时人要求,1、秒表测时法: 专业要求不高,只要懂得正确使用秒表和IE工程师测时注意事项即可。 2、MOD法: 专业要求相对较高,不仅会秒表测时法,还要会动作分析,更要熟记并灵活运用MOD法。,4)准确度,1、秒表测时法 一般,因容易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产生偏差,需要评比平衡,但基本可靠。 2、MOD法 较高,主要受作业员熟练度影响 较大。,5)成本,1、秒表测时法 较低,主要工具秒表、写字板和笔即可。 2、MOD法 较高,可能需要秒表测时法工具,外加测速仪、数码相机等。,6)改善,1、秒表测时法 较难,必须不断的在现场观察和搜集数据才可得知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