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_第1页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_第2页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_第3页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_第4页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3-1一、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一)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统称为传染病,一组能在人和动物之间传播的传染病称为传染病。病原生物包括朊病毒、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以及寄生虫如原生动物和蠕虫。(2)传染病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于2004年12月1日正式实施。根据该法的规定,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8种。1.甲类传染病:有两种,即鼠疫和霍乱。2.乙类传染病:共25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日本脑炎、登革热、炭疽

2、、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和布鲁氏菌病3.丙类传染病:有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今年手足口病被我国列为丙类传染病。二、传染病感染过程(1)感染的概念:病原体侵入生物体并与之相互作用和斗争的过程。(2)感染的五种表现:1.病原体被清除或排出。(没有疾病)2。病原体携带状态。3.隐性感染。4.潜伏感染。5.显性感染(发作)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在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3、下,病原体从传染源中排出并侵入易感生物的过程。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如果缺乏条件,它就不会被感染(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指带有病原体的人和动物,这些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可被排泄。传染源包括病人、病原体携带者、隐性感染者和被感染动物。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某些易感人群的途径。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1 .空气、飞沫和灰尘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见传染病;2.水、食物和苍蝇经常引起消化道传染病;3、手、用具、玩具也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可引起呼吸道传染病和消化道传染病;4.吸血昆虫也被称为虫媒传播;5.体液:血液传播(乙肝、艾滋病等)。);

4、6.土壤和流行的水也被称为接触传播;7.母婴传播在怀孕和分娩期间传染给婴儿。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性被称为人群易感性。易感人群:对某些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第四,传染病的治疗治疗原则:早期隔离治疗,与局部医疗尽可能接近。治疗方法:(1)一般支持疗法(2)病原体疗法(3)对症疗法(4)中药和针灸疗法五.预防常见传染病1.管理传染源:首先,应尽早发现、诊断、隔离、治疗和报告患者;首先应尽早发现病原体携带者,同时对其进行隔离和治疗,并培养其良好的卫生习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播的机会。2.切断传播途径:应采取一般卫生措施、消毒和除虫。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疫区必须做好

5、消毒和预防性消毒工作。3.保护易感人群:通过加强非特异性免疫等综合措施加强个人防护1、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2.肠道传染病:甲型肝炎、手足口病等。(1)结核病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排菌病人是重要的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病后没有必要生病,但只有当抵抗力下降或细胞介导的过敏反应增加时,才可能导致临床疾病。除少数发病迅速的病例外,临床上多数为慢性。长期表现包括全身症状,如低烧、消瘦和疲劳,以及呼吸系统表现,如咳嗽和咯血。如果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大部分都能在临床上治愈。1.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2.传

6、播的主要途径是空气传播,也就是说,液滴感染是最常见的方式。肺结核病人排出的细菌越多,对其他人的危害就越大。感染的主要来源是被细菌感染的肺结核病人的痰。3.易受影响的人:人们通常容易受影响。健康人通过吸入咳嗽和打喷嚏的病人身上携带细菌的飞沫而被感染。直径为1 5微米的液滴最有可能沉积在肺泡中。干痰后吸入灰尘也会导致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发作缓慢,表现为下午或晚上低烧、乏力、食欲不振、消瘦和盗汗。(2)呼吸道症状通常是干咳或痰中有少量粘液。当继发感染发生时,痰是粘液脓性的。大约1/3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咯血。辅助检查:1.结核病检测是诊断结核病最特异的方法,在痰中发现结核病是诊断

7、结核病的可靠依据。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对肺结核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并能确定病变的性质、部位和范围。3.结核菌素皮试是诊断结核感染的参考指标。(2)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以急性发作和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为特征,如发热、剧烈头痛、全身酸软、上呼吸道症状轻微。流行病学1.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病毒携带者是主要的传染源。2.传播途径是通过空气和水滴。3.人们容易患流感。虽然他们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不同流感病毒亚型之间没有交叉免疫。病毒变异后,人们再次变得易受感染,并遭受反复的疾病。4.流行特征流感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由于呼吸道飞沫的传播,容易引起流行和大流行。它通常发生在

8、冬天。它主要发生在学校、单位、工厂和人们聚集的公共娱乐场所。呼吸道并发症在后期增加,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肺炎,死亡率较高。临床表现:通常比普通感冒重,主要为急性,症状为高烧、寒战、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同时,亦可能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例如喉咙痛、鼻塞、流鼻涕和咳嗽。全身症状严重,而呼吸系统症状相对较轻,少数病例可能伴有腹泻和水样便。体格检查显示结膜充血、咽部充血和肺部干罗音。发热通常在3 5天后消退,但患者仍感到明显的疲劳,通常持续1 2周,然后逐渐消失。(3)风疹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风疹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冬季和春季发病率较高。传播途径:通过呼吸道飞沫易感人群:1

9、-5岁的儿童较多,大多数成年人有抗体,偶尔会生病。育龄妇女更容易感染风疹。(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增加的趋势)临床表现:低烧、轻度上呼吸道炎症、全身不适、疲劳、打喷嚏、流鼻涕、轻度咳嗽等。一般来说,房颤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引起的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水痘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但在冬天和春天更常见。临床上,一般症状较轻,成批出现发热和皮疹,表现为斑疹、丘疹、疱疹和疮痂迅速发展。流行病学:传染源:名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他们在发病后1-2天内会传染到疱疹疮痂。皮疹完全结痂并脱落,没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人们通常容易感染水痘,而且他们在一次攻击后

10、会有更高的终生免疫力。临床表现:发热、头痛、乏力和上呼吸道炎症,持续约1天。皮疹在发病后数小时或1-2天出现。皮疹首先出现在躯干和头部。红疹迅速发展成丘疹,几小时后变成疱疹。它呈椭圆形,四周泛着红晕,像露珠,后来变得浑浊。疱疹经常伴有瘙痒。皮疹呈放射状分布,躯干多,四肢少,手掌和脚底少。水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约10天就能痊愈。很少有人会出现水痘脑炎和水痘肺炎等并发症。(5)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腮腺以非化脓性肿胀和疼痛、发热伴咀嚼障碍为特征,并可侵犯其他器官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这些疾病通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流行病

11、学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传染源。从腮腺肿大前7天到腮腺肿大后9天,患者具有高度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也可能被感染。易感人群:人们普遍易感,大多数病例发生在5-15岁人群中。病后可以获得持久的免疫力。临床表现:多数病例以下耳肿胀为首发症状,少数病例有发热、头痛、畏寒、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1-2天后,腮腺逐渐肿胀,从一侧开始肿胀,局部皮肤紧张而有光泽,表面发红,发烧范围从38度到40度。整个病程持续10-14天。(6)猩红热猩红热是一种由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舌红、弥漫性猩红热疹,皮疹消退后皮肤明显脱皮。流行病学传染源

12、:主要是猩红热患者和带菌者。从发病前24小时到发病高峰,患者的传染性最强。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人群易感性:人群通常易受影响。皮疹从耳后、颈部和上胸部开始,皮疹之间没有正常的皮肤,皮肤会褪色。面部潮红无皮疹,口鼻周围相对苍白,称为“口周围苍白圈”。皮疹出现后48小时达到高峰,然后根据皮疹顺序消退,并在2-4天内消失。皮疹消退后一周左右开始脱皮,持续2-4周,呈糠状、片状和大片状。(7)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流鼻涕、结膜充血、口腔黏膜麻疹样斑(第一磨牙附近口腔两侧颊黏膜克氏点,周围有腮红)和皮肤红色斑丘疹。麻疹在任何年龄都可能被感染。过

13、去发病率最高的是8个月至5岁,每2 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麻疹可以在任何季节发生,尤其是在冬天和春天。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从发病前2天(潜伏期结束)至皮疹后5天,口咽、鼻、结膜和气管的分泌物中含有大量具有传染性的病毒。无病毒恢复。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很少通过衣服和玩具间接传播。3.人群易感性:人群通常易受影响。与患者接触后,90%以上的易感患者发病。生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临床表现:发热至皮疹通常需要3 4天,伴有体温升高和症状加重。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喉咙充血和其他卡他症状与发烧同时出现;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和眼睑水肿。皮疹首先出现在耳后和发际线,逐渐到达前额

14、、面部和颈部,从上到下蔓延到胸部、背部、腹部和四肢,最后到达手掌和脚底,3 5天后出现。起初,皮疹是一种不同大小的红色斑点丘疹,高于皮肤,表现为充血性皮疹,在压力下消退。起初,它是稀疏和苍白的,然后它部分地融合成暗红色。在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出血性皮疹,在压力下无法消退,皮疹之间的皮肤正常。出疹3 5天后,发热开始减轻,一般症状明显减轻。皮疹消退的顺序为喷发,在喷发初期留下浅棕色色素点和糠状脱屑,持续约1 2周。病程10 14天,无并发症。(八)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一种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和粘膜瘀斑和脑膜刺激。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

15、发生脓毒性休克和脑实质损伤,脑脊液出现化脓性变化。一些病人爆发并很快死亡。流行病学1.传染源携带者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是该病的传染源。这种疾病的隐性感染率很高。2.传播途径病原体主要通过咳嗽和打喷嚏通过飞沫直接从呼吸道传播。由于这种细菌在外界的生存能力很弱,间接传播的可能性很小。3.易感人群通常是易感的,这与他们的免疫水平密切相关。4.流行特征该病全年均可发生,但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11月至次年5月,高峰在3月和4月。孩子更常见。临床诊断:高热、头痛、呕吐,伴有意识改变。如果体检后发现皮肤和粘膜有瘀点和瘀斑,且脑膜刺激征呈阳性,则可进行初步临床诊断。临床表现:突然发冷高热,伴有头痛、肌肉

16、酸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中毒症状。70% 90%的患者有皮肤或粘膜瘀斑或瘀斑,直径1毫米 2厘米,先鲜红后紫红色。在严重的情况下,瘀斑迅速扩大,其中心由于血栓形成而坏死。治疗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皮肤瘀点和瘀斑消失。溃疡可以在大块瘀斑的中央坏死部分形成,然后痂会愈合,症状会逐渐改善。大约10%的患者患有唇疱疹。患者一般在1 3周内康复。(9)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传染病,主要损害肝脏。主要临床表现为厌食、恶油、疲劳和虚弱,部分患者有黄疸、肝大和肝功能异常。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范围广。它是我国发病率高、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病毒性肝炎根据致病病

17、毒的不同可分为七类,即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庚型肝炎和乙型肝炎.(A型和E型为肠道传染病,其他类型为血源性传染病)甲型肝炎的流行病学1.传染源: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急性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毒主要通过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的粪便排出。2.传播途径: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粪便中排出的病毒会污染水、餐具、手、食物等。而且它们是通过口腔感染的。主要途径是日常接触,这通常会导致散发性疾病。例如,病毒污染水源或生食品污染水产品(贝类),这可能导致当地的流行病。它很少传播临床表现:消化道症状多,如食欲不振、恶油、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经常伴有发热、全身乏力、上腹部不适,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如上呼吸道感染。5 7天后,尿液颜色逐渐加深,部分病例可能出现黄疸。实验室检查: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