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凤绿色公路实施方案改_第1页
太凤绿色公路实施方案改_第2页
太凤绿色公路实施方案改_第3页
太凤绿色公路实施方案改_第4页
太凤绿色公路实施方案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省道泰丰线太白至奉贤(陕甘交界)公路TF-S1段建设绿色公路项目实施方案陕西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2017年2月1项目概述11.1项目背景11.2项目概述21.3项目特征21.4拟建绿色公路的亮点21.4.1设计和施工总承包模式的创新31.4.2根据当地情况,设置绿色声屏障3个1.4.3根据项目区3的特点,建立慢行系统1.4.4充分利用弃渣场、立交回旋处等场地31.4.5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全面实现施工现场信息化32建设绿色高速公路的目标42.1总体目标42.2实施内容43建设绿色公路项目53.1绿色设计53.1.1合理利用渠道资源,完善区域路网功能53.1.2科学的路线选择和优化指标53.1.3合

2、理控制填挖,统筹土方调配3.1.4分段优化设计,严格保护土地资源73.1.5细化专业设计,有效保护生态环境73.1.6推进智能交通建设,积极应用节能新技术83.1.7加强绿色收费站建设,拓展道路旅游功能93.2绿色建筑113.2.1统筹安排,节约资源113.2.2明确职责,加强管理113.2.3环境保护123.2.4材料节约和材料资源利用143.2.5节水和水资源利用143.2.6节能和能源利用143.2.7土地保护和土地资源保护153.2.8土地保护和土地资源保护151项目概述1.1项目背景拟建项目为太(白)丰(县)线,是陕西省公路网规划的18条联络线之一。泰丰线从太白县出发,经过天坝、奉贤

3、,止于陕甘边界。它连接了国道尹坤线和甘肃省两当县杨店(陕甘交界)-辉县高速公路,并间接连接了十个天线。承担全国高速公路联络线的功能,是陕西与甘肃省之间的主要交通通道,也是进一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交通支撑。目前,十大天线已建成通车,尹坤线宝鸡至平坎高速公路和甘肃省两当县至辉县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阳店至两当县段计划与本项目同时实施。项目所在地宝鸡市是陕西省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陕西省重要的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地,是中国西部重型工程机械和设备的制造基地,是中国西部三大经济区之一的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副中心城市。该项目连接的太白县和奉贤县位于宝鸡市南部陕西省和甘肃省的交界处。他们属于

4、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他们有丰富的水能、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它们有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景观,如秦岭主峰太白山和嘉陵江古栈道。它们是陕西省重要的旅游资源富集区。该地区在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旅游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然而,受自然条件和落后交通基础设施的制约,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总量小。现有太(白)-丰(县)高速公路标准低,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被多道山脊分割。跨岭路段线形曲率和起伏较大,技术指标较低,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较差,受冬季冰雪影响,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的需要。该项目的实施将显著改善宝鸡南部的交通条件,增加省际公路连接,增强公路运输的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便

5、捷的公共交通网络本项目路线从太白县城西头头镇杨坡庄出发,沿红岩河向西,经白云梁后沿西河,经京口镇进入奉贤县,经平木镇、天坝,经佛子岭后进入东沟。下沟后至安河寺,沿安河向西,经河口镇、国安寺向西南拐至丰州镇,经岳家岩、奉贤后与316国道平行。根据招标范围,全线分为两个勘察设计合同段,包括TF-S1合同段和TF-S2合同段。TF-S1合同段路线从太白县西侧开始,沿红沿河南侧边坡向西南方向延伸,穿过引红河至石河子引水工程的山脊,沿红沿河继续向西,架设白云驿隧道穿过山脊后到达京口镇,经奉贤县平木镇沿黄牛河经庙二岭至天坝,与尹坤高速公路相连,然后在西北方向与TF-S2合同段相连。TF-S1合同段主线建设

6、里程为31.16英里,主要工程包括33,360座5,476米/2的特大桥和4,418米/10座桥梁,总长9,894米,占线路总长的30.4%;长隧道7850米,中隧道2条,短隧道1条,总长9658米,占线路总长的31%。平木镇和天坝镇分别有2个立交;设置7个通道;有2条主线和匝道收费站,位于连接线和平木立交的起点;设置一个停车区、一个维护工作区和一个隧道管理站。1.3项目特征TF-S1合同段是我省公路建设项目,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隧道施工难度大,环保要求高。根据项目的地形、地貌和规模,项目可分为三个部分:“两条隧道、一条四川路”;第一段路线长度为14.09公里,从项目起点至王家山大桥终点(

7、桩号K14 093),位于太白,属于秦岭中低山地区。主要控制工程有白云驿特长隧道和王家山大桥。第二段从妙尔岭隧道进口K14 093至YK24 928,线路长度10.84公里。路线沿黄牛河路布置。路基工程主要集中在该段,主要控制工程为平木立交和K14 950-K15 180深挖路基。第三段,从庙儿岭隧道进口至线路终点(桩号K31 155),位于奉贤县,属秦岭中低山地区。主要控制工程有庙尔岭特长隧道和天坝枢纽立交。1.4拟建绿色公路的亮点1.4.1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的创新本工程在我省公路建设中首次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结合本项目建设我省绿色典型示范公路的要求,探索和研究了设计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在

8、绿色公路建设过程中的优势,总结了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的管理经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充分发挥该模式的优势,加强设计与施工的沟通,最大限度地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施工的可操作性,努力实现人力、机械、设备、材料等资源的综合利用,降低能耗,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泰丰高速公路建设绿色公路的总体目标。1.4.2因地制宜设置绿色声屏障在环境敏感点设置与周围环境相结合的绿色声屏障,材料应为绿色材料。1.4.3根据项目区的特点,建立慢行系统结合太白县西部慢城的特点,在出口的适当位置设置了旅游服务站、商队营地和自行车租赁设施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智能施工现场。在隧道隐蔽工程的过程验收、民工工资管理

9、、隧道施工人员管理等质量安全管理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技术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2建设绿色公路的目标2.1总体目标围绕本项目的工程特点和建设绿色公路的实际需要,以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三低一高”(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为总体目标,绿色公路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将贯穿于项目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和养护等全生命周期过程。降低能耗,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突出特色,因地制宜,把泰丰高速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耐用型、智能服务型、技术先进型”的绿色低碳高速公路。2.2实施内容结合太奉高速公路的特点和建设绿色公路的要求,按照因地制宜、突出

10、特色的指导思想,本项目从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两个方面实施绿色公路建设。表2.2-1泰丰高速公路绿色公路建设实施内容领域技术绿色设计渠道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区域路网功能的提升科学的路线选择和优化指标合理控制填挖,统筹土方调配分段优化设计,严格保护土地资源细化专业设计,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推进智能交通建设,积极应用节能新技术加强绿色收费站建设,拓展公路旅游功能绿色建筑明确职责,加强管理环境保护材料节约和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和能源利用土地节约与土地资源保护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设智能建筑工地3绿色公路工程建设3.1绿色设计3.1.1合理利用渠道资源,完善区域路网功能铺设施工图路线时,应尽量减少对国道G

11、244、G342、省道S212和走廊地带地方道路的干扰,同时预留国道和地方道路改扩建的空间。设置平木互通(A型单喇叭)、天坝枢纽互通(双B型喇叭)及连接线,可以有效合理地将高速公路与地方公路连接起来,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作用,促进宝鸡南部与关中地区的联系,为宝鸡经济依托绿色产业和生态旅游实现突破性发展提供交通支撑,为G85尹坤高速公路和G7011旬高速公路提供迂回路线,有利于提高高速公路的应急保障能力。同时,还将连接连霍高速、成武高速、武进高速,建设从Xi、宝鸡等中东部地区到陇南、九寨沟的便捷陆路通道,增加到甘肃的省际通道,进一步密切陕西与甘肃的联系,有利于加强省际经济互补与合作,促进关中-天水

12、经济圈的发展。3.1.2科学的路线选择和指标优化本工程位于秦岭中段山区,山体陡峭,地形复杂,滑坡、崩塌、断层等不良地质分布广泛,桥隧比高,工程规模大。路线设计应坚持“安全路线选择”、“地形路线选择”、“地质路线选择”、“生态路线选择”、“环境路线选择”和“经济路线选择”,合理采用横向和纵向技术指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地质m2.本工程位于中山地形,海拔高,冬季易结冰。考虑到特大桥段大型货车的交通安全,施工图中对纵向平面进行了优化,该桥段最大纵坡由4.0%降低到3.5%。调整后的纵坡为典型的长纵坡(3.06%/5.355公里),超过了平均纵坡值和坡长的推荐限值(公路几何设计细则)3.

13、根据详细的勘察结果和地形地质条件,对白云驿隧道出口导洞段(K9 000K 10 500)的线路平面位置进行了优化,避免了全长200米的开挖高边坡。3.1.3合理控制填挖,统筹土方调配本工程隧道长度占整个线路长度的31%,隧道内有大量弃渣。为了尽量减少弃渣对环境的影响,本工程充分发挥设计和施工总承包模式的优势,在工期安排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充分利用隧道内的弃渣。首先,在施工图的土方调配设计中,路基填料主要考虑利用隧道弃渣和路基开挖余料,不再借用填料;二是通过合理划分标段,充分发挥隧道弃渣和路基开挖余料的垂直调配和利用;第三,经过综合比较和充分论证,庙儿岭隧道与洋山隧道之间的桥梁改为通过高填方路基

14、,高填方路基利用了14.1万立方米的隧道废渣;第四,结合高边坡施工现场设计,增加K14 950K15 180段右侧和K23 310K23 580段左侧平台宽度,增加开挖余料填筑路基,取消一个离线取料场。第五,对于左右线距离较近的路基,中间区域填隧道废渣,表层覆土植树,美化道路通行能力。本项目共利用隧道废渣95.5万立方米,利用率为46%,基本上是一般项目的两倍。3.1.4分段优化设计,严格保护土地资源本项目区耕地资源和人均耕地资源短缺。在实地调查期间,详细调查了当地的土地情况。在室内设计中,将土地占用情况作为路线廊道方案选择和优化的重要指标,尽量避开基本农田和经济作物区。优化集中在K12 00

15、0K13 000、K20 000K21 000等段落。从K12 000至K13 000,初步设计线移至石沟河北侧77m,连接前后特大桥,避开开挖高度95m、最大边坡高度45.8m的高边坡,避免梅峰公路拆迁,增加与梅峰公路的交角,降低工程施工难度和对当地道路的干扰;从K20 000到K21 000,初步设计线移至黄牛河流域中心,避免了大量的房屋拆迁和土地分割。本项目共有7个垃圾场,其中一个为备用。垃圾场占用的土地是一条废弃的沟渠。弃土场后,边坡绿化,顶部平整并翻耕。6个垃圾场的总面积约为300亩。3.1.5保护生态环境的专业深化设计项目沿线植被茂密,在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最大限度保护、最小破坏、最

16、大限度恢复的设计理念。在选择路线的水平面和垂直面的技术指标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因素,尽量减少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路基防护设计中,我们始终坚持植物防护与工程防护相结合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以植物保护为主,工程保护为辅,使工程建设更好地顺应自然,融入自然;路基排水设计采用“堵、截、排”等多层次排水措施。项目沿线有二级水源保护区。在设计时,应尽可能采取工程技术措施避免,以保证方案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室外雨水径流综合处理设备应设置在环境敏感点、桥梁穿越及伴随的二类水体和路基以外的适当位置。全线共设置62个处理池(三级污水处理),容量300立方米,对桥梁和人行道的排水进行收集、处理和净化,达到环保要求后排放;桥梁设计中,为减少山体开挖,红岩河和石沟河部分桥墩采用高低桩,为减少对河流的影响,黄牛河大桥采用全宽双柱墩设计;在隧道设计中,隧道应尽可能在“早进晚出”和“零进”处开挖。在地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