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四章 氮族元素,主要教学目标:,本章重点与难点:,N2、NO、NO2及其含氧酸盐的性质,1.了解氮族自上而下呈现由典型非金属元素的过渡。注意同卤族和氧族相比; 2.本章学习以氮为重点,注意磷与氮的区别; 3.掌握 N2 、NO、NO2 及其含氧酸盐的性质; 4.了解磷易形成多酸,其中最简单的是焦磷酸,更复杂的是直链状的多聚磷酸和环状的偏磷酸; 5.了解砷分族元素在性质上的递变。,(5课时),14.1 氮族元素的通性,A N P As Sb Bi ns2np3,氮半径小,易形成双键、三键,氮族元素的氧化态,由于价电子层为ns2np3与氧族、卤素比较,它们若要获得三个电子而形成-价的离子是较困
2、难的,只有电负性较大的N、P能形成极少数-价的离子型化合物,Li3N、Mg3N2、Na3P、Ca3P2等,由于N3-、P3-离子半径大容易变型,遇水强烈水解生成NH3和PH3如: Mg3N2+6H2O=3Mg(OH)2+3NH3 Na3P+3H2O=3NaOH+3PH3 本族元素形成正价的趋势较强,如NF3、PBr5、AsF5、SbCl5、BiCl3、SbCl3等,形成共价化合物是本族元素的特征。,氮族元素的特性,14.2 氮和它的化合物,一. 氮族元素单质,氮气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沸点为 -195.8C。微溶于水。常温下化学性质极不活泼,加热时与活泼金属Li,Ca,Mg等反应,生成离子
3、型化合物。,P4化学性质活泼,空气中自燃,溶于非极性溶剂。,较稳定,400以上燃烧,不溶于有机溶剂。,磷的燃烧,磷的同素异形体,红磷的结构,第14章 氮族元素,As,Sb,Bi,氮、磷为非金属,砷、锑为准金属,铋为金属。,第14章 氮族元素,二. 氮,1.结构,N2分子的分子轨道:表达式: 在N2分子中,构成了一个键,构成了两个键。,第14章 氮族元素,2.N2 的化学性质,(4) 与非金属反应: B、Si,(1) 与氢气反应: N2 + 3 H2 2 NH3,高温高压,催 化 剂,(2)与氧气反应: N2 + O2 2 NO,放 电,第14章 氮族元素,3.N2 的制备,(1) 工业制备:
4、液体空气分馏,出水和氧气 150105 Pa 左右压强下钢瓶运输和使用,第14章 氮族元素,三. 氨,1. 结构:,N:sp3杂化,三角锥形,(NH3),气态:常温常压下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溶液:在 20 时 l dm3 水可溶解 700 dm3 氨 液态:2NH3 NH4+ + NH2- K = 1.9 10-33(55 ),2.物理性质,第14章 氮族元素,3. 化学性质,(1) 还原性,2NH33Cl2N26HCl 2NH32KMnO42 MnO2N22KOH2H2O 2NH33CuO3CuN23H2O,(2) 络合反应,Ag+ 2NH3 Ag(NH3)2+ Cu2+4NH3Cu
5、(NH3)42+,第14章 氮族元素,(3) 取代反应,(a) NH3分子中的H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基团所取代 生成一系列氨的衍生物,金属 2Na+2NH3=2NaNH2+H2 2Na+2H2O=2NaOH+H2,非金属 NH3+3Cl2=NCl3+3HCl,(b) 氨以它的氨基或亚氨基取代其它化合物中的原子团。,COCl2+4 NH3=CO(NH2)+2NH4Cl HgCl2+2NH3=Hg(NH2)Cl+NH4Cl 白色 氨基氯化汞 COCl2+4H2O=CO(OH)2+2HCl HgCl2+H2O=HgOHCl+HCl,光气 尿素,第14章 氮族元素,(4) 弱碱性(比水强 ),HACH2O
6、 H3O+AC- HACNH3 NH4+AC-,HAC在水中是一弱酸,但在液氨中却成为强酸,氨溶解于水:,Kb1.7810-5,NH3与H2O分子间还可构成氢键。这就促使氨能大量溶解于水,第14章 氮族元素,3.氨的制备,工业制备: 1/2N2 + 3/2 H2 = NH3 300105700105 Pa,约400450 ,第14章 氮族元素,四. 铵盐,(1) 铵盐一般为无色晶体,绝大多数易溶于水,石蕊试纸法 (红蓝),的结构:,N:sp3杂化, 正四面体,的鉴定:,第14章 氮族元素,(2) 热稳定性,分解为氨和相应的酸,(a) 若酸是不挥发的,则氨逸出,(NH4)2SO4 NH3NH4H
7、SO4 (NH4)3PO4 3NH3H3PO4,(b) 若酸具有挥发性则放出的氨气和相应 的酸,冷却又盐,第14章 氮族元素,催化剂,(c) 若酸有氧化性分解出来的NH3会立即被氧 化成N2或其他氧化物。,第14章 氮族元素,五. 氨的衍生物,1. 联氨(肼 ),NH2,N2H4 无色液体,(1)结构:,第14章 氮族元素,(2)化学性质, 不稳定性,N2H4(aq) + H2O N2H5+ (aq) + OH K 8.710-7 N2H5+(aq) + H2O N2H62+(aq) + OH K 1.910-14, 二元弱碱, 强氧化还原性:氧化产物N2,N2H4(aq) + 2 X2 4
8、HX + N2 4 AgBr + N2H4 4 Ag + N2 + 4 HBr,N2H4 = N2 +H2(或NH3),N2H4(l)+O2(g) N2(g)+2H2O(l) N2H4(l)+H2O2(l) N2(g)+4H2O(l),第14章 氮族元素,2. 羟氨(NH2OH),OH,NH2OH 白色固体,(1) 纯羟氨是白色固体,熔点305K,不稳定,在288K以上便分解为NH3、N2和H2O 3NH2OH=NH3+N2+3H2O 4NH2OH=2NH3+N2O+3H2O(部分按此式分解),第14章 氮族元素,OH,(2) 化学性质, 弱碱性,碱性(比N2H4弱),NH2OH+H2O=NH
9、3OH+OH- K=9.110-9, 强还原剂:氧化产物N2,2NH2OH+2AgBr =2Ag+N2(N2O)+2HBr+2H2O N2H4+4CuO = 2Cu2O+N2+2H2O,第14章 氮族元素,3.氢叠氮酸 HN3(无色液体或气体 ),AgN3 Cu(N3) 2 Pb(N3)2 Hg(N3) 2,撞击,NaOH NaN3,N2 +H2,Zn Zn(N3)2+H2,N2H4+HNO2 = HN3+2H2O,第14章 氮族元素,NCl3: NH3+3Cl2 = NCl3+3HCl 在90:爆炸分解: NCl3 = N2+ 3/2Cl2 rH= 295.5kJmol1,4 卤 化 物,N
10、F3 NCl3 sp3杂化,角锥形,六. 氮的含氧化合物,1. NO,NO 距离为 115 pm NO 分子中有单电子,具有顺磁性,在低温时部分发生聚合,生成 N2O2 NO 距离为 112 pm,NN 距离为 218 pm,O-O 距离为 262 pm,(2) 性质,(a) 不溶于水,中性氧化物,(b) 易被氧化,2NOO22NO2,3MnO2+6H+5NO=3Mn2+5NO2+3H2O,用于测量混合物中所含的NO,(c) 加合作用,NO3-3Fe2+4H+=3Fe3+NO+2H2O,Fe2+NOSOFe(NO)SO4,棕色,棕色环法用来鉴定NO3-离子,第14章 氮族元素,2. NO2,(
11、1) 结构:,N:价电子2s22p3,sp2杂化后,有毒,有特殊臭味的红棕色气体,第14章 氮族元素,(2) 性质, 酸性氧化物,除去NO中所含的微量NO2, 强的氧化性 (比HNO3强),NO2H2SNOSH2O 2I-H2ONO2I2NO2OH-, 弱还原性,MnO4-+5 NO2+ H2O =Mn2+5NO3-+2H+,(3) 制备,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Pb(NO3)2=2PbO+4NO2+O2,第14章 氮族元素,3. 其他氧化物,N2O:俗称“笑气”,不与水反应,中性 氧化物,(2) N2O3:亚硝酸的酸酐,与水反应 N2O3+H2O=2H
12、NO2,(3) N2O: 硝酸的酸酐,与水反应 N2O5+H2O=2HNO3,第14章 氮族元素,七. 亚硝酸及其盐,N:sp2杂化后:,制备:,结构:,1. 亚硝酸(HNO2),第14章 氮族元素,(2) 性质,亚硝酸 (HNO2),NO+NO2, 弱酸,(蓝色), 不稳定, 氧化还性,2HNO2+2I-+2H+=2NO+I2+2H2O, 络合作用,Co3+6NO2-Co(NO2)63- K3 Co(NO2)6黄色,K+,第14章 氮族元素,2. 亚硝酸盐,(1) 制备:碱吸收法,(2) 性质: 绝大部分无色, 易溶于水, (AgNO2 浅黄色不溶)极毒是致癌物。, 金属活泼性差,对应亚硝酸
13、盐稳定性差,主,AgNO2NaNO2, 氧化还原性,第14章 氮族元素,八. 硝酸及其盐,1. 硝酸,(1) 结构:,(2) 物理性质 : 纯硝酸:无色液体,密度为1.53gcm-3 浓硝酸: 含HNO3 69%,密度 1.4gcm-3 硝酸挥发而产生白烟发烟硝 酸,溶有过量NO2的浓硝酸产生红 烟,且硝酸常带黄色或红棕色。,N:sp2杂化后,第14章 氮族元素,(3) 性质,与有机化合物发生硝化反应,多为黄色, 热稳定性差,保存在棕色瓶中,溶液呈黄色,第14章 氮族元素, 强氧化性,第14章 氮族元素,活泼金属:, 冷的浓硝酸使Fe, Al, Cr钝化 王水:(氧化配位溶解),第14章 氮族
14、元素,规律:HNO3越稀,金属越活泼, HNO3 被还原的氧化值越低。,大部分金属可溶于硝酸,硝酸被还原的程度与金属的活泼性和硝酸的浓度有关。,铜与浓硝酸反应,第14章 氮族元素,影响 HNO3 还原产物因素 (a) 浓 HNO3 NO2 为主;稀 HNO3 NO 为主 (b) 活泼金属(Mg, Al, Zn, Fe) (c) 非金属(C、S、P、I2) (d) 冷、浓 HNO3 使下列金属“钝化”: Al, Cr, Fe, Co, Ni, Ti, V (e) 贵金属 Au、Pt、Rh 铑、Ir 铱和 Zr 锆 Ta 钽不与 HNO3 反应。,还原剂的性质、温度和硝酸的浓度,小结!,第14章
15、氮族元素,(4) 制备, 工业: 氨的催化氧化,4 NH3 + 5 O2 4 NO + 6 H2O 2 NO + O2 2 NO2 2 NO2 + H2O 2 HNO3 + NO, 实验室: 硝酸盐与浓硫酸作用,500,第14章 氮族元素,2. 硝酸盐,的结构:,N:sp2杂化后,(1),第14章 氮族元素, 易溶于水; 水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才有氧化性, 固体在高温时有氧化性; 热稳定性差。,(2) 性质:,(a) 碱金属,碱土金属:亚硝酸盐 O2,(b) Mg-Cu(包括Mg和Cu),氧化物,NO2和O2,(c) Cu以后(不包括铜):金属,NO2和O2,第14章 氮族元素,亚硝酸、硝酸及其盐
16、的性质对比, 酸性:, 热稳定性:, 氧化性:,活泼金属 MNO2MNO3,第14章 氮族元素,14.3 磷和它的化合物,一. 单质磷,红磷:,黑磷:,石墨状的片状 结构,可导电。,白磷(黄磷):,暗红色粉末,没有毒性,不溶于水、碱,着火点比白磷高。,剧毒,不溶于水,易溶于, 。,PPP=60 具有张力,(1),第14章 氮族元素,(2)磷的化学性质,4 P + 6 H2O PH3 + 3 H3PO2,4 P + 3 NaOH + 3 H2O 3 NaH2PO2 + PH3, 氧化反应:白磷与 O2、卤素、硝酸反应,2 P + 5 CuSO4 + 8 H2O 5 Cu + 2 H3PO4 +
17、5 H2SO4 11 P + 15 CuSO4 + 24 H2O 5 Cu3P + 6 H3PO4 + 15 H2SO4,(碱性), 歧化反应,2P 3X2 = 2PX3 (PX3 X2 = PX5), 还原反应,第14章 氮族元素,二. 磷化氢(瞵),类型 PH 3(膦)、 P 2 H 4(联膦)、 (P 2 H 4)x(类氨),结构:,第14章 氮族元素,性质,(1) 强还原性(比NH3强),PH36Ag+ + 3H2O=6Ag+6H+H3PO3 PH3+2O2=H3PO4(423K),(2) 弱碱性(比NH3弱),PH3H+PH4+,第14章 氮族元素,(3)强配位性(PH3NH3) 除
18、孤对电子外,空的d轨道可接受反馈电子,加强了配离子的稳定性.,P2H4在常温下呈液态,不稳定,暴露在空气中会立即着火,三. 磷的氯化物,PX3分子晶体,PX5离子晶体,PCl5固体中含有PCl4+和PCl6离子,P:sp3d2杂化,P:sp3杂化,1.结构,第14章 氮族元素,2.制备,2P(过量)3Cl2 2PCl3 2P+5Cl2(过量) 2PCl5,3.性质,PCl3+3H2O H3PO3+3HCl PCl5+H2O(少量) POCl3+2HCl POCl3+3H2O H3PO4+3HCl,(PCl3 PCl5均易水解 ),第14章 氮族元素,四. 磷的含氧化合物,O2(足),1.氧化物
19、的结构,第14章 氮族元素,2.性质:,P4O6白色易挥发的蜡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 P4O10白色雪花状晶体,强吸水性。,歧化,做干燥剂,第14章 氮族元素,性质:一元中强酸,3.磷的含氧酸及其盐,结构:,强还原剂,=1.010-2,(1) 次磷酸( H3PO2)及其盐,第14章 氮族元素,制备: P4+3KOH+3H2O=3KH2PO2+PH3 2P4+3Ba(OH)2+6H2O=3Ba(H2PO2)2+2PH3,H2SO4,BaSO4+H3PO2,性质:无色晶状固体,易潮解,所有盐均溶于水。酸、盐均为强还原剂,不稳定。 Ni2+H2PO2-+H2O=HPO32-+3H+Ni(化学镀)
20、3H3PO2=2H3PO3+PH3 4H2PO2-=P2O74-+PH3+H2O,(2) 亚磷酸及其盐,性质:二元中强酸:,结构:,强还原性:,第14章 氮族元素,(3) 正磷酸(H3PO4),结构:,P:SP3不等性杂化,三个键,一个P=O是由1个 键和两个d-p键组成的多重键,价电子发生自旋归并,即2P电子归并。,第14章 氮族元素,制备,工业 2Ca3(PO4)2+6SiO2+10C 6CaSiO3+P4+10CO P4+5O2 P4O10 P4O106H2O 4H3PO4,实验室: P+5HNO3(浓) H3PO4+5NO2+2H2O,第14章 氮族元素, 脱水缩合后形成 焦磷酸、聚磷
21、酸、(聚)偏磷酸。, 磷酸是非氧化性酸,性质, 三元中强酸,H3PO4/H3PO3=-0. 76(v) PO43-/HPO32-1.12V,2H3PO4 H4P2O7,3H3PO4 H5P3O10,第14章 氮族元素,焦磷酸 H4P2O7,2 H3PO4 H2O + H4P2O7 焦磷酸,(4) 其它磷酸,第14章 氮族元素,聚磷酸,聚磷酸(n个磷酸脱n-1个H2O) n=2 焦磷酸 n=3 三(聚)磷酸,第14章 氮族元素,(聚)偏磷酸,(聚)偏磷酸 (n个H3PO4脱n个H2O) 偏磷酸:HPO3(n=1),四(聚)偏磷酸:(HPO3)4,第14章 氮族元素,(5) 磷酸盐,第14章 氮族
22、元素, 水解性, 大量用作肥料(三大肥料之一), 与AgNO3反应,PO43 HPO42 + Ag+ Ag3PO4 (黄) 可溶于硝酸 H2PO4 ,(AgI (黄) 不溶于硝酸),第14章 氮族元素,第14章 氮族元素,五. 磷的硫化物,P4S3,P4S5,P4S7,P4S10,以 P4 四面体为结构基础, S 连结在 P-P 之间和P的顶端,硫化磷水解反应非常复杂, 水解产物中磷的氧化数可以是 -3,+1,+3,+5, 生成PH3,H3PO2,H3PO3,H3PO4。,第14章 氮族元素,14.4 砷、锑、铋,一. 氢化物,碱性降低,性质,第14章 氮族元素,As2O3+6Zn+6H2SO
23、4 =2AsH3+6ZnSO4+3H2O As+H2 -马氏试砷法,-古氏试砷法,鉴定砷,第14章 氮族元素,二. 砷、锑、铋的氧化物及其水合物,1. M(III)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第14章 氮族元素,2. M(V)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三元中强酸 一元弱酸 难溶于水,第14章 氮族元素,小结:,(1) As-Bi,氧化物及水合物酸性递减,碱性增加。 (2) 同一元素,+的酸性大于+的。,第14章 氮族元素,三. 卤化物,三卤化物较稳定,能发生水解反应,AsCl3 + 3 H2O H3AsO3 + 3 HCl SbCl3 + H2O SbOCl + 2 HCl BiCl3 + H2O BiOC
24、l + 2 HCl,SbCl3 和 BiCl3 水解并不完全,在配制 SbX3 和 BiX3溶液时,必须将盐溶解在相应的酸中,五卤化物:氟化物稳定,其它不稳定,水解能力:PCl3 AsCl3 SbCl3 BiCl3,第14章 氮族元素,(1) M(III)的还原性(由As到Bi还原性减弱),可用H2O2代替Cl2,四. 砷、锑、铋的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第14章 氮族元素,(2) M(V)的氧化性(由As到Bi氧化性增强),(鉴定Mn2+),第14章 氮族元素,As() Sb() Bi() As() Sb() Bi(),碱性增强,还原性增强,酸性增强,氧化性增强,碱 性 增 强,酸 性 增 强,
25、小结:,第14章 氮族元素,五. 硫化物和硫代酸盐,1. 硫化物,As2S3 Sb2S3 Bi2S3 As2S5 Sb2S5 Bi2S5,碱性增强,酸性减弱,第14章 氮族元素,(1) 均不溶于水和稀酸。,As2S3、As2S5不溶,性质:,(3) 氧化性酸(HNO3)溶解,(2) (浓HCl)配位溶解,第14章 氮族元素,NaOH,(M=As,Sb),Na2S,(M=As,Sb) Bi2S3不溶,(3) 碱溶,(4) 氧化碱溶,(M=As,Sb),第14章 氮族元素,14-5 盐类的热分解,一、无机含氧酸盐热分解的类型和规律 二、无机含氧酸盐热分解的本质和对某些规律的解释,一、无机含氧酸盐热
26、分解的类型和规律,1.含水盐的脱水反应 2.含水盐的水解反应 3.无水盐的热分解 4.缩聚反应 5.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6.歧化反应,1.含水盐的脱水反应 直接脱水或先溶解在各自的结晶水中再脱水。,规律: 难挥发性含氧酸盐的水合物受热后一般总是脱水成无水盐。 MgSO47H2O ; Zn3(PO4)24H2O ; Na2SiO39H2O, 活性较强的金属如碱金属、碱土金属中的Ca2+、Sr2+、Ba2+、稀土元素的含氧酸盐水合物,受热脱水变成无水盐。 Ca(NO3)24H2O ; La(NO3)36H2O 阴离子相同,金属离子不同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含氧酸盐脱水温度,同族内自上而下递减。 Ca(N
27、O3)24H2O、Sr(NO3)24H2O 、Ba(NO3)24H2O 405K 373K 298K BeSO44H2O MgSO47H2O CaSO42H2O 523K 511K 436K, 金属离子相同阴离子不同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含氧酸盐脱水温度,通常随阴离子电荷增高而增大。 Na2HPO412H2O(453K); Na3PO412H2O(473K),2.含水盐的水解反应 半径小、电荷高的金属离子(Be2+、Mg2+、AI3+、Fe3+等)的水合易挥发酸盐(硝酸盐、碳酸盐等)受热易发生水解。,3.无水盐的热分解,热分解的特点:反应过程中没有电子的转移,只是分解成原始组成。,规律:p710
28、碱金属、碱土金属和具有单一氧化态金属的硫酸盐、碳酸盐、磷酸盐等通常按此方式分解。 硼酸盐、和硅酸盐受热不发生此类分解(因B2O3,SiO2沸点极高,难气化) *阴离子相同的含氧酸盐,分解温度在同一族中自上而下递增。 BeCO3 MgCO3 CaCO3 SrCO3 BaCO3 373K 813K 1170K 1462K 1633K *分解T: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过渡金属盐 Na2CO3 CaCO3 CuCO3 难 1170K 473K, 阳离子相同的含氧酸盐,分解温度通常是硫酸盐碳酸盐 MgSO4MgCO3 BeSO4BeCO3 1397K 813K 823K 373K,4.缩聚反应 许多无水的酸
29、式含氧酸盐受热后,阴离子可能缩合失水进一步聚合成多酸离子。,多元酸(多为弱酸)的正盐受热也可发生聚合,有些很不稳定的含氧酸的酸式盐受热由于分解而不能形成多酸盐,缩聚反应的难易:硅酸磷酸硫酸高氯酸 依次变难,5.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特点:热分解过程中不仅有电子的转移,而且这种转移都是在含氧酸盐内部进行的-即自身氧化还原反应。能发生这类反应的主要是氧化性含氧酸的铵盐、低价金属的含氧酸盐。 阴离子氧化阳离子的反应,阳离子氧化阴离子的反应 主要是银和汞的含氧酸盐,阴离子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 阳离子稳定,阴离子及对应的酸性氧化物均不稳定,受热后在阴离子内部不同元素之间发生电子的转移而分解。,特点:分解时
30、通常有氧气放出。 KClO4KCl+O2 KNO3KNO2+O2 KMnO4 K2MnO4+MnO2+O2 碱金属的六、七族的最高价含氧酸盐,特别是多数卤素含氧酸盐,受热常按此方式分解。 CO2、SiO2、P2O5、SO3等分子比较稳定,所以其相应的碳酸盐、硅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等热分解一般不放O2。,6.歧化反应 阴离子歧化 3NaClO2NaCl+NaClO4 4KClO3KCl+3KClO4 4Na2SO3Na2S+3Na2SO4 反应条件 A 成酸元素的氧化态必须是中间价态 B 酸根离子不稳定 C 阳离子稳定 思考题 KNO2受热能否歧化? 阳离子的歧化(多在水溶液中进行) Hg2CO
31、3 HgO+Hg+CO2 Cu2SO4 Cu+CuSO4,总 规 律: A、相同金属离子与相同成酸元素所组成的含氧酸盐,热稳定性:正盐酸式盐 (Na2CO3NaHCO3) B、不同金属离子与相同含氧酸根所组成的盐,热稳定性: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过渡金属盐铵盐 Na2SO4 CaSO4 ZnSO4 (NH4)2SO4 分解温度 1450 930 100 C、同一成酸元素,一般是高氧化态含氧酸及盐比低氧化态含氧酸及盐稳定。 HClO4HClO3HClO KClO4KClO3KClO,二 无机含氧酸盐热分解的本质和对某些规律的解释,1.含水盐的脱水本质及规律 2.含水盐的水解本质及规律 3.无水盐的热
32、分解本质及规律 4.酸式盐的缩聚 5.含氧酸热分解的热力学解释,1.含水盐的脱水本质及规律 结晶水的存在形式 晶格水不同任何离子结合,只在晶格中占有一定位置的水分子。 配位水同金属离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水分子。 阴离子水同阴离子结合在一起的水分子。 KAI(SO4)212H2O 6个水靠配位键与AI3+结合-配位水 6个水排在距K+较远的位置上晶格水 CuSO45H2O4个配位水,一个阴离子水。,结晶水的稳定性 晶格水与晶体的结合最弱,受热此水最易失。 Na2SO410H2O ; Na2CO310H2O(373K) 但晶格水也受到晶体中阴阳离子电场的影响。 Ca(NO3)24H2O、Sr(NO3
33、)24H2O 、Ba(NO3)24H2O 405K 373K 298K 电荷高、半径小的阳离子或阴离子同晶格水的结合力强,脱水温度高。 配位水与晶体的结合力比晶格水强。金属离子的正电场越强与水的结合力越强,水合热越大,失水温度越高。,FeSO47H2O CoSO47H2O NiSO47H2O r(M2+)/pm 75 72 70 开始失水(K) 299 309 333-345 M2+水合热 2845.1 2916.2 2995.7 阴离子水通常靠氢键与阴离子结合在一起,难失.许多7水、5水受热后容易变为1水(阴离子水)合物,失此水一般需加热到473K-573K.,2.含水盐的水解本质及规律 结
34、晶水中O-H键,由于O的配位而减弱,其减弱程度随金属离子正电场的增强而增强。此时如阴离子是易挥发的酸根离子(NO3-,CO32-等),受热时,水分子中的O-H键容易断裂,H+与酸根结合成挥发酸逸出反应体系,结果水解产物为碱式盐。 金属离子的正电场越强,相应含氧酸越容易挥发,其含水盐受热越易发生水解反应。,3.无水盐的热分解本质及规律,所有的含氧酸盐基本上都是离子晶体,受热时,晶体中晶格结点上的正、负离子原有的振摆运动加剧,使正、负离子更加靠近,从而加强了正、负离子间的相互极化作用,结果是金属离子Mn+夺取了含氧酸根中的部分O2-离子,从而引起含氧酸根的破裂。 所以无水盐热分解的本质是:正离子争夺含氧酸跟中的O2-离子。,规律: A、酸根相同,金属离子的正电场越强,该含氧酸盐越容易分解(如MCO3)。 B、金属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配电线路技能鉴定实操培训课件
- 高效节能电机项目投资估算方案(范文模板)
- 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方案(模板)
- 2025年高纯氮化铝粉体项目建议书
- 2025年银行监管及中央银行服务项目合作计划书
- 智慧物流概论 课件 04智慧运输
- 2025年医药级纤维素醚合作协议书
- 常用胰岛素种类及特点表
- 常用乌头类中药的毒性研究概述
- 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2025年高精度加工技术不锈钢成形技术研究报告
- 燃气经营企业从业人员专业培训考核大纲(试行)
- 可行性研究报告学校扩建项目可研报告
- 提高VTE规范预防率的品管圈
- 便秘的耳穴贴压技术
- 国家能源集团陆上风电项目通 用造价指标(2024年)
- 2025年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附答案
- 通信光缆线路工程安全技术交底
- 四新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 七十岁以上老年人三力测试,换领驾照模拟题答案
- 陕西省汉中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英语 含答案
- 跌倒的应急处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