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科技白鹿镇规划_第1页
工程科技白鹿镇规划_第2页
工程科技白鹿镇规划_第3页
工程科技白鹿镇规划_第4页
工程科技白鹿镇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彭州市白鹿镇产业总体规划彭州市白鹿镇产业总体规划规划编制小组专家团队:李 晓 四川省农科院信息所所长、农业经济专家、研究员宋兴荣 四川省农科院园艺所花卉中心主任、花卉专家、副研究员邓家林 四川省农科院园艺所果树中心主任、果树专家、副研究员胡尚清 四川省农科院经作所、中药材专家、副研究员曾 鸣 四川比尔农业科技咨询中心主任、农业经济专家、副教授廖级熙 四川比尔农业科技咨询中心、研究员工作团队:何 鹏 四川比尔农业科技咨询中心、助理研究员陈春燕 四川比尔农业科技咨询中心、助理研究员林正雨 四川比尔农业科技咨询中心、助理研究员秦雪莲 四川比尔农业科技咨询中心、助理研究员古 稳 四川比尔农业科技咨询中

2、心、助理研究员规划成果一、文件彭州市白鹿镇产业总体规划二、图纸(1)区位关系图(含成都市域、彭州区域)(2) 综合现状分析图 110000(3) 功能格局示意图(规划功能分区图) 1:10000(4) 村镇体系发展战略示意图(农村新型社区分布图) 110000(5) 第一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建设内容布局图 110000(6) 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布局示意图 110000(7) 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布局规划图 110000(8) 新农村样板区规划示意图 110000(9)镇域道路交通规划图 110000(10)基础设施综合规划图 110000目 录第一章绪论11.1指导思想11.2规划原则11.3规划依据1

3、1.4规划年限21.5规划范围2第二章产业发展基础32.1自然环境32.2旅游资源32.3综合经济42.4基础设施42.5劣势分析5第三章白鹿镇发展战略63.1总体目标63.2发展策略63.3总体布局73.4分区布局7第四章第一产业发展规划84.1发展现状84.2发展方向84.3发展目标84.4建设内容84.5重点建设项目9第五章第三产业发展规划125.1发展现状125.2发展定位125.3客源定位125.4总体布局125.5线路组织135.6景点规划135.7配套建设15第六章新农村样板区规划176.1规划概要176.2样板概况176.3功能布局176.4规划内容17第七章生态恢复建设规划2

4、37.1规划原则237.2规划目标237.3生态恢复规划内容23第八章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68.1道路工程268.2水利工程268.3环卫工程268.4电力工程27第九章投资及效益分析289.1投资估算289.2效益分析28第十章实施步骤3010.1实施进度3010.2近期重点30第十一章保障措施3111.1维护总体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3111.2增强规划实施过程中不定因素的应对能力3111.3确保重点建设项目如期推进和完成3111.4成立招商引资办公室31第一章绪论1.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城乡统筹、科学重建的方针,

5、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保障安全与生计,注重灾后重建,合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绿山富民,旅游兴镇”为规划宗旨,将旅游开发、村庄整治相结合,加快白鹿场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整体风貌的打造,加快生态恢复建设,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1.2规划原则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统筹安排远近结合、持续发展一三互动、链式发展政府主导、项目支撑1.3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国家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建设部村镇规划编制办法(2006);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重点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川府

6、发200321号);成都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年);彭州市总体规划(2006-2020);彭州市农村地区三个集中规划;四川省白鹿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四川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彭州园区)总体规划;彭州市白鹿镇旅游开发策划;成都市灾后重建规划;白鹿镇灾后重建规划;白鹿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规划的设想、意见和建议。1.4规划年限近期:2009年-2011年远期:2012年-2015年1.5规划范围彭州市白鹿镇第二章产业发展基础2.1自然环境2.1.1地形地貌白鹿镇地形属山地地貌,属云华山支脉东干东山,全境群山骈联,地势较高,最高峰尖峰顶,海拨2259.3m。域内多岩溶地貌。白鹿镇的地

7、质地貌极有特色,如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标准的地质剖面,生物化石点,近百个在山峦中碧峰挺起的飞来峰及造型各异的天然溶洞。2.1.2气候条件白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区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空气清新,无霜期长。白鹿年均气温12.5,年降雨量1300mm左右,多集中在5-10月,年均相对湿度80,年均日照800小时左右。2.1.3水文条件白鹿镇大部分地区属湔江水系:主河白鹿河为湔江的重要支流之一,其流经地域为“龙门山”断层岩通过区,多为岩溶地貌,地表水较少,大多是暗河分布,在三岔河汇入湔江。冒水洞是白鹿河的源头,常年水流不断,平均流量为2.39m3秒,遇暴雨时易崩塌,有造成灾害性泥石流的危险。

8、2.1.4动植物资源白鹿镇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境内植被呈垂直分布。林木覆盖率达71.9%,植物种类计有74科265种,并有红豆杉、珙桐、等银杏珍贵植物。白鹿镇的野生动物数量众多,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熊猫、大熊猫、林麝、猕猴等。2.2旅游资源2.2.1自然景观白鹿镇自然景观极其丰富包括森林、溶洞、飞瀑、飞来峰、冰川遗迹等,其中“白鹿森林公园”为省级森林公园,以林业的幽静野趣,神奇罕见的冰川漂移奇观,林立的飞来峰峰众,大小不一的溶洞等喀斯特地貌景观为特色。2.2.2人文景观宗教文化:白鹿镇历史背景特殊,既有佛教、道教的寺庙宫观,如水观音寺、白观音寺、华光寺、三王庙、三神庙、东云庙等

9、,又有位于天台山顶的天台寺为川北的佛教圣地和塘坝村的鸿都观遗址,还有天主教的神职学院和教堂。异国风情:法国传教士洪广化来到白鹿镇选址修建修道院,后分别建有下书院、上书院(领报修院)及圣母堂,天主教文化的传播大大增加了当地独特的异国风味。白鹿顶曾作为避暑胜地建有各种外国风情别墅,如今遗迹尚存。白鹿古镇:白鹿镇修建于清乾隆十九年的具川西小镇风貌的古街,自古就有“小成都”之称,是川西九大古镇之一。至今还留有不少传统习俗:如药王会、山歌、王爷会、天主教节日平安夜等。2.3综合经济白鹿镇目前的主要经济收入为农业和工业。2008年底,全镇社会生产总值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万元,占;乡镇企业产值万元,占。20

10、08全镇人均收入元。2.4基础设施2.4.1道路交通白鹿镇县级以上8km,村道43km,社道25km,路网总计76km,其中:硬化水泥路18km(村道)。其中彭州市至白鹿镇为混凝土路面,白鹿镇区现有一条过境路(小夫路)经过,镇域内有6条镇村公路相连。2.4.2水电基础集镇现有一座日供水能力800t的水厂,并在政府后的公路侧建设有水塔一座。供水普及率为100%,排水大部分为雨污合流制。现有10KVA变电站一座,供全镇用电,已并入国家电网,供电有保障。2.5劣势分析处于传统农业经营阶段,综合经济水平较低。区域交通通达性和道路状况较差。地震对建筑物和道路的损毁严重。对白鹿镇良好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人文

11、资源认识不足,挖掘较差,区域资源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旅游接待能力不足,缺少旅游配套设施。第三章 白鹿镇发展战略3.1总体目标以灾后重建为契机,以旅游为重心,开发乡村特色旅游资源,把农业、生态、旅游有效结合,打造具有法式风情的生态农业旅游品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保工程建设,建设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建成生态型文明示范村。3.1.1经济发展目标规划到201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9.8%,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3-5年后增加社会就业人员10000人。推进农业产业化、特色化,完善农产品的销售网络,拓展农村旅游市场。3.1.2社会发展目标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三、一”产业顺

12、序发展特色旅游业和“高质、高效、高产”三高农业,让白鹿的经济发展从浪费掠夺资源转变为永续利用资源。对全省乃至全国煤炭产业退出的山区镇有很好的示范作用。3.1.3生态环境目标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生产、生活、服务条件,协调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加强村庄绿化建设,建设生态型农村,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使地震中受损的生态环境得到快速恢复。3.2发展策略第三产业发展策略将旅游业作为白鹿镇的龙头产业,发展集休闲、度假、避暑、观光为一体的特色风情小镇。在农业产业稳定发展的进程中,促进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实现立体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模式。第一产业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高

13、质、高效、高产”三高农业,逐步实现产品基地化、基地产品优质化、优质产品规模化,基地管理企业化,发展特色农业项目,提高农产品附加产值。为打造“法式风情产业园”、观光农业奠定基础。3.3总体布局以“一轴两心四片区”为白鹿镇总体格局。“一轴”:指沿白鹿河连接三河店、领报修院、场镇、白鹿村等重要景点的场镇旅游发展轴。白鹿镇场镇建设区,是公共服务业发展的中心;“两心”:指场镇中心和以领报修院为主的文化旅游中心;“四片区”:指根据产业分布和行政区划而分的北部经济区、中部经济区、东南部经济区和西部经济区。3.4分区布局中部经济区:该区包括白鹿场社区、水观新型社区、白鹿村新型社区、回水村新型社区。以发展旅游、

14、商业服务业和无公害农副产品为主。北部经济区:该区包括红华村、三河店村、国有林场。以林产和旅游为主。东南部经济区:该区主要包括塘坝村。以发展旅游和无公害农副产品为主。西部经济区:该区主要包括天台村、关沟村。以发展黄连、猕猴桃和旅游为主。第四章 第一产业发展规划4.1发展现状2008年,全镇粮食总播种面积12618亩,粮食总产2852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883亩,总产1560吨;黄连三木药材种植面积7990亩,具体情况如表4-1所示。表4-1 白鹿镇2008年农业生产情况表序号品类植种面积(亩)总产量(吨)单产(kg/亩)1粮食12617.82852226.03 1.1玉米4953.051594

15、321.82 1.2薯类7110.451181166.09 1.3豆类454.2577169.51 2经济作物2.1油类215.051046.50 2.2蔬菜26681550580.96 3中药材3.1黄连2494.35360144.33 3.2黄柏2165.45/3.3厚朴2497.8/3.4杜仲832.6/4.2发展方向依靠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特色农产品项目,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创建名牌农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结合休闲度假旅游,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挖掘农村地区的发展潜力。4.3发展目标通过优良品种引进、基地建设等措施,建成“优质猕猴桃出口基地”、“高山竹海产业园区”、“林产

16、业基地”、“中药材基地”等项目的建设。4.4建设内容白鹿镇第一产业的建设内容及分布如表4-1所示。表4-1 白鹿镇第一产业建设内容表 单位:亩村猕猴桃经济林建设中药材林竹产业花卉花椒白茶其它核桃毛叶山桐子其它黄连三木药材笋用竹林下养鸡牡丹白鹿村1000100080050001000水观村4000关沟村1000300050020001000塘坝村100010002006000冬桃320白鹿场社区200500800200回水村5005001000500500200天台村60040001000500红华村400600600600200三河店村603001000200总计456063006300110

17、010001190069001500250010004003204.5重点建设项目4.5.1猕猴桃出口基地建设规划面积:4560亩。规划布局:主要布局在白鹿村1000亩、关沟村1000亩、塘坝村1000亩、回水村500亩、天台村600亩、红华村400亩和三河店村60亩。产能规模:实现猕猴桃年产量5800吨以上,猕猴桃年产值达到5800万元以上。功能板块:包括良种繁育基地300亩、标准化栽培基地3960亩、观光采摘园区300亩。推荐品种:红阳猕猴桃。原产于龙门山脉,号称“水果之王”。其维生素C含量高达100-420g/100mg,同时还含大量蛋白水解酶、果胶、糖、多种氨基酸及钙、钾、磷、铁等人体

18、必需的矿物质元素。4.4.2经济林建设规划面积:13700亩,其中核桃6300亩、毛叶山桐子6300亩、其它经济林1100亩。规划布局:主要布局在白鹿村1800亩、水观村4000亩、关沟村3000亩、塘坝村1200亩、白鹿场社区700亩、回水村1500亩、红华村1200亩和三河店村300亩。产能规模:实现年产核桃3150吨、桐籽9450吨、板栗550吨,年产值9700万元以上。功能板块:包括标准化栽培基地6700亩、观光林区7000亩。推荐品种:客龙早等早实核桃、毛叶山桐子、板栗。早实核桃嫁接苗定植后2-3年即开花挂果,发枝力强、侧枝结果力强,具有个大、壳薄、取仁容易、种壳光滑、仁饱满色浅白、

19、出仁率、含油率高及食味香纯等优良特点;毛叶山桐子适于生长在海拔2500m以下的山区、丘陵、荒地,不与粮争地,产量高,含油率高,是生产物质柴油很好的油料。毛叶山桐子对土地表层水土的保持能力极强,适宜做灾后植物保护。此外,其“绿荫护夏、红果迎秋”的特色又可使其作为行道树和观赏树种,实现观光农业。4.5.3林竹产业基地建设(1)笋用竹生产基地建设规划面积:6900亩。规划布局:主要布局在白鹿村5000亩、关沟村500亩、天台村1000亩、红华村200亩和三河店村200亩。产能规模:可实现年产量11730吨/年,年产值1380万元以上。功能板块:包括标准化栽培基地5300亩、观光采摘区300亩、130

20、0亩林下养殖。推荐品种:毛竹、雷竹、水竹和四季竹。毛竹可四季产笋,春笋3-4月、鞭笋6-10月、冬笋11月至次年2月,笋产量高;雷竹出笋早,春笋3月初至4月底出笋,秋笋1012月出笋,口味佳,市场价格较高,经济效益显著。水竹笋期较迟,一般在5月上旬至6月初,笋口味较好,栽培容易,适宜在山区种植;四季竹笋期分二段,6月至7月和9月至10月。如7月、8月雨水充沛,或进入人工灌溉,8月也可大量出笋。(2)林下养殖 规划面积:1300亩竹林。 规划布局:主要布局在白鹿村和天台村。 养殖规模:年出栏10万只无公害鸡,年产值800万以上。功能板块:循环农业示范区300亩、标准化养殖1000亩。推荐品种:贵

21、妃鸡、三黄鸡、麻鸡、乌骨鸡。贵妃鸡具有适应性广、易饲养、繁殖力高等特点,放养、圈养、笼养均可,成活率、饲养报酬较高。三黄鸡的肉质细嫩、皮薄、肌间脂肪适量、肉味鲜美;麻鸡具有可食部分高、人体必须的八种氨基酸含量高、维生素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微等优点,而且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乌骨鸡早熟、肉质清香、鲜嫩,耐粗饲,抗病力强,易饲养。4.5.4中药材生产基地规划面积:12900亩,其中黄连1000亩,三木药材11100亩。规划布局:主要布局在塘坝村6000亩、天台村4000亩、三河店村1000亩、回水村500亩、白鹿场社区800亩、红华村600亩。产能规模:可实现药材2580吨/年,年产值达到7740万

22、元以上。功能板块:包括标准化栽培基地11900亩、观光采摘园区1000亩。推荐品种:黄连、厚朴。黄连具有抗菌抑菌降压、利胆、清热泻火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痢疾、伤害、肺结核、目赤肿痛等多种疾病,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领域。厚朴可作木材可入药,可伐可贮,十分灵活,而且贮存时间越久,商品价值越高。4.5.5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在白鹿镇成立农业协会,对各类产品进行包装,在各村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和指导每个村的特色产业发展,走产业化道路。第五章 第三产业发展规划5.1发展现状白鹿镇地处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地带,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历史和宗教的旅游资源。独具法式风情领报修院和白鹿川西风情古街逐渐成为人们休闲

23、度假的热点。全国首批国家级地质公园四川龙门山构造地质国家地质公园,具有较高的科考价值和观光价值。白鹿镇交通便利,临近区域主要交通枢纽成都市。川西旅游环线已经初步建成。5.2发展定位打造成集休闲、度假、避暑、观光为一体的法式风情旅游小镇。5.3客源定位旅游项目开发高、中、低搭配形成系列,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根据本地旅游资源情况,结合周边旅游发展现状,目前定位于成都及周边地区,并向四川全省及国内外等地辐射。短期客源定位长期消夏避暑的退休老人;周末开车出游,喜欢寻找新场所的一部分人;喜欢探险,野外露营的驴友族;天主教、佛教、道教宗教朝圣者;地质、考古、科研学者等。长期客源定位高档会所的建立可以吸引

24、商务会议、企业聚会等高端客户群;对于西方文化,西方节庆和西式婚礼有浓厚的兴趣年轻人群;热衷于极限户外运动的爱好者;海内外慕名而来的旅游者。5.4总体布局打造遵循一、三产业有机结合,将白鹿镇整体、构建起“一中心,两片区,两胜地”的休闲旅游总体格局。(1)一个中心:以白鹿场为中心,借助上书院哥特式教堂建筑,浓厚的天主教文化氛围做为亮点,打造独特的充满浪漫气息的法式风情小镇,作为白鹿镇旅游集散中心地,向四周发散。(2)两个片区三河店片区:地势较高,林产丰富,以发展林竹业加工产业为重点,建设各种形式的山庄,农家乐,开展森林游。改扩建道路、关闭煤矿,统一片区建筑风貌,打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景观。塘

25、坝片区:作为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的主体景点,做好“两保持、两突出”,即保持冰川漂砾,峰丛、溶洞、峡谷、洼地的独特地貌,突出冰川漂砾世界地质文化遗产的科学内容;保持特殊生态环境风貌,突出其道教历史渊源,打造人间仙境。(3)两个旅游胜地白鹿顶作为旧的避暑地,以登山,探险,观日出,望云海为主,保留原有风貌,增加植被覆盖率,开发登顶,露营等旅游项目。并结合在山顶建立森林防火点,设立露营服务点。天台山为佛教胜地,山中分布有很多佛教寺庙,香火旺盛,景区森林茂密,群峰耸立,可以开展佛教之旅目前有小路通达山顶,近期只对路线稍加修整,不作大规模开发。5.5线路组织 游览方式以步行为主,村内除主次干道为水泥路面外,

26、其余均为石板铺路,山林为碎石小路。考虑特殊游客体力不佳,可设少量人力车作为辅助游览交通工具。 规划沿村内主次干道、山林步道形成游览环线,贯穿各个景点,中部向西延伸形成美食街。整个游览线路集观赏、娱乐、餐饮、健身为一体,为游客创造丰富多彩的游览过程。5.6景点规划5.6.1白鹿场法式小镇,浪漫风情景区范围:起于通济进入白鹿桥头水泥厂,止于上书院脚下两河口,沿途边,路边,山脚下,河对岸目光所及,皆为景区打造范围。景区亮点:突出异域风情,增添浪漫色彩。建设内容:以强烈的高、尖、直为建筑风格,改造场区房屋的建筑风格,突出法式风情。5.6.2塘坝子漓沅仙境,世外桃源景区范围:从丁家坪到孟家院子。亮点打造

27、:突出道家渊源,强调休闲养生。建设内容:因该景区地处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开发不应破坏其原有风貌和自然本色,沿途房屋开发要求风格统一、样式各异,对房屋体积,高度和密度做严格限定,以修建单层小型房屋为主。严禁为开发而破坏自然景观和自然植被。尽快完善景区道路,形成休闲环线。5.6.3三河店农家古朴,水墨山青景区范围:上书院以上全部范围亮点打造:突出农家特色,强调古朴自然建设内容:保持原有特色,用一座座古朴的农舍装点成一幅幅风景画。适量的修整道路,将部份已关闭煤矿矿场做停车场;保持原貌,增加植被覆盖率,保护水资源;可在水流左侧修建一些木制房屋,可用于度假租赁;恢复溪边石磨,增加水车等具有观赏性的

28、设施;可以在三河店内建煤炭历史村或一座煤矿博物馆。5.6.4白鹿顶登山露营,勇者天堂景区范围:关沟村白鹿顶景区亮点打造:打造成为以露营、登山为主体的地方建设内容:沿途建造以欧式风格改造农房;白鹿顶脚下栽种牡丹花,延长彭州牡丹花卉的花期;在山中、山顶设立“防火观察点”也可作为“途中服务点”;为登山露营者提供露营设备,也可提供登山随队服务指导人员。5.6.5天台山深山古庙,佛教胜地景区范围:三河店村天台山景区亮点打造:作为宗教朝拜胜地建设内容:天台山旅游开发应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持续发展的原则。尊重周边环境,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添休闲景观小品建设。挖掘佛教文化资源,充实文物景点内涵。深入挖掘

29、文物景点,整理,增加图片、文字和解说内容,让游客更多了解天台山佛教渊源,突出佛教文化内涵,弥补景点的文化缺失。5.6.6药膳斋农家药膳,养生保健景区范围:白鹿镇农家乐亮点打造:运用非药物养生保健,寓医疗保健于生活中,品味纯正,滋补养身,引领回归大自然的生活理想。 建设内容: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动、植物资源,开发黄连、三木药材等药用植物的食用价值,药膳融入农家菜,形成药膳系列;利用野禽、野菜、菌类、蕨类等野味菜蔬,形成有农家风味的野味餐馆。5.6.7静悠林凝神静气,远离尘嚣景区范围:白鹿村、关沟村、天台村、红华村和三河店村林竹产业区 亮点打造:水系发达、气候宜人、生物资源丰富,是休闲度假的绝佳之地

30、。 建设内容:充分利用当地的树林、竹林资源,建立凉亭楼榭、竹楼、客栈,发展夏季避暑休闲度假园区。5.6.8猕猴园农事体验,劳逸结合景区范围:白鹿村、关沟村、塘坝村、回水村、天台村、红华村和三河店村猕猴桃种植区 景点特色:让游客亲身体验农家风情,领略果园丰收景象。 建设内容:建设猕猴桃采摘园,打造白鹿 “猕猴桃之乡”旅游品牌。5.7配套建设 特产:重点打造推广以黄连及三木药材、洋芋、银杏、白茶、野菜白鹿土特产。配套开发手工艺品,写作、绘画、雕刻作品等旅游纪念品市场。交通:增加景区的通达度和可进入性,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修建或改建、扩宽道路;尽快修通场镇到申家沟13km的双向道路。尽快完善通向塘坝

31、和孟家院子的10km道路环保:尽快拆除水泥厂,原址以湿地的方式改建为污水处理中心,从场镇开始埋设污水管,将污水引入处理中心,集中处理后排放至下游河道。煤矿厂彻底拆除消除痕迹。水利:保护冒水洞水资源,减少污染,如条件许可可以考虑寻找开发其它地下水资源;除供水外,在严格控制取水量的前提下,尚可考虑作为山泉水外销,打造本地品牌形象第六章 新农村样板区规划6.1规划概要指导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规划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典型示范、整体推进。建设目标:发展新生产、培养新农民、建设新设施、树立新风尚、规划新居所。样板范围:白鹿镇回水村。6.2样板概况回水村位于白鹿镇北

32、部,四面环山,白鹿河从北向南穿村而过,海拔1300m左右,年平均气温14.5,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全村面积约1万亩,其中耕地1010亩,林地8100亩,辖11个社,331户1098人,其中劳动力540人,外出务工270人,年人均纯收入3500元。主要产玉米、土豆、三木药材、黄连、厚朴等。6.3功能布局以“一带,多聚落,交互式”的功能进行空间布置。“一带”以白鹿河为纽带,规划法式风情商业街和法式小镇;“多聚落”在白鹿河两岸布置居民安置点和公共服务配套点;“交互式”位于聚落间的具有参与性、体验性和观光性的科技农业和生态农业、经济作物、养殖业、采摘园等绿色通廊。6.4规划内容6.4.1第一产业发展规

33、划(1)猕猴桃种植基地 建设面积:500亩。建设地点:推荐品种:红阳猕猴桃。(2)经济林基地 建设面积:1500亩。 建设地点: 推荐品种:毛叶山桐子、银杏、板栗、核桃。(3)药材生产基地 建设面积:500亩。建设地点: 推荐品种:黄连及厚朴。(4)花卉基地详见6.4.2旅游发展规划中的百花园规划。6.4.2旅游发展规划(1)领报修院 重建地点:原领报修院处 占地面积:1000m2。 重建内容:正堂、南北耳房和西楼(包括礼拜堂),构成四合院布局 重建风格:国家文物局聘请设计师将在原址按照原貌重建领报修院,具有独特的罗马式与歌特式混合建筑风格,呈现浓郁的欧式建筑风情,展示白鹿镇西式的一面。 功能

34、设计:婚庆拍摄基地、天主教文化传播中心(2)百花园建设地点:回水村二社、八社。建设面积:500亩。建设内容:有机结合植物配置与功能布局,重视植物对空间的塑造功能,利用各种植物之间的衔接、季相的变化,力求花卉园达到“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景观效果。功能板块:花卉观赏园450亩、花卉种植基地50亩。推荐品种:月季、菊花、唐菖蒲、马蹄莲、郁金香、观赏向日葵、金盏菊、波斯菊、腊梅、肾蕨。表 6-1 百花园花卉品种推荐表名称颜色花期月季红、黄、粉、白等多色4-11月菊花黄、白等色11-12月唐菖蒲红、黄、粉、白等多色5-11月马蹄莲白、红、黄、粉等多色3-11月郁金香红、黄、粉、白等多色3-6月观赏向日

35、葵黄色6-9月金盏菊黄色12-6月波斯菊红、黄、橙等色11-6月腊梅黄色11-2月肾蕨绿色常年观叶(3)法式风情街建设地点:从上书院到水泥厂建设风格:融入法国文化,打造法式风情街,以欧洲风格统一,点点滴滴都透露着西方的情调。建设内容:特色牌坊,道路以鹅卵石和青石板相间铺设,依据欧式风格规划设计。街道路灯,路牌,商铺招牌均按法式风格处理。依山沿街建立具有法式风情的特色商铺,构建法国文化浪漫之旅专线。建设法式情侣商品专卖店,法式礼仪训练营,香水、时装体验馆、露天咖啡吧,陶艺体验苑等。餐饮(西餐、糕点、特色小吃、酒吧、水吧等)、服务(美容美发、花店等)、公共性设施(邮局、信用社等);河岸开发亲水式消

36、夏旅游项目。功能设计:购物商贸、观光娱乐、。(4)法式休闲广场建设地点:上书院山脚。建设风格:广场以法式风情为主题,建设内容:法式柱廊、法式雕塑、花坛、草坪、喷泉、石桌、石凳、各种休闲小品等。功能定位:休闲、娱乐、健身、户外大型节庆广场。(5)法式城堡酒店建设地点:法式风情街。建设风格:欧式古堡建筑风格,地标建筑。建设内容:建筑欧式古堡酒店,采用砖混结构,屋顶、阳台、大门、窗户均仿照法式经典建筑设计施工。功能定位:集观赏性,实用性于一体的欧式古堡建筑,作为高档休闲,会议,度假游玩场所。(6)乡村度假屋建设地点:点缀在山野绿林之中。建设风格:法式农家小屋。筹建方式:回水村用20亩的宅基地入股,参

37、与到政府的旅游规划、经营、收益中来。 功能设计:让游客享受到典型的法国乡村风情服务。6.4.3村庄建设规划建设地点:回水村1社白鹿河岸建筑结构:建筑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层数为三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建筑风格:以多种建筑户型单元为母体,通过灵活多变的组合变化,形成丰富多样的院落空间;通过采用乡土材料,不同的石材与色彩的变幻组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体现建筑风格的多样性;以相对统一的户型和结构模式,体现居住内部质量的均好性和节约造价的经济性。建社规模:新型社区规划宅基地用地规模为20亩,安置800人。建设功能:村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要求:村内建设村委会及村级

38、服务小区;农户住宅实施改厕工程,使用卫生厕;整个村庄达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法式建筑,实用、美观、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6.4.4基础设施建设(1)道路交通规划村庄主干道:从白鹿场至上书院,建宽7米的水泥公路。 村庄次干道:为新村通旧村的道路,建宽5米的水泥公路。 支路:为观光道路,建宽3米的水泥公路。 步行小路:为1.52.5m的宅间小路,石板铺路;在公共绿地、水岸及山林间设1.5m游步道,就地取材,碎石、青砖均可,体现自然乡土气息。停车场:为满足未来村庄经济发展及旅游服务需要,规划于公共核心区设置3处停车场,可提供约100个车位。(2)供水排水设施 实施自来水饮水工程,达到100%的人饮水

39、卫生自来水; 村庄主要街道铺设排洪排污管道,解决农村人饮安全问题和污水排放问题6.4.5公共设施建设(1)文化活动室 建设地点:社区建设面积:100m2 建设内容:阅览室、声像室、会议室、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教育培训室、体育活动室、休闲娱乐室 功能设计:发挥宣传文化、信息中心的作用,带动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2)公共厕所 建设地点:布置在公共服务设施及人流活动集中区 建设原则:遵循适用、卫生、经济、美观的原则 建设标准:建筑造型与欧式建筑风格一致;普及水冲式厕所,按标准修建化粪池。 建设规模:参考公园设计规范,服务半径不超过300m,建5个公共厕所(3)垃圾收集池 建设地点:村庄、学校、游

40、乐场所附近 建设规模:3个 建设风格:加盖封装,美化外观,进行小品装饰设计 由镇或几个村统一收集,密闭储运至场镇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4)绿化 建设地点:道路、沿河两侧和农户住宅周围及院落 建设内容:马尾松、柏木为主的欧洲风情绿色植被,草坪(5)生活能源生活燃料以沼气为主 改用节能环保炉灶 村村户户通电。(6)教育设施 学校无危房 学生校舍人均达到4.8m2以上 农民培训设施配套:为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专门人才,培养新型农民服务。(7)医疗卫生设施 建村卫生所和计生服务室,每千人拥有村医和妇幼保健员各1人,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8)通讯设施 广播普及率达到100% 电视普及率

41、达到100% 电话入户率达到90%以上 村委会接入互联网,互联网入户率逐步提高。第七章生态恢复建设规划7.1规划原则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要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科学,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7.2规划目标加强资源保障和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复垦受损土地,修复受损森林,防治水土流失,整治自然环境,促进白鹿镇生态良性循环。7.3生态恢复规划内容7.3.1耕地复垦项目建设地点:白鹿镇5.12地震受损耕地建设面积:1143亩建设内容:加强土地整理复垦,重点做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修复。尽可能对损毁耕地进行复耕,最大限度地减少耕地损失。7.3.2森林建设项目(1)森林修复建

42、设地点:白鹿镇5.12地震受损森林建设面积:2252亩建设内容:恢复地震损毁森林,以人工方式为主,栽种杉木、柳杉等树苗、种草、植藤等,加快植被的恢复。提高森林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2)生态林建设建设地点:白鹿村、水观村、白鹿社区、天台村、红华村和三河店村建设面积:5000亩建设内容:实施造林、改造地产林等工程,种植松树、落叶松、杉木、红豆衫、桉树、桦树等树种,提高森林覆盖率;建设骨干苗圃1个,科技培训中心1个。(3)退耕还林建设地点:地震中被毁的不可复垦的、灭失的耕地建设面积:4800亩建设内容:因地制宜,兼顾经济和生态效益,进行人工苗造林,种植以经济果林和防护用材林为主,竹木兼施。7.3.

43、3森林病虫害防治项目建设内容:购置病虫害防治机械设备,如机动喷雾器、黑光灯等。7.3.4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地点:白鹿河流域沿岸建设面积:20000亩建设内容: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治理水土流失,进行坡改梯和塘堰治理等工程建设;种植水土保持林、经济果木林、草皮等植物。7.3.5农村面源污染防治项目建设内容:实施沃土工程,合理施肥培育土壤;调整农药施肥结构,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分离人居环境和生产环境、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收集处理、减少普通超薄地膜的使用、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工作,教育农民自觉清除废旧残膜,推广光分解地膜。表7-1 白鹿镇生态恢复规划建设项目总表序号项目名称项目主要内容

44、建设时间投资估算(万元)效益项目负责单位1耕地复垦建设土地整理复垦、修复灾毁基本农田2009-20111000恢复农业生产白鹿镇政府2森林修复建设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工程2009-20152000提高森林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环境质量白鹿镇政府3生态林建设实施造林、改造地产林等工程2009-20153000提高森林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环境质量白鹿镇政府4退耕还林建设退耕还林,人工苗造林2009-2011500提高森林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环境质量白鹿镇政府5森林病虫害防治工程病虫害防治机械设备2009-2011100减小森林病虫害面积,维护好森林白鹿镇政府6水土保持工程坡改梯

45、、水土保持林、草皮、塘堰等建设2009-2015500完善农业基础设施,防治水土流失白鹿镇政府7农村面源污染防治项目开展农村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程2009-201150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白鹿镇政府第八章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8.1道路工程道路修复工程:修复在地震中损毁的小夫路、水沟路等25段公路,共计350Km左右。对外交通工程:规划扩建现有的道路,并在场镇右侧的山麓新开辟一条宽7m的过境道路解决过境交通,以减轻了现有道路的负荷。场镇规划建一处汽车站,既作为长途客运站,又作公交首末站。内部交通工程:根据场镇建设现状和用地条件,结合过境路的扩建和开辟,将原新街建成一条步行商业街,其余的道路因地制宜,采用

46、自由式和方格网式结合的方式进行布置,连接各个规划景点。8.2水利工程自来水厂:规划在镇域内建一个自来水厂,自来水厂取水口靠近水厂。在取水口上游1000m、下游200m内,沿河两岸设立100m宽的防护带,禁止在防护带内进行任何生产建设活动。服务范围:自来水厂主要为场镇、新型社区和沿白鹿河布置的中心村提供日常用水。其余各村集中打机井,并进行初步净化,达标供用。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镇区敷设污水管线,生产生活污水经场镇南面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常规二级处理达标排放;聚居点以上一级要有完善的雨水污水排放系统,污水经处理后可以用于农灌。污水处理:污水处理厂选择在场镇南端的河边,镇区污水通过规划道路下敷设的

47、污水管网收集后进入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 防洪规划:白鹿河按20年一遇设防,修建相适应防洪堤,以确保场镇建设的防洪要求和建设要求。8.3环卫工程垃圾处理场:白鹿场镇垃圾统一收集送至规划的彭州市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小型垃圾转运站:中心镇区、农村新型社区按照0.7-1km2设置小型垃圾转运站。小型垃圾转运站用地小型垃圾转运站100m2,与周围建筑间隔不小于5m。公共厕所:中心镇区、农村新型社区主要街道按间距400m左右设置公共厕所,采用水冲式。果皮箱:果皮箱设置按中心镇区商业街及旅游区25-50m、交通干道60-80m、一般道路100-120m设置一个。8.4电力工程白鹿镇现有35KV变电站一座,供

48、全镇用电。35kV高压线走廊防护走廊宽度30米。新型社区设一处变压器,2-3个基层村合设一个开闭所,满足各村的用电需求。镇区供电线路宜下地敷设。第九章 投资及效益分析9.1投资估算9.1.1投资估算建设总投资28370万元,其中生产投资15220万元、景点建设投资5000万元、基础设施投资1000万元、生态恢复投资7150万元。9.1.2资金来源项目建设所需资金采取边建边筹的方式。早期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灾后重建专项资金8500万元,约占总投资的30%。外部支援建设资金4000万元,占总投资的14%。招商引资13070万元,占总投资的46%。地方财政和农户自筹资金2800万元,占总投资的10%。9.2效益分析9.2.1经济效益规划实施建设达产后,可实现第一产业年产值34720万元,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